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增长.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1826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增长.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增长.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增长.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增长.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增长.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增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增长.(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同济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 熊薇 合理应用 阻断传播预防感染 有效地诊断和治疗 病原菌 抗菌药物耐药病原菌 抗菌药物耐 药 应用抗菌药物 感染 Campaign to Preven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敏感病原菌 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关键策略 最为 艰巨 存在耐药机制(天然、突变、获得) 抗菌药物的选择作用 耐药突变株的播散 细菌本身生物特性因素,是耐药性产生的客观依据 是人为因素,是抗生素耐药性迅速传播的主要推动力 预防耐药菌的发生 减少已存在的耐药 限制不合理用药 优化抗生素治疗 选用对病原体或感染无效或疗效不强的药

2、 物 剂量不足或过大、过早停药或感染已控制 多日而不及时停药 用于无细菌并发症的病毒感染 病原体产生耐药后继续用药 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它药物 给药途径不正确 发生严重毒性或过敏反应时继续用药 应用不恰当的药物组合 过分依赖抗菌药物的防治作用而忽略必须 的外科处理 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 重症感染不恰当用药 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 正确选择药物:选择对致病菌最敏感而对 病人最小毒、副反应 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结合药代动力学、病 人的生理、病理情况 重症感染尽早给于经验性治疗 尽早获取病原学诊断,根据药敏调整用药 以分离出的病原菌所做的药敏试验选 用高度敏感的抗生素 但应注意 致病菌是

3、否为单一的 培养物取材的可靠性 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经验性治疗的药物选择 是社区获得性感染、还是医院内感染; 是免疫 功能正常、还是免疫功能低下者; 根据患者的年龄、是否有基础病及感染部位; 根据本地区和本医院的致病菌及药敏试验情况 ; 结合临床经验估计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 阴性菌、是需氧菌还是厌氧菌及是否有真菌感 染。 (1)要正确评价每一个临床应用的抗 菌药物,包括最新的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内酰胺类- 单环菌素类 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 头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 碳青霉烯类 四环素类 酶抑制剂类 抗菌药 - 利福霉素类 糖肽类 合成抗细菌药-喹诺酮类 合成抗菌药- 合成真菌药-

4、氟康唑 (2)不仅要熟悉掌握每一个药物的作 用原理及抗菌谱,更要熟悉了解每 个药物的药动学及药效学 方案 时间 浓度 组织 体液 感染 部位 药理 毒理 抗菌 作用 药动学 药效学 吸收、分布 -生物利用度 代谢、排泄 -半衰期 血浓度、峰值、MIC、MBC、AUC 投药方法、间隔 药物在作用部位达到并保持适当的浓度取决 于药物动力学,而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与 其所产生的药理效应决定于该药的药效学 稳态血峰浓度与最低抑菌浓度比值 (Cssmax/MIC) 抗生素后效应(PAE)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PAE和PA-SME示意图 药物浓度 时间 MIC PA-SME PAE 最低抑

5、菌浓度概念 (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抑制细 菌过夜生长所需的最低抗生素浓度是最 常用的体外抗菌活性评价指标。可以在 试管中或琼脂平板上测定抗菌药的MIC 。 MIC 在含有1mg/L 和0.5mg/L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分别接种一株葡 萄球菌,培养过夜,如果细菌在含0.5mg/L青霉素的培养基 上生长;而在含1mg/L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生长,就认为 青霉素对该葡萄球菌的MIC为1mg/L。 抗生素后效应-PAE 抗菌药作用于细菌一定时间,去除抗菌 药,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仍可持续一段 时间,这一段时间就是PAE PAE的概念对于理解临床用药方案很有 帮助

6、 抗菌药作用于细菌一定时间,随着抗菌 药浓度降低到低于MIC水平,仍对细菌的 生长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这就是PA-SME PA-SME的意义和PAE相似 体内抗菌活性 体外抗菌活性只是抗菌药疗效的预测,真正的临床 效果还受抗菌药体内代谢过程的影响 体内活性 浓度依赖的抗菌药 时间依赖的抗菌药 氟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 链阳性菌素 四环素类 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 肟唑烷酮类 浓度超过MBC时 杀菌速度和杀菌 量与剂量(AUC 或药物峰浓度) 成正比 药物浓度超过 MIC时杀菌速度 与药物剂量无关 与药物浓度超过 MIC的时间有关 TMIC TimeMIC指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持续 时间,是

7、预测抗菌药物临床疗效的参数 ,药物浓度一般指血药浓度,MIC一般 指MIC90 TMIC 表示方法 血药浓度超过MIC的绝对时间 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持续时间与两次给 药间隔时间的百分比。 TMIC的意义 TMIC90值达到了40-50%,可以认为其 临床疗效满意 TMIC90值达到60-70%,则其疗效很好 免疫抑制患者则要求TMBC TMBC指血药浓度超过MBC90的持续时 间与两次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比。 AUC和AUIC(AUC/MIC) 用于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浓度依赖 性抗菌药 药效的主要预测指标是峰浓度和总浓度, 即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以及AUC和MIC 的比值。 AUIC

8、(AUC/MIC)的值应当在30%和 125%之间,比值越高,对严重感染的疗效及 抑制耐药菌出现的效果更好 抗生素浓度和MIC的比较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克拉霉素 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阿奇霉素 AUC/MICT MIC AUC/MIC 125:1 T MIC 40%-50% 动物模型:AUIC较峰浓度/MIC 更重要 临床: 峰浓度超MIC 8-10倍,有效率90% 峰浓度高MIC 8-10倍,耐药突株 AUIC=AUC/MIC 参见Forrest et al. 1993 AAC, 39, 1075 浓度依赖性: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硝基 咪唑类 时间依赖性:(无PAE)青霉素类,头孢菌

9、 素类,单环菌素类 时间依赖性:(有 PAE)碳青霉烯类,糖肽 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防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 MPC)是指防止耐药突变 菌株被选择性富集扩增所需的最低抗菌 药物浓度; 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 MSW)最低抑菌浓度与防突变浓度之间 的浓度范围即为突变选择窗; 抗菌药物的防突变浓度 和突变选择窗 抗菌药物治疗时,当治疗药物浓度高于MPC,不仅可以治疗成 功,而且不会出现耐药突变;药物浓度低于MIC,自然不能达到 预期的治疗成功,但也不会选择耐药菌株。但药物浓度如果在 突变选择窗内,即使临床

10、治疗成功,也将可能出现耐药突变。 细菌产生耐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耐药突变株的产生 (2)在菌群中得到选择性优势增菌 自发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应用抗菌药物 治疗之前,其发生频率很低,如果没有得 到选择性增菌很容易被宿主的防御系统清 除。 目前的治疗策略,细菌只要发生一步耐 药突变,就可能成为优势生长群而富集扩 增; 如果抗菌药物达到较高的临界浓度MPC 时,病原菌生长必须同时发生两次或更多 次耐药突变,而同时发生两次或以上的耐 药突变的频率极低,耐药突变株 出现的可 能性极小。 MPC正是基于这一思想,提高药物浓度 ,抑制第一步耐药突变株生长,使细菌必 须同时发生两次或更多次耐药突变才能生

11、长,从而解决耐药问题。 传统理论:在抗菌药物浓度低于MIC 时,耐药突变 菌株易被诱导产生,从而导致细菌耐药; MSW理论:只有药物浓度高于MIC 并低于MPC时 ,才导致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性扩增并产生耐药。 这种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传统的超过MIC 的药 物推荐治疗剂量,很可能使药物浓度落在MSW 内, 从而导致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性富集。低于MIC 的治疗浓度不会导致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性富集, 因它可使整个病原菌群增强,同时相对地增加了耐 药突变菌株数量,而这些耐药突变菌株在以后的抗 菌药物治疗中将被选择性富集扩增。 MSW理论与传统的药效理论 MPC和MSW概念提供了一个限制耐药 突变菌

12、株选择性扩张的方法。它着眼于 “限制耐药突变菌株富集扩增“,阻断 第一步耐药突变。通过选择更理想的药 物(低MPC、窄MSW)、调整剂量方案 、联合用药以关闭或尽量缩小MSW,从 而减少耐药突变株富集扩增的机率,减 少耐药。 缩小MSW 缩短血浆(或组织、器官) 药物浓度在MSW中的 时间。 减少MPC 和MIC 的差距 抗菌药物对细菌具有两个细胞内作用靶位时 药物联合应用关闭MSW 当两种不同作用机制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并同时 处于各自的MIC之上时,细菌需要同时发生两种耐药 突变才能生长。因此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 提供了一种关闭MSW的途径,即使这些药物各自都 有非常高的MPC 。 CI

13、P=ciprofloxacin; LEV=levofloxacin; MOX=moxafloxacin; GAT=gatifloxacin; Adapted from Kelly et al. ICAAC 1998; abstract F-87. Turrnidge. Drugs 1999;38(supp 2):29. 新氟喹诺酮类药物与MPC和MSW 譬如:莫西沙星优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可使MSW明显缩小,减少耐药突变株的产 生: (1)有较强的杀灭突变菌株的活性,具 有较低的MPC; (2)对于某些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氏菌可 提高对野生敏感菌的MIC,缩小选择窗; (3)同时对拓扑异构酶II、

14、IV 产生抑制 作用,所以其耐药性的发展缓慢。 (3)要正确的判断重症感染,早期经 验治疗,降低死亡率、降低耐药性 “一开始就控制它” 正确的初始治疗适当的经验治疗 2005 ATS 指南 HAP、HCAP和VAPMDR的危险因素 初始适当经验治疗 重视适时降级 应用最广谱抗生素改善预后 (降低死亡率,预防器官功能障碍,缩短住院 时间) 针对病原学和临床情况缩窄抗菌谱 减少耐药发生,提高成本效益比 并非所有ICU重症患者 的感染都是MDR细 菌引起,广谱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必然导 致细菌的耐药率进一步升高。 近期的一项针对ATS指南对MDR细菌预测准 确性的前瞻观察研究显示,应用A TS标准预 测MDR感染的阴性预测值高达96%,而阳性 预测值仅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