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390989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说苑新序,编订了楚辞。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齐威王。纳,接受。,一、内容主旨 这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通过现身说法,讽劝齐王纳谏除弊,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说明国君必须广开言路,采纳

2、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 二、写作特色 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生,富有生活气息。对人物的刻画也特别讲究。如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用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2.叙事简洁,剪裁巧妙。如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没有从每个人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显现人物对问题的不同态度。对臣民的进谏,也只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结果,使读者从中体会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用笔简洁,辞约意丰。 3.设喻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

3、私事比国事,让齐王从中受到启发。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用设喻来讲道理,易于让人接受。 4.本文从头至尾用三层排比的手法(三迭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是三层,“面刺”“上书谏”“谤讥于市朝”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是三层。这样安排,使结构层次分明,紧凑严整,不仅富于形式美,而且思路清晰,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通假字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 通“熟”,仔细,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4.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 名词作

4、状语,在早晨 服: 名词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 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3)臣之妻私臣 私: 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4)闻寡人之耳者 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名词作状语,当面 (6)令初下,群臣进谏 下: 名词作动词,下达,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5.特殊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3)与坐谈 省略句,应是“(忌)与(客)坐谈” (4)忌不自信 倒装句,宾语“自”前置 (5)皆以美于徐公 倒装句,介宾短语“于徐公”后置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倒装句,

5、状语“于朝廷”后置,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6.翻译下列句子。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远不如(徐公美)。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能够在公共场合议论(君王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二、课文内容探究 1.根据要求填空。 (1)文章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再写 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 ,最后写 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 (2)邹忌用 类比推理 的方法,由自己的“蔽”婉讽“ 王之蔽

6、甚 ”,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3)邹忌劝谏的目的: 使齐王广开言路(纳谏) ,以富国强民。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 的方法来说服齐王。,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4)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可以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 察纳雅言 ”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5)本文以“邹忌讽谏”为线索结构全篇,可分为三个层次: 邹忌讽谏的原因 、邹忌讽谏的内容和 邹忌讽谏的结果 。,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2.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这体现了邹忌的什么特点? 面对这些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而是依据实际

7、情况进行反省。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3.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国君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做到国家政治清明,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4.本文对齐王的形象着墨不多,但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齐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这一“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 表明了齐王对邹忌讽谏的肯定(赞同),除弊有其必要性;表明了齐王下定改革的决心。,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5.文中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地方? 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发现不足;善于用委婉的方式提出正确的意见,使别人容易接受;能以小见大,从个人经历中推出治国的

8、道理。 6.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从侧面烘托出齐王纳谏成果显著,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7.从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有邹忌这样敢于劝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8.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邹忌用了什么方式劝谏齐威王,做到了“战胜于朝廷”? 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现身说法,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明道理,劝谏齐威王。,重点字词

9、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9.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示例一:面对邹忌“与徐公孰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 示例二:把进谏的进程分为“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写出了齐王纳谏的不同时期及效果,表现了齐王的从谏如流。 (任选一例,言之有理即可) 10.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示例:说话要注意对象,讲究方式方法,语言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应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