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第八章讲义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5516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电压技术-第八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电压技术-第八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电压技术-第八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电压技术-第八章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电压技术-第八章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电压技术-第八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电压技术-第八章讲义(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中国石油大学信控学院 薛永端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第二节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第三节 旋转电机的防雷保护 (发电机、调相机、变频机、电动机) 8.1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 基本知识(1) 输电线路雷击是线路跳闸的主要起因。 原因:分布广,易受雷击 在我国跳闸率比较高的地区的高压线路由雷击引起的次数约占 4070, 在多雷、土壤电阻率高、地形复杂的地区,雷击事故率更高 在日本50以上电力系统事故是由于雷击输电线路引起的 雷击经常引起双回同时停电, 2030的输电线路故障发生在双回输电线路 美国、前苏联等十二个国家,雷害事故占总事故的60 据27550

2、0kV总长为32700km输电线路连续三年的运行资料 基本知识(2) 线路雷击过电压分为:感应雷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 感应雷过电压:雷击线路附近地面或塔顶但未发生反击,由电磁感应 引起的过电压。 直击雷过电压:雷击于线路引起的过电压。雷击塔杆、避雷线及绕击 反击雷击杆塔或避雷线,造成绝缘子接地端电位比导线高 绕击绕开避雷线,雷电直接击中导线 直击雷的危害更为严重。 输电线路耐雷性能和防雷措施效果衡量标准:耐雷水平、雷击 跳闸率。 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耐雷水平越高,防雷性能越好。 雷击跳闸率:折算为统一条件(每年40雷暴日、100km线路 )下,因雷击而引起的线

3、路跳闸次数。 由于雷电放电的复杂性,相对于计算结果,实际运行经验更为重要 输电线路防雷的四道防线 雷击输电线路的危害: 引起线路跳闸,影响正常供电 雷电波侵入变电站,破坏设备绝缘,造成停电事故。 危害更大 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又称为线路防雷的四道防线 防止雷直击导线。 措施:避雷线、避雷针,或电缆线路 防止雷击塔顶或避雷线后引起绝缘闪络。 措施:降低接地电阻、增大耦合系数、增强线路绝缘、采用线路型避雷 器 防止闪络后转为稳定的工频电弧,以免跳闸。 增加绝缘子片数、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 防止线路中断供电。 自动重合闸、双回路、环网供电 应用时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护措施。 如:线路电压等

4、级、供电重要程度、雷电活动强弱等。 感应雷过电压的产生 (1) 感应雷过电压的产生分为:静电分量和电磁分量 感应雷过电压的静电分量。 雷云接近线路上空时,由于静电感应,与雷云异号的正电荷被吸引 到靠近先导通道的一段导线上,形成束缚电荷。而异号电荷则被排 斥到线路远方或流入大地 先导放电速度较慢,电荷移动速度较慢,对应的电压、电流波可忽略 导线仍保持原有电位 主放电开始后,先导通道中的负电荷被快速中和。静电场突然消失 ,被束缚的电荷瞬间成了自由电荷,形成电压波迅速向线路两侧传 播。 感应雷过电压的电磁分量。 主放电时,雷电流冲击波产生强烈的脉冲磁场,其磁通与导线相交 时,即产生一定的感应电压。

5、由于主放电通道与导线基本垂直,故电磁分量较小,通常 只考虑静电分量 感应雷过电压的产生 (2) 电荷聚集过程速度较慢,可忽略对应波过程 电荷释放过程速度快,形成明显的波过程 与先导放电和主放电的速度对应 无避雷线时的感应雷过电压 (1) 当雷击点与电力线路之间的水平距离d65m时,感应雷过 电压的最大值可为: Ui=25Ih/d I雷电流幅值, h导线对地平均高度,d雷击点与导线间 的水平距离 由于雷击点自然接地电阻较大,I最大可按100kA估算 可以推算:感应雷过电压是直击雷的1/10左右。 当d50m,易击中线路本身(受线路吸引) 当d时间 几十us,开关来不及动作- 如果工频续流,则跳闸

6、-如 果无工频续流,则不跳闸 是否发生工频续流,取决于 弧道中的平均电场强度 闪络瞬间工频电压值(相位) 去游离条件(气温、风速等) 雷击跳闸原因:反击或绕击 反击跳闸主要是:雷击杆塔 绕击:绕击导线。 雷击避雷线一般不发生跳闸 雷击杆塔的跳闸率 雷击跳闸率:折算为统一条件(每年40雷暴日、100km线 路)下,因雷击而引起的线路跳闸次数。 每100km有避雷线的线路每年(40个雷暴日)的落雷次数 :N=2.8hg。 hg为避雷线对地平均高度 击杆率g :雷击杆塔次数/雷击线路总次数。1/61/2。 不同条件下的击杆率见P196表8-2 雷电流幅值超过雷击塔顶耐雷水平的概率为 P1 可查阅P1

7、69图7-2 建弧率 :绝缘击穿后存在工频续流的概率。 每100km线路每年雷击杆塔跳闸次数 绕击跳闸率 每100km线路每年绕击跳闸次数: Pa为绕击率。绕击次数/雷击线路总次数 平原线路绕击率: 山区线路绕击率: 为避雷线保护角,ht为避雷线平均高度 P2为雷电流幅值超过绕击耐雷水平的概率。 可查阅P169图7-2 线路雷击跳闸率 线路雷击跳闸率:= 雷击杆塔(反击)跳闸率 +绕击跳闸率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雷击跳闸率 无避雷线,每100km线路每年40雷暴日的雷击跳闸 率为 hc上导线平均高度, 建弧率: P1为:雷击使一相导线与塔杆闪络,再向第二相导线反 击且雷电流幅值超过耐雷水平的概

8、率。 单相闪络不跳闸。需要两相同时闪络(接地并短路 )才能跳闸。为什么?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1) 架设避雷线 减少雷直击导线; 分流作用降低塔顶电位; 屏蔽作用降低感应过电压 规程规定: 220kV及以上全线双避雷线 110kV除少雷区外全线架设避雷线 保护角。110kV:20o30o; 220kV:20o ;500kV:负角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一般高度杆塔特别有效 架设耦合地线。 降低接地电阻困难时用 导线下方架设一条接地线 具有分流作用,又加强了避雷线对导线的耦合。 运行经验表明,可降低雷击跳闸率50左右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2) 加强绝缘 针对个别大跨越、高杆塔,落雷机会多等情况 方

9、法:增加绝缘子片数 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同杆双回线路采用。 方法:一回普通绝缘,一回加强绝缘。 避免同时闪络,同时跳闸。 装设自动重合闸 我国110kV及以上线路重合闸成功率达7595 采用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 单相雷击闪络电弧被消弧线圈熄灭,不跳闸 我国的运行经验表明,可使雷击跳闸率降低1/3左右 仅适用中压配电网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3) 加装线路型避雷器 作用:实质是一种放电器,并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附近,当作用电压 超过避雷器的放电电压时,避雷器先放电,限制了过电压的发展 基本要求: 良好的伏秒特性,实现合理的绝缘配合 很强的绝缘强度自恢复能力,快速切断工频续流 硅橡胶护套氧化锌线路避

10、雷器已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4) 加装线路型避雷器(续) 线路避雷器的投资较大,难以普遍采用 建议优先安装在: 山区线路易击段、易击点的杆塔 山区线路接地电阻超过100 且发生过闪络的杆塔 水电站升压站出口线路接地电阻大的杆塔,大跨越高杆塔 多雷区双回线路易击段、易击点的一回线路上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5)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6) 日本:总结77kV各种防雷措施的效果,统计出: 增加绝缘, 可使雷击跳闸次数降至62% 架设耦合地线, 可使雷击跳闸次数降至56% 减少杆塔接地电阻,可使雷击跳闸次数降至45% 安装MOA后可消除雷击跳闸事故 美国: AEP和GE公司1980年开始

11、研制线路防雷用合成绝缘ZnO避雷器, 1982年10月有75只在138kV线路上投入试运行。 运行表明在装有避雷器的被保护线段没有出现绝缘子串的闪络。 法国: 1998年开始在63kV和90kV线路安装避雷器 中国: 1993年,清华大学研制出110220kV无间隙的线路避雷器, 1999年,500kV线路避雷器挂网运行 8.2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变电所防雷的要求和雷害来源 发电厂和变电所防雷保护的要求更高: 线路防雷,可以是部分耐雷。 线路绝缘损害主要是绝缘子沿面闪络,可恢复。 具体耐雷水平可视线路重要程度而定。 发电厂、变电所,要求是完全耐雷。 雷击造成的停电面积大。发电厂是电力网

12、的心脏,变电所是枢纽。 一些重要设备不是自恢复绝缘。一旦闪络,不可恢复。 发电厂和变电所雷害事故的来源: 雷直击 雷电波沿输电线路侵入 对直接雷的防护:避雷针、避雷线 + 良好的接地网 对雷电波侵入的防护:避雷器(如阀式避雷器)+辅助措施 。 限制过电压幅值;限制雷电流幅值;降低侵入波的陡度。 直击雷保护 方法:避雷针、避雷线+良好的接地网 使所有设备和建筑物处于保护范围之内 复习: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防止反击(逆闪络)发生。 反击的概念。 被保护物与避雷针(线)在地上和地下均留有足够的距 离。 工作接地和防雷接地要分开。 避雷针分类:独立避雷针、构架避雷针 独立避雷针的过电压(1) 在避雷针的A点(高度h)和 接地装置B点的电位为: L0避雷针单位高度等值电感 Ri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 避雷针与被保护物体的空间 距离(空气间歇)应满足 E1空气击穿场强 一般为500kV/m d1 d2 B Ri 独立避雷针的过电压(2) 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