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2(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652018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2(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2(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2(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2(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2(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2(通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教版必修二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听听那冷雨是必修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中的第二篇作品。如果说赤壁赋在山水中渗透了人生哲理美,那么本文则在雨韵中展现一种人情、人性之美。余光中先生通过对不同地方听雨、看雨、感悟雨的记述,串起了诸多人生的感悟,既表达了游子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以及作者对传统意趣、永恒理想的追求。新课标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的功能”,“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学习本文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情趣意义重大。本篇课文,能给学生写法上的启发,情感上的熏陶。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

2、三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中体会散文情思、意境和语言魅力。2.抓住关键语句,学习情境交融的表达技巧把握文章主旨。4、涵咏品味中,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以及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三、说重点难点课标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读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为此,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情景交融、修辞等表达技巧的分析,实现对语言的品读。进而过渡到对意境的欣赏,对情感的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我拟定为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情感美是重点。而紧扣文字,学习作者表达的技巧,体会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就是难点。四、说教法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

3、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采用涵咏法、美读法(体验性默读、多形式朗读等)、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五、说学法我设计了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总结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品析作品的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鉴赏写景抒情的散文的目标。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 (5

4、分钟)故乡之于我们,如同母亲之于孩子。一旦爱过,就永难忘怀。无论岁月的沧桑,无论空间的拉远,但那份思恋,会永不褪色,深藏心底,并将温暖我们一生的梦。现在请同学们,静静地去聆听作者作者笔下的雨声,那铿铿声、潺潺声,轻轻重重,重重轻轻,将二十多年的思乡之情谱成了一曲淅淅沥沥的断肠曲。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2作者作者介绍: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

5、,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3. 有感情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一)由雨季联系到祖国。(二)由“雨”展开具体的想像,抒发浓浓的相思。1、(24)写在文化、文字方面对祖国的印象。2、(510)多角度的描写,突出了听雨的主题,描写了残缺的回忆,抒发了深藏的哀愁。3、(1114)写台北的雨,以及在雨中的各种记忆。(三)思绪回到现实,将对故乡的思慕、回忆埋入心底,沉淀。4.再次浏览全文,画出情感语句,体味分析。(15分钟)设计:请学生展

6、示成果,并简要分析,教师总结。(重点)5.分组讨论,本文写法,代表发言。(15分钟)总结:(难点)1)句式长短变化多端,文言口语和欧化语法参酌互用,伸缩自如而紧凑连贯。如:“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2)大量叠音词的使用,不仅增强了散文的节奏和韵律,而且描写感觉十分细腻,引起读者感官刺激,使人如闻如见,如履其境。如:“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3)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大量使用比喻、通感、拟人、排比等手法,别致恰当地烘托出思想情绪。 6.拓展交流写“雨”诗句。先让学生自己找,然后在班内交流。如果学生找的不全,教师可以补充。学生找出后也可适当讲解。 小结:(学生再一次整体把握全文)听听那冷雨以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看雨、感悟雨,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作为一篇抒情散文,写了他在美国、在台湾、在大陆的感受,思绪超越了辽远的时空。作者以“听雨”为主线,用“冷雨”将少年生活的回忆、古诗画的意境和现实感等会聚在一起,编织成一曲情感委婉浓郁、意境深广幽远、旋律节奏优美的文字乐章七结束板书设计:听听那冷雨看雨字 故国之思 长、短句嗅雨味 文化之慕 叠词观雨景 人生之悟 通感、比喻、拟人听雨声 现实之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