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公开课教学设计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公开课教学设计备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州慢公开课教学设计备课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注解】选自姜白石词笺注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版)。扬州慢,词牌名。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
2、三年(1176)冬至至日,这里指冬至。【维扬】扬州的别称。【初霁】指雪方止,天刚晴。【荠麦】野生麦子。一说,荠菜与麦子。戍角 指驻防部队的号角。度谱写,作曲。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的自号。姜夔娶其侄女。黍离之悲指故国残破的悲思。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毛诗序称,周大夫见故都的宗庙宫室倾覆,遗址上长满了茂盛的黍子,于是写了黍离一诗表达自己的忧伤。淮左今淮河以东地区,当时设置淮南东路。竹西竹西亭,在扬州北门外。解鞍少驻)解下马鞍短暂停留。春风十里指原本十分繁华的扬州长街。杜牧诗赠别(其一)有“春风十里扬州路”之语。胡马窥江指金兵进犯长江北岸。宋高宗在位时,金兵两次南下攻宋,扬州均遭劫难。清角清越
3、的号角。杜郎俊赏)指杜牧曾快意游赏扬州。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意思是,纵使杜牧能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龄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以表达对扬州遭劫的悲痛之情。杜牧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一月初”之语,遣怀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语。二十四桥指吴家砖桥,因古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此,故名。一说,扬州在唐时极为富盛,著名的桥有二十四座,故名。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语。红药)芍药花。【译文】上阙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停留一会儿。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
4、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下阕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教材里说,姜夔描摹了劫后孤城,聚焦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诗人还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强化了兵火劫后的沉痛心情。为什么会想到这首诗,因为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小雪、大雪、冬至。寒冬终究还是来了。而扬州慢的时间节点,刚好
5、在冬至。好冷的天气,手指冻得发紫。最近心浮气躁,又失眠,鼻炎也难受。没关系,读一读姜夔的扬州慢。冬至的扬州,为何悲?教学目标1、朗读并感知词作的音韵美2、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内容3、掌握赏析词作的方法-对比、用典师:同学们好,前面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座城市,宋代柳永笔下的望海潮,杭州,一座繁华之城。本节课我们讲跟随宋代姜夔了解另外一座城市-扬州。看一看扬州是否如同唐代李白送好友孟浩然之广陵那般,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固然生机盎然,春光无限美好,引得无数游人向往,但是是否冬天的景象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扬州慢,注意饱含情感(学生朗读)师:刚才在同学们朗读的时候,我听到很多同学的语速
6、缓慢,语调低沉。为何如此?生:因为文本的感情基调是【悲】,【悲】这个词在小序里出现了两次。师:那么,你可以给悲组词吗?生:悲伤,悲痛,悲哀,悲凉,悲戚,悲苦.师:你储存的词汇量真丰富,结合小序的内容,如果老师让你在你所列举【悲】的词汇里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姜夔神态,你会选择哪个?说明理由。生:我会选择悲伤。因为原文中提到了姜夔的情感状态为怀怆然。师:什么是怆然?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有提到“独怆然而涕下”,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伤痛苦和哀愁。现在请同学们想象自己最悲伤痛苦的时候,然后再次齐声朗读。(生齐声朗读)师:这次你们读的时候,比自由读好多了,让我们争取“更上一层楼”,为了实现这个目
7、标,我们需要先对词作进行内容解读。现在给你们五分钟时间结合注释和原文思考,问题一: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问题二:扬州慢的上阕有哪些意象,并分析意象的特点。问题三:词的下阙为何会谈到杜牧,有哪些意象?师:思考的时间到了。有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勇敢如你,好,你来。生:扬州慢这首小序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在冬至日那天。地点在扬州。原因:词人在扬州,触(兵祸之后的扬州萧条)景生(悲)情。内容是扬州冬至日的景+词人的悲情。师:小序的作用通常有两个:交代了写作的缘由,交代写作的背景。【板书】现在看到问题二的表格。扬州的意象特点手法情感上阕竹西亭、春风十里、荠麦、荒池、乔木、黄昏、清角、空城战前:美好古城战后
8、:满目疮痍寓情于景对比多感官角度结合。视觉青青;听觉清角悲吟;触觉寒气逼人悲伤,一悲宋王朝不思恢复,把扬州城断送;二悲扬州被金兵破坏。下阙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凋残破败今昔对比反衬情景交融悲伤师:还得补充用典。用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用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
9、,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作者简介】姜夔ku(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
10、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南宋中期的姜夔是一位独树一帜而受到人们推崇的婉约派词家;同时,他深谙音律、精通乐理,还是一位才情横溢的音乐家。尽管他一生都在漂泊羁旅之中,政治上困顿失意,生活上穷愁潦倒,但他潜心诗词,擅长制曲,尤其孜孜不倦致力于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创作,他的十七首自注工尺旁谱的词作,就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其中的扬州慢词曲,堪称是文学与音乐高度结合的典范,是他的代表力作。冬至的扬州之所以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历史背景】南宋时期,扬州曾遭受金兵的多次侵扰和洗劫,城市繁华不再,变得满目疮痍。姜夔在扬
11、州慢的小序中就提到了这一点:“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这段小序交代了词作的时间和背景,也揭示了扬州当时的凄凉景象。二、【词中描绘的悲凉景象】1. 然景象的悲凉:词中“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描绘了冬至时节扬州城外的雪景和荠麦的茂盛,但这并非繁荣的象征,而是荒凉和破败的体现。荠麦本是野生的植物,如今却遍布扬州城外,暗示着城市的荒芜和人烟的稀少。2. 城市景象的破败:词中“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进一步描绘了扬州城内的破败景象。城墙内外,一片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浓,军营中
12、号角声声,更添悲凉。三【词人的情感抒发】1. 抚今追昔的感慨:姜夔在词中通过对比扬州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提到“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这些都是扬州昔日的繁华之地,但如今却变成了“空城”。2. 家国之思的悲凉:词中的“黍离之悲”更是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这种情感源于诗经王风中的黍离篇,原诗表达了周大夫对西周故都衰败的哀叹,后来“黍离”便成了家国之思的代名词。姜夔在扬州看到的荒凉景象,让他不禁想起了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苦难。四、【总结】冬至的扬州之所以悲,是因为它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名城,但如今却遭受了战争的破坏和洗劫,变得满目疮痍、荒凉破败。姜夔在扬州慢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城市景象的悲凉以及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扬州这座城市的哀叹,更是对国家命运和民族苦难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