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下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91918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23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鼓楼下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鼓楼下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鼓楼下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鼓楼下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鼓楼下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鼓楼下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鼓楼下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南民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鼓楼下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姓名:曾志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社会学 指导教师:田敏 2011-06-02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摘 要 美观雅致的鼓楼、结构优美的风雨桥,加上萌生于侗寨山水间、散发着泥土 芬芳的艺术奇葩侗族大歌,是侗寨的三大标志性文化符号。 侗族大歌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完整的音乐形态、独特的 美学价值。侗族大歌在侗族人民的心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民谣说“饭养身,歌 养心”揭示了侗族全体人民认同的“歌”即全部传统精神文化的总和的观念,说 明侗族大歌主要的文化价值。 人们通过歌唱传承民族历史、 生产知识

2、和道德规范, 反映生活,沟通感情,给己给人以艺术享受,侗族大歌也因此成为具有教化性质 的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然而,历史的变迁使得侗族大歌这样的原生态艺术样式 和古老传统正在逐渐失去它传统的生存空间。如何使大歌这朵民族艺术奇葩永焕 光彩,是本文行文的目的所在。 本文内容分为:侗族大歌概览;侗族人的歌唱生活;侗族大歌的传承危机; 侗族大歌的保护这四个部分。分别从大歌的起源、文化内涵、传承模式、传承危 机、保护与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以期为大歌的保护起到抛砖引玉的 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侗族大歌;文化生态;保护与传承 鼓楼下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II Abstract gall

3、aox, or Dong songs with beautiful and elegant drum tower, structure-fascinating wind-rain bridge and artistic wonder initiated in Dong landscape, exuding fragrance of earth,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cultural symbols.Gallaox has a long history, profound culture, complete music forms and unique aes

4、thetic values. In Dong peoples mind, it is extremly important and according the folk saying that “rice is for self-cultivation, Song is for heart”. It reveals that Dong people take song the sum of traditional spirit, indicating the main cultural values of gallaox. National heritage, production of kn

5、owledge and moral standards are expressed through singing, which also reflects peoples life and communicates emotions. It not only gives people art pleasure, but also becomes the moralizing carrier of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However, historical changes have forced original arts and old tradition

6、s like gallaox to lose their traditional living space. How to glorify the ever-lasting gallaox, the national art wonder,is what this article is aimed for.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introduction of gallaox,the status quo of gallaox, the inheritance crisis of gallaox,and protection of it

7、. The origin,cultural connotation,inheritance model,inheritance crisis,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allaox will be elaborated systematically with the purpose of serve as a modest spur to induce further and better protection of gallaox. Key words: Dong Great song; Cultural Ecology; Protection and H

8、eritage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曾志 日期: 2011 年 6 月 5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

9、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曾志 日期:2011 年 6 月 5 日 导师签名:田敏 日期:2011 年 6 月 5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绪 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侗族的民族文化十分丰富,最具代表性的侗族文化符号有三:一是鼓楼,二 是风雨桥,三是侗族大歌。历史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间总会无情地淘洗并改 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样

10、式。在现代化和现代性作为人们普遍诉求的理想模 式和价值观念的今天,包括侗族大歌在内的侗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 化一样,都同时面对着主流文化对它的侵蚀与同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成果。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 人,一方人养一方特有文化,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就像空气与 水一样滋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大众的社会心态,决定了人们的家乡情怀。 所有人类传统文化形态都体现着特定民族生存环境、条件和方式的差异性。这些 差异性构成支持各民族社会生活和谐而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民族生存体系的 核心价值。所以,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人际和谐价值与文化认同价值, 保

11、证其活态的传承和健康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继续存在的基础。因此,我们在经济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继承和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以促进文化的丰富性和 多样性。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在社会转型中所发生的特征淡化、消失,民族文化如何 发展与变迁等问题,不仅要求有广泛田野调查的客观记录、文化资料的收集与描 述,更要求在此基础上的解释、分析及相应的对策研究。因为“对于历史学家来 说,原始资料绝不会自己解释自己,对于社会学家来说,也不存在这样的数据。 数据需要解释。因为基于自身的经历,存在着不同的社会真理,所以理论和方法 论的任务不是创造真理,而是达到解释的真实”

12、。1 本文的构思、论述,始终秉承文化多元的理念,以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 1 李路路、林克雷译: 经验性社会研究方法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第 1 页 鼓楼下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2 相关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理论,如文化功能理论、文化冲突理论、文化生态理 论作为基本理论并根据本文所涉及的内容,运用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的方法, 比较全面和深刻地揭示和分析出侗族文化体系中传统文化的特点,阐明了“侗族 大歌”这一民族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措施。 本文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整理、鉴别现有文献资料并 通过研究这些资料形成科学的认识方法。本文涉及到的资料主要有:

13、人类学方面 的相关文献,有关侗族的文献,有关侗族大歌的资料。实地调查法:田野调查 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本方法。笔者通过对调查地的实地调查,获取了与本文有 关的一些资料。功能分析法:通过功能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解释。 三、相关概念:三、相关概念: 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过程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是 侗族民间世世代代以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并流传下来的、具有自己独特完整的多 声部支声复调音乐体系的无伴奏、无指挥原生性的民间合唱音乐,是侗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乃至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1 文化传承:是一种文化传递的社会现象。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维系的必要手

14、 段,文化传承负载着将先人创造和积累的一切文化财富和经验,一代代地传递给 后人的历史重任。2 文化保护:所谓“文化保护” ,就是指采取措施,确保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 括这种遗产各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扬、传承和振兴。3 原生态:原生态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 表演形态,它包含着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手、原生态的写意山水 画等。 四、选择小黄村作为调查地的原因四、选择小黄村作为调查地的原因 小黄位于从江东北面,距县城十七公里,由相距不足五华里的五个自然村寨 1龙初凡: 侗族大歌及其保护 ,载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年第 5

15、 期。 2王军、董艳: 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3 页 3北京市文化局社文处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纵横谈2007 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第 64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组成,共七百三十六户,侗族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九,是侗族聚居的地方。加上五 公里以外的高增一带,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歌堂。这里汇聚了所有的侗族风情,尤 以侗歌驰名国内外,是侗族大歌的发祥地之一。被贵州省文化厅和文化部分别命 名为“侗歌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 。因此,选择小黄村作为调查地点具有很强 的代表性。 五、相关文献综述五、相关文献综述 近几十年来,研究侗族大歌的著作比较少,大致可分为综合研

16、究和专题研究 两大类。综合研究类对侗族大歌进行一种宏观视角的观照,专题研究类主要对侗 族大歌的某一方面进行微观的探索。 综合研究类的著作主要有: 薛良的侗家民间音乐的简单介绍为侗族大歌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本 部著作之中,作者首先把侗歌作了一个简单的分类,接着把侗家人的歌唱娱乐活 动,侗家音乐的一些基本特点也都作了准确而简练的介绍,总结归纳出侗族大歌 演唱的音乐的“多声性” 、 “集体性”(含歌队的组织),以及对自然界声音的“特征 模拟”以及和声音程、调式等等。1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汇编、贵州省人民出版 社出版的侗族大歌专著,该书系统介绍研究侗族大歌,更值得提出的是,该 著作基本上是侗族大歌理论研究这的基础;王化民、张中笑编写的侗族民歌述 略 (1995)这一著作当中,明确地界定了“多声歌”是指由民间歌队集体演唱的 一种合唱形式,流行于侗族的南部方言区。并提出“多声歌”包括“嘎老” (大歌) 、 “嘎锦老” (叙事大歌) 、 “嘎所” (声音歌) 、 “嘎腊温” ( 儿童大歌) 、 “嘎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