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定 窑,(一)窑址地点,窑址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一带窑址调查和发掘表明,涧磁村分布最广二)考古发现与发掘工作,20世纪30年代陶瓷专家叶麟趾在河北曲阳发现了定窑遗址,50年代故宫博物院3次派人到曲阳县调查,证实曲阳县灵山镇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为北宋定窑遗址1985年,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对定窑进行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近20001986年定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河北省投资上千万元,加强对定窑遗址的保护工作收回保护区内土地,关停遗址周围污染企业,开工建设遗址博物馆,2009年河北省所和北大发掘796平方米,确定六组地层和遗迹,分为四期,六段2009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对定窑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2009年定窑遗址发掘,(三)窑场自然条件,定窑遗址位于曲阳县城以北约25公里的灵山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制作瓷器的黏土原料灵山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提供充足的燃料。
涧磁村定窑遗址正处于三会河与通天河的两河交汇的三角地带,水源充足,水运方便四)产品特点,1、白瓷为主“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也发现极少的黑釉、酱釉、绿釉、粉釉定窑以白瓷驰名,其造型、装饰、烧造方法为各地瓷窑所仿效晚唐五代,2、烧造方法:,定窑北宋早中期仍主要使用,正烧法,,,晚期流行覆烧法,,将碗盘倒置于匣钵内,因口与支圈相接处无釉,形成芒口覆烧法为定窑首创晚唐,五代,北宋早中期,北宋晚期,金装定器,3、器型特点,(1)胎:定窑瓷器胎土白而细腻,胎薄体轻2)釉:定窑瓷器釉薄,釉色润泽,白中略闪青黄3)器型:定窑属于民窑,产品主要是日常用瓷,以碗、盘、洗、盒、壶、罐、枕为大宗,另有少量的净瓶等寺庙用瓷以及海螺、四人肩舆、龟等艺术品4)纹饰:定瓷碗盘内壁有,划花、刻花、印花,装饰图案,图案布局严谨、繁复、层次分明5)有少量的铭款罐的造型丰富,刻莲瓣纹盖罐,深,腹,盖,罐,带盖矮腹瓶,盒子的式样繁多,壶类的造型丰富多彩,并多配有温碗,宋代定窑成型工艺的日趋成熟,具有很好艺术水平的瓷枕才得以出现,其中尤以仿生瓷枕所表现的雕塑水平和造型能力最为突出狮形枕现藏定州博物馆,净 瓶,托炉,熏炉,“官”字款,“尚药局”款,“尚食局”款较多,“尚药局”、“五王府”、“奉华”、“凤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寿”,“尚食局”款,“奉华”款,“凤华”款,“禁苑”款,私,人,名,款,(五)宋代定窑的时代特点,1、北宋早期(宋太祖至宋真宗时期,约9601022),(1)器类较丰富,既有实用器,也有佛前供器。
2)胎质细白坚硬,精细白瓷的釉色多呈现出纯白或白色中闪青色调,与晚唐五代相比,胎、釉无明显变化3)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印花、贴塑等其中以浅浮雕刻花和细线刻花最具有时代特色顺义净光舍利塔塔基出土,刻花浅浮雕莲瓣纹盖罐,太平兴国二年(997年)静志寺塔基出土,划花对蝶纹盘,(4)盘、洗、瓶等有的在口沿或圈足部位镶金这种做法多数是为了装饰,在上层社会中使用较多,此时的装饰与覆烧无太大关系5)“官”、“新官”款白瓷在五代至北宋前期发现较多,但在宋真宗1022年以及辽圣宗1031年以后,再无此类定窑白瓷的发现2、北宋中晚期(宋仁宗至宋钦宗,约10231127),(1)酱釉瓷器在,这一时期比较流行2)碗、盘类,器物常见有花边,口沿3)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印花等浅浮雕花纹仍然较为流行北宋中后期,刻划结合、深浅有致、生动流畅,的刻划花装饰从此进入了独树一帜的成熟阶段江苏江阴夏港河北宋晚期墓出土定瓷内底刻划花,北宋晚期的,印花工艺,也成熟起来,使得这一阶段的印花瓷器成为最能代表定窑艺术风格的标志型产品江苏江阴夏港河北宋晚期墓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