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96222445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实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知识梳理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语法功能:主要指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以及充当什么样的句子成分;意义:是指词是否具有词汇意义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词汇意义。实词与虚词: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具有一定词汇意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虚词:则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没有词汇意义。(介词连词语气词) 常考实词及其含义常考实词1.值:遇到.正好.价值2.去:离开.距离.除去3.引:牵,拉.伸长4.执:拿着.掌管.固执5.走:跑6.益:好处.更加.增加7.是:这.判断动词.正确8.若:如果.好像.你9.悉:全.都10.佯:假装

2、11.徐:慢慢地12.颔:下巴.点头13.尝:曾经14.危:高.危险.端正15.举:选拔.全.发动16.居:停留.处在.居住17.比:等到.靠近18.38.鲜:少,鲜艳19.诸:几个.兼词20.向:从前.先前21.已:停止.罢了.通“以”22.讫:完结23.并:一起24.予:给予.我25.负:背.违背.凭借26.莫:没有.不要27.再:两次,第二次28.但:只是29.孰:谁.哪个.通“熟”30.盖:大概是.原来是31.田:田地.通“畋”打猎.通“佃”耕种32.顾:看.回头看.拜访.难道33.斋:屋舍.祭祀前清心洁身.素食34.子:子女.对人尊称.你35.闻:听说(使.听到).听闻.用鼻子嗅味道

3、36.既:已经(之后).既然.既.又37.谢:道歉.推辞.凋谢.感激38.固:原来.坚决.巩固.顽固.固守.固然39.亡:逃跑.丢失.灭亡.死亡.通“无“,没有40.及:到.等到.赶得上.以及41.就:靠近,接近.欣赏.完成.从事42.许:答应,赞同.地方.拟生词.表约数,相当于来43.具:器具.具有.准备.通“俱”全.都;详细44.胡:古代少数民族通称.为什么45.徒:光,空.白白地.只是46.方:刚好.正好;才.当.的时候.方圆.方正47.善:好.好处.擅长.善于48.贾:商人.买卖.通“价”价值49.直:与“竖”相对.只.仅仅,一直.通“值”价值50.因:于是.就,凭借.顺着.按照.因为

4、.通过51.竟日:一整天52.市:集市.买53.戚然:悲伤的样子54.明年:第二年55.次第:依次56.诚:如果.确实57.遂:于是,就.终于58.中道:半路上59.谒:拜访60.书:写.信.字条61.逮:到.捉拿62.未尝:不曾63.地方:土地方圆64.俟:等待65.少时:年轻时66.妻子:妻子儿女67.加冠:男子成年68.厌:满足.厌恶69.身=躬:亲自70.王:君王.称王71.语:话,谈论.告诉72.遗:留下来的,给予73.矢:箭头74.岂:难道(是否.何况)75.事:侍奉76.特:只是77.自:从(在).如果78.肖:相似.像79.易:交换.改变,容易80.譬:譬喻.打比方81.见:看

5、见,通“现”“被”82.习:复习.温习83.堪:忍受84.肆:放纵.陈列.店铺85.除=拜:任命官职;除去86.适:到.往,刚才.正好87.由是=以是=:因此.通过这种88.奚为:什么,怎么样89.白:白色.空的.陈诉.说;明白90.使:出使.使者.派遣.假使91.熙:光明,兴盛,通“嬉”嬉戏,开玩笑92.遽:就.立刻.马上.急忙93.会:适逢.正赶上.相会.聚会,一定94.驽:劣马(比喻才能平庸.愚笨)95.明:明亮.明白.次(年.月)96.素:白色的.为加装饰的.向来97.以为:认为.把.当作98.虽然:即使这样.虽然这样99.可以:可以.把(凭借).能够100.谏:含蓄规劝君主或长辈,进

6、谏 文言文实词一、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演变类型类型解读示例词义扩大古义范围小于今义“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词义缩小古义范围大于今义“谷”,古义指庄稼、粮食,今义指小米或稻谷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成乙事物“脚”,古义指小腿,今义指脚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对语意较强,现在表示的语意较弱“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对语意较弱,现在表示的语意较强“恨”古义是“不满意,遗憾”,今义是“仇恨,怨恨”感情色彩变化使用过程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爪牙”,古义是中性词,今义是贬义词示例古义今义妻子妻子儿女(“妻”与“子”两词)男女两人

7、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祖父祖辈父辈(“祖”与“父”两词)父亲的父亲亲信亲近信任(“亲”与“信”两词)亲近而信任的人(多含贬义)博学广泛地学习(“博”与“学”两词)学问广博精深二、一词多义一个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逐渐从最初的意义引申出更多的意义,这个现象称为一词多义。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根”,“道”的本义是“路,道路”。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本的引申义为“根本、本来、原本、基本”;“道”的引申义为“方法、道理、主张”。比喻义: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草管人命”的“草管”: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

8、珍惜的事物”。假借义: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如“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二、课堂练习短文。人生小幼南北朝颜之推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注释: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专利:专注集中。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鲁灵光殿赋,全文并序近1400字。坎壈:困顿,不得志。1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A坚固的B一定

9、C坚决地D同“故”,因此(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A温习,复习B道理,义理C治理,管理D理睬、理会2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七岁时: 二十岁以后: 说明: 3下面对作者的观点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C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课内阅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4学

10、弈选自 ,作者是( )。5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使弈秋诲二人弈( )非然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 )6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7翻译句子。惟弈秋之为听。 8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碟(di)躞(xi)而听。【注释】操:琴曲。碟躞:小步来回走动的样子。9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字的意思。(1)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为: (2)伏食如故故: (3)转为牛虻之声为:

11、(4)即掉尾奋耳掉: 10写出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1由这篇文言文而来的成语是 。文言文阅读。鼠技虎名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有声。余问故,阍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注释】邮馆:驿站旅馆。砉然:象声词。阍:守门的人。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问故故:原因B不胜惊错胜:能承受C鼠何名老虫名:取名D良足发笑良:优良13翻译下列句子。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 14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哪种人? 文言文阅读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注释: 1长:生长、发育的意思。2揠:拔。3“闵”:通“悯”,担心,忧虑。4 芒:疲乏。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5其人:他家里的人。6病:累,疲惫。7槁:枯槁,枯死。8寡:少 。9非徒:不但,不只。10谓:告诉。11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15解释字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