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情调研测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观察下表,拥有这样人生经历的人物是()A李隆基 B赵匡胤 C朱元璋 D李自成2下面所示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在于证实()A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B明朝时期皇权的强化C明代小篆字体的流行D明朝手工业领先世界3针对明朝的科举状况,当时的思想家袁了凡曾说:“今教子弟者,多不读五经,务记臭烂时文(八股文),以为捷径者入。”据此分析,袁了凡想表达的是()A科举儒生多离经叛道 B科举取士日益规范C四书五经是必考内容 D八股取士弊大于利4戚继光和他率领的“戚家军
2、”驱赶了侵略者,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下面用文学形式重现了当年的历史画面。这一“画面”可命名为()满江红谒戚继光纪念馆吴玉忠兴化烽烟,谁记起、明朝中叶。戚家军、奔波万里,闽中征伐。擒虏路歧凭渚岸,破倭巢穴乘江月。战林墩、血洒木兰溪,堪残烈。追往事,思英杰。谈元帅,歌难歇。且巧施战法,独创刀钺。百世功名归史册,千年岁月翻新页。望未来、此馆慰初心,金瓯烨。A远航展国威 B抗倭保人民C收台促统一 D战俄护边疆5明朝后期的赋税,主要由地方官员征收,而地方官员往往会为了自己的私利,加重百姓的负担,或者为了躲避朝廷的责罚,虚报赋税的数额,导致了赋税的不公平和不准确,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
3、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这里论述的是()A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B张居正改革的背景C明朝灭亡的直接结果 D清朝建立的原因6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钱物,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最后推翻明朝的政治力量是()A投降清朝的吴三桂 B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C皇太极建立的清朝 D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7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制作了一张关于名人名句的卡片。该卡片的主题是()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康熙皇帝A加强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主权C推动经济发展 D加强文化交流8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与大、小和
4、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和葱岭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军政事务。这折射出清朝致力于()A加强东南区域的管辖 B稳定西南地区的政治局面C巩固西北边疆的统治 D解决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9土尔扈特部从俄国出发时有17余万人,回到伊犁时只剩下7万多人。乾隆皇帝得知后,马上派官员前往伊犁,发放慰问、救济物品。乾隆皇帝此举()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巩固了多民族国家C打击了分裂势力 D捍卫了领土的完整10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咏史中写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该现象()A杜绝了腐败现象 B提高了官员素质C阻碍了社会进步 D创新了教育模式11下面的示意图表明清朝面临的状况是()A空前繁荣 B思想禁
5、锢C危机四伏 D政权更替12清代官员陆耀因编写甘薯录而被晋升为湖南巡抚,乾隆帝多次劝谕百姓种植玉米。这说明当时()A玉米、甘薯成为主粮 B政府重视推广高产作物C人地矛盾得到解决 D农业生产技术取得突破13与汉代“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意思是不要到百里之外卖木材,不要到千里外卖粮食)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下列各项最适合佐证这一说法的是()A市舶司的设置 B商帮的兴起 C驿站的建设 D十三行的设立14“在一部书中讨论了中国技术的几乎所有部门,没有任何其他著作可与其相比。它不但在中国是唯一无二的,就是在17世纪以前也没有任何可与之相比的欧洲
6、著作。”材料评述的是()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15明清时期,“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这种现象说明,明清小说()A完全替代了其他文学形式B因其真实性受到大众欢迎C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D艺术水准达到了古代巅峰二、辨析改错(8分)16明清时期有着灿烂的科技文化。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改正:_【】(2)王守仁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社会是发展的、进化的,不能泥古不化、
7、厚古薄今。改正:_【】(3)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改正:_【】(4)到清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更为繁荣,最有影响力的是昆曲和黄梅戏。改正:_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其间经历了一个过程。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废除行省,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省)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掌管地方军政。三者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属于中央相关部
8、门。洪武十三年正月,复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军机处为清代所独创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出,称为“廷寄”,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成为皇帝加强统治的得力工具。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有哪些?概括朱元璋强化皇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军机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设立军机处的作用。(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演变过程
9、中呈现出的趋势。(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以,当船队来到时,人们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从远方而来的客人。材料二清政府的这一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它所起的作用其实不只限于经济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中国与世界相隔绝,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抑制了社会活力由于广州十三行的垄断,使得中外贸易转向为封建王朝效劳。摘编自戴逸主编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位置及其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3分)(2)材料二
10、中“这一政策”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3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以及给我们的启示。(4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材料内容。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方式。(4分)(2)根据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一、1.C2.B3D点拨:根据题干中的“今教子弟者,多不读五经,务记臭烂时文(八股文)”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人们为了功名,只专注于学习八股文,而不研读儒家经典“五经”。这体现了明朝八股取
11、士的弊端,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科举儒生多离经叛道,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明朝科举制的弊端,而非科举取士日益规范,排除B;材料重点不是四书五经是否为必考内容,而是批评只学习八股文而不读“五经”的现象,排除C。4B5.A6.B7.B8.C9.B10.C11.C12.B13B点拨:根据题干中的“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帮的出现为长途贩运提供了可能,B正确;市舶司是宋朝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排除A;驿站的建设主要是在宋元时期,排除C;广州十三行负责管理进出口贸易,排除D。14C15.C二、16.(1)“伤寒杂病论”改为“本
12、草纲目”(2分)(2)“王守仁”改为“王夫之”(2分)(3)(2分)(4)“黄梅戏”改为“京剧”(2分)三、17.(1)措施: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废除丞相,权归六部。(3分)主要目的:巩固统治。(1分)(2)特点:工作内容保密;办事效率高;权力集中于皇帝。(任答2点,2分)作用: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分)(3)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丞相制度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任答1点,2分)18(1)位置: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分)原因: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
13、完整;平等交流;友好交往等。(任答2点,2分)(2)政策:闭关政策。(1分)消极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3)变化:从对外开放到实行闭关政策。(2分)启示:开放国兴、闭关国衰;要坚持对外开放;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等。(任答1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四、19.(1):大、小和卓(或噶尔丹)(1分):台湾府(1分)方式:平叛;战争;册封;设立机构。(2分)(2)【示例】观点:有效的边疆治理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论述: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治理,元朝的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例如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清政府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历代王朝对边疆进行有效治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8分)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