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692983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式陶韶菁摘要:网络已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应顺应潮流,在信息化建 设方面加强力度,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建 设和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数字化建设;问题;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逐步发展为重要的思想舆论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当前,高校已经成为综合信息量庞大,西方敌对势力争夺激烈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要反思传统学生管理工作的困境和问题,寻求新思路、新举措。本文通过探索学生管理工作信

2、息系统的设计,以期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和服务水平。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已明显出现信息传递不顺畅、不及时,主要表现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内部的信息传递不畅。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学生管理工作系统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不畅。只有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有效的学生工作信息系统,才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目前,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但是,作为直接为学生提供服务的系统,其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他部门,与高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协调。加快学校学

3、生工作信息化,建立高效的学生工作信息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信息,规范学生工作队伍的各种管理行为,实现学生教育与培养过程的全面跟踪,对学生管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制定有效的决策,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协调发展。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与财务、教务、组织、后勤、保卫等其他职能部门密切相关因此高校学生工作信息系统建设的难度较大。目前许多高校都已建成财务、教务、组织、后勤、保卫等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工作信息系统与这些系统难以实现信息对接和共享。学生管理工作网站作为学生管理工作在网络上的镜像,信息不能与其他部门通用,各职能部门重复采集

4、学生信息,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这主要是因为当前高校缺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统一部署,管理系统和信息资源分散,校内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不同时期又由不同人员分别建立研发的信息系统,遵循的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也不尽相同,造成了应用系统各自独立,无法相互有效访问数据和共享服务,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孤岛。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功能方面,学生管理网站应是学校、学生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但目前大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网站都仅仅是为学校教育工作服务,并不是从为学生和家长服务出发,导致部分网站板块混乱。功能不齐全,无法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没有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内容方面,当前大部分

5、高校学生管理网站内容杂、实用性不强,更新不及时,有的高校甚至多年不变,学生管理工作不够鲜活,不能及时快捷提供相关信息,没有很好地实现网络 24小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形式方面,正是由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网站功能和内容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学生管理网站互动性不够,点击率不高,网络中教育活动的举办次数不多、网站发言踊跃程度和回帖质量不高。网络自身的特点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带来阻力。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以及形形色色的宗教文化通过网络等渠道传播。西方敌对势力和反动宗教势力等始终把高校作为渗透的重点部位,冲击传统价值标准,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网络的丰富性、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大学生容易沉迷网络,弱化或丧

6、失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准则,导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以及人际交往障碍、人格障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信息化意识和能力尚需提升。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与应用是否成功取决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和能力的高低。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技 术水平不高,未养成网上办公的习惯,难以摆脱传统学生管理工作观念和模式的影响。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基本模型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知识,包括工作过程中各种内部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运用和分析。因此,学生工作管理要实行知识管理,即以信息化办公模式为依托,形成信息收集、交流系统和知识共享机制,利用信息、知识的共

7、享,把复 杂的工作融入网络操作,实现集约化的知识密集型操作,全面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具体地说,主要包括学生管理工作理论知识库、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知识库和学生信息知识库的建立。(一 )思路 设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成为学生与工作队伍交流、沟通的平台。对 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建立学生管理工作理论知识库、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知识库和学生信息知识库。进而让学生与管理工作者通过系统操作,在实际工作中对平台进行检验,并在实践中优化完善系统,形成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二 )基本模型学生管理工作理论知识库。学生管理工作理论知识库要以提升学

8、生管理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为目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综合介绍管理学、行政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以及国外德育的基本情况。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知识库。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知识库则要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技能,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的方法,了解和借鉴国外德育的先进方法,熟悉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学生信息知识库。学生信息知识库既要全面、充分和及时了解和分析各种与学生相关信息,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利,同时,也要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有效实现学生与管理者、学校其他

9、职能部门之间的互动。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设计的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设计,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靠技术,更要靠人员,靠措施。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一 )优 化信息源, 营造 积极、和谐的网络氛围学生管理工作理论知识库、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知识库和学生信息知识库的建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组织收集信息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信息源是不固定的。在网络上,信息源更加不固定。针对当前信息源面临西方政治文化色彩浓厚、西方技术垄断、信息庞杂、精华糟粕并存等现状,建设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就要大力开发反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息

10、资源,要广泛收集组织相关信息,积 极展开调研,建立并不断更新具有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理论与实际、 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先进知识紧密结合特点的学生管理工作理论知识库、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知识库和学生信息知识库。当然,网络 无校内外,无国界之分,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建设离不开社会大网络氛围的净化。因此,要营造积极、和谐的网络氛围,引导大学生健康文明上网。(二 )形成网内外教育合力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引入参与式管理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其需求, 倾听其声音, 让学生广泛参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其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具体地说,征求学生对系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部分

11、模块的管理,及时发现系统的缺点与不足,以便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互动性、匿名性和及时性等特点,进行全天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生活中处在萌芽状态的问题和已经发生的问题,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组织载体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无形的教育和感染;为大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学习咨询服务、职业规划服务、资助服务、心理辅导服务等,把教育职能、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三 )提高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和学生信息素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 论水

12、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重要的组织保证。”要建设这样一支队伍,一方面要增 强信息化意识,这并不是“从操作、编程方面去懂计算机”,而是“ 从计算机代表一种先进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具的认识上去懂计算机,从计算机代表资源共享的观念去懂计算机” 。思想决定行 动,行动决定习惯 。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养成利用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的习惯。另一方面,加大对各级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学生管理的水平。当然,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引 导和 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和习惯也很重要。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fRl2000一9222漆小萍学生工作的设计与评N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作者:华南理工大学宣传部部长,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广东广州510641)选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年第 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