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2053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取代了黄老之学,其原因在于()黄老之学存在缺陷与不足藩镇割据威胁了中央集权新儒学迎合了时代的需要丞相与诸侯权力膨胀威胁皇权ABC DB藩镇割据的局面出现于唐朝安史之乱后,错误。2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上述现象()A是“独尊儒术”实施的结果B表明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C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D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A汉代丞相大多是儒生,反映出西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故A项正确。3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

2、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可以为下列哪一思想提供理论保障()A君主专制B天人感应C大一统 D君权神授D因“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知,君主是上天用来引导人民为善之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的安排,故D项正确。 4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A强化了男尊女卑观念B体现了宗法分封原则C体现了敬天法祖观念D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DA项表述不足以表述“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表述不完整,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宗法分封

3、的原则是血缘关系,题目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题目中“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涉及的是家庭关系,与敬天法祖无关,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题目体现了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的思想主张,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B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秦汉时期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故A项错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

4、家争鸣局面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也反映出政治领域的相应变化,即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并非禁绝其他思想学派,更不能说明文化专制统治加强,故C项错误;秦朝“定法家于一尊”,说明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受到打压,故D项错误。6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A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

5、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答案为A项。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排除C项;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7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得到排斥B汉代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C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家是在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观点的基础上取得独尊地位的,故符合“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8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

6、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B材料中“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说明儒学在民间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影响,故而诸将有了较多的儒学修养,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统治者大力推广儒学有直接关系,即主流思想发生变化,故选B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思想的追随者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是他们就个人而言都未取得成功。到底什么时候变革统治者才是合法的?废掉现存的王朝之后,怎样确定谁是老天指定的继承

7、者呢?孟子的答案是聆听“人民”的呼声这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德艾伯华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太学太学把儒家学说此时唯一已经发展到足以提供严格的知识训练的文化传统作为基本课程。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管理中他仍然依靠法家学派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汉武帝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主张君主应该实施怎样的统治,其思想实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解析第(1)问,结合孟子的“仁政”学说概括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

8、二信息从政治、教育和思想三方面概括回答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从统治者本身重视和儒家思想与教育关系角度分析原因。答案(1)主张:实施仁政,倾听“人民”的呼声。实质:体现了民本思想。(2)措施:政治上,运用法家学派的治国原则(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教育上,创办太学,传播儒家思想;思想上,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原因:得到统治者的推崇;与教育密切结合。能力提升练10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主张以德治国

9、,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家思想自创立时就以“仁”和“礼”为核心,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和秦代并未得到重视,故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主流思想的主要原因,这与私人讲学无关,故B项错误;秦朝主张以法治国,汉初采用黄老之学,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糅合各家思想之所长,不断完善自身以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11“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10、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A材料中周桂钿先生认为,如果统治者的举措是正确的,具有进步性,那么为其统治服务的思想也是应该值得肯定的,应该承认这种思想的进步性。根据此种观点应该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所以A项符合题意。12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 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 D以法治国趋势出现A据材料“汉家自有

11、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可得:“霸王道”指法家思想,“德教”“周政”指儒家思想,汉朝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故A项正确。1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D先秦时期,孔子对君主是“事君”,孟子对于君主态度是“民贵君轻”,而董仲舒对于君主是绝对服从。可见,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和创新,故D项正确。14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深刻影响

12、着古代政治与文化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进教化,立官制,重文士,轻武夫;建构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考核而构成的文官制度,作为专制皇权的行政支柱。这个由董仲舒参与、确立于汉代的政治教育系统是中

13、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了解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重大关键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容及实施教化的措施。(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影响。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据“善出性中”得出性是善的载体;据“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得出性非全善;据“性待教而为善”得出重视教化;第二小问,董仲舒生活在汉武帝时代,为维护大一统局面,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纲五常;第二小问,据材料二“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得出中央设太学,地方设郡国学;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得出将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根据所学知识得出重用儒生。第(3)问,可以从积极方面即发展先秦儒学,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消极方面即禁锢人性发展等角度回答。答案:(1)观点:性是善的载体;性非全善;重视教化。背景:大一统局面出现。 (2)内容:三纲五常。措施:中央设太学;地方设郡国学;将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重用儒生。 (3)影响:发展先秦儒学;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禁锢人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