虎吉祥的神物.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2991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虎吉祥的神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虎吉祥的神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虎吉祥的神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虎吉祥的神物.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虎,吉祥的神物11987年河南省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上了一对蚌塑龙虎,距今大约6000年,堪称为“中华第一虎”,其后河南历代关于虎造型的青铜、玉雕、石刻、陶瓷、绘画更是屡见不鲜。本文就洛阳地区一些有关虎的文物择其精要,介绍给读者。西周。长16.5厘米,宽3.8厦米。1964年10月22日洛阳北窑家村出土。虎为圆雕,曲腿爬卧、行背微隆,尾粗壮,尾尖上卷,身部纹饰柔和自然,背和腹部阴刻平行波折以表现虎身的条状斑纹。虎头下垂,竖耳,咧口露出利齿,作张口欲食状。从嘴部及尾部穿孔看,此虎形玉饰可佩带。玉为青玉质,上半部有黑色杂质,工匠恰是利用了玉质本身色调,使虎身虎背自然区分,色泽组合可谓天衣无缝,充分

2、表现了西周玉雕工艺的高度发达水平。战国。长16.3厘米。1988年曼月5日洛阳百货公司宿舍楼出土。短胡,弧刃,援中为浅凹槽,上饰“S”形纹饰,下有椭圆形銎,上饰连贝纹带。内部为一卧虎形象,虎口衔援后部,前爪扶銎,曲身长卷尾,造型生动自然,构思巧妙。在兵器上出现虎的造型更增加了兵器本身勇猛、凶狠之感,同样也会加强军人必胜信心。战国。长2.2厘米,宽1.7厘米。1992年12月洛阳针织厂出土。白色玉质,有黄斑,质地半透明。扁平体,整体呈一跃虎形态,虎四足前跃后蹬,回首张望,口部闭合,造型恬静,小巧大方。整体以阴线刻画,身琢卷云纹,寥寥数刀,给人一种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西汉。长128厘米,宽52.5

3、厘米,厚14.5厘米。1984年洛阳博物馆采集。砖为长方形,上下两边饰勾连云纹,凸线菱形纹,砖体中间为主题纹饰骑马射虎图案。图案上三骑兵问以二猛虎一字排开,骑兵骑马飞奔向前,头戴盔,盔顶插有羽毛,作搭箭回身射虎形象,两虎昂首挺胸,左前爪抬起似奋力反抗,表现出虎桀鸳不驯的性格。西汉。通高22厘米,底径11.9厘米。1953年8月洛阳金谷园出土。上部为博山,雕刻有人物、龙蛇和虎豹等动物,下部为圆盘,全器涂白粉地,绘红、黑、绿等彩绘。炉身处虎的塑造完全失去了威猛形象,像是一只调皮可爱的小虎。肩胛处生有白色小翼,全身多处圆形装饰,后背上搭有一条粗壮的蛇,它却好似视而不见,两前爪扑抓住一兽的后腿,面带笑

4、容,没有捕食的凶狠,完全是一幅嬉戏玩闹的姿态。东汉。直径12.6厘米。1957年6月洛阳储运站出土。镜作圆形。镜背大圆钮,圆钮座。座外浮雕一龙一虎对峙,龙虎昂首张口,曲颈盘绕,后躯压于钮下。肢尾外露。其外为铭文和射线纹各一周。宽镜缘上为两周锯由纹且以弦纹为隔,夹饰一周波折纹,图案为高浮雕形式,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龙虎对峙图案常见于东汉中晚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和龙是齐名的,龙是天上的神兽,虎是地上的神兽,古人也经常拿龙和虎相提并论,如“龙虎相争。两败俱伤”,说明在古人眼里龙和虎是一样的,由此可见虎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西晋。高9.5厘米,直径22厘米。1985年7月偃师市南蔡庄乡南蔡庄砖厂出

5、土。虎作蟠卧状,前肢肩胛两侧有翼,长尾上卷,脊背隆起,中间一圆孔,供插柱状物用。虎头向前平伸,圆睁双目,张口呲齿,形似发现猎物马上就要向上腾扑一样。唐代。直径16厘米。1986年2月洛阳采集。镜作圆形,圆钮,围钮饰葵花纹一周,放射纹一周,主题纹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间饰花草。此虎呈奔跑跳跃姿态,虎体健壮,圆目张嘴,肩胛处双翼已随虎的奔跃而展开,线条流畅自然,动感十足。唐代。高41.5厘米。2001年偃师市前杜楼砖厂唐墓出土。俑头戴虎头盔(兜鍪),护耳护顶。身穿明光铠,肩披护膊,胸部两侧各有圆护,下着宽口祷。俑头部被整个包容在虎口内,而俑面部也刻画得如猛虎一般,眉头紧蹙,双目圆睁,咧嘴露齿,

6、极具威严。整体设计使俑面和虎头盔有机组合在一起,显得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古时,人们常形容勇猛善战的将领为虎将,如三国时期的关、张、赵、马、黄就被誉为五虎上将。这件武士俑从形象上正是表达了勇敢和坚强的军人形象,而虎头盔已演化为虎头帽,至今仍被我国民间流传。宋代。长33厘米,宽12厘米,高13厘米。1977年8月20日洛阳玻璃厂采集,整体塑成一卧虎形状,虎背为枕面。虎温顺而卧,身有黑褐斑纹,贴耳抬眼,就像一只憨态可掬的未成年虎,招人喜爱。睡虎枕意为强壮结实,平安吉祥,此习俗也已延续至今。宋代。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2.5厘米。1983年10月洛阳市采集。腰圆形,施白釉,枕面为珍珠地,围以花草

7、,中间一猛虎图案。此虎看上去刚劲雄健,如下山猛虎,额上类似“王”字三横清晰可见,其形象正如诗中所说:“天涯此路尽雨风,广恩天下念众生。麒麟蒙光祥瑞聚,猛虎下山野狼惊。”从以上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于虎的喜爱,形象也被描绘得姿态各异、丰富多彩:或恬静、或威武、或嬉戏、或凶狠无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它们走进生活,出现在日常用品乃至武器中,这不正是表达了人们期盼安宁与祥和生活的美好愿望吗?在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很多关于虎的习俗,期盼孩子能茁壮成长就称为“虎子”或“虎妞”;虎画被挂在墙上对着大门用以祈福求安;儿童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睡虎头枕以示辟邪和强壮。在文学、雕塑、绘画、戏曲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更是无所不在。虎文化生于民间,更深深植根于民间,它富有强大的生命力,数千年来永不穷竭、久盛不衰,而这些传统无不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