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一 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丙肝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会选择性感染肝细胞,大多数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炎HCV中的NS5B是一种RNA聚合酶关于HCV与人肝细胞的比较错误的是( )A. 两者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B. 两者的生命活动都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C. 两者的RNA聚合酶均可催化RNA的形成D. 两者所含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有6种【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丙肝病毒由核酸RNA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HCV属于病毒,人肝细胞属于真核细胞,两者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A正确;B、丙肝病毒寄生生活,需要宿主细胞呼吸提供能量,人肝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B正确;C、RNA聚合酶可催化转录过程,故两者的RNA聚合酶均可催化RNA的形成,C正确;D、HCV含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人肝细胞含有RNA和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8种(5种碱基、2种五碳糖、磷酸),D错误。
故选D2.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飞往太空,太空的失重环境会引起无机盐的代谢紊乱,从而引起骨质疏松天宫三号货运飞船需要给三名航天员输送必要的食物以保证航天员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宇航员没有及时进食,糖代谢发生障碍,供能不足时,脂肪会大量转化为糖类B. 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是多糖,需经人体消化道分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C. 食物中应富含钙等无机盐,同时适当补充鱼肝油(含维生素D),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D. 蛋白质类食物煮熟后肽键数目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宇航员更容易消化【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解】A、若宇航员没有及时进食,糖代谢发生障碍,供能不足时,脂肪会转化为糖类,但并不是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B、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是多糖,但人体不能产生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蔬菜中的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利用,B错误;C、食物中应富含钙等无机盐,同时适当补充鱼肝油,因为鱼肝油中含有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C正确;D、蛋白质类食物已经煮熟,但加热过程中并没有引起肽键断裂,因此,其中的肽键数目并未发生变化 ,D错误。
故选C3. 在血液中,胆固醇通过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进行运输下图是大多数动物细胞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摄取LDL的途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胞内体不属于动物细胞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B. 溶酶体中合成的酶可以将LDL分解为胆固醇等以供细胞利用C. LDL受体的加工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参与D. LDL受体缺陷可能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造成血管堵塞【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可知,细胞外的胆固醇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 颗粒,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识别并结合,形成受体—LDL复合物,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形成网格蛋白有被小泡,随后网格蛋白有被小泡脱包被,形成胞内体,胞内体中LDL 与其受体分离,受体随囊泡膜运到质膜,与质膜融合,受体重新分布在质膜上被利用,而分离后的LDL进入溶酶体内被水解酶水解,释放出游离的胆固醇、氨基酸和脂肪酸等被细胞利用,据此答题即可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指真核细胞内由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膜系统,分析图可知,胞内体最终和细胞膜融合,属于动物细胞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A错误;B、溶酶体中的酶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B错误;C、LDL受体是膜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其加工过程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参与,C错误;D、分析图可知,LDL受体缺陷可能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LDL) 颗粒不被识别,从而不能被胞吞进入细胞,即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造成血管堵塞,D正确。
故选D4. 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组),尿素溶液、KNO3溶液和熊糖溶液分别编号为1、2、3组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2两组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B. 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min进入了细胞,15min之后不再进入C. 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3-都进入了细胞,但进入的方式相同D. 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一直缩短【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萝卜条的长度变长;在尿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中,由于初始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萝卜条长度变短,随着尿素、K+、NO3-被细胞吸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萝卜条长度变长;在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萝卜条长度变短,细胞不能吸收蔗糖,因此长度不会变长详解】A、1、2两组对应的是尿素溶液和KNO3溶液,初始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随着尿素、K+、NO3-被细胞吸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发生自动复原,A正确; B、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min进入细胞多于出细胞,15min之后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水分子一直有进入,B错误; C、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3-都进入了细胞,尿素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而K+、NO3-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 D、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缩短,但由于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不可能无限缩短,D错误。
故选A5. 为使反应物A→产物P,采取了酶催化(最适温度和pH)和无机催化剂催化两种催化方法,其能量变化过程用图甲中两条曲线表示;图乙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 距离b可反映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比酶催化效率低的原因B. 适当升高温度,酶催化的曲线Ⅱ对应的距离a将下降C. 图乙中②可代表蔗糖,那么③④可代表葡萄糖和果糖D. 图乙中若①代表胰蛋白酶,当pH稍低于最适值时,③④的生成速率也会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5、分析题图:图A是为使反应物A→产物P,采取了有酶催化(最适温度和pH)和有机物催化剂催化两种催化方法,其能量变化过程所用的曲线表示的图象,分析可知Ⅰ曲线较高、是无机催化剂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Ⅱ曲线较低、是有酶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图乙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的示意图,①在反应前后形状没有变化、可推知①是酶,②是反应物,③和④是生成物。
详解】A、曲线Ⅰ可代表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曲线Ⅱ可代表酶催化的反应,距离b表示酶催化时降低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相比),故距离b可反映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比酶催化效率低的原因,A正确;B、图甲中该酶所处的环境条件为最适条件,故将酶催化的反应温度升高,酶活性下降,导致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下降,a将上升,B错误;C、蔗糖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组成,C正确;D、pH会影响酶活性,pH低于最适值时,酶活性降低,③④的生成速率也会下降,D正确6. 取生长旺盛的天竺葵叶片,用打孔器打出小圆片若干并抽取叶片细胞内空气,均分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记录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结果绘制的曲线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YZ段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B. Y点比X点细胞内的C5含量高C. Z点后曲线上行,应该是叶片细胞失水,代谢受影响导致D. Y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YZ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圆叶片上浮到液面所需要的时间基本不变,说明限制因素不是二氧化碳浓度,可能是光照强度或温度等其他条件,A正确;Y点与X点相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C5含量降低,B错误;Z点后,NaHCO3溶液浓度过高造成植物细胞失水,代谢速率减慢,故叶片上浮到液面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正确;Y点时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D正确。
故选B7. 将一定数量生长良好的盆栽植物移入密闭温室中栽培,栽培期间利用自然光,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24小时内CO2浓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与图中内容相符合的是( )A. 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 AB段和EF段光合作用的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C. 由图可知该植物长期在该密闭温室中不能正常生长D. 在E点敞开棚顶后光合作用速率变小【答案】C【解析】【详解】A、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吸收CO2,A错误;B、AB段和EF段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所以CO2浓度不变,B错误;C、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该植物不积累有机物,要消耗有机物,所以该植物长期在该密闭温室中不能正常生长,C正确;D、E点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因此在E点敞开棚顶后光合作用速率会增大,D错误8. Tau蛋白是构成神经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突变的Tau蛋白异常聚集,严重影响神经细胞功能,甚至导致神经细胞死亡,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的原因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网架结构B. 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使Tau蛋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 在严重的病理状态下,突变的Tau蛋白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D. 阻止Tau蛋白异常聚集就能够阻止AD的发生【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A错误;B、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使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Tau蛋白,B正确;C、在严重的病理状态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突变的Tau蛋白可导致神经细胞坏死,C错误;D、阻止Tau蛋白异常聚集,可能缓解AD的发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