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古诗词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9653291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古诗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临沂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古诗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临沂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古诗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临沂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古诗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临沂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古诗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沂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古诗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八上古诗词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第1首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开头一句设问,统领全诗。第二句自答,生动形象地写出泰山的绵延、高大。“未了”写出了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现山势之广大。这是写远望所见,用齐鲁两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梳理鉴赏,颔联是对偶句。上句写泰山秀美,是虚写;“钟”字,意为“聚集”。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生动有力;下句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是实写。“割”字用夸张手法,形象贴切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颈联也是对偶句。写

2、近望之景,并由静转动。前句用“曾云”衬托山高。后句“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像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写出山腹的深远。,写极望之景,诗人由望景产生了登临的愿望。“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情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都显得矮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这两句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还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2014年考查古诗鉴赏,本诗主旨全诗由“望”字开始写景,处处烘托出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万千景色、高大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身临其境。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积极向上、兼

3、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即时过关,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会当凌绝顶, 。 (2) ,决眦入归鸟。 22018原创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一个 “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一览众山小,荡胸生曾云,望,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第2首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破”字写尽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诗人写眼前景物,实为抒发物是人非的伤感。首联对仗工整,寄情于物,为全诗营造出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反差,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感时”承上,“恨别

4、”启下,章法分明;“溅”字用拟人手法,把诗人面对国家衰亡时的无奈与愁绪借“花”表现出来。“感时”“恨别”都凝聚着诗人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诗中采用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通过景物描写,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国念家的深沉感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的情况下,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抵万金”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近十年未考,本诗主旨全诗围绕“望”字展开,表现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特定感受,反映了同时代人们热爱祖国、期盼和平的美好愿望,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

5、艺术风格。,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为愁所致,“搔”字是对诗人难以排解忧愁的细节描写,“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刻画了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之苦闷。,即时过关,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感时花溅泪, 。 (2) ,家书抵万金。 22018原创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6、第3首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含意丰富。三四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再往下,诗人不再写“吏呼”,全

7、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静静地听。,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最后四句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诗人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近十年未考,本诗主旨这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

8、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去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也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诗歌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即时过关,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存者且偷生, ! (2) ,如闻泣幽咽。 22018原创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几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老妇自请应役是担心战事紧,祸及孙子和儿媳,目的是保全这个已经残缺的家庭。,死者长已矣,夜久语声绝,第4首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理荒秽

9、”三字,表面指除去杂草,亦包含了作者以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纠治整个社会的“荒秽”之深意。“带月荷锄归”说明整整干了一天。月光洒遍田野,扛着锄头,沿着田间小路往家走,这是多么漂亮的画面!这两句传递了诗人劳动后愉快轻松的心情。,这两句叙事写实,就像一个老农的闲谈,起得平淡,给人以亲切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因为“道狭”“草长”而“露沾衣”,把这么一件小事提出来强调,好像没有什么必要,但结合诗人当时的背景,其实是有深意的。该句也为下文作了铺垫。,近十年未考,本诗主旨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其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又隐含了诗人对官

10、场黑暗腐败的厌恶之情。表现了诗人不愿与朝廷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坚持人生的理想,以真诚的态度和自然的方式,完成这一短暂的生命。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即时过关,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晨兴理荒秽, 。 (2) ,但使愿无违。 22018临沂模拟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

11、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D,第5首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叙事。“单车”是说随从少,轻车简从。“欲问边”交代此行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诗于记事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颔联叙事兼写景。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前是正比,后是反衬。在一片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诗人

12、迎着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境况迥然不同。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出”“入”描绘动态景物,与颈联“直”“圆”描绘的静景相结合,使画面富有变化,意境深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直”字表现孤烟之高,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荒凉孤独中透露着挺拔雄伟,表现出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之感;“圆”字表现落日之低、之大,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这两句诗极具画面感,整体营造出了塞外苍茫、空阔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孤寂情感。,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尾联虚写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最前线,既

13、表现军情紧急,又表现出诗人对战事的关心。“燕然”用典,代指前线,暗示前方取得了胜利。,近十年未考,本诗主旨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叙写了诗人出使途中看到的苍凉奇特的风光,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也表达了诗人因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即时过关,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征蓬出汉塞, 。 (2)大漠孤烟直, 。 22018原创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一“圆”一“直”,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

14、象,而且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归雁入胡天,长河落日圆,第6首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首联是总叙,陈述诗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乘船渡过荆门,来到古代楚国属地漫游。“渡远”是“远渡”的倒写。“来从”是来作之意。这两句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颔联是写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有阔大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在

15、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诗人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地写出了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颈联是描绘天空的夜景,诗人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月光泻满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由于折射的作用,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飞”字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出月下海面的美丽景色。,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意境遥相呼应。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来送行。“仍怜”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

16、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近十年未考,本诗主旨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时途经荆门所作,通过描写沿途瑰丽雄壮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抒发了诗人喜悦和昂扬的激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即时过关,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江入大荒流。 (2)仍怜故乡水, 。 22017黄石中考(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2)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颈联将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