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西风颂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0505228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西风颂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西风颂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西风颂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西风颂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西风颂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西风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西风颂(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2、分析和掌握诗中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 3、体会拜伦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一、课文的写作背景 作为雪莱最负盛名的作品,西风颂一诗主要是在1819年秋天意大利的文化名城佛罗伦萨构思完成的。雪莱在该诗原注中,曾这样描述过当时的创作情况: “这首诗构思在弗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不出我的预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由自然界的闪电雷鸣,诗人自然地联想到人世间的狂风暴雨。1818

2、年诗人受到英国当局的迫害,曾被无理地剥夺抚养亲生子女的权利,悲愤地离开祖国,飘流异乡。就在此诗创作前夕,英国又发生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事件。1819年8月16日,曼彻斯特的8万工人为争取生活权利举行示威游行,英国政府竟派骑兵镇压,致使15名工人被杀,400人受伤。身在异国的雪莱听此消息,愤怒地写下了1815年的英国、虐政的假面游行等诗,抗议当局的暴行,向劳动者发出战斗的号召。西风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自然现象激发起创作灵感,借自然景物来抒情言志,表现诗人对黑暗的反抗,对光明的热切期盼和向往,也表现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希望。,二、课文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革命激情的抒发紧紧地结合在

3、一起,以西风作为革命力量的象征,既赞颂它对腐朽的旧势力的扫荡,又热情地讴歌它对新生事物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揭示出旧事物必将让位于新事物的客观规律,反映了诗人对反动腐朽势力的憎恨,对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全诗共5节,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节):写西风扫落叶,播种子,驱散乱云,放释雷雨,把地中海从夏天的沉睡中吹醒,让大西洋涂上庄严秋色。这一部分是对西风的赞歌。第1节:称颂西风“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它既能横扫枯死的落叶(象征腐朽的反动势力),又能护送“有翼的种子”暗藏地下,只等春风吹起,万卉齐放(象征革命思想终将萌发、壮大)。第2节:再次颂扬西风扫荡腐朽事物的强大威力(象征革命的力量)

4、。它能试卷流云,随之带来黑雨、冰雹和火焰,“将濒临的一年埋葬”。这一节把境界由地上扩展到了高空。第3节:写西风吹醒了南国的地中海,震惊了大西洋,使汹涌的波涛为它让路,深渊的草木也为之战栗。这一节将西风的强大威力由空中扫到海洋,暗示着革命风暴终将在各处掀起。 第二部分(45节):诗人将自己写入诗歌,同西风合为一体,把主观的感情同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第4节:诗人尽管在人生路上受尽挫折,他仍然渴望西风能象举起水波、树叶、流云一样,使自己振奋起来,获得新的生命,表现了诗人投入革命风暴的强烈愿望。第5节:诗人愿西风给予他“狂暴的精神”,吹落“枯死的思想”,“促成新的生命”,从而“把昏睡的大地唤醒”。最后

5、两句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充满着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三、课文的艺术特点 1、气势豪放,想象奇丽,境界开阔,充满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时而陆地,时而天空,时而海底,常常把读者带进雄奇壮丽的境界。流云被撕成疯女飘扬的散发,大洋深渊的花草在颤栗萎缩,摧枯拉朽,使人惊心动魄。 2、情景交融的特点。诗的前三节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后两节融入了诗人自我形象和主观感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西风的热爱与向往,由景入情,两方面联结得自然、巧妙。当然,前三节的景物描写本身也蕴含着作者对西风的赞美之情。总之,景中有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3、通篇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意义深远含蓄。例如第三节,

6、写西风唤醒了地中海、震惊了大西洋,就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现实的深思。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不少处于被奴役、受压制的境况,而大西洋上的英伦三岛及其沿岸的法国正是推行殖民主义的霸权国家。诗中所写的“昏睡的地中海”,“汹涌的大西洋”未必不反映了诗人对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关切,对奴役者的痛恨。又如以落叶象征腐朽、残败了旧势力,又把落叶形容成“黄的,黑的,灰的,红得象患肺痨”,“是重染疫疠的一群”,形象丑恶,不堪一击,有如“鬼魅碰上巫师,纷纷逃避”。既形象生动,又蕴含象征意义和强烈的感情色彩。,他的自然山水诗好以大海高山、行云流水、雷电风暴等宏伟、强悍的自然力,以自然景观为对象,不仅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而且

7、注重揭示自然所包含的特别的精神与性格。如鹰的勇敢顽强与桀骜不驯的性格,云的送风化雨、沐浴万物的神力,西风的摧枯拉朽之势等等。总之,自然在雪莱的诗中基本上是人格化的。更为可贵的是雪莱善于巧妙地将人格化的自然,与诗人的政治激情结合在一起,使自然山水诗也带上了强烈的政治抒情色彩。自然山水诗中最著名的有云雀、西风颂等。(杨慧林、张良村、赵秋棉主编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一、诗人歌唱西风,极力描绘西风的威力,也是在描绘和歌唱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他歌唱革命运动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横扫旧世界一切黑暗反动势力。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一顶顶皇冠随风落地,一群群妖魔鬼怪望风逃遁,这正是当时欧洲革命形势的

8、生动写照。 二、“西风”象征着扫荡腐朽、反动、落后旧势力的革命力量。 三、结尾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雄壮精妙,万古流芳 PB.雪莱西风颂解读 陈朝蓬 1798年,由W华兹华斯和ST柯乐律治合著的一本名为抒情歌谣集( Lyrical Ballads) 的诗集问世,宣告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时代的到来。浪漫主义的激情战胜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催生了一代英才,给人类留下了一系列荡气回肠的诗篇。PB 雪莱即是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名篇西风颂也是浪漫主义代表作之一。 1. PB 雪莱( 1792182

9、2),出生于贵族之家,却富有反叛精神。他热爱自由、热爱独立、热爱人民。他积极支持爱尔兰人民的民族独立事业,甚至在爱尔兰议会演讲时也毫不讳言对爱尔兰人民的支持和对英国统治者关于爱尔兰政策的不满。这一点大大触怒了英国统治者。他们利用宣传工具,抓住PB 雪莱的私生活( 即和激进的政论家鲍德温之女私奔后前妻自杀这件事) 不放,穷追猛打,以致PB 雪莱无法再在英国生活,寄居意大利。即使是寄居意大利期间,他也始终关心英国政治、英国人民及意大利政治、意大利人民。1822年在同友人出海时,不幸遇风暴身亡。,2.西风颂是雪莱于1819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树林里遇上风暴有感而写的。此诗共

10、五节,每节有十四行,其中四组三行诗和一组双行诗。三行诗( terza rima) 皆押a b a b c b d e d 韵,双行诗多押f f 韵。每行都是五音步抑扬格( iambicpentameter) 。 3.西风颂的审美特征是“雄壮精妙”,雄是气势宏大,情感充沛;壮是范围宽广,景色壮观;精是指刻画精致,描写细腻;妙是指含义深厚,哲理精妙。下面,将逐条分析这四个方面的美。 3.1 第一是气势宏大,情感充沛之美,它的审美特征是诗人和被诗人人格化的西风一样地富有气势,充满感情。“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呵,但愿你给予我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

11、,让我们合一”这是诗人的气势!“哦,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是一个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 “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于太空” “我跌在生活底荆棘上,我流血了!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伏的生命,原是和你一样的:骄傲、轻捷而不训。”这是诗人的感情!PB 雪莱少年时英俊潇洒,才冠英伦,又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所到之处,引人注目尊重、欣赏、敬佩的注目。假设雪莱的诗人气质中的反叛性不那么强,假设雪莱象消极浪漫主义诗人W华兹华斯、ST柯乐律治晚年那样隐居于林中、湖畔,寄情于山水之间,假设雪莱像ST柯乐律治那样,为以前发表过的“反政府言论”而表示那么一点忏悔之情

12、,不安之意,假设没有和激进的政论家鲍德温之女私奔后前妻自杀之事发生不能再假设了,因为历史不能假设。雪莱英俊的外表下就是有那么一副叛逆的性格。他做演说,发诗篇,矛头直指统治阶级的政治、社会宗教,从此也引起了另一种注目一种恐惧、仇恨的注目。雪莱的“政治立场”就是那么坚定,不要说像柯乐律治那样为少年孟浪而向统治阶级摇尾乞怜了,即使是1819年寄居在意大利,听说政府制造了针对手无寸铁的游行工人的“彼,德鲁大屠杀”( Peterloo Massacre) 后,仍难捺愤慨,立即写出给英国人民的歌( Song to the men of England),号召英国人民“铸武器吧保护你们自己。” ( 这首诗由

13、于没有出版商敢于承印,直到诗人去世后的1839年才发表) 。雪莱对政论家鲍德温之女的爱情就是那么忠贞,他没有因统治阶级的喉舌舆论的狂轰滥炸而与她“划清界限”,以正视听,而是相濡以沫,结伴终生。诗人写此诗时正值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但由各国统治阶级结成的“神圣同盟”也在到处“灭火”。为了表达对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的反抗,雪莱于西风中融家事国事、爱恨情仇于笔端而赋就此诗,又怎能不气势宏大,感情充沛呢?!接着我们再来看被人性化的西风的气势和情感。诗的整个前三节都是描写西风的气势和情感的。在地面,“她”、“横扫”、“枯死的落叶”;在空中,“她”、“象撕扯”、(Shed)大地的落

14、叶一样撕扯“流云”( Loose clouds);在海上,“她”劈波斩浪,摇撼大海。这是西风的气势。又同样是在地面,“她”、“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黑暗的冬床上” ,仍然是在空中,“她”对濒死的一年“唱出了葬歌”( dirge of the dying year) ,也还是在海上,“她”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这就是西风的情感。此时的西风,已经是幻化了的雪莱,自然也就富有不凡的气势和情感了。,3.2 第二是范围宽广,景色壮观之美。它的审美特征是指西风的活动范围之宽广,西风造就的景色之壮观。西风的足迹遍及大地、空中和海上。狂卷大地,激荡空中,摇撼大海。地面上,“枯死的落叶”犹如碰上了巫师,纷纷逃避

15、;“高空中”一片混乱;大海上,“古老的宫殿和楼阁在水天映辉的波影里抖颤”,这情景,这场面,即使100多年后的我们读起来,仍然叹为观止,击节称“壮”。 3.3 第三是刻画精致,描写细腻之美。它的审美特征是,诗人充分发挥想象的翅膀,设喻作比,抒发自己之情。诗人首句就以一个暗喻开头,把西风比作“秋之生命的呼吸”,气势不凡。接着,又还用了一个明喻“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有如碰上了巫师,纷纷逃避”,意向动人。接下来,诗人继续展示着“比喻大师”的本领。“西风啊,是你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像是墓中的死尸,冰冷,深藏,低贱,直等到春天,”“唤出新芽,象羊群一样,觅食空中,将色和香

16、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在此,雪莱运用了一个蕴含着基督教文化的比喻。“种子”在西方读者中很自然联想到耶稣基督的死亡与复活,而死亡与复活也正是本诗的主题。在第二节里,诗人把“流云”“飘落”在“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比作“犹如狂女(maenad)飘扬的头发在闪烁”,又运用了一个带有古希腊文化韵味的比喻。这个比喻在西方读者中又会自然使人想起古希腊关于酒神节的神话故事。狂女麦纳德(Menad)是酒神俄狄尼索斯狂热的崇拜者,祭祀酒神时他总是在疯狂的跳舞。酒神节是古希腊人一年一度送冬神之死,迎春神再生的植物生长庆典。这一比喻的运用再次表现了死亡与复活的主题。在第三节、第四节至最后一节的最后一句“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中,诗人仍然在运用着比喻。丰富的比喻,生动的意向,构成了一幅配乐的诗中画。,3.4 第四是含义深厚,哲理精妙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