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四章课件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960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四章课件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四章课件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四章课件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四章课件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四章课件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四章课件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四章课件剖析(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金属的变形概述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合金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内容目录 纳米铜的室温超塑性 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断裂 e y IIIIIIIV 第一节 金属的变形概述 1) 应力:作用在材料任一截面单位面积上的力。 正应力: 同截面垂直的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 剪应力: 同截面相切的称为“剪应力”或“切应力” 2) 应变:物体形状尺寸所发生的相对改变。 线应变: 物体内部某处的线段在变形后长度的改变 值同线段原长之比值 剪应变: 物体内两互相垂直的平面在变形后夹角的 改变值 体积应变: 变形后物体内任一微小单元体体积的改 变同原单位体积之比值 1.1 变形

2、过程中的名词概念 弹性变形阶段 I: e,-e为线性关系; 屈服阶段 II 弹塑性变形阶段 III: 应力在e到b之间发生均匀 塑性变形; 颈缩阶段 IV:b之后; 断裂:发生在K点。 e y IIIIIIIV 1.2 变形过程 p 变变形可逆,去除外力后完全 恢复,变变形消失。 p 特点:服从胡克定律,即应应 力与应变应变 成正比 p E为弹为弹 性模量、G称为为切变变模 量,反映材料对弹对弹 性变变形的 抗力,代表材料的“刚刚度” 。 e y I IIIII IV 1.3 弹性变形 I 当应力大于弹性极限时 ,材料不但发生弹性变 形,而且还发生塑性变 形,即在外力去除后, 其变形不能得到完

3、全的 恢复,而具有残留变形 或永久变形。 塑性变形 不能恢复的永久性变形 1.4 塑性变形 1) 屈服:材料开始发生塑性 变形。 2) 屈服特点:即使外力不再 增加,试样也会继续变形 ,这种变形属于塑性变形 ,在拉伸曲线上会出现锯 齿状的平台。这是部分材 料所具有的特征。 退火低碳钢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1.4.1 塑性变形过程II 屈服 e y I IIIII IV 对具有屈服现象的材料用屈服现象发生时 对应的应力表示; 对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则以所产生的 塑性应变达0.2%时的应力值表示。 屈服强度 材料开始发生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 ,也称为屈服极限,用y表示 在屈服后的变形阶 段,试样整体

4、进行 均匀的塑性变形。 如果不再增加外力 ,材料的变形将不 能继续下去。 1.4.2 塑性变形过程 III 均匀变形 e y I IIIII IV e y IIIIIIIV 已经发生变形处的强度提 高,进一步变形困难,即 变形要在更大的应力作用 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变 形发生在未变形或变形相 对较小的位置,达到同样 变形后,在更大的应力作 用下发生变形。 维持材料均匀变形的原因 是材料发生了加工硬化。 1)颈缩:试样开始发生不均匀的塑 性变形,产生颈缩,即塑性变形 集中在一局部区域进行。 2)特点:宏观表现为外力在下降, 工程应力在减小,但颈缩区的材 料承受的真实应力依然在上升。 3)极限强度

5、:开始发生颈缩时对应 的工程应力b ,这时试样出现 失稳,颈缩真实应力依然在上升 ,但能承受的总外力在下降。 e y IIIIIIIV 1.4.3 塑性变形过程 IV颈缩 1) 变形量大至K点,试 样发生断裂。 2) 断裂的实质是原子 间承受的力超出最 大吸引力,原子间 的结合受到破坏而 分离。 e y IIIIIIIV 1.4.4 塑性变形过程 K断裂 l 脆性断裂可沿晶界发生,称为“晶间断裂” ,断口凹凸不平; l 脆性断裂也可穿过各个晶粒发生,称为“穿 晶断裂”,断口比较平坦。 韧性断 裂 在断裂前有明显塑性变形后发 生的断裂叫“韧性断裂” l 在晶体构成的材料中,内部的晶粒都被拉长 成

6、为细条状,断口呈纤维状,灰暗无光。 脆性断 裂 断裂前因并未经过明显塑性变形, 故其断口常具有光泽。 依材料的性质、外 界环境和受力方式不同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 生塑性变形的方式也不 相同,通常发生塑性变 形的方式有:滑移、孪 生、蠕变、流动。 1.5 塑性变形的方式 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 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 沿着一定的晶面(滑移 面)和晶向(滑移方向) 产生相对位移,且不破 坏晶体内部原子排列规 律的塑变方式叫滑移。 Zn 单晶的滑移 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2.1 滑移 光学显微镜:滑移带 电子显微镜:每条个滑移带由许多平行滑移线组成 对于Al单晶:每根滑移线的滑移量为100200n

7、m;两滑移线间距 20nm;滑移带之间2000nm 2.1.1 滑移的表象 切应力的作用下,晶格发生弹性外扭,进一步将使晶格 发生滑移。外力去除后,由于原子到了一新的平衡位置 ,晶体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保留永久的变形。大 量晶面的滑移将得到宏观变形效果,在晶体的表面将出 现滑移产生的台阶。 2.1.2 滑移变形过程 作用在晶格上的正应力只能使晶格的距离加大, 不能使原子从一个平衡位置移动到另一平衡位置 ,不能产生塑性变形;正应力达到破坏原子间的 吸引力,晶格分离,材料则出现断裂。 材料在正应力作用下,在应力方向虽然不 能发生塑性变形,但正应力的分量在另一 方向就有切应力,可使晶格沿另外的方

8、向 上发生滑移。 l 滑移发生的晶面称为滑移面,通常为晶体 的最密排晶面; l 滑移滑动的方向称为滑移方向,通常也为 晶体的最密排方向; l 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构成 一个可以滑移的方式称为“滑移系”。 2.1.3 滑移的晶体学特征 FCC 滑移系对性能的影响 晶体中滑移系愈多,晶体发生滑移的可能性便愈 大,材料的塑性愈好。 滑移面密排程度高,滑移面上滑移方向个数越多 ,材料塑性越好。 bcc的a-Fe与fcc的Al及Cu,虽然都有12个滑移系 ,但其滑移面密排程度较面心立方晶格低,且滑 移面上滑移方向少,所以塑性不如铜及铝;具有 hcp晶格的Mg、Zn等,滑移系仅有3个,因此塑性

9、 较立方晶系金属差。 左图中单晶体受拉应力F作用,滑 移面法线方向N与F夹角为f,滑 移方向和F夹角为;注意:滑移 方向S、拉力轴F和滑移面的法线 N三者不必在同一平面,即 f+900 。 2.1.4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施密特定律 推动滑移的是在滑移方向上的分 切应力。同一外加应力作用下, 不同滑移系因取向不同,对应的 分切应力也不相同。 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 力为: 其中: 称为取向因子或施密特因 子。当 f+ = 900,取向因 子有最大值0.5。 当t达到某一临界值tc时,晶体 产生滑移变形,这时对应的正应 力为单晶体的屈服应力y,称 为施密特定律。 y = c/cosf cosl 滑移方

10、向上 切应力t为: c是一常数,称为临界分切应力 施密特定律 c取决于金属的本性,不受f、的影响;屈服强 度y则随拉力轴相对于晶体的取向不同而不同, 即晶体材料存在各向异性。 y = c/cosfcosl f或90时,取向因子M最小,y ;这时 的取向称为硬取向。 f,45时,取向因子M最大,y最小,晶体 最易滑移;这时的取向称为软取向。 2.1.6 滑移时晶体的转动 当外力作用于单晶体试样上时 ,它在某些相邻层晶面上所分解的 切应力使晶体发生滑移,而正应力 和垂直滑移方向的另一正应力因滑 移错开组成一力偶,使晶体在滑移 的同时向外力方向发生转动。 2.1.6 滑移时晶体的转动 转动的趋势为滑

11、移面趋于平行拉 力方向,滑移方向也趋于平行拉 力方向。 2.1.7 滑移变形的主要特点 l滑移只能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 l滑移常沿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 因为在最密晶面之间的面间距最大,原子面之 间的结合力最弱;沿最密晶向滑移步长最小, 滑移所需外加切应力最小。 l滑移时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的滑移距离为原 子间距的整数倍,在晶体表面形成台阶。 l滑移的同时必然伴随有晶体的转动。 滑移的实质是位错的运动 位错的增殖 位错的交割 位错的塞积 2.1.8 滑移的位错机制 大量的理论研究证明,滑移是由于滑移面上位错运 动而造成的。上图分别表示一刃型和螺型位错在切应 力的作用下的运动

12、过程,通过一根位错从滑移面的一 侧运动到另一侧便造成一个原子间距的滑移。 t t A. 滑移的实质是位错的运动 塑性变形的过程中,尽管位错移出晶体产生滑移台 阶,但位错的数量(位错密度)却在不断的增加,这是因 为在外应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时位错会发生增殖。 例如: B. 位错的增殖 利用Fnak-Read源说明增殖的过程。若滑移面上有一段 位错,CD两点钉住不可滑移,在外力作用下位错应向右移 动,这段位错将弯曲、扩张,相遇为异号位错相消,产生一 位错环,内部CD段还存在。反复可生成一系列的位错环, 扩展到晶体外产生的滑移台阶可为柏氏矢量的整数倍。 B. 位错的增殖 根据计算,使两端固定的位错线

13、弯曲到曲率半径为R圆弧所需 切应力为: F-R源模型中,直线时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使其弯曲所需应 力很小,当半径为L/2时,曲率半径最小,所需应力最大,继 续向外扩展时,曲率半径又增大,切应力又减小,因此开动F- R位错源所需的临界切应力为: L B. 位错的增殖 b1 b2 扭折 C. 位错的交割 图示例子表示如果位错AB向下 运动扫过位错CD,由于扫过区 间的晶体两边发生了柏氏矢量 大小的滑移,在位错CD上产生 了EF转折。 不在同一个滑移面上的两 刃型位错运动的过程中可 发生交割。 b1 b2 扭折 C. 位错的交割 由于EF的出现,增加了位错线的 长度,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此 外位错交截

14、后会产生一种位错难 以运动的固定割阶,成为后续位 错运动的阻碍。金属冷加工硬化 、强度提高,塑性下降就与此相 关,称为割阶强化。 EF是一段新的短位错线,长 度为AB的柏氏矢量,它的柏 氏矢量与CD的柏氏矢量相同 位错运动时,在其前沿如果有障碍(如晶界、不可 变形的硬质点),就停留不能前进,若同一位错源 不断产生一系列位错源源而来,在此将产生前密后疏的 位错排列组态,称为“塞积群”。 障碍物 位错源 D. 位错的塞积 可见见位错错塞积处产积处产 生很大应应力集中,可能带带 来的后果有: 螺位错错可改变变滑移面而发发生交滑移; 晶界处处的应应力可能迫使相邻邻晶粒中的位错错运 动动来松弛应应力;

15、无法松弛就有可能在此处处造成裂纹纹。 障碍物 位错源 t=nt0 外加切应力t0 作用在塞积 群每个位错上的力为t0b, 则加在塞积群中n个位错 的作用力为nt0b。 外力作用下,以切变生成“孪晶”而发生塑性 变形方式称为“孪生”。 2. 2 孪生变形 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一定的晶面(孪生面),沿着一定的方 向(孪生方向)发生切变,形成对称的晶格排列,发生切变 部分叫做孪生带,或简称为孪晶。切变部分和未切变部分 呈镜面对称,对称面为孪生面。 (111) 孪晶面 (I0)面 (10) A A C C E E A C E G A C E G 孪生区域 p 孪生需要的临界切应力很大,仅在滑移困难时才会发 生。一般孪生出现在滑移系很少的晶体结构的材料中 (如密排六方晶格金属); p 某些容易发生滑移的立方材料仅在低温度滑移困难或 受冲击时来不及滑移时才可能产生孪生。 p 孪晶带中,每层原子面对于相邻原子面的移动量都相 同,其移动量不是原子间距的整倍数(一般为原子间 距的分数),但它们在孪生后各自移动的距离和离孪 生面的距离成正比。 2.2.1 孪生变形的特点 p 孪生带的晶格位向发生了变化,抗腐蚀性和光学反射性与 母体不同。 p 孪生变形的速度很快,接近于声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