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昌故城、交河故城遗产保护工作进展介绍,1,2013,年,吐鲁番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被同时列为世界遗产高昌故城、交河故城自申遗成功以来,吐鲁番市文物局、吐鲁番学研究院紧紧围绕遗产保护管理要求,加强遗产本体保护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近年来,国家与自治区投入资金近,5,亿元,市级政府投入,3,亿元,全力支持遗产保护工作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各类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和完成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遗产工作进行简要介绍:,2,一、高昌故城简介,是公元前,1,世纪,-14,世纪丝绸之路东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的第一大中心城镇,,总面积,198,公顷位于吐鲁番市区以东,30,公里的二堡乡古城村主要遗存,有,城防系统、宗教建筑、民居建筑及出土,佛教,文物、多语言文书等,它展现了城市文化、建筑技术、多种宗教和多民族文化在吐鲁番盆地的交流传播高昌故城,3,第一部分,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的简介,4,高昌故城背依火焰山,形成荒漠绿洲的独特景观二、交河故城简介,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14,世纪丝绸之路东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的重要的中心城镇,。
建造于戈壁绿洲中沟谷环绕的三座台地上主要遗存包括城址、墓葬区及大量出土文物等,交河故城以其独特的城市形态和布局、多样的建筑遗存以及城址周边不同时期的墓葬,见证了古代车师、高昌国、高昌回鹘等文明交河故城,5,交河故城全景图,6,交河故城被堪称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第二部分,高昌故城、交河故城两处遗产地现已完成了遗址点周边环境整治、保护和展示设施建设、宣传教育等,8,大项、,33,子项、,90,余个单项的工作任务,完成了电力、通讯、水利、交通、石油设施等各类影响遗址环境的整治工作,开展了,20,余个保护展示工程建设项目7,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完成的主要工作,交河故城管理用房建设前后外景对比,8,交河故城管理用房建成后,遗产区的保护管理要求得到提升由于高昌故城景区入口由原来的北面调整为南面,新建管理用房解决了遗产管理难题9,对交河故城标识牌进行了拆除,完成了交河故城木栈道的升级改造,10,高昌故城景区原北门入口进行了环境整治,紧靠高昌故城北面墙体的民居进行拆迁,第三部分,两处遗产地正,继续实施的,主要,工作有:,1,、两处遗产地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工程主体已完成目前,,外装修、,3D,展示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之中。
2,、两处遗产地全面启动了污水处理建设项目,高昌故城已完成,交河预计,2016,年完成3,、高昌,故城,环境监测建设项目已获国家文物局立批复,交河故城环境监测建设项目一期已完成,二期项目正在申报之中5,、交河故城安防系统升级改造已全面完成,高昌故城安防系统工程已国家文物局批复,预计,2016,年实施4,、积极推动高昌故城五期、交河故城四期维修加固工程,并针对遗址加固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确保遗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11,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工作进展,12,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游客服务中心展示建设,高昌故城游客中心主体建筑即将建成,即将完工的高昌故城游客中心观景台,交河故城游客中心主体已建成,13,高昌故城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后效果,高昌故城游客中心观景台建成后的效果,14,交河故城游客服务中心观景平台效果图,交河故城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建成后效果,15,土遗址非常脆弱,经常出现坍塌情况对遗址本体病害,开展小范围采取必要的维修加固16,交河故城环境监测设备,目前,交河故城遗产地环境保护监测项目建设一期已完成,获取了大量环境数据这些数据有利于揭示土遗址与环境之间影响关系,为遗址提供最佳的保护环境,有效控制土遗址的破坏。
通过对遗产地的实时监控,有效地应对了人为或自然等突发状况带来的影响17,二、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影响因素及应对,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影响因素及应对,1.,开发压力:侵占、改建、农业等,2.,环境压力:污染、环境变化、沙化,3.,自然灾害和防灾情况:地震、洪水、火灾,4.,旅游压力,通过围栏、界桩,有效防止了村落、耕地对遗产区的侵占主要通过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大大减弱了以上环境因素对遗址的破坏1,、高昌故城墙体完成了五期加固保护2.,已完成对交河故城四期加固工程2.,已完成交河故城台地四周的防洪坝建设工程1.,游客容量控制;,2.,游客行为管理18,三、高昌故城、交河故城保护措施,国家投入数亿元资金,对遗址本体进行了保护加固,通过保护崖体及墙体的加固,有效防治遗址主要病害发生两处遗产地申世界文化遗产后,周边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遗产地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游客数量增加,门票收入得到提高,促进了遗产地的可持续保护和利用为解决吐鲁番旺季游客短时间增多、集中的问题,结合吐鲁番实际,吐鲁番市文物局对遗产地游客采取延时参观,分散游客 参观拥挤的问题依托吐鲁番学研究院,建立以丝绸之路价值特征为核心的综合研究体系,开展各学科综合研究。
1,2,4,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的保护措施,3,19,两处遗产地引进多名专业性人才,提升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目前,高昌故城配置管理人员,12,名,交河故城配备管理人员,16,名,有效保障了遗址的日常管理、巡视、维护工作5,20,第四部分,研究成果与展示,考古与技术保护,遗产研究,研究保护与展示利用,申遗后,我市积极依托吐鲁番学研究院,开展遗产地学术研究,通过深入挖掘遗产地的文化价值,扩大遗产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考古发掘成果:,自,80,年代起,吐鲁番市文物局、吐鲁番学研究院联合自治区对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交河沟西墓地、高昌故城等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珍贵文物2005,年交河沟西墓地发掘,2012,年高昌南门考古发掘,21,文物修复和科技保护工作:,2008,年,吐鲁番博物馆获得可移动文物修复单位(二级)资质,2012,年,吐鲁番博物馆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纸质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近年来,我局、院先后召开五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了吐鲁番的文物事业蓬勃发展,为遗产的保护研究提供智力储备23,学术交流:,24,以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平台,各国学者建立广泛交流的关系25,依托高昌故城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26,交河故城已出版的书籍以交河故城为研究的综合价值体系,27,学术成果:博士后出站工作,吐鲁番学研究院已培养三名博士后建立了专门的丝路申遗资料档案室28,在传播渠道上,通过开设网站,及时更新交河故城、高昌故城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信息,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当中来29,吐鲁番市文物局网站,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