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发展: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372044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发展: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寻找发展: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寻找发展: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寻找发展: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寻找发展: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寻找发展: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发展: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un. 2007, Volume 4, No.6 (Serial No.31) 美中教育评论 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ISSN1548-6613, USA15寻找发展: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 *赖明谷,徐彩球 (上饶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江西上 饶 334001)摘 要:从上世纪 90 年代末至今,中国的高等教育用了近八年时间就跨越了别的国家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在 这 跨越式发展当中,地方大学承担了主要任 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中国的 历史传统、政治生 态、体制机制的缺陷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今天的地方高校面临着诸多

2、矛盾和问题。今后怎么生存与 发展?在探索中我 们发现,地方大学的出路在地方,机会在新农村建设。关键词:寻找发展;地方大学;新农村建设中国的地方性高校,发端于晚清,继续于民国,发展于上世纪 5060 年代,兴盛于改革开放 90 年代中后期。据国家教育部统计公告,到 2005 年底,中国共有各类高等院校 2300 多所,这些高等院校除中央直属(教育部等)的一百余所和少部分军事院校外, 2000 多所都属于地方性高校。而这 2000 多所地方高校中除15%左右属于“ 省属重点”高校外, 绝大部分都是“地方性的地方院校” ,其中高 职院校就有 1000 余所。可以这样说,要研究中国当代的高等教育,必须

3、研究中国的地方性高等教育,因 为它代表了中国大学的大多数,是中国高校的主要生力军。一、地方高校的矛盾与问题在分析地方高校发展时,我们应 从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地理因素、民族因素、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等六个变量来进行分析和“解剖”。晚清时期,伴随着鸦片战争而来的是封 闭的国门的洞开, 传统 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受到了现代经济的冲击, “洋 务运动”,使得民族 资产阶级等新兴的经济阶级开始产生,几千年的封建 传统书院制逐渐终结,近代高等学校体系随之诞 生 1。而地方性高等教育真正开始大规模发展,则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上世纪 50、60 年代。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底,随着信息化社会和知识

4、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在培养高 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 社会进步的三大基本任务和功能得到了普遍 认同和深化,高等教育真正成 为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党委、行政, 实施“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 性发展”的不可忽略的战略和手段,高等教育特 别是地方性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社会 边缘逐步向社会中心转移;高等学校承担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光荣任务;高等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 51%以上的研究任务,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从上世纪 90 年代末至今, 仅仅 8 年左右时间,就跨越了世界上别的国家,甚至发达国家需要用几十年 时间才能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

5、化教育 发展的历史阶段。 总之,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写下了中国教育史上极其光辉的篇章。但是由于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生 态、现有的体制机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高等教育理 论的不成熟等因素,发展中的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地方高等教育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首先,高等教育价值观认识缺乏整体的到位性。高等教育价值观指的是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功能关系的系统认识、评价,并据此作为高等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它包括了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目的、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国家、教育与政党、 教育与自然等教育思想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教育价 本文是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7年回归理性后的地方

6、大学发展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赖 明 谷 (1961- ),教 授 ,上 饶 师 范 学 院 党 委 委 员 、党 委 (院 长 )办 公 室 主 任 ;研 究 方 向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徐 彩 球 (1972- ),上 饶 师 范 学 院 讲 师 ;研 究 方 向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寻找发展: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16值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高等教育价 值观主倾向于个人 还是社会,形成了个人 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价值观。高等教育社会价值观主要体 现在高等教育所具有的社会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技功能、文化功能,这种价值也称为外在价值。高等教育个人价 值观指的是受教育者在教育

7、过程中自身获得满足和完善,体 现在高等教育所具有的个人职业功能、升迁功能、成长功能 2和审美幸福功能上,这种价值也称为内在价值。然而这两种功能对社会大众来说认识并不是很到位的,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的建立者,这里特别指地方高校的建立者,他们的理念不能说不行,而是在怎样对待地方高校 发展问题上,就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短视行为,要么把它当作一般产业来抓,要么 视高等教育为难以出政绩 的“边缘”事业来看,舍不得投入,常常是口号响、行动弱,雷声大、雨点少,让地方高校自己寻机会、找出路,苦了地方高校的管理者。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自身,常把高等教育的功能单 一化,只把接受高等教育当作是为了就业谋生的手段和工具,忽视

8、了其它功能的存在,这样就不利于自己的全面成 长。其次,高校自主办学的实体地位没有得到 应有的落实。本来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具有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各项权利,是独立法人 实体。但目前除了 毕业 就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和难度较大的事政府管得不多外,其他方面,如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人事 职称、工资分配以及科研课题等政府主管部门仍然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政府直接参与和干预学校运行过程,大学实际上仍然是政府某一部门的附属单位。所以有人说:“高校是中国 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堡垒”。究其原因是政府,特别是其主管部门不敢放权、不想放权、不肯放权,什么有利的资源仍然操 纵在政府及其主管部门 的手里,大学必 须受其操

9、控。再次,对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定位 认识模糊。一段 时期以来,有的学者和政府官员,认为高校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那么高校也就要企业化、市场化,把高校定位在一般的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实体,特别是地方性高校,地方政府本身财政经费 不宽裕,所以巴不得高校自己到市场中去找饭吃、找出路、找 发展。比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地方高校可以 说承担了主要任务 ,借 贷了不少经费投入到大众教育所需要的办学硬件扩张上,这本是政府应该 投入的,但政府把 这个难题抛 给了高校。虽然目前已经有一部份省市开始逐步给高校“回补 ”、“解套” 了,但是效果和力度不大。以上三点,仅仅是地方高校一些外部的 “困惑”或“困境”,而在

10、各地方高校内部也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归纳起来一是机构多,非教学人员多;二是现行的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仍然存在着 “体制性缺陷”;三是地方高校内部教学改革未能切实到位;四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由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对发展高等教育认识的不同,导致了地方各学校 办学条件和办 学环境的不一样,造成了今天我国地方高校的 “剪刀差”越来越大;五是扩招给地方高校带来了许多直接问题和矛盾。从上世纪的 1999 年开始,我国高等高校开始“提速”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从此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进入一个从官员、学者到广大民众评价不一的“ 多问题时期”。而肩负着大众化和扩招主要任务的恰恰是地方高校。以上

11、是从地方高校的外部和内部对其所面临的困惑作了客观分析,那么是不是地方高校就 “发展无望”,或者说“前途暗淡 ”了呢?我想我 们还是应该乐观一些,因为往往困境和机遇是同在的。二、地方高校的发展机遇在地方地方高等学校的发展机遇在地方,地方社会 经济发展给地方高等学校 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笔者在此提出一个思路,供地方高等学校的领导者参考、思索。(一)胸怀地方,立足发展高等教育区域化,高等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地方特色化等等,已成 为当今国际高等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中国的地方高等学校要有生命力,要寻找发展的机会,必须胸怀地方,立足地方的发展。一个国家社会经济 的发展,都是由 这个国家

12、各地方社会 经济发展的基本元素组成的。所谓高等教育为国家、为社会服务,说穿了就是地方高校必须为地方 经济发展服务。当今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呈现各个地方相互竞争,快的更快,慢的在不断追赶,并且各具特色,各自都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大一点的区域来划分,东部地区,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 起飞后,目前正在由过去的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加工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金融密集型和服务密集型方向 发展,这是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西部地区正在利用资源优势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优势,内联外引,大力建 设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电力业、资源加工业、旅游业等等。中部地区,正在发挥从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发展地区的区域过

13、渡地带的衔接优寻找发展: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17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引进外部资金,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特色农业和发达地区休闲旅游的“后花园”产业,实行中部地区的快速崛起。 东北地区是工业基地,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逐步发挥过去已有的工业基础,实行观念和机制 创新,在工 业化和市场化当中 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总之,各个区域各个省市都充满着活生生的创业创造,活生生的 发展氛围,看就看各地方高校怎样把握好地方发展的机会,立足地方,发展自我。(二)创新理念,联动发展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时代, “思考教育必须跳出教育,研究地方高等教育必 须把它放到与经济社会结合、互动的 层

14、面上来。 ”地方高等教育必须 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 办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领导高兴的、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否则,机遇对地方高等学校来说就是空的。当然这有两种理念的碰撞和创新问题。首先,地方领导主要正确树立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本”并不是虚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地方 领导要有这样的理念,即随着知识经济的日趋浓郁,在经济社会多样化的分工中,要切实把教育,特别是一个地方的龙头教育 高等教育,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事业来抓,这在东部发达省市已基本确立了 这样的理念。其他地方的领导也必须形成和确立这样的理念。否则,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 展只能是短暂的、不完全和没有后劲

15、力的。其次,高校要 树立主动适应的服务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而社会需求是教育,特别是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地方高校的领导要有“主动适应”的服务理念,即必须着力促进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成功耦合:教育的层次结构、能级结构、学科结构、 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和人才素质结构等,必须与地方产业的组成类型, 发展水平,技术经济需要等相适应 。再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在“互动”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价 值取向。在这一个过程中,地方高校要自觉在党和国家的宏观教育方针以及各级政府的政策规范下,追求 “双赢”取向, 选择“ 满意”策略,使“互动”特久而有效,即在办

16、学过程中要不断找准在地方经济社会中的发展空间与之相应的位置,在 办 学层次、 办学类型、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思考,科学定位,而不是全面出台,不讲特色。只有这样,地方高等教育才会有生命力和发展后劲,才能创造出质量和效益,才能与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形成强有力的互动,使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才有美好的明天。(三)服务地方,共商发展美 国 威 斯 康 星 州 立 大 学 校 长 范 海 斯 强 调 ,威 斯 康 星 大 学 应 该 成 为 全 州 所 有 人 的 大 学 ,充 当 公 共 服 务 的重 要 工 具 ,在 改 革 社 会 中 发 挥 积 极 的 作 用 。明 确 提 出 了 州 立 大 学 为 所 在 州 服 务 的 指 导 思 想 :“州 立 大 学 的 生 命力 在 她 和 州 的 紧 密 关 系 中 ,州 需 要 大 学 来 服 务 ,大 学 对 州 负 有 特 殊 的 责 任 。教 育 全 州 男 女 公 民 是 州 立 大 学 的任 务 ,州 立 大 学 还 应 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