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6 例 体会13 例舌下腺囊肿口外型的治疗__42111_8781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1898306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6 例 体会13 例舌下腺囊肿口外型的治疗__42111_878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西医结合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6 例 体会13 例舌下腺囊肿口外型的治疗__42111_878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6 例 体会13 例舌下腺囊肿口外型的治疗__42111_878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6 例 体会13 例舌下腺囊肿口外型的治疗__42111_878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涂本院自配外用氯霉素霜,再根据不同痤疮类型 针对性针灸加耳穴。中医认为,痤疮是由热外侵,肺 经郁热,上蒸颜面,血热熏蒸,留于肌肤,发为丘疹。 辨证论治,肺经郁型则以疏风泻热为主,选取穴位以 肺俞、 风池、 曲池、 合谷、 膈俞、 血海为主;肺胃湿热以 清热利湿为主;穴位以颊车、 攒竹、 曲池、 合谷、 足三 里、 内庭,隔日1次。耳穴以内分泌、 交感、 皮质下、 神门、 肾上腺素、 脑点为主,3 d更换1次。 3 结果 在治疗期间无痤疮再生,轻者1次见效,皮损消 退60 %以上,重者1015 d基本痊愈,面部皮损全 部消退,部分患者局部留有色素沉着。 4 讨论 由于东北气候寒冷干燥,出汗少,

2、食肉多,蔬菜 少,脂类分泌旺盛,不利于毛囊排泄。青春期内分泌 及激素水平不稳定,多数患者曾反复感染。我们采 用针灸及耳穴法,从根本上调节内分泌改善体内的 激素水平,再利用局部自配冷膜(滑石粉、 维生素C 粉、 灭滴灵粉、 薄荷粉、 冰片、 硫磺粉、 氯霉素粉及生 理盐水调配)外敷,故止痒又消炎。加之,挤压法清 除毛囊内脂溶物,抑制了毛囊反复感染造成的痤疮, 并嘱患者进行卫生、 饮食预防调理,疗效明显,值得 推广应用。 (编辑:刘学振) (收稿日期:2003 - 05 - 09)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6例体会 张凤英1,张玉刚2 (1 1大兴安岭阿木尔林业局医疗保险局,黑龙江 大兴安岭1

3、65000; 21 铁力林业局医院,黑龙江 铁力152500)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多数病例呈 慢性反复发作,采用保守治疗为主。本院采用中西 医结合治疗36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最大者 76岁,最小者13岁。肠切除术后6例;阑尾切除术 后1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2例;卵巢囊肿切除手术 后4例。 2 治疗方法 211 中药治疗 自拟粘连松解汤:大黄后大门15 g ,芒硝10 g , 桃仁10 g ,赤芍10 g ,丹参15 g ,厚朴20 g ,枳壳10 g , 莱菔子20 g ,木香10 g ,公英15 g ,用传统的煎药方 法,煎取20

4、0 mL ,待药温降至35 以下时,患者取膝 胸卧位,用100 mL药液经肛门保留灌肠,如症状不 能缓解,8 h后可重复1次。症状缓解后,可改用口 服,每次100 mL ,2次/ d ,连服5 d。 212 西医疗法 包括禁饮食、 胃肠减压、 输液、 应用抗生素,纠正 水电解质紊乱等。 3 疗效观察 311 疗效标准 治愈:12 h内症状缓解,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 者;显效:24 h内症状缓解,随访6个月未复发者;无 效:48 h内症状无缓解,或症状虽缓解,3个月又复 发者。 312 治疗结果 36例中,治愈30例,显效4例,无效2例,治愈 率达75 %。 4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中医辨证认为系气

5、滞血瘀,郁久 化热,阏血与邪热相结致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根据 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自拟粘连松解汤以 攻下为主的治疗方法,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其中 大黄、 芒硝泻热导滞;桃仁、 赤芍、 丹参活血化瘀兼能 润肠;莱菔子、 厚朴、 枳壳、 木香下气除胀、 理气止痛; 公英清热解毒。全方有热导、 活血化瘀、 下气除胀、 清热解毒之功效。由于本病发病急、 病情重,在治疗 过程中要抓住时机,灵活运用,同时要结合西医的治 疗,如胃肠减压、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才能取得良 好的治疗效果,但保守治疗48 h ,症状不缓解,梗阻 不能解除,有绞窄征象时,则应行手术治疗,以免耽 误手术时机危及病人生命。 (

6、编辑:刘学振) (收稿日期:2003 - 04 - 10) 13例舌下腺囊肿口外型的治疗 刘 睿,申 海,李 艳,张 军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0) 舌下腺囊肿(Subling sland cyst ,SGC)是一种较为 常见的涎腺囊肿,系因舌下腺导管炎症、 涎石、 损伤 或其它因素引起缩容或阻塞,分泌物潴留所致,故又 称潴留性囊肿。SGC临床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口 外型易被误诊为颌下腺囊肿,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本文总结13例舌下腺囊肿(SGC)口外型的治疗,报 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者 42

7、岁,最小者7岁,平均2114岁。病程最长为1年, 最短为20 d ,平均815周。其中3例于外院行颌下 腺摘除术后复发。 112 方法 术前行颌下区的囊肿穿刺,抽吸物表现为拔丝 样黏液方可确诊为SGC口外型。采用舌下腺摘除 加囊壁部分切除,术后颌下区加压包扎。 2 结果 术后随诊6个月,13例患者无1例复发,颌下区 无肿胀及不适。 3 讨论 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以黏液细胞为主,分泌物 为拔丝样液体,如囊肿较大,可沿下颌舌骨肌后缘突 入颌下区,解剖学研究表明,20 %的舌下腺可突入颌 下,这部分腺体也可于颌下发生囊肿。颌下腺以浆 液细胞为主,分泌物为稀薄水样液体,临床上通过穿 刺诊断SGC口外型

8、并不困难,本文3例于外院手术 755 第27卷 2003年第7期 黑 龙 江 医 学 HEI LONGJIANGMEDICAL JOURNAL Vol.27 ,No.7 Jul.2003 复发者,术前均未经穿刺检查。 治疗舌下腺囊肿(SGC)根本方法是完整摘除舌 下腺,残余囊壁不致复发。SGC口外型因囊肿已突 入颌下区,口内无法完整摘除囊壁,可只切除部分囊 壁,全部吸除内容囊液,口内留置引流条,颌下区加 压包扎,消灭残腔。 术中止血要彻底,特别是分离舌下腺后内方深 面时,应注意舌下静脉。否则易引起口底及颌下区 血肿形成。本文有1例患者术后第2 d口底及颌下 区肿胀,拆除2针缝线后,吸止血凝块,

9、颌下加压包 扎,颌下肿胀消退,创口 期愈合。 本组病例中,术后病理报告均为SGC或舌下腺 体炎症,未见恶变。根据Hanan报告的涎腺肿瘤中, 大涎腺中舌下腺恶性肿瘤仅占015 %1 % ,一旦发 生,其恶性程度最高,以黏液上皮样型囊腺癌为多 见。故作者认为,SGC口外型应及早确诊及手术治 疗,避免发生癌变。 (编辑:刘学振) (收稿日期:2003 - 02 - 26) 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56例临床观察 王红梅 (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疼痛科,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面肌痉挛是指由于面神经异常冲动传导引起一 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我科自1996年开始,采用 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肌痉挛56例,

10、疗效满意。现 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均系我科门诊病例,其中,男30 例,女26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4岁。病程最 短1个月,最长215年。 2 治疗方法 211 药物 维生素B12015 mg ,2 %盐酸利多卡因2 mL。 212 取穴 选择止痉穴(位于下颌骨髁冲突下方1寸)为主 穴,配合攒竹、 太阳、 四白、 地仓穴。每次选取23 个穴位。 213 操作 用5mL注射器,5号针头抽取上述药液。将所 注穴位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再将药物缓 慢注入穴位中。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1 疗效标准 治愈:痉挛消失,1年内未复发;显效:痉挛

11、发作 次数及频率明显减少;无效:治疗后痉挛未见缓解。 治疗1个疗程后评判疗效。 312 治疗效果 治愈34例(占6017 %) ;显效16例(占816 %) ; 无效6例(占101 7 %) 。总有效率8913 %。 4 体会 由于面神经多在浅处横过下颌颈时分支,因此 可在此处穴位注射,阻滞面神经异常神经冲动的传 导,该方法见效快、 疗程短、 效果好。 (编辑:金 阳) (收稿日期:2003 - 06 - 02) 结肠冗长症的X线诊断体会 许晓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结肠冗长症是指结肠某段特别冗长而引起患者 顽固性便秘及因便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

12、病。临床排除由于直肠前突、 直肠黏膜脱垂,会阴下 降综合征、 盆底痉挛综合征等功能性出口便秘疾病 及先天性直肠、 乙状结肠缺乏神经节细胞造成的运 动功能障碍等疾病 1,X 线结肠双重造影是确诊此 病的重要手段。临床自19982000年间共疑似此 病32例,我科确诊9例,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此9例患者中,8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 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43岁。病程在240 年。因临床有长年便秘、 腹胀、 腹部包块、 食欲不振、 头晕等临床症状而就诊,其中5例服用泻药未愈而 来我院就诊,并行结肠气钡造影。 2 X线检查方法 我科采用直接双对比造影法(Brown法 ) , 不采 用清

13、洗肠,而用限制饮食、 服用泻剂,并用浓度高、 流 动好的钡剂灌肠至左半结肠曲或降结肠中部,之后, 直接注入气体,将钡剂推移至盲肠,而后变换体位, 而达到双重对比的造影目的,透视下观察达满意效 果后点片。仰、 卧位各1张及各需不同角度数张,胶 片规格为35cm42cm。 3 X线表现 9例患者中,有5例乙状结肠盘曲冗长明显,其 中2例乙状结肠袢高点达L2水平与正常横结肠高 度相仿,9例中有8例存在肝、 脾曲过曲,横结肠低 垂,最低处于小骨盆腔,双侧与升、 降结肠重叠,使折 曲过锐。并有4例肝、 脾曲呈 “8” 字形袢状,钡剂灌 注推进困难。 4 讨论 结肠冗长症比较少见,很多资料中很少详细报 道

14、及阐述,其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并有家族遗传因素 存在,是结肠在发育中因再复制而生长过长所致 2。 结肠冗长可发生于结肠各段,可单发或多段发生。 正常结构长度有文献报道,升结肠1520 cm ,横结 肠4060 cm ,降结肠2530 cm ,乙状结肠3040 cm左右,活动范围亦不同,横结肠最低在髋嵴连线 之上,乙状结肠于左下腹小骨盆腔内。本文9例结 肠冗长症X线征象均明显超过正常结肠长度及位 置,而确诊为此病。在诊断9例病例中体会到,诊断 此病较为困难,因结肠盘曲过多,加之无明确长度标 准,很难测量,只有较明显长于正常标准,折曲过多, 而排除巨结肠及临床其他造成长期便秘的影响,方 可诊断此症。 参考文献: 1 姜清松 1 结肠冗长症的X线症断J 1 中华 855 第27卷 2003年第7期 黑 龙 江 医 学 HEI LONGJIANGMEDICAL JOURNAL Vol.27 ,No.7 Jul.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