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7讲 Word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1007143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7讲 Word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7讲 Word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7讲 Word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7讲 Word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7讲 Word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7讲 Word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7讲 Word含答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7讲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以世界或我国某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2.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特点: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划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温馨提示】“区域”和“地域”的异同它

2、们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4.区域的特征区域特征含义实践意义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区域开发要正确处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普遍差异性,区域内部也有差异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发展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的形成: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差异地形的影响自然环境差异社会经济差异。2.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

3、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似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温暖湿润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多有运河连通矿产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似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其布局临海型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占突出地位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发达人

4、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大量移民3.我国的区域差异(1)成因: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气温:由南向北递减;降水:受夏季风影响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3)具体划分(如下图)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界线:大致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大致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致与3_000米等高线一致。三、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阶段的一般规律考点一区域特征分析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1.区域特征分析的角度

5、(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的半球、温度带,在大洲、国家中的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地理位置。(2)从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湖、土壤、生物、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并着重进行对区域的突出特征(如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和区域发展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的分析。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2018福州一模)纳马夸兰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下图示意纳马夸兰地区位置及其雨季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百帕)。据此完成(1)(2)题。(1)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雨季时的

6、水汽来源主要是()A.东南风 B.东北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2)多肉植物叶小、肉厚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昼夜温差大 B.干旱的气候C.径流量丰富 D.多雾的环境解析第(1)题,注意该区域位于30S以南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雨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另外图示气压值也能反映该地西侧气压较高。第(2)题,“叶小”是为了适应降水少而减少蒸腾,“肉厚”则储存有机质多,说明光照强,故反映了当地干旱的气候特征。答案(1)D(2)B区域图的判读方法(1)区域图类型:大尺度区域图(大洲)、中尺度区域图(国家、地区)、小尺度区域图(省、区等局部图)。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小尺度区域图更加多见。(2)

7、区域图的组成:图名、图例、经纬网、辅图。(3)区域图判读方法:判读区域地图时,关键在于据图中的信息进行定位及获取答题所需的有效信息。考法一江苏地理特征分析1.(2017课标,13)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3)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

8、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解析本组题目主要考查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1)题,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后黄河改由山东入海,淮河故道淤塞,因此作为南北方分界的标志,在洪泽湖以东部分缺少明显的自然地物标志。第(2)题,由于长江的阻隔作用,造成苏南苏北地域联系不便,自然和人文地理地域分异明显。第(3)题,当代背景下,促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等;本区

9、域南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进入21世纪,交通是促使本区域经济广泛合作、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答案(1)C(2)D(3)D考法二区域地形、水文特征分析2.2015课标,37(1)、(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6分)(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6分)解析第(1)题,由图中水流流向以及文字材料体现的灌溉水流方向可以判断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第(2)题,黄河含沙量大,因此必须解决灌渠泥

10、沙淤积问题。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考法三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影响3.(2016海南地理,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下图所示)。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10分)解析注意文字材料提示,坐北朝南的房子,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理解落叶和常绿的区别

11、,根据图中树木种植的位置,推断出传统民居植树的作用,夏季遮阴,冬季让阳光射入室内。答案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4.(2017海南地理,911)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1)(3)题。(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A.谷地面积 B.河流

12、水量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砾石多退水快历时长流速缓 A. B. C. D. 解析第(1)题,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第(2)题,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遭遇

13、的洪水破坏力较弱,由该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洪水来时流速缓,带来的砾石少,洪水退水快。答案(1)A(2)B(3)C考法四区域河流特征分析5.(2014海南地理,1820)如下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下图,完成(1)(3)题。(1)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3)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

14、流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地形及河流流向判断:甲位于河流上游,丙和乙位于中游,丁位于下游。因此A正确。第(2)题,通过图示分析,乙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建大坝,因此选B项。第(3)题,若山脉先形成,河流应平行于山脉延伸,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穿行山脉,因此A和B错;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C正确。答案(1)A(2)B(3)C考点二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5)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及其成因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