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贵阳市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596104000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贵阳市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贵阳市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贵阳市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贵阳市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贵阳市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贵阳市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贵阳市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贵阳市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2024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往往是男女分别集体合葬,贫富分化不明显。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齐家等文化的墓葬中,单人葬开始盛行,随葬物的数量、质量都有明显差别。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发展逐渐放缓B母系氏族根深蒂固C全新夫妻观念形成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有学者指出,启继位后,首领的继承方式从原先的推选转变为世袭,原本负责执行部落联盟会议决策的军事领袖逐渐转变为国家的君主。该观点体现了()A宗法制的原则B君主专制的加

2、强C家天下的确立D禅让制度的实施3孔子主张“古之为政,爱人为大”,认为政府的行政应以关爱人民为首要目标;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强调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荀子主张“君舟民水”,认为人民的力量能决定君主的统治。这反映了先秦儒家()A追求社会人人平等B重视民众的思想倾向C提倡实行民主制度D已成为官方正统思想4秦朝建立后,为征服西南夷,修建“五尺道”;为控制岭南,修建了穿越五岭屏障的“新道”;为抗击匈奴,修建“直道”;为将长城防区贯通一线,修建“北边道”。秦朝修建这些道路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防止六国叛乱C抗击匈奴侵袭D巩固君主专制5西汉初期,国家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混乱,盗窃事件频发。然而到了文帝

3、和景帝时期,民众开始专心于农业生产,各自坚守自己的职业,社会风气趋向于不追求投机取巧,从上到下都秉持着共同的道德标准,邻里之间也相互尊重和谐相处。这一变化()A说明儒家思想深入人心B体现了农民阶级生活的富足C印证了法家思想的严苛D反映了黄老之学推行的效果6在汉昭帝统治时期,桓宽在其著作盐铁论中探讨了中央政权与边疆地区之间的联系,并发表了他的看法:“中国与边境,犹支体与腹心也。夫肌肤寒于外,腹心疾于内,内外之相劳,非相为赐也!”桓宽这一看法可以印证西汉()A大一统观念影响较大B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C推恩令实施效果显著D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7根据魏书的记载,在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之前,祭祀活动是遵循北方

4、地区的传统习俗,由相关部门的官员代表进行祭祀;而在改革之后,祭祀仪式则依照汉族的礼仪制度,改由皇帝亲自主持祭祀。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B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消除了不同民族间的分歧8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寺院经济发达,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依附人口,还经营商业和高利贷,聚敛财富。此时寺院经济兴盛的主要背景是()A寺院承担救济职能B不抑兼并政策实施C战乱频繁社会动荡D儒学受到佛教冲击9隋唐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今天的江苏、浙江两省。这体现了()A书法艺术由自发到自觉B隋唐文化的包容与开放C江南地区得到不断开

5、发D文化中心已转移到南方10唐前期,国家财政政策采取集中征收和统一支出的方式。安史之乱后,为了解决中央财政的紧张状况,杨炎推行两税法,两税收入根据“上供、送使、留州”原则进行分配。由此说明()A土地兼并得到了抑制B国家税收权已经瓦解C两税法实际效果有限D地方财政权逐步扩大11唐朝人杜环在其游记经行记中记载:“去摩邻国,在秋萨罗国(耶路撒冷)西南,渡大碛(沙漠),行二千里至其国。其人黑,其俗犷。少米麦,无草木,马食鱼干,人餐鹘莽,鹘莽即波斯枣也。瘴疠特甚。”下列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是()A摩邻国地处东北非B杜环可经过印度洋返回广州C中非交往源远流长D摩邻国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12宰相曾是皇帝的得力助手

6、,负责领导群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几乎无所不统。然而到了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A地方财政收归中央B实行崇文抑武方针C中枢机构权力分散D科举制度得到发展13王安石变法时推行免行法,免去东京各行商铺承担供应官府需求的任务,改为交纳“免行钱”,由官府用以购买所需商品。据此可以推断,这一措施()A实现了富国强兵B抑制了土地兼并C增加了政府收入D强化了社会管控14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吉利吉思,西通伊利、钦察两汗国,西南抵乌思藏(今前、后藏地区),南接安南(今越南北部)、缅国,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

7、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体现出元朝()A加强了大一统国家的内部联系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完全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隔阂D增强了华夏认同观念15宋神宗前后,宋学进入昌盛阶段,出现以王安石为代表的王学(又称荆公新学)、以程颢、程颐兄弟为代表的洛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学等分支,稍前还有周敦颐、邵雍等著名学者。各家各派具体论学虽有差异,但都侧重抽象思维,探讨宇宙社会生成之源,力图建立一套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在内的理论体系。他们的共同目的是()A禁锢人民思想B使儒学得以复兴C培养民族气节D促进科举制完善16在北宋时期,人们可以租用车辆、轿子、马匹,甚至婚礼服装和宴会用品。如

8、果需要在生日或忌日举行诵经和斋戒仪式,可以在清晨前往桥市的街巷口,那里聚集了许多僧侣、尼姑和道士,等待被雇佣,这种做法被称为“罗斋”。这些现象()A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冲击儒学的官方地位C表明北宋科技得以进步D使宋朝陷入积贫积弱17在1911年,斯里兰卡发掘出了一块刻有三种文字的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碑上刻着:“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诏谕诸番,海道之开,深赖慈右,人舟安利,来往无虞,永惟大德,礼用报施。”由此可见,明代郑和下西洋()A加强军事实力B实现民族认同C促进友好往来D开拓海外航线18“开辟”苗疆地区是清朝在西南边疆管理中的一项重大任务,而更为复杂的挑战在于如何对苗疆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

9、和融合。在不断发生的“苗乱”面前,寻找治理苗疆的有效方法几乎成为清朝历代君主的持续追求。以下属于清朝探索经验的是()A推行羁縻政策B推行“改土归流”C实行南北分卷D开放榷场、马市19清朝军机处以人员简练,办事迅速机密为主要特点。军机处有官无吏,大臣、章京总计不过数十名,皆选有才干练之人,不称职即随时“罢值”回原任。皇帝基本上天天召见,有时一日数召。其最重要的职掌,是将皇帝口谕拟写为文字“上谕”下发。这表明()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中枢决策权力发生异变C军机处独揽行政权D国家权力中心逐渐下移20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总人口达0.727亿,明末全国总人口达1.525亿,清乾隆时全国总人口突

10、破了3亿大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前期社会的安定B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C对农民人身控制加强D高产粮食作物的引入21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也”的观点。顾炎武认为,“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人之有私,因情之所不能免矣”。这些看法()A突破了传统儒学藩篱B动摇了传统理学的正统地位C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D体现了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22新闻画报是一种以刊登摄影图片和绘画作品为核心的杂志,它通过生动直观的图像来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为19世纪中期伦敦新闻画报对中国报道的文章数。19世纪中期伦敦新闻画报对中国报道的文章数图中数据峰值的出现反映出中英()A矛盾激化B商业交流C关系缓和D友好合作

11、23在抗击英国侵略的斗争中,魏源意识到强大的海军和火器是英军获胜的关键,只要中国能够获得这一关键技术,英军将不再拥有胜利的优势。因此,他主张()A戊戌变法B师夷长技C自强求富D辛亥革命241873年至1891年期间,天津机器局经历了五次重要的扩建工程,曾在天津旧城区外大量购置土地,形成了庞大的规模,常年维持着超过2000名工人的劳动力,俨然成为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军事和工业中心。这说明天津的城市化进程得益于()A通商口岸的开放B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展开C洋务运动的开展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251880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公司,标志着中国开始使用自来水;到了1882年,上海建立了中国首个电话

12、交换站并开始提供通话服务;1908年,上海铺设了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据此可知,当时上海()A成为全国经济中心B城市化进程领先世界C浦东新区得到开发D近代化建设逐步展开261912年4月,著名新闻工作者王民仆在国民新报上刊登了征集稿件的通知,称:“吾鄂省首倡义旗,诸烈士牺牲其身,铁血其性,伟烈丰功,自应表彰,以垂后世。”这次“鄂省首倡义旗”()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B推动了共和政体的建立C全面解放了人民的思想D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27有学者评论道:“它是一次以接受近代西方文明、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精神层面的变革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反对专制、迷信和传统,探索救国救民

13、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该评论中的“它”指的是()A新文化运动B预备立宪C辛亥革命D维新运动28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说:“历史不是只记过去事实的纪录,亦不是只记过去的政治事实的纪录。历史是亘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的全人类生活。换句话说,历史是社会的变革。再换句话说,历史是在不断的变革中的人生及为其产物的文化。那些只记过去事实的纪录,必欲称之为历史,只能称为记述历史,决不是那生活的历史。”作者重在表达()A历史评价深受时代环境和立场的影响B历史研究应关注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C历史真相需要大量史料相佐证D历史研究不应带有主观的认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4分。29(22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商品流通不限于州县的狭小范围,而相当多地在各大区域内互通有无。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输出商品

15、以丝绸、瓷器为大宗,输入者有珠宝、药材、香料等等。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后其发行权为政府掌握,发行量不断增加。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政府共发行过四川钱引、两淮交子、湖广会子、东南会子四种纸币,各有固定流通地域,彼此之间又有一定的兑换比例。宋朝城市繁华,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城市中坊、市之分已完全打破,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原因。(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