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第七章:道德总原则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689315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篇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第七章:道德总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三篇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第七章:道德总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三篇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第七章:道德总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三篇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第七章:道德总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三篇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第七章:道德总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篇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第七章:道德总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篇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第七章:道德总原则(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篇 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本篇研究优良道德规范的推导和制定,包括道德总原则以及各种具体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第七章 善:道德总原则(3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善恶总原则及善恶总原则与道德终极标准的区别,了解利己、利人以及害己害人的道德价值。掌握善恶分原则,理解16种伦理行为的道德价值,关于人性善恶的学说,掌握善恶六大原则的确立。理解道德总原则理论,了解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及其己他两利主义。重点:善恶六大原则。难点:善恶总原则与道德终极标准的区别。教学基本内容:一、道德总原则1、善恶总原则:抽象人性之善恶(1)善与道德善元伦理学所说的善是指一切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

2、望、符合主体目的的客体属性。规范伦理学研究的是道德善,是指伦理行为事实如何对于社会创造道德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它们是一般与个别的从属关系。(2)道德善和优良的道德善原则的推导方法通过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从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产生和推导出来。(3)如何确定伦理行为之善恶依据道德目的直接的普遍道德目的(一总六分)-道德终极目的(道德总标准:增减每个人的利益总量;道德分标准:最大利益净余额-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无私利他、自我牺牲,无害一人地增加利益总量)依据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即是人性)由于人性极为纷繁复杂,我们可以不分手段和目的把所有伦理行为抽象为利他(它)与利己以及

3、害他(它)与害己四种。这就是伦理学研究的抽象人性。以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为尺度,来衡量这些抽象人性,那么这些人性的性质是不同的:利己增进自我利益;利他(它)-增进社会利益、他人利益、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物利益。因此,利己与利他(它)实为四种行为:利社会、利他人、利自己、利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物。同理,害己与害他(它)也包括四种行为:害社会、害他人、害自己、害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物。以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衡量这些伦理行为,便可以判断这些伦理行为的善恶了。善恶总原则道德善与道德恶的定义:所谓道德善,也就是一切符合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的伦理行为,因而也就是“增进社会、他人和自己以及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

4、物利益”的伦理行为。亦即利他(它)利己的伦理行为。所谓道德恶,也就是一切违背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的伦理行为,因而也就是“减少社会、他人和自己以及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物利益”的伦理行为。亦即害他(它)害己的伦理行为。善恶总原则:一方面,利他(它)利己是衡量一切伦理行为善的总原则:凡是利他(它)利己的伦理行为都是善的;凡是善的伦理行为都是利他(它)利己。另一方面,害他(它)害己是衡量一切伦理行为恶的总原则:凡是害他(它)害己的伦理行为都是恶的;凡是恶的伦理行为都是害他(它)害己。2、善恶差等定律:善有差等与恶有差等(1)道德善恶善:利己与利他(它)。增进社会利益之善增进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物利益之善

5、增进社会、他人利益之善增进自我利益之善恶:害己与害他(它)。害社会之恶害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物之恶害社会、他人之恶害自己之恶(2)依据必须以增进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为依据,因为道德起源于社会需要而不是个人需要。因此社会利益大于个人的利益。(3)善恶差等定律34利害他人的善恶价值高且大于利害自己的善恶价值。利害社会的善恶高且大于利害他人的善恶。善恶差等定律:利社会的善高且大利他人的善次之利自己的善又次之利动植物的善最低最小害社会的恶高且大害他人的恶次之害自己的恶又次之害动植物的恶最低最小由于道德总原则是“善是利他(它)利己,恶是害他(它)害己”,不分手段和目的,无法判断具体行为之善恶,因而有必要

6、把它进一步化为具体人性之善恶原则。二、善恶分原则:道德分原则善恶总原则是不分手段和目的,以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衡量和判断抽象人性(伦理行为)之善恶,而善恶分原则则是区分手段和目的,以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衡量和判断具体人性之善恶。1、具体人性之善恶:16种伦理行为之道德价值(1)16种伦理行为 类型 目的 利己 利他 害己 害他手段 利己 1 完全利己 5为他利己 9 利己以害己 13 利己以害他 利他 2为己利他 6完全利他 10 利他以害己 14 利他以害他 害己 3 害己以利己 7 自我牺牲 11 完全害己 15 害己以害他 害他 4 损人利己 8 害他以利他 12 害人以害己 16

7、完全害他(2)按是否符合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16种伦理行为可以归结为四类:纯粹利他和利己的行为,包括完全利他、完全利己、为己利他和为他利己四种,是善行。原因?纯粹害他和害己的行为,包括目的害他四种行为和目的害己四种行为。出于等害交换的复仇行为的目的害人的行为和出于内疚感或罪恶感的自我惩罚的目的害己行为,是善行,其余是恶行。原因?己、他内部利害混合行为,包括害己以利己与害他以利他两种。在利益相冲突时,要以利益净余额的正负判断;在利益不相冲突而能两全时,只应“不损害一人地增加利益总量”。12己、他外部利害混合行为,包括自我牺牲与损人利己两种。己他利益相冲突不能两全时,利他害己、自我牺牲是善,而

8、利己害他、损人利己是恶。原因?在己他利益不相冲突而能两全时,利他害己、自我牺牲均是恶。因为它违背了在人们利益不相冲突而能两全时,只应“不损害一人地增加利益总量”的道德终极分标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损人利己都是恶。原因?因为它违背了道德终极总标准。(3)人类全部伦理行为的善恶(即具体人性之善恶)一方面,一切害他和害己以及引发它们的那些复仇心、自恨心、内疚感、罪恶感就其自身来说是善,就其结果来说是善与恶的共同源泉:属于等害交换的惩罚他人或自我惩罚是善的源泉;否则是恶的源泉。由妒忌心和自卑感及其所引发的害他目的和害己目的从自身到结果都是恶。另一方面,利己目的和引发它的自爱心、求生欲、自尊心,就其自身

9、来说是善,就其结果来说是善与恶的共同源泉:自爱心、求生欲、自尊心及其所引发的利己目的,如果以利己、利他或利大于害的害己手段实现,是善的源泉;如果以损人或害大于利害己手段实现,则是恶的源泉。同样,利他目的和引发的它的爱人之心、同情心、报恩心、完善自我品德之心,就其自身来说是善,就其结果来说是善与恶的共同源泉:如果以害大于利的害他手段实现,或者在利益一致的情况下以害己手段实现,则是恶的源泉;如果以利己、利他或利大于害的害他手段实现,或者在利益冲突情况下以害己手段实现,则是善的源泉。人类全部伦理行为的七种善行:p184包括目的利他的四种行为(为他利己、完全利他、自我牺牲、害他以利他除去害他大于利他)

10、、一种为己利他、一种完全利己、一种害己以利己除去害己大于利己的行为。两种特别的善:源于复仇心的惩罚他人的“目的害人”的等害交换行为和与源于内疚感或罪恶感的“目的害己”的等害交换行为。人类全部伦理行为的九种恶行:p184四种行为目的害他的行为(除去源于复仇心的惩罚他人的“目的害人”的等害交换行为):利己以害他、 利他以害他、害己以害他、完全害他;四种目的害己的行为(除去源于内疚感或罪恶感的“目的害己”的等害交换行为):利己以害己、利他以害己、完全害己、害人以害己。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两种特别的恶:害大于利的害他以利他和害己以利己的行为。2、善恶六原则的确立(1)人类全部的善行便不过三类:无私利他

11、、为己利他、单纯利己。P201无私利他的正道德价值最高,是伦理行为最高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最高原则,是善的最高原则,是至善;单纯利己的道德价值最低,是伦理行为最低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最低原则,是善的最低原则,是最低的善;为己利他是利他与利己的混合境界,所以其道德价值便介于无私利他与单纯利己之间,是伦理行为基本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基本原则,是善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的善。(2)人类的全部恶行也不过三类:纯粹害人、损人利己、纯粹害己。纯粹害他的负道德价值最高,是伦理行为最高境界的不应该如何,是不道德的最高原则,是恶的最高原则,是至恶;纯粹害己的负道德价值最低,是伦理行为最低境界的不应该如何,是不

12、道德的最低原则,是恶的最低原则,是最低的恶;损人利己的负道德价值则介于纯粹害他与纯粹害己之间,是伦理行为基本境界的不应该如何,是不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恶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的恶。(3)善恶六大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人的伦理行为从善至恶,分成以下六种:善-无私利他-最高的善,至善-偶尔行为善-为己利他-最重要的善,基本善-恒久行为善-单纯利己-最低的善-偶尔行为恶-纯粹害己-最低的恶-偶尔行为恶-损人利己-最重要的恶,基本恶-恒久行为恶-纯粹害他-最高的恶,至恶-偶尔行为名称 定义 适用的行为数量 适用的行为范围无私利他 最高且偶尔善原则 偶尔行为 利益冲突而不能两全的行为为己利他 基本且恒久善原则 恒久

13、行为 利益一致而可以两全的行为单纯利己 最低且偶尔善原则 偶尔行为 自我与社会或他人无利害关系的行为纯粹害己 最低且偶尔恶原则 偶尔行为 自我与社会、他人无利害关系的行为损人利己 基本且恒久恶原则 恒久行为 自我与社会或他人有利害关系的行为纯粹害人 最高且偶尔恶原则 偶尔行为 对待他人的一切行为这就是被伦理行为客观规律和道德终极标准所决定的善恶六大原则的各自的定义与所适用的行为数量及其范围。它的基本且现实的意义在于表明,把无私利他奉为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准则以指导人们一切行为,既是不应该也是不可能的:它不应该,因为无私利他只应该指导利益冲突而不能两全的行为;它不可能,因为每个人必定恒久为自己而只能偶尔为他人。所以,不论无私利他多么高尚纯洁尽善尽美,也只应该且只能够被奉为偶尔道德原则,只应该且只能够被用来引导人的偶尔行为;只有为己利他,只有这不那么高尚完美而被康德和冯友兰斥为巧于算帐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