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921204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4.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ppt(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菌药,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第三十四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环 青霉素类(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 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等,-内酰胺环+ PBPS,自溶酶活化,水分内渗,菌体膨胀、变形,缺损,细菌裂解、死亡,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抗菌机制】,抑制转肽酶,葡萄球菌,给药后的葡萄球菌,抗菌特点: 1. 对繁殖期强,对静止期弱:新合成细胞壁无作用 2. 对人和哺乳动物细胞无影响:人细胞无细胞壁 3.

2、对 G作用强,对G作用弱,G+菌细胞壁厚而坚韧黏肽层数达50层以上,G-菌黏肽层1-3层、黏肽层外有脂蛋白、外膜、脂多糖三层结构,3. 耐药机制 产生水解酶(青霉素酶) 水解-内酰胺环 靶位结构PBPs改变降低PG亲和力 降低细菌外膜通透性药物不能到达靶位 缺乏自溶酶菌体自溶减少,【抗菌作用】,(一)天然青霉素 由青霉菌培养液提取获得,含有5种(X、F、G、K、双氢F),其中以青霉素G性质较稳定,作用最强,低毒价廉。,第一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发现者、英国科学家弗莱明,霍华德弗罗里与弗莱明、钱恩同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钠盐或钾盐:稳定,易溶于水,易于保存 水溶液:24h降解,易

3、被酸、碱、醇、氧化剂、金属离子、青霉素酶(-内酰胺酶)分解破坏 需现用现配(超6h不用) 避免配伍,青霉素G(苄青霉素、盘尼西林、PG) “史上第一个抗生素”(1942年),【体内过程】 吸收:不耐酸p.o.无效;常i.m.、i.v.gtt; 分布:全身各组织,不易透过血脑(炎症除外) 排泄: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多数、丙磺舒竞争) 普通制剂:t1/2=0.5-1h,维持4-6h(肾功达7-10h) 长效制剂:普鲁卡因青霉素 肌注 24h (混悬剂) 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肌注 15d,1.抗菌谱 为窄谱杀菌药,繁殖期有效,【抗菌作用】,对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原虫无效 金葡

4、菌、淋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对该药易产生耐药。,G+球菌:溶链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 G+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 G-球菌:脑膜炎、淋病奈瑟菌 放线菌、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感染,G+菌首选药,1. 链球菌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等; 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脓胸; 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淋球菌引起的淋病; 2. 白喉、破伤风,但应加用相应抗毒血清以中和外毒素; 3. 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 4. 放线菌病 5.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应用】,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心脑、创伤感染,1. 过敏反应(

5、最为常见,10%左右) 一般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发热、气管痉挛、血清病、剥脱性皮炎 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冷汗、四肢冰冷、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抢救不及时可迅速死亡。 过敏性休克发生与剂量、给药途径无关。 (多发生在给药后30min内),【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表现,喉头水肿、肺水肿致呼吸困难等症,血管扩张导致循环衰竭,出现: 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律失常等症,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致昏迷、抽搐等症,1.问:问过敏史,有过敏史者禁用 2.试:初次注射、停药间隔3d以上,更换批号时作皮试,皮试阳性者禁用。 3 .观察:注射后留观30分钟 4 .避免:避免配伍、避免局部用药、 避免久置

6、、避免饥饿时给药 5 .备用:肾上腺素,PG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如何防治?,抢救,停药; 皮下或肌内注射0.1% 肾上腺素 0.5-1.0mg,症状未明显缓解者每隔约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糖皮质激素、H1-受体阻断剂等,以增强疗效,防止复发; 其它:补充血容量、升压、给氧、使用呼吸机等。,一定要及时!,2.青霉素脑病:脑膜炎静滴大剂量、肾损严重、鞘内注射时,头痛、癫痫、惊厥、昏迷等 3. 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过程中出现发冷、发热、头痛,开始治疗后6-8h发生;多数在发作后12-24h消失,少数致死(加用泼尼松)初次给小剂量,逐渐加量 4. 其他:肌注引起局部疼

7、痛、红肿、硬结(钾盐),钾、钠盐大量静脉注射易引起高血钾、高血钠症,二 半合成青霉素,代表:青霉素V 抗菌弱,不宜用于严重感染,2. 耐酸耐酶青霉素,1. 耐酸,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对G+菌不及青霉素G。 耐酶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氟氯西林最强(MRSA无效) 耐酸口服吸收好。,PG 优点:高效、低毒、廉价 缺点:窄谱、不耐酸、不耐酶、易过敏,与PG交叉过敏 药前t.c.s,3. 广谱青霉素(耐酸不耐酶),氨苄西林:伤寒、副伤寒及尿路和呼吸道感染 阿莫西林:呼吸道、尿路、胆道感染,消化性溃疡,4. 抗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青霉素,5. 主要用于G-菌的青霉素类

8、 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G+弱于PG G-强于PG,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哌拉西林、呋苄、替卡、 不耐酸、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临床应用:烧伤、术后、伤口继发感染等,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先锋霉素),与青霉素G比较: 化学结构相似,均有一个内酰胺环。 抗菌机制相同 抗菌谱较广 耐青霉素酶,不宜产生耐药性 过敏反应较少,部分药物可口服,头孢菌素类药物: 第一代:头孢氨苄()、唑啉() 拉定()、噻吩(I)、噻啶() 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 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哌酮 他定、曲松、克肟 第四代:头孢匹罗、吡肟,1. 吸收:多数注射给药 头孢氨苄、头孢克洛、头孢他啶等可口服

9、。 分布:体内分布广泛。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穿透力强,分布广,可透过血脑屏障、血眼屏障 3. 排泄:主要经肾脏排泄 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主要经胆汁排泄。,体内过程,四代头孢特点比较: 对G+菌(耐药金葡菌):1代2代3代 对G一菌:3代2代1代 肾毒性:1代2代3代(基无) 对酶稳定性:3代2代1代 第四代头孢菌素: 对G+菌、 G一菌均有高效,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肾无毒性,1、第一代 主要用以治疗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及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呼吸道、尿道感染。 代表药物 头孢噻吩(先锋霉素I) 头孢氨苄(先锋霉素IV)口服 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常用 头孢拉啶(先锋)口服,作用及应

10、用,2、第二代 主要用于敏感G+和G-菌,G-杆菌感染作用强。对绿脓杆菌无效。用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 代表药物 头孢克洛(希刻劳) 头孢呋辛酯(西力欣片) 头孢孟多对厌氧菌有效 头孢呋辛,3、第三代 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 头孢他啶: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头孢曲松:新生儿脑膜炎和肠杆菌所致的成人脑膜炎 对肾基本无毒性。,4、第四代 主要用于第三代头胞菌素耐药的严重感染。对绿脓杆菌抗菌效果好,大多数厌氧菌有抗菌活性。无肾毒性。 代表药物:头孢匹罗、头孢吡肟,【不良反应】毒性低,不良反应少 过敏反应: 与青霉素类有部分交叉过敏(5-10%) 2. 肾毒性: 不宜与氨基糖苷类和高效

11、利尿药合用 3. 双硫醒样反应: 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精神恍惚、血压下降 呼吸困难等(措施:药间或药后3d禁酒) 4.其他: 出血(抑制VitK)、二重感染、造血系统毒性,必要时t.c.s,药+酒: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体内乙醛蓄积,与戒酒药物“戒酒硫”产生的反应相似,又名戒酒硫样反应,三、其他-内酰胺类,药物分类: (一)-内酰胺酶抑制剂 (二)碳青霉烯类 (三) 氧头孢烯类 (四)头霉素类 (五)单环-内酰胺类,(一)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特点:高效、广谱、高度耐酶。 代谢:易被肾脱氢肽酶降解失活。 应用:与脱氢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1:1混合成注射剂称为泰能。 临床用于多重耐药菌引起的严重

12、感染、严重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美罗培南,抗菌作用与亚胺培南相似,对肾脱氢肽酶稳定,无需与西司他丁合用,(二)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与二代头孢相似 (三)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与三代头孢相似 (四)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耐药性 -内酰胺类的作用机制 青霉素的抗菌谱 青霉素的临床应用(G+首选药) 青霉素的最常见、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如何防止青霉素的过敏反应 比较四代头孢的特点 头孢的不良反应:过敏、肾毒性等,抗菌药,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第三十五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第三

13、代大环内酯类:泰利霉素、喹红霉素,一、大环内酯类概述,抗菌强久、易吸收、ADR少、PAE显著,红霉素 【体内过程】 红霉素不耐酸,口服吸收少,胆汁排泄 常用制剂:肠溶片或酯化物 (依托红霉素/无味红霉素)、 硬脂酸红霉素、琥乙红霉素、 乳糖酸红霉素粉针剂、眼膏、软膏,红霉素 抗菌作用 与PG相似但广 “广”在:某些G-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军团菌)、四体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临床应用 替代对PG过敏和耐药 治疗军团菌病、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不良反应 局部刺激:消化道反应饭后服或肠溶片 2.肝脏损害:依托红霉素或琥乙红霉素易引起(转氨酶升高、肝肿大、胆汁淤积性黄疸), 停

14、药可恢复,肝功能不良者禁用。 3.过敏 4.其他:高浓度静滴致血栓性静脉炎 (i.m.剧烈疼痛,避免使用),粉针剂直接用N.S溶解沉淀。 先用灭菌水溶解再N.S.稀释,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洁霉素、林肯霉素) 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氯洁霉素)常用,1.分布:广泛,骨、关节浓度高 2.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 3.抗菌谱:比红霉素窄(抗厌氧菌作用强大) 4.应用:用于厌氧菌所致的三腔(口、腹、盆)感染 (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首选) 5.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假膜性肠炎,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956年礼来公

15、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1.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等)有强大抗菌作用 2. 主要用于:G+严重感染(静脉给药) 假膜性肠炎等消化道感染(口服不吸收) 3. 不良反应:耳毒性(可逆)、肾毒性、过敏、 快速静滴“红人综合征”(皮肤潮红、红斑),抗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饲料滥用阿伏霉素引起 达托霉素抗VRE,大环内酯类代表药物 红霉素的临床应用替代PG、军团菌 红霉素滴注液配制 红霉素不良反应肝毒性 克林霉素应用 急慢性骨髓炎首选药、厌氧菌 万古霉素

16、应用:超级细菌 万古霉素主要不良反应,抗菌药,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根据来源)分类,1.吸收 P.O.难吸收肠道感染、肠道术前消毒 i.m.吸收快全身感染(少用静脉给药) 2.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主要分布细胞外液,不宜渗入细胞内 肾皮质、内耳淋巴液浓度很高且浓度下降很慢 可通过胎盘屏障。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3.代谢和排泄 约90%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排泄治疗尿路感染,【体内过程】,1. 抗菌谱 G-菌: 对G-杆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等) 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对G-球菌效差 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