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汇总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35540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4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汇总(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1、我的叔叔于勒2、云南的歌会3、说屏4、记承天寺夜游5、狼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7、口技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9、济南的冬天10、孔乙己的教学设计11、泥人张12、刷子李13、散步14、顶碗少年15、夏天也是好天气16、邹忌讽齐王纳谏17、我愿意是激流18、紫藤萝瀑布19、鹤群翔空20、背影21、夏22、行路难23、余映潮点评湖心亭看雪教学24老王教学25、余映潮谈小说教学艺术1、我的叔叔于勒 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

2、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生朗读)师: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与人的关系的文章。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师: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讨论一个大话题;第二个任务是,讨论八个小话题。师: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屏幕显示:让我们来讨论一个大话题: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学生看课文沉思、默想四分钟)师:好,请把你的见解说给大家听。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119段是第一部分,20段以后是第二部分。第

3、一部分用来为第二部分铺垫,衬托第二部分,体现出“我”的父母非常贪钱,把钱看得非常重要,对有钱的叔叔和没钱的叔叔的态度截然不同。师:她用了个术语:“铺垫”,好!前面这一部分起烘托作用,后面这一部分集中地表现人物。生2:课文中用了“对比”的手法,“我”的父母在前一部分中对叔叔是盼望、赞美,后面见了叔叔却理也不理,这把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得一览无遗。师:他也用了个术语“对比”。前面部分是急切的盼望、永久的盼望,后面部分是避之不及。鲜明的对比。刚才生1同学说到全文分为两部分,119为第一部分,20段以后为第二部分。大家同意吗?(学生齐声说同意)师:前面第一部分,用这两位同学说法的

4、是对比、铺垫。那么,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请同学们从欣赏的角度、从小说的角度、从表现人物的角度、从故事发展的角度,再来议论一下。生3:我觉得第一部分写故事的起因、发展,第二部分写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师:他说到了故事的情节: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生4:我觉得“哲尔赛岛旅行”非常重要,它和“我二姐的婚事”是有联系的。师:“旅行”非常重要,是啊,“哲尔赛岛旅行”引出了全文故事情节发生最重要的地点船上,船上的情景。师:我们来看看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屏幕显示:叙说家境引出人物制造悬念烘托气氛师:小说里的家庭是很穷的家庭啊!生活过得十分拮据,所以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一个作用是“叙说家境”,不少

5、写家庭的小说,开始都这样写;“引出人物”,引出我的叔叔于勒,这个引出不是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盼望、人物的话语引出人物;因此也就“制造了悬念”,“我”的父亲永远重复着不改变的话: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该是多么令人惊喜啊!我们就会想:于勒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制造了悬念,也就烘托了气氛,就是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铺垫”。于勒的信是我们的福音书,“我们家“甚至想用于勒的钱来做好多好多的事,于是就烘托出了气氛。这是第一部分的主要作用。师:下面我们来谈谈第二部分的作用。屏幕显示:设置场景详写故事表现人物推出高潮师:设置一个场景,将故事集中地表现在船上相遇,设置了一只船,然后详写这个故事,在故事中表现人物

6、,不仅表现菲利浦夫妇、表现于勒,还表现若瑟夫,后一部分一定是故事的高潮、结局。师:接下去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让我们把目光放在第二部分“船上相遇”上。先齐读屏幕上的内容:让我们讨论八个小话题:1于勒的“称呼”欣赏2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3说说若瑟夫的“看”4文中的景物描写欣赏5.千姿百态的“说”6.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7.课文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8.船长形象欣赏(生齐声朗读)师:活动方式:每位同学自选一个话题,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请拿起手中的笔,边看、边画、边想。(学生看书、思考,大约5分钟)生1:我欣赏的是文中关于“于勒”的称呼。课文前部分写了对于勒的称呼,他有钱时,“我”的父母对他的称

7、呼非常亲密,后部分称他“贼”、“流氓”,是因为他穷了,形象不好,让他们丢脸。唯一没有改变于勒称呼的是若瑟夫,他是个涉世不深的孩子,他并不知道金钱是什么,他只知道亲情是多么美好!他一直称呼于勒“亲叔叔”。师:人物的称呼表现了人物的命运变化,对人物“称呼”的变化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到“一个穷鬼、一个流氓”,既表现出于勒的身世、命运和遭遇,也表现出菲利浦夫妇的为人。而若瑟夫则表现出对叔叔的同情。原来,称呼的变化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生2:我欣赏景物描写。课文开头写“我们”的船只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后来“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

8、来”,突出了人物心理的变化。师:起先是“平静的海面”,但后来是“紫色的阴影”,太沉重了,紫色的阴影笼罩着人物的心理。平静的海面快活的旅行紫色的阴影,景物描写为人物服务,欣赏小说要欣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欣赏景物要和人物联系起来。生3:我欣赏“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起先我们全家都十分盼望于勒会在船上,没有想到于勒果然就在船上,这就是巧合。师:对,文学作品中,很多故事情节的发展都靠巧合,巧合是小说的大技巧。本故事设置了一个场景船上,“我们”一家人巧遇于勒的地方,没有这只船,这个巧合就不可能发生。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生4:我想说,两次景物描写形成了对比。师:对,两次景物描写形成了层递。生5:我也想说“

9、对比”,菲利浦夫妇在金钱面前态度前后变化非常大,他们在船长面前彬彬有礼,而对于勒却非常差,避之不及。师:菲利浦和船长交谈是讨好式的,由远的地方开始谈;菲利浦夫妇谈到于勒,则是暴怒、生气。生6:我想说说船长,他是个重要的人物。船长不认识于勒,还背后骂于勒,说他是老流氓。师:没有船长,于勒的身份不可能确认,于勒是船上的年老的水手,而船长却不知道自己的水手姓什么,可见于勒的地位卑微、遭遇悲惨。亲人又不认他,更悲惨。生7:我要说“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第20段中我的父亲“忽然不安起来”,“不安”这个词语很微妙地表现出了很菲利浦的心理活动。后来菲利浦不相信那个卖牡蛎的酒鬼就是自己的弟弟,表现出脸色煞白

10、、两眼发直,表现出近乎绝望的心理,这一系列的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师:很好!人物的神态描写一定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你看父亲神色煞白、两眼发直、神色狼狈,母亲突然暴怒,人物的心理表现在人物的神态变化上,让我们感到他们是多么地不安,多么地愤怒,多么绝望啊!生8:我要说的话题是“千姿百态的说”。文中“低声地说”、“吞吞吐吐地说”,还有船长“冷冷地说”,也写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师:(引导学生一起说)还有“在心里默念”、父亲“结结巴巴”地说,都是为了人物的心理,都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欣赏人物的语言还可以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它们形态各异,但表现出人物的心理都一样紧张。师:课文第一部分写于勒都是侧面描写

11、,侧面烘托。第二部分写于勒一刹那间出现了,而这时的描写是通过“我”的眼睛来完成、来进行的:这就是若瑟夫的“看”。生9:我要说的是若瑟夫眼中的“于勒”:“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双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写出“我”的叔叔穷苦的形象。师:若瑟夫两看“于勒”。青年时的于勒是浪荡子,中年时的于勒很富裕,老年时的“于勒”穷途潦倒。前面一处写到“我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这里又写到“他又老又穷苦”,通过若瑟夫两看“我的叔叔于勒”,让我们想到若瑟夫不仅看到“我”的叔叔于勒,同样也看到“我”的爸爸妈妈在亲情之前的表现。这篇小说是通过若

12、瑟夫的眼睛来表现人物的,有时用第一人称,有时用第三人称,是从儿童的视角来表达的。师:好的。八个话题的讨论就到这里为止。老师来总结一下:说说短篇小说的欣赏。屏幕显示: 1.欣赏短篇小说展开故事的视角2. 欣赏短篇小说设置活动的场景3.欣赏短篇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4.欣赏短篇小说不同人物的性格5.欣赏短篇小说丰富表现的手法师:这篇小说通过儿童的视角展开故事情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也是通过一个酒店小伙计的视角来观察社会,来展开故事情节。作者把故事情节安排在一个儿童的眼晴里、耳朵里来表现是有深刻的含义的。毕竟成人世界情与儿童世界不一样,成人、儿童为人处事也不一样。小说一定要在特定的场景来展开故事情节,长篇

13、小说的场景可以转移,短篇小说的场景常常要在一个地方。孔乙己的故事场景只是一个小柜台,社戏的场景一个是在家里,一个是在看戏的地方船上。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大起大落的:父亲第一次发现于勒时是不相信的;母亲去看,母亲看了,还不能确定;到船长那里打听,确认了面前的就是于勒。这其中的情节就有“波澜”。于勒和菲利浦的性格都很生动。对比、衬托等等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生动。今天的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2、云南的歌会 师:同学们,上课!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人说了三句话这样来评价它。第一句话,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第二句话,这篇课文的片断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啊。第三句话,这篇课文

14、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三句话来进行。(评:这是匠心独运的课始。开场即道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直入主题,简捷明晰。尤其是在这里,教师将自己颇具个性化的研读所得,巧妙地传达给学生,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引起共鸣,体现了教师研读教材的独辟蹊径、高屋建瓴,也表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细节上处理运用的艺术,令人耳目一新。)师: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文,然后来谈谈你感觉到的这一篇课文的特色。(屏幕显示)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以“云南的歌会特色概说”为话题说话。(教师提示:所谓“特色”,从小处理解就是“特点”。)(学生速读课文。自由发言。)生1: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自

15、然,读起来很有亲切感。师:特点之一,语言很生动,很亲切。生2:这篇文章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读起来充满诗情画意,节奏感强。师:你体会到了课文的用词之妙。生3:这篇文章多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突出云南这一地方人们联系语言的特点,也为后文比赛、比拼才能、唱山歌这些情节作铺垫。师:啊,细节描写生动。生4: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文章有三个部分,从这三个部分可看出云南歌会非常热闹,而且具有民族色彩。师:是啊,山野里的对歌、山路上的漫歌、歌会里的传歌,三个部分组成云南的歌会生动的、纷繁的、美好的画面。师:好。老师来讲一讲。(屏幕显示)课文线索清晰生活内容丰富语言别有风味片段描写精彩师:(边读边讲述)这篇文章的特色表现在多方面。第一,线索是清晰的,歌会、唱歌贯串全文,全文由唱歌联系起来,因此文章有一条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