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四版第10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701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20.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热学第四版第10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传热学第四版第10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传热学第四版第10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传热学第四版第10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传热学第四版第10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热学第四版第10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热学第四版第10章(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热学 第十章 传热过程分析与换热器的热计算 课件制作人:尹华杰 10-1传热过程分析和计算 传热基本关系式 通过平壁的传热过程计算 10-1传热过程分析和计算 通过圆筒壁的传热过程计算 传热过程 对流导热对流 传热关系式 tfi twi hfi tfo two ho t ri ro o 10-1传热过程分析和计算 通过圆筒壁的传热过程计算 传热系数计算式(以管外侧面积为基准) 传热热阻计算式(以管外侧面积为基准) 10-1传热过程分析和计算 通过肋壁的传热过程计算 传热过程 对流导热带肋片的对流 传热关系式 hi ho tfi twi two tf0 A1 A2 Ai 10-1传热过程分析和

2、计算 通过肋壁的传热过程计算 传热系数计算式 以肋侧表面积Ao为基准 以光侧表面积Ai为基准 10-1传热过程分析和计算 临界绝热直径 圆管外加肋片及加保温层的辩证关系 圆管外加肋片 加肋片增加外表面积,增大了 对流换热(减小了表面换热热 阻),但同时增加了导热热阻 。由于肋片选用导热系数很大 的材料制作,换热面积的增加 倍数较高,导热热阻增加较小 。综合结果是使总热阻还是明 显降低 导热系数小 面积增加少 导热系数大 面积增加多 圆管外加肋片及加保温层的辩证关系 10-1传热过程分析和计算 临界绝热直径 圆管外加肋片及加保温层 的辩证关系 圆管外敷设保温层 外敷设保温层,也增加对流 换热面积

3、(减少了表面换热 热阻),但同时也增加了导 热热阻。由于保温层的导热 系数较小,导热热阻增加较 大,而对流换热面积增加有 限,一般地使总热阻增加 导热系数小 面积增加少 导热系数大 面积增加多 圆管外加肋片及加保温层的辩证关系 10-1传热过程分析和计算 临界绝热直径 达到最大散热量时的临界热绝缘直径 定义:对应散热量最大时的保温层外径 临界绝缘直径 10-2换热器的类型 换热器的定义 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 的装置 按操作过程的换热器分类 间壁式 冷热流体分别位于壁面两侧 混合式 冷热流体直接接触,互相混合 蓄热式 冷热两流体依次交替地流过同一换热表面,热流体流

4、过 换热面蓄能,然后冷流体流过换热面吸热被加热。是非 稳态传热 10-2换热器的类型 按表面紧凑程度的换热器分类 紧凑式换热器 紧凑程度用水力直径(dh也称当量直径,即流动截 面积的4倍除以湿周长)来区别,或者用每立方米体 积中的传热面积即传热面积密度来衡量 当700m2/m3或者dh6mm时,称为紧凑式换热器 非紧凑式换热器 当3000m2/m3或者100mdh1mm时,由于水 流直径的减小,导致Re数减小,通道内的流动一般 为层流,称为层流换热器 10-2换热器的类型 按表面紧凑程度的换热器分类 非紧凑式换热器 当15000m2/m3或者100mdh0.22mm时,属 微型换热器 微型换热

5、器管内的流动与换热的研究是当前微尺度 传热研究的主要内容 10-2换热器的类型 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 套管式换热器 10-2换热器的类型 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 壳管式换热器 管程 流经管内流体所经过的路经 壳程 流经管间流体所经过的路经 多管程 I(壳程数)J(管程数) 多壳程 10-2换热器的类型 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 壳管式换热器 10-2换热器的类型 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 壳管式 10-2换热器的类 型 间壁式 换热器 的主要 形式 交叉流 10-2换热器的类型 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 板式 10-2换热器的类型 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 板式 10-2换热器的类型 间壁式换热器的

6、主要形式 板式 10-2换热器的类型 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 螺旋板式 10-2换热器的类型 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 螺旋板式 10-2换热器的类型 提高换热器紧凑性的途径 减小管径。当管壳式换热器的圆管的直径小于 5mm时,可超过660m2/m3 采用板式结构。由多层薄板形成的流道可使水 力直径降低,并且可以在板上压制出波纹,以 增加对流体的扰动 采用各种肋化表面(即扩展表面)。其中在翅 片上开缝的翅片传热效率更高 采用丝网状材料等。这是实现紧凑性的重要方 法 10-2换热器的类型 管壳式换热器的近期发展 螺旋折流式换热器 10-2换热器的类型 管壳式换热器的近期发展 螺旋折流式换热器 10

7、-2换热器的类型 管壳式换热器的 近期发展 折流杆式换热器 10-2换热器的类型 管壳式换热器的近期发展 热管换热器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 简单顺、逆流换热器平均温差的计算 平均温差表示的传热方程式 计算平均温差时对传热过程的假设 冷、热流体的质量流量qm1、qm2及比热容c1、c2为常 数 传热系数在整个换热面上不变 换热器无散热损失 换热面中沿管子轴向的导热量可以忽略不计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 简单顺、逆流换热器平均温差的计算 顺流时的平均温差 换热器中热冷两流体的流程 t1 t2t2 t1 热流体 冷流体 t1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

8、简单顺、逆流换热器平均温差的计算 顺流时平均温差的推导 t1t1 t2 t2qm2 qm1 t t1 t1 t2 t2 t t t t1dt1 dt2 t2 Ax A A dA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 简单顺、逆流换热器平均温差的计算 顺流时平均温差的推导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 简单顺、逆流换热器平均温差的计算 逆流时平均温差 换热器中热冷两流体的流程 t1 t2t2 t1 热流体 冷流体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 简单顺、逆流换热器平均温差的计算 逆流时平均温差 t1t1 t2 t2 qm2 qm1 t t1 t1 t2 t2 t t t1 d

9、t1 dt2 t2 Ax A A dA t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 简单顺、逆流换热器平均 温差的计算 逆流时平均温差 t1t1 t2 t2 qm2 qm1 t t1 t1 t2 t2 t t t1 dt1 dt2 t2 Ax A A dA t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 简单顺、逆流换热器平均温差的计算 算术平均与对数平均 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式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 简单顺、逆流换热器平均温差的计算 算术平均与对数平均 算术平均温差 近似程度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 其他复杂布置时平均温差计算 修正式 按逆流对数平均温差为基础,乘以

10、小于1的修正系数 式中: 是将给定的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布置成 逆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差;是小于1的修正系数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 其他复杂布置时平均温差计算 修正系数 是无量纲参数P及R的函数 式中下标“1”壳侧,“2”管侧;“”进口,“”出口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 其他复杂布置时平均温差计算 修正系数 参数R和P的物理意义 参数R具有两种流体热容量之比的物理意义 参数P的分母表示换热器中流体2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 大温升,因而P的值代表该换热器中流体2的实际温升 与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大温升之比。所以,R的值可 以大于或小于1,但P的值必须小于1 每种结构的值的

11、对应图 见下几页 1.0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 其他复杂布置时平均温差计算 修正系数 R4时,P1/R情况下的值 随P变化剧烈,用PR,1/R代表P和R查图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较 不同流动布置形式的比较 相同进出口温度条件 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顺流最小 逆流时冷、热流体的最高温度在同一端,换热 器两端温差大 冷凝和蒸发 t1t t2 t2 o A 冷凝 t2 t t1 t1 o A 蒸发 10-3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 不同流动布置形式的比较 蛇形管束的交叉流 曲折4次以上可按逆流和顺流处理 逆流顺流 复习题、习题 复习题:1、2、4 习题: 总传

12、热系数计算:10-4 平均温压计算:10-6 10-4间壁式换热器的热设计 两种类型的设计和两种设计方法 两种类型的设计 设计计算 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以确定换热器所需的换热面 积 校核计算 换热器一定,核算它能否胜任规定的换热任务 10-4间壁式换热器的热设计 两种类型的设计和两种设计方法 两种类型的设计 计算公式 8个变量 设计计算时 校核计算时 10-4间壁式换热器的热设计 两种类型的设计和两种设计方法 两种计算方法 平均温差法 直接利用传热方程计算传热量(校核计算)或传热 面积(设计计算) 传热单元数法 引入换热器效能和传热单元数,设计计算和校核计 算都利用这两个参数进行 10-4间壁

13、式换热器的热设计 换热器热设计的平均温差法 设计计算步骤(第一步不能计算出k,换热器的 具体尺寸未知) 布置换热面,计算对应的传热系数k 根据给定条件,由热平衡式 求出进、出口温度中的那个待定的温度 由冷、热流体的4个进、出口温度确定平均温差 , 计算时要注意保持修正系数具有合适的数值 由传热方程式 求出所需的换热面积A,并 核算换热面积两侧流体的流动阻力 如流动阻力过大,改变方案重新设计 10-4间壁式换热器的热设计 换热器热设计的平均温差法 设计计算步骤 布置换热面,假设一个传热系数k; 根据给定条件,由热平衡式 求出进、出口温度中的那个待定的温度 由冷、热流体的4个进、出口温度确定平均温

14、差 ,计算时要注 意保持修正系数具有合适的数值 由传热方程式 求出所需的换热面积A 根据求出的换热面积A,重新布置换热面,计算传热系数k,然后 转向步骤2进行迭代计算,直到前后两次求出的换热面积A或传热 系数k接近,达到精度要求,取最终计算的换热面积A作为设计值 ; 并核算换热面积两侧流体的流动阻力,如流动阻力过大,改变方 案重新设计 10-4间壁式换热器的热设计 换热器热设计的平均温差法 校核计算步骤 先假设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按热平衡方程求出另一 个流体的出口温度 根据4个进、出口温度求得平均温差 根据换热器的结构,算出相应工作条件下传热系数k 已知kA和 ,按传热方程 求出值。因 为流体

15、的出口温度是假设性的,因此求出的值未必 是真实的数值 根据4个进、出口温度,用热平衡式求得另一个值。 同理,这个值也是假设性的 比较上两步求得的两个值。一般认为两者之差应小 于2%5%。当不满足时,重复上述步骤重算,直到 满足为止 10-4间壁式换热器的热设计 换热器计算的效能传热单元数法 换热器的效能的定义 换热器效能 式中,分母为流体在换热器中可能发生的最大温差, 而分子则为冷流体或热流体在换热器中的实际温差的 大者 换热器效能的意义 换热器效能表示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 换热效果之比 10-4间壁式换热器的热设计 换热器计算的效能传热单元数法 换热器的效能的定义 用表示的热流量 10-4间壁式换热器的热设计 换热器计算的效能传热单元数法 顺流和逆流时换热器效能的计算 顺流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