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传播史张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93152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9.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新闻传播史张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外国新闻传播史张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外国新闻传播史张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外国新闻传播史张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外国新闻传播史张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新闻传播史张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新闻传播史张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新闻传播 1 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一战时期的新闻宣传 第二节、战争准备:法西斯对新闻媒介的控制 第三节、同盟国的新闻政策 第四节、战时轴心国的新闻宣传 第五节、同盟国的新闻宣传 2 第一节、一战时期的新闻宣传 一、交战国的新闻管制 二、交战国的战争宣传 3 一战时东线地区绞刑 4 日德兰海战 5 6 续上 对付飞机 一战中的印度士兵 7 纽约时报报道一战停战 8 一、交战国的新闻管制 n这次大战不同于以往历次战争的显著特点 ,就在于它不仅是交战双方军事力量的较 量,而且是双方政治、经济、宣传力量的 全面较量。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同 时为了

2、瓦解敌军斗志,各交战国纷纷控制 并利用新闻媒体,在另一条战线上展开了 攻势。 9 n各国控制新闻媒介的关键措施,便是实施 新闻检查。 新闻检查各国情况: 沙俄 :执行得最彻底。 英国:新闻检查的内容和要求逐渐明确下来。 德国:建立新闻检查制度,该项工作由直接隶 属于德军司令部的“作战新闻局”负责实 施的。 日本:新闻检查亦由军方进行,随军记者的 报道迟缓,电报等通讯工具被限制使用。 10 n法国:新闻检查局是根据戒严状态设立起来的, 并直接隶属于法国陆军部。 n美国 :刚一宣战,就由公共新闻委员会制订了一 套自动的新闻检查制度,报纸的主编必须遵守这 些规定,不登有利于敌人的消息。 1917年6

3、月15日,美国颁布了惩治间谍法。 1917年10月,国会制定了通敌法案,授权对所有 的海外通讯进行检查。 1918年,国会又通过了取缔煽动法,将前年的惩 治间谍法加以修正和扩大。 这些控制措施,是美国建国以来给予新闻媒介最 严厉的制约。 11 二、交战国的宣传战 英国成功的宣传战: 一、 传单宣传战: 斯温顿中校的发明:传单 坦克 1918年2月,英国政府成立对敌宣传部(克 尔之家),任命著名报人北岩勋爵为总监 ;同时将外交部新闻局升格为新闻部,由 另一位报人比弗布鲁克勋爵任大臣。 12 二、进行破坏德国形象的宣传 尸体榨油厂的 故事 三、英国战时宣传的特点 谋略派 13 其它国家的宣传战 德

4、国: 其对敌宣传组织比 英国、法国等国还 要完善、系统。但 是由于德国军队传 统意识特强,特别 轻视宣传工作,所 以未能进行有效的 对敌宣传。 但也有成功案例 14 法国: n宣战不久,便利用飞机空投传单。初期, 法国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状态,德军势如破 竹、长驱直入,法国几乎没有报道胜利的 机会,故而尽搞些“瞎扯宣传”,直到玛 恩会战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后,法国的宣传 才有了点生气。 n但法国的对外宣传材料主要是来自外国人 的作品,法国人的宣传炸弹,并非本国所 生产,这是法国战时宣传的一个重要特色 。 15 美国: 参战虽然很迟,但在宣传上颇为主动、积极 。 “公共新闻委员会”的宣传 美国战时宣传的

5、特点就是真实、客观地报道 ,有人认为美国的宣传家应该算作报道派 。 16 小结: 1、1917年以前,战时宣传作为甚少,真正 的战时宣传在战争后期才开始出现。 2、协约国的宣传效果被夸大; 3、就组织形式而言,战时宣传机构可分为 三类:美国式:宣传乃至新闻督导权由一 人执掌,以免重复、矛盾之弊;英国式: 对敌、对中立国、对国内宣传分工合作; 德国式:政府各部分别设立宣传班底。 引自展江:战时新闻传播诸论 17 第二节、战争准备:法西斯对新闻媒介的控制 n德国纳粹对新闻媒介的控制 n墨索里尼的控制措施 n日本军部对新闻媒介的控制 n广播统治与同盟会的成立 18 第三节 同盟国的新闻政策 n英国严

6、厉的新闻检查措施 n法国维西政府对报刊的管制 n中国国民政府的新闻政策 n前苏联的新闻政策 n美国的新闻检查与对媒介的积极利用 19 轴心国阵营对新闻媒介 的控制: 德国:纳粹 意大利:墨索里尼 日本政府 同盟国阵营的新闻政策 : 英国 法国 美国中国国民政府 前苏联 战时轴心国的新闻宣传 德国纳粹的新闻宣传 日本的战争宣传 意大利的战时宣传 同盟国的新闻宣传 英国战时新闻宣传 法国战时新闻传播 前苏联战时新闻宣传 战时美国新闻宣传 20 (一)英国 1、二战爆发后,英国政府重新恢复宣传部, 发表新闻。同时对邮电通讯和新闻传播实 行检查,在当时的同盟诸国中是最为严密 的。 2、从绥靖到鼓舞斗志

7、 3、以对外宣传为重点 4、宣传手法老练。 黑色宣传 21 (二)法国 n战前,法国新闻界同英国一样,绥靖主义 占上风。 n在德军占领的北部地区,报刊实际上接受 占领军当局的统制和指导。南部维希政府 控制区域的新闻事业则屈服于政府的高压 政策,报道内容离群众的需求相去甚远甚 至背道而驰。 n在这种情况下,地下报刊在法国各地流传 ,对法国的抵抗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22 23 (三)美国 1、 官方的新闻检宣传活动起步晚 1941年12月政府成立了新闻检查局。罗斯福总 统于1942年6月下令建立战时新闻局, 24 2、报纸和广播的出色报道: 在战争报道上最有成效的报纸主要有纽约时 报、芝加哥每日

8、新闻、纽约先驱论坛报 、巴尔的摩太阳报及时代周刊。 25 广播电台:更为出色 爱德华R默罗。这里是伦敦诺曼底登陆战 当时,美国广播公司的乔治希克斯冒着密集的 炮火从一艘登陆舰上,向国内听众生动地报道了 盟军登陆的壮烈场面。 诺曼底登陆战场面 26 3、对外宣传方面: 美国除了利用“美国之音”进行公开的宣 传外,还开创了宣传战历史上“灰色宣传 ”的典型。 27 (四)中国 新闻政策 28 3、 国民党政府还采取了收买、强占、查封 报刊,监视、监禁、暗杀报人,查封报馆 ,限制报刊发行,秘密扣留办刊,统制出 版物资等,来加强对新闻舆论的控制。 29 (五)前苏联 n卫国战争期间,前苏联政府一方面坚持

9、并 强化了自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新闻检查 制度,同时于战争爆发的第三天便成立了 前苏联情报局,每天用通报的形式向国内 外新闻传媒提供战事信息。从1941年6月25 日起,几乎所有的前苏联报刊都开始刊登 该局的战争通报。 30 31 前苏联二战时期的游击战士 32 第四节、战时轴心国的新闻宣传 战前:纳粹对德国新闻媒介的控制 希特勒执政后,在短短几年期间,纳粹党便 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新闻传播的具体措施: 其一,查封民主力量的报纸,建立法西斯垄 断报业。 33 其二,建立法西斯新闻 统制机构。 其三,制订“编辑人法” ,限制从业人员资格 。 在纳粹对犹太人 的迫害达到极致 时,调查者们在 测量一个老

10、人的 鼻子尺寸,以便 与标准量化指标 对比后,确定他 是否一个犹太人 或者有那么一点 犹太人血统。 34 纳粹德国的战争宣传 1、把挑起战争的责任推到对手身上,从而 塑造正义和自卫的形象, 2、与此同时,纳粹分子还利用无线电广 播展开了针对同盟国的宣传战。 35 3、前线报道队伍军事化。 二战中的PK连( 德语Propaganda Kompanie 的缩写) 。其任务首先是鼓舞国内公众和所 在部队的士气,其次是对敌军和居民展开 宣传。 36 意大利 战前:墨索里尼对新闻传播的控制 报人出身的墨索里尼采取措施, 控制新闻传播,限制言论自由。 其主要措施有: 其一,实行一区一报制。 其二,制订新闻

11、记者登记法。 其三,向新闻界直接发布宣传指示 。 其四,禁止刊登犯罪及社会新闻。 最后,实行新闻检查。 37 秘密地下报刊成为组织各种抵抗活动的中心 ,最有影响的是团结报。 38 n总的说来,在宣传战方面,缺乏一以贯之 的宣传方略和强有力的领导人物,战时宣 传意大利政府远不如德国、日本、英国那 样娴熟、老练,也没有它们那样成功。“二 战”期间,军队既没有宣传指导机构,又没 有新闻宣传媒介,这在各大国中是绝无仅 有的。 39 日本 战前:日本政府对新闻媒介的控制 其一,建立新闻统制机构。 其二,制订统制法令。 其三,广播统制与同盟通讯社的成立 其四,报业的整顿合并 40 n战时宣传 1、带有浓厚

12、的军国主义的色彩 918事变之后日本广播协会就开办了由军人广播 的节目。内阁情报局由军人各居要职;太平洋战 争开始后,战况一律由日军大本营公布。军以上 部队均设有报道部。 2、日本新闻界内部也实行战争动员,主动配 合政府及军部的行动,服从它们的统制。 战地记者 征调报道班员制 3、虚假报道 41 第五节、同盟国的新闻宣传 n英国BBC的特殊作用和秘密电台的广泛使用 n法国报纸的悲观主义色彩,各地地下报刊 的流行,戴高乐对传播媒介的娴熟利用 n前苏联的战时宣传 n美国的战时宣传 42 前苏联的战时新闻宣传 战时前苏联的新闻事业有三个特点。 一是民间报刊事业规模的萎缩; 二是军事报刊的扩张; 到卫国战争结束时全国共有821种军事报刊, 发行量超过300万份。 充实军事记者队伍,加强军事报道。 全力进行抗击侵略、保卫祖国的宣传鼓动。 三是对外广播事业的迅猛发展。 四、战时报道的客观性值得质疑 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