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完整版教学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164911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差不多先生传.完整版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差不多先生传.完整版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差不多先生传.完整版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差不多先生传.完整版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差不多先生传.完整版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差不多先生传.完整版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差不多先生传.完整版教学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位先生姓差,名叫不多,上世纪离家出走,带着他的子孙四处游荡,遍及全国各地至今未归,国家正在收容他们,请知其下落者速与本校老师联系, 胡适,胡适(18911962),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是第一个提倡白话文写作的文学大师,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推动具有巨大的作用。 代表作品有: 尝试集、终身大事。,作者介绍,本文是一篇传记体裁的寓言,写于1924年。,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字词疏通,fng pi cng 信奉 一小撇 从从容容 fzi jio y ln 法子 计较 名誉 懒人,(为人做事)灵活变通,不固执己见。 不慌不忙

2、;镇静;沉着。 指死。带有幽默或讽刺意味。,圆 通:,从从容容:,一命呜呼:,整体感知:文章分为那几个部分?,(12)差不多先生的基本情况。 (39)差不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1011)差不多先生死后的评价与影响。,各省各县各村人氏,看的不很清楚,听的不很分明,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不很精明,不很细密,“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差不多,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的基本情况,籍贯,外貌 特点,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这是什么写法?,因为做事马虎、不肯不认真,这是中国人的通病。这种处世态度,是旧中国衰弱的病根之一。,夸张,文章写了“差不多先生”哪几件

3、事?请加以概括。从中可以看出“差不多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小时候 : 买错东西妈妈叫他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 上学时: 弄错方位老师问的是“山西”,他却回答是“陕西”。 当伙计时: (3)混淆数字常把“千”写成“十”,把“十”写成“千”。 (4)耽误时间因迟了两分钟没赶上火车,还弄不明白 火车为何不等他。 得病时: (5) 枉送性命让牛医生王大夫代替汪大夫 给自己看病,结果一命呜呼。,马虎,不认真,不负责,得过且过,至死不悟,这几件事情的顺序能够颠倒一下吗?,不能。 一、因为是按时间顺序来写; 二、因为在内容上是按照由略到详的顺序。 三、因为事情的性质是越来越严重,结果也越来越严重。

4、,有德行,不肯认真 不肯算账 不肯计较,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 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 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圆通大师,差不多先生死后,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这种“差不多现象”有什么影响?,反语,你认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何种态度? 和当时的人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作者,批判 讽刺,人们,否定,肯定,称赞 学习,讽刺人们做事不认真劣根性愈来愈厉害。,差不多先生档案,小时候,红糖和白糖差不多,上学时,山西和陕西差不多,乘火车时,火车八点三十分开和 八点三十二分开差不多,当伙计时,“十”和“千”差不多,生病时,人医汪大夫和牛医王大夫差不多 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马虎、不认真、不负

5、责任、得过且过、至死不悟,差不多,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中国全国人的代表,他的眼睛看的不很清楚;耳朵听的不很分明;鼻子和嘴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记性不很精明,思想不很细密。,“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时间顺序 由略到详 由轻到重,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差不多先生传(传记体寓言),当时的人们:肯定,称赞。 差不多先生:不认真、敷衍了事 作者:否定,讽刺。 (采用夸张、反语等手法),寓意,警示国人改正不认真的陋习,1、巧用反语和夸张的修辞方法,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 2、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成文,达到对国人的讽刺目的,引人深思,增强了讽刺色彩。 3、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深入浅出,语言平易。,写作特色,课堂小结,讨论:“差不多先生”和“差不多先生”的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吗?请举出事例,说出结果或危害,上海莲花河畔小区13层楼倒塌,实体建筑倒塌,通过安全监管可以预防,痛定思痛尚可重建。,新建公路路面塌陷,每当寒暑假即将结束时,一些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开始着急。与此同时,百度贴吧里突然出现了大批“跪求*作业”的帖子,而有的大学生则看到了这一“商机”,明码标价做起了代写作业的“生意”。 问及学子们为何如此做?回答是 “这和自己写作业也差不多,还是自己用手写,用手抄,不管如何我是交了作业了,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结果是差不多的”。,精神的坍塌与缺失可谓危害无穷。,永别了,差不多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