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02章 1-4节.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673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7.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02章 1-4节.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02章 1-4节.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02章 1-4节.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02章 1-4节.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02章 1-4节.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02章 1-4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02章 1-4节.(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气象与大气扩散 大气污染的形成: 源强 气象条件 下垫层条件 大气扩散: 源受体 大气扩散 酸雨越境转移 大气科学 大气物理、化学 大气气象学 空气污染气象学 气象条件对污物的稀释、扩散作用 污染物对气象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排入大气之后,在大气湍流作用之下大气污染物排入大气之后,在大气湍流作用之下 ,使污染物与周围环境清洁空气混合稀释的过程。,使污染物与周围环境清洁空气混合稀释的过程。 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大气圈垂直结构 大气圈垂直结构 对流层(10km左右) 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全部的水蒸气,主要天气现象都 发生在这一层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m平均降温0.

2、650C 强烈对流作用 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 大气边界层对流层下层12km,地面阻滞和摩擦 作用明显 自由大气大气边界层以上,地面摩擦可以忽略 近地层地面上50100m,热量和动量的常通量层 大气圈垂直结构 平流层(对流层顶5055km) 同温层对流层顶3540km,气温-550C左右 同温层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集中了大部分臭氧 没有对流运动,污染物停留时间很长 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 对流运动强烈 大气圈垂直结构 暖层(中间层顶800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 气体分子高度电离电离层 散逸层(暖层以上) 气温很高,空气稀薄 空气粒子可以摆脱地球引力

3、而散逸 第二节 主要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 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的物理量。 包括:日照、气压、气温、湿度、降水、风、云况等。 1气温 : 天气预报中:1.5m高、百叶箱内气温。 摄氏温标 华氏温标 绝对温标K 主要气象要素 2气压:静止大气中某观测高度上的气压值 等于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单 位:帕Pa, mmHg,百帕hPa(气象) 标准大气压: 温度为0时,在纬度是45度的平均海平面上的气压 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记作atm, 关 系: 1Pa=1N/m2 1atm101325Pa1013.25 hPa =760mmHg 静止状态下: 主要气象要素 3气湿(湿度):空气中水汽

4、含量的多少。 绝对湿度1m3 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kg)。 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 的百分比。 含湿量(比湿)湿空气中1kg干空气包含的水汽质量。 水汽体积分数水汽在湿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 露点同气压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主要气象要素 4风向和风速 水平方向的空气运动叫做风(垂直方向升降气流) 风向:风的来向,可用方位(8或16)或角度表示。 16个方位圆周等分,见下页。 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距离(m/s,km/h ) 气象报告中,指一定时间(2或10min)的平均值; 有时也需测瞬时风向、风速。 风速和风力的关系: (km/h) F风

5、力级(012级) 主要气象要素 4风向和风速 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值: 注意:静风 u 1.0 m/s 及微风风 u =12 m/s时时, 不利于污污染物的扩扩散,易造成污污染。 高度/m 0.5121632100 风速 /m.s-1 2.4 2.8 16 4.75.58.2 主要气象要素 4风向和风速 风玫瑰图 风速,m/s 某地区1988年的风玫瑰 图。同心圆表示风的频率 ,例如,吹南风的频率约 为11,其中风速大于 10.82m/s的频率约为1, 风速在3.355.41m/s的频 率为3.5左右(3-6.5)。 主要气象要素 5湍流 风速、风向无规则的阵性和摆动叫做大气湍流。 机械湍流:由机

6、械或动力因素形成机械湍流。 热力湍流:由于地表受热不均,或大气层结不 稳定,使空气发生垂直运动和使垂直运动发展而形 成的湍流。 大气湍流是两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气象要素 6云 大气中水汽的凝结现象叫做云(使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云量:天空被云遮蔽的成数(我国10分,国外8分) 云高:云底距地面底高度 低云(2500m以下):不稳定:孤立大云块 稳定:云层低、黑,结构稀松 中云(25005000m):(灰)白色、稠密、无光泽 高云(5000m以上):白色、蚕丝光泽、薄而透明 云状:卷云(线),积云(块),层云(面),雨层云(无定形) 云高 高云(5000m以上) 中云(2500-5000m

7、 ) 低云2500m以下 主要气象要素 7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判断大气稳定度级别的一个条件。 主要气象要素 8能见度:大气的清洁程度。 正常视力的人,在天空背景下能看清的水平距离。 气象学定义:在指定方向上,仅能用肉眼看见和辨 认的最大距离。 在白天能看见地平线上直指天空的一个显著的深色 物体; 在夜间,能看见一个已知的、最好未经聚焦的中等 强度的光源。 主要气象要素 8能见度: 级别(09级,相应距离为5050000米) 主要气象要素 9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至地面的液态的或固态的水的通称。 降水量: 大气中降落至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面上 积聚的水层厚度。(mm

8、) 第三节 大气稳定度及其分类 太阳、大气和地面的热交换 太阳以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的形式辐射热量 太阳辐射加热地球表面 地面长波辐射加热大气 近地层大气温度随地表温度变化 一、气温的垂直变化 气温直减率 (/100m) 温度层结曲线: 在T-Z坐标图上,用曲线来表示气温随高度的分布,此 曲线叫温度层结曲线. 四种形式:P72图3-3:温度层结曲线 递减层结: 0,正常分布层结; 中性层结: = 1 /100m; 等温层结: = 0; 逆温层结: 0,大气处于非常稳定状态 逆温 w在边界层中,由于气象和地形等条件的影响,有时出现气 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w出现逆温的气层,称为

9、逆温层,或称为阻挡层。 w逆温不利于扩散 类型(形成原因): 1.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2. 地面白天加热,大气自下而上变暖; 地面夜间变冷,大气自下而上冷却。 逆温类型 w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下午 日落前1小时 黎明 日出后 上午910点 逆温类型 1、辐射逆温:最常出现,与大气污染关系最密切。 特点:逆温层的厚度大 陆地,冬季最强 山谷、盆地区域 受天气条件影响 逆温类型 2、平流逆温:由于暖空气到冷地面上而形成的逆温。 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上而下部降温而形成。 强弱程度取决于暖空气与冷地表面的温差。 发生:冬季,中纬度沿海地区; 低地、盆地。 逆温类型 3.下沉逆温

10、:由于空气下沉压缩增温形成的逆温。 (多在高空大气中,高压控制区内;范围大,厚度大) 很厚的气层下沉 压缩变扁 顶部增温比底部多 逆温类型 4.湍流逆温 :低层空气因湍流混合形成的逆温。 下层湍流混合达 上层出现过渡层 逆温 逆温类型 5、锋面逆温 冷、暖气团相遇冷暖间逆温 暖气上爬,形成锋面 逆温类型 6、地形逆温: 局部地区的特殊地形。 如:盆地和谷地,山脉背风侧的逆温等。 实际大气中出现的逆温,由几种原因共同形成 的,需具体分析。 二、干绝热直减率: 干绝热过程: 与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而引起的空气温度的变化 ,称作空气的绝热交换过程。 一般将没有水相变化的空气块的垂直运动近似地看 作绝热

11、运动。 一般满足,大气绝热过程,系统与周围环境无热交换 空气块膨胀(做功)耗内 能 T 定性 空气块压缩(外气对它做功)T内能 (由压力变化引起) 二、干绝热直减率: 干绝热直减率: 近地表面干空气块在绝热的条件下,在垂直方向上,每上升( 或下降)100米时,在气块与外界无热交换时,温度降低(或升高) 的数值,称为干空气温度的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干绝热直减率。 负号的意思是表示干气块在绝热上升的过程中,温度随高度而降低。 气温直减率 Cp:干空气定压比热;描述气块在绝热升降过程中, 气块的初始状态(T0、P0)和终止状态参数(T、P)之 间的关系,说明绝热过程中气温的变化完全是由气压变化 引起的。 二、干绝热直减率: 气温垂直递减率: 变量,表示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 干绝热直减率: 物理常数,表示干空气的某种热力学性质。 边界层气温的垂直分布: 三、大气稳定度 1、定义: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稳定的程度;反映其是否容易对流。 2、定性描述(含义): 外力使气块上升或下降 气块去掉外力 气块减速,有返回趋势,稳定 气块加速上升或下降,不稳定 气块停在外力去掉处,中性 不稳定条件下有利于扩散 3、大气是否稳定的判断方法: (1)比较和d的值:定量判断 浮力g 重力ig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