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数说”无为县农村社会发展现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834003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9“数说”无为县农村社会发展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69“数说”无为县农村社会发展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69“数说”无为县农村社会发展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69“数说”无为县农村社会发展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69“数说”无为县农村社会发展现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9“数说”无为县农村社会发展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9“数说”无为县农村社会发展现状.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何种(资料、信息、动态、简报、本队网站)形式何种(文件、便函、本队网站)形式拟稿人 汪 汛发往单位领导签发签发时间 “数说”无为县农村社会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无为县委、县政府紧跟国家统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步伐,实现了全县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为新一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深入了解该县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2010年10月,国家统计局无为调查队在全县随机抽样了11个行政村,从人口、就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耕地管理等五方面的内容作了详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的11个行政村2009年末总人口29336

2、人,同比增长6.7%。其中有劳动力19081人,占总人口的65%,本地劳动力有10872人,占劳动力总数56.9%,外出劳动力8209人,占总数的43.1%。2009年底11个行政村总户数为7672户,同比增长6.7%,其中个体工商户有225户、干部户63户、只有1户少数民族户,五保户和低保户分别有211户和357户,同比往年互有增减。(一)举家搬迁户数较多。整个2009年,11个行政村共有206户举家外迁,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有较大的下降幅度,达48.9%。只有26户举家迁入,同比保持稳定。(二)本地劳动力就业结果趋于合理化。在调查的10872个本地劳动力中,约有70%的人在本地从事农林牧渔业

3、,且从事该类行业的劳动力整体年龄偏大。从事工业和建筑业的比例占12%、有5%的人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行业、剩下13%的人从事其他行业。(三)外出从业劳动力的数量、收入双增加。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农村外出劳动力相关情况,我们在这11个行政村中还典型调查了110户农村居民。2010年三季度末,110户农村居民家庭共有常住人口436人,从业劳动力319人。监测结果显示:一季度末有109人外出务工,二季度末有121人,三季度末有119人,占总人口的27.3%,三季度同比增长7.2%,较今年年初也增长了9.2%。其次从收入状况来看:三季度末,119位外出从业者平均月收入为1637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

4、7.1个百分点。其中收入较高的可超过3000元每月,较低的也有1000元左右。而根据从事行业的不同,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涨幅较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家政服务业,同比涨幅约为20%和18%。涨幅相对较慢的外出务工者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住宿餐饮业等。涨幅约为10%和8%。1、外出从业地点相对稳定。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9月下旬,在京津沪地区就业的人最多,有58人,占外出总数的48.7%;在江浙一带就业的有27人,占22.7%;在广东、福建从业的最少,只有1人,占0.8%;有13人在省外其它地方的务工,占10.9%;剩下的20人则选择在省内务工,占总数的16.9%。从长期的监测结果来

5、看,选择前往京津沪和江浙一带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占外出总数的71.4%,同比增长3.7%,且有不断增多的态势。2、外出从业类型较为合理。从就业性质上来看:在外从事个体经营的有25人,占总数的21%,受雇与人的有94人,占外出总数的79%。从就业类型上来看:在外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分别占总数的23.5%和76.5%。其中制造业占16.8%,建筑业占6.7%,住宿和餐饮业占40.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21.8%,批发零售业占8.4%。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此从业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合理。(四)本地外来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末11个调查村外来劳动力有341人,其中来自县内外乡的有307

6、人,占总数的90%;来自省内外县的有15人,占总数的4.4%;来自外省的有19人,占总数的6.5%。这些外来劳动力在本地从事三类产业的比例分别为40%、40%和20%。(五)本地农民收入状况。我们将农民人均纯收入分为500元以下至20000元以上共19个区间。其中有4个调查村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4000以下,有5个村在4000-5000之间,剩下的2个村在5000-6000之间。另外在这些调查村内,劳动力打临时工平均每天收入约为80元(不包括吃喝),较去年同期约有15%的涨幅。二、农业生产发展现状一是从农作物播种面积来看:去年11个调查村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34914亩,同比增长4.3%。

7、其中粮食作物面积为14357亩,占总面积的41.2%;各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22470亩,占总面积的64.6%。在粮食播种面积中,稻谷面积为5548亩,小麦面积为3700亩,玉米面积为3109亩。二是从粮食单价与价格来看:三种粮食作物平均每亩的单产分别为503公斤、268公斤和372.5公斤,同比分别下降2%、6%和13.8%。每公斤的平均价格分别为1.93元、1.62元和1.74元,三种作物价格分别同比增加16.9%、8.7%和5.5%,可以看出,虽然2009年粮食作物单产较往年略有下降,但是总体来看农民“减产不减收”。三是从农民和从事农业获得的补贴来看:2009年粮食直补为16.7元每亩,

8、良种补贴标准为15元每亩,综合直补标准为61元每亩。四是从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来看:有6个行政村在2009年遭遇过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较正常年份的减产幅度平均约为12.5%。三、农村耕地管理情况。2009年,11个行政村的均没有进行过耕地调整,且村组都没有提留机动田。(机动田指由村组集体保留作为人口增加而补充的耕地),总体来看土地变动幅度较小。从第二轮土地承包后的本村土地管理情况来看:一是在去年,11个调查村只有6位外出务工者回村要耕地,实际分到耕地的有6人;二是没有大学毕业生回村要耕地的现象发生。从耕地有偿流转的情况来看:11个行政村有偿流转耕地的总面积达到1759亩,同比下降41.5%,平均每

9、个村达159.9亩。其中转包给村内其他农户的总面积为1529亩,转包、出租给外地人的总面积有230亩。11个调查村耕地转包费的标准平均每亩为142.8元,同比上涨47.3%。从土地的流转形式来看:有7个村实行了土地转包,每亩转包的费用平均为143元。有4个村从实行了土地转让,平均每亩转让的费用为200元。有3个村从实行了土地互换。有6个村从实行了退耕还林,每亩转包的费用为240元。四、村集体财务和村治理情况(一)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一是从收入情况来看: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11个调查村村集体财务收入合计为101.38万元,同比下降15.6%。其中村组统一经营收入(包括集体企业上缴)的有4.26

10、万元;由集体企业以外的各种经济实体上缴的收入有0.92万元;由村“一事一议”筹集的有26.8万元;由村民上缴的其他各种费用(包括承包任务、收费、集资等)有15.56万元;由上级拨入的各种收入有44.55万元;剩下的9.29万元来源于其他各种各样收入。二是从支出情况来看:2009年村集体财务支出合计118.43万元,其中用于集体扩大再生产服务支出的有0.35万元;用于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支出的有4.03万元;用于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有2.4万元;用于公路维修和灌溉排水的支出有29.1万元;用于其他公共服务支出的有2.1万元;用于村组干部工资和补贴支出的有30.6万元;其他行政管理支出8.55万

11、元;41.3万元用于其他支出项目。(二)集体所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留存状况。2009年末,11个调查村村组集体所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总计达380万元,平均每个村达34.5万元。(三)农村治理体制状况。11个调查村在2009年共计召开62次村民代表大会,平均每个村召开5.6次。乡镇开会或找乡镇干部商量解决问题平均每月达到7.2次。从对五保户和低保户的救助情况来看:2009年五保户分户供养的标准每月为120元,11个调查村的低保户每人每年获得的救助金平均为378元。(四)村领导班子配置情况。11个村的支书平均年龄为48.6岁,村主任平均年龄50.3岁。平均每月的工资标准分别为608和609元。在这

12、22人当中,有10人表示曾经当过兵,有15人曾经有过企业管理的经验,有17人曾经有过经营个体工商业的经验。五、农村公共服务开展情况(一)公共工程建设情况。我们在调查中把农村公共工程分为修路、水利、教育、医疗四大块。其中2009年有9个村开展过修路工程,有8个村开展过水利、灌溉工程,有3个村投资了教育事业,4个村投资了医疗卫生事业。据调查,这些村的工程经费约40%来自上级拨付,60%来自村内自筹。(二)农村涉农收费情况。具体主要分为农业用水、用电以及学生交纳学杂费三个部分。一是11个调查村农业用水平均每亩花费16.49元,较往年持平,其中包括水费和排灌费。二是农业生产用电平均每千瓦时0.615元

13、,同比增加11.8%。三是在这些行政村上学的学生学杂费基本全免,只有一个调查村表示平均每个学生一学期缴纳340元该类费用。(三)农村教育情况。2009年底,有8个行政村建设有小学或者教学点,较往年多出一个村,平均每个村有教师10.5人,同比平均减少0.5人。在校学生每村平均167人,同比增加5人。从教师的待遇情况来看,农村教师每月平均工资2217.5元,同比增长幅度较大,达到30.9%。且11个村均没有用村级财务补助过教师工资。从学校的公用经费安排来看:有3个村表示教学公用经费非常困难,有4个村的小学公用经费较困难,只有1个村表示教学公用经费没有困难。从农村小学有无危房的情况来看,8个村均表示

14、在小学或教学点内不存在危房。(四)农村卫生、新型合作医疗开展情况。从医疗点建设和卫生人员配备情况来看:有10个调查村建设有医疗点(包括卫生站、私人诊所等),较往年多出一个村,平均每个村有3.2名卫生工作人员,同比增长52%。剩下的1个村目前还没有相关方面的建设和配备。从农村卫生人员的收入情况来看:平均每人每月收入工资(包括奖金、各种补贴)约为1350元,同比增长12.5%。从参保新农合的情况来看:2009年末11个调查村的居民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且参保率较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六、对农村发展进程的几点思考(一)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基本方向,从长期看,减

15、少农民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和趋势。那么如何让农民在城市留得住?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便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生存保障,同时也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完全覆盖到农民,使得在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进行“一锤子买卖”几乎成为不可能。这样一来农民的理性选择就是“打得赢就留在城市,打不赢就返乡种地”。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地把土地“解放”出来才是最合理的。(二)大力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医疗、道路和教学点的建设。一来可以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吸收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对该县农村发展现状的调查可以看出,多数地方的基础设施的水平依旧不高,还

16、不具备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的条件。由于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力量过于分散和薄弱,由政府带头牵线,并且承担大部分的费用才是最合理的选择。(三)突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在村一级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承担起农村基础管理和服务的双重功能,成为农民活动、文化、体育、老年娱乐、儿童学前教育的载体。二是在乡(镇)一级利用23年完成文化站的改扩建,扩大其职能,统筹乡村两级文化活动,开展电影、图书,培训三下村活动。三是加快农村网络工程建设,通过信息化,带动新农村发展,力争2年内实现全县网络、数字电视村村通,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四)创新思路,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开展农村流动放映电影试点,尝试在乡(镇)一级、通过一个操作员,一台车,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套快装投影设施,在农村流动放映电影,周转图书,播放科技培训课件。二是组织开发制作面向农村、适应农民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