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内容和途径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1898443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7.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内容和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内容和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内容和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内容和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内容和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内容和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内容和途径(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内容和途径 国务院参事 仇保兴 博士 2016年6月2日 2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途径 二、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 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3 序言 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集约、绿 色、智能、低碳”新型城镇化道路。十三五发展的 总体指导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5日全国人大所作的报告 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强调要发展“智 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加强城市 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等建设。坚决 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 宜居。 4 1.1 中央确定了新型城镇化、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2、新型工业化是动力 农业现代化是基础 信息化是协调创新 新型城镇化是机会平台 绿色化是方向 绿色化 信息化 农业现代 化 工业化 小康 社会 “五化”同步发展 工业化 城镇化 5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1.2 中国城镇化发展方向 p 城镇化是实现扩大内需、促进创新、提升国力、优化城乡关系的转变的巨大机会 6 1.3 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2013-09-08 城镇管理水平低,“城市病”现象蔓延。 交通拥堵、能源紧张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 垃圾围城、噪声污染 用地矛盾、水资源短缺 7 1.4 现代科学技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现代科学技术 新兴信息技术大发展、智慧技术的产业化、 城镇智慧化技术应

3、用、资源循环利用等 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人口资源环境瓶颈 交通拥堵问题 城乡均衡发展问题,二元结构问题 城市安全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吸引高端资源 激发新的应用 知识成为基本要素 催生高端产业 智慧城市建设 对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要求 支撑 支撑 促使 新型城镇化发展,城镇现实问题的解决 8 1.5 未来的城镇化,需要内涵和质量上的提升 n 创新城市发展模式 1.城市优先城乡互补 2.高能耗低能耗 4.盲目克隆国外建筑文脉传承 5.高环境冲击低环境冲击 6.放任式机动化集约式机动化 8.少数人先富社会公平 7.大型、集中式小型、分散循环式 3大城市扩张 生态城和小城镇 以城市发展为主题,围绕国家目

4、标、城市问题,创 新城市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促进城市发展的智慧化。 智慧地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推动新型城镇化 发展。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形成的两个文件对智慧城市的要求 中央37号文件: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用智慧手 段消除“城市病”,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城市精细 化管理和服务,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能 力。 中央明确要求:到2017年底,所有市、县都要整合 形成数字化管理平台。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 明的智慧城市。 10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途径 二、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 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11 从城市管理者角度讲,促使城市“不得病”、“ 少得病”和“快治病”,保障城市健康和

5、谐发展;从 企业角度讲,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自身 运营效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从百姓角度 讲,让民众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民”、“利民 ”和“惠民”,对政府的有效监督。 2.1 智慧城市定义 12 2.2 智慧城市理解 从手段上:通过全面感知、信息共享、智能解题。在城市规划、建 设、管理、运行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智慧化、人性化等手段推进管理创 新。 从内容上:涵盖城市产业、民生、环境、防灾减灾、行政治理、资本 配置等。 从理念上:以智慧系统为“粘合剂”将集约、低碳、绿色、人文等新 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从难度上: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难点: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共生来消 除部门“信

6、息孤岛”和利益壁垒。 13 2.3 智慧城市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 利用“互联网+”推动 集约 提高城市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城市的运行效 率。 智能 城镇化的智慧化与精细化,构建“更为智 慧化、百姓生活更便利的城镇” 绿色 循环利用资源能源、恢复善待生态环境、 低冲击发展 低碳 降低能源消耗、推广可再生能源、促进行 为节能减排 14 数字城管将让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有效解决现代城市多部门服务和协调 复杂性的矛盾。 数字城管是城市管治的基础工程,更是体现社会公平的“公共品”。 数字城管系统作为一种网格化的物理平台,不仅将物联网的感知系统 和视频监控系统精确叠加上去,而且又可以发挥现场巡视人员

7、实地拍摄检 查并反馈分析的能力,是一种能不断演进的“人机”复合平台。因此, 可在已有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扩充,作为智慧城市的公共 平台。 2.4 数字城管系统与智慧城市 15 n小数据:可用传统办法和工具处理,抽样办法,模型简化 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认知、创造新价值的源泉,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 关系的方法 n小数据:还原论,细分到逻辑原点,找出系统构成要素及内部运行机制、行为、功能,简单 科学。 大数据:整体是由科学、具体的全部数据集合构成,可全面、完成地把握对象的整体与局部 要素的系统行为,复杂科学。 n小数据:追求统一性、标准化,是关注普遍性规律。是理论模型简化

8、的结果,是减少错误、 保证调查质量的必要途径。 大数据:容忍多样化、个性化,融合地方性、实践性知识,甚至模糊性(不精确性),强调 数据的完整、多样,进一步接近事实。 n小数据:关注因果关系,数据少、精,寻找数据之间线性逻辑关系。 大数据:关注关联关系,数据海量、混杂非线性,“黑箱方法”,忽略因果细节,只看宏观 关联。 2.5 大数据与数字城管 18 网格化、精细化 电话投诉 通过电话受理老 百姓投诉,并向 百姓反馈处理结 果 城市公共信息 平台 通过网格化、精细 化将城市管理涉及 的事、部件归类、 系统标准化等使现 场管理反应快、 准、好 智慧城管平台主 动发现问题、有 预见性地应对 2.6

9、数字城管系统逐级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58个市(区 )建设了数字城管系统,其中地级市(含直辖市 的区)122个、县区级136个,江苏、浙江、河北 三省已实现地级市全覆盖。 19 找出主要城市病并编类 ,每一类都尝试用智慧城市 的办法去解决,这是“专题 性”智慧城市应用的一个重 要方面。 能解决“专题性”问题的智慧城市。 能够解决多个“专题性”问题的智慧城市。 能够解决多个“专题性”问题,同时能用信 息系统攻克某几个公认的现代城市难题,形 成“综合性”智慧方案。 2.7 由“专题性智慧”向“综合性智慧”提升 功能模块类:智慧北京 数据共享类:苏州智慧医疗 虚拟城市类:数字南宁 电子政

10、(商)务类:新加坡电子政务网 20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途径 二、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 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21 3.1 智慧促进城市绿色化 生态城市建设与改造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与“绿道”建设 海绵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安全供水与 防灾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及建筑节能改造 绿色小城镇和宜居村庄建设 城市空气污染系统治理 绿色建筑、绿色社区 22 生态城市建设与改造 生态文明 转型 城市发展模式 转型 生态新城门槛条件: 紧凑混合用地模式 可再生能源占比20% 绿色建筑80% 生物多样性 绿色交通: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65% 拒绝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项目 城市/农村资源消耗与排放结构

11、示意 3.2 生态城市建设与改造 23 城市轨道交通与 “绿道”建设 “TOD” 智慧交通预知拥堵 城市发展空间骨架:轨道交通 与大容量快速公交(BRT) 城市交通毛细血管:“绿道” 节约土地资源、治理拥堵、节 能减排、减少污染 多样化交通工具信息协同 3.3城市绿色交通与“绿道”建设 24 城市排水、污水处理 安全供水与防灾 3.4 海绵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安全供水与防灾 2013年3月25号,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要求: 2014年底前,要在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 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

12、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浙江 余姚 大雨 海绵城市 综合管廊(地下管网) 城市黑臭河道治理 中水回用(智慧水务协同微循坏) 3.4 海绵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安全供水与防灾 26 若10%的屋顶实施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 工程,年发电量相当于再造一个三峡电站,应 用潜力十分巨大。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 及建筑节能改造 绿色建筑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仅通过“可视化”就可节约15%以上。 北方地区通过建筑节能改造的潜力巨大 ,仅供热计量改革就可节省30%。 3.5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及建筑节能 微能源建筑形式从单纯耗能到产能 传统集中式电力供热,整体效率30%

13、 风能、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 电梯下降能,城市有机物发电; 地热能与地质储能; 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电动车储能微能源系统 28 绿色小城镇建设 我国2万个小城镇是绿色发展的重大潜力所在,实施绿色小城镇计划可以促进我国城镇体系中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促进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形成,也可奠基中国特 色的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l至少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制度 l有一套因地制宜地的新能源应用机制。 l在小城镇建立一套能为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充电体系。 l建立一套农村绿色建筑推广模式。 l建立一套“三网合一”新的信息网络系统。 l依靠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没有假货的超市。 l推广

14、适用、小型、低成本、无害化的饮水安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 基础设施。 3.6 绿色小城镇建设 29 源头分析、现场监测、过程控制、预警预报、系统反应 3.7 城市空气污染系统治理 30 3.8 绿色建筑、绿色社区 每个城市都应有绿色建筑信息中心 物联网 个人 飞行器 智能城市污水处理 智慧医疗 智慧健康 空中 巴士 智慧民生 智慧产业 智慧政务 VR 智慧机器人 无人驾驶(机|汽车) 智能建筑 3D打印 新能源汽车 智慧农业 智能家居 物流(网) 信息流(网 ) 交通流( 网) 人群流(网 ) 未来城市之万物互联 全碳 自行车 智慧城市类型众多,至少可分为: 1.城市管理绩效提高型 2.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型 3.城市病康复型(市民生活便捷型) 前两种是政府必须事先做好顶层设计和实施规划的 ,并能为第三种奠定基础。顶层设计的本质是“城市 诊断”、看准“城市病”,再以智慧手段综合调理, 从而逐步演进为复合式全功能智慧城市。 小结 33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