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戒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56KB
约9页
文档ID:595831093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1/9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意思 2.会写生字“筋、疲”,认识生字“焦、筋、疲、喘、截”,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学会运用形容词表达人的心理状态,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4.学习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 【教学目标】 1.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学会运用形容词表达人的心理状态,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2.学习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 【教学流程】 板块一:说理入手,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长这么大,有没有谁给你们讲过道理? 生: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跟我说过,要把紧急跟重要的事情办完,然后再办没那么重要或者紧急的事情 师:你接受这个道理了吗?为什么? 生:接受了,因为我想快点把事情做完 师:很好!你是个好孩子那有没有谁讲的道理,你们觉得没有道理的? 生:有一次我弟弟磕到头了,是我妹妹碰的,当时我刚好在客厅,爸爸就说妹妹是第一责任人,我是第二责任人。

师:他跟你讲了什么道理? 生:他跟我讲了我要保护弟弟,可那时候我在外面 师:有时候道理是对的,但是讲道理的方式不恰当你就不能接受了所以,讲道理有好多种方式最直接的方式是什么呢?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道理有好多种讲的方式直接讲是最快的,但有时候直接讲道理你不一定听聪明的人,他会换一种方式来给别人讲道理,让别人接受,这就是说理板书:说理) 师:两千多年前,中国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有一次孟子给他的弟子公孙丑讲一个道理他是这么讲的: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你们听懂了吗? 生:听不懂 师:没关系,那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给他的弟子讲的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揠苗助长》的故事板书:揠苗助长) 板块二:解题读文,讲述故事 师:谁知道“揠”的意思呀? 生:“拔" 师:你连起来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生:“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大 师:真棒!一起读生读) 师:那孟子讲的这个故事,用现代的话该怎么讲呢?打开语文书,自己快速地读一读。

等一下我要请小朋友用现代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很认真故事讲了什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有一个人,他很着急想让他种的禾苗长高他用了拔禾苗帮它们长高的办法,结果他的禾苗都枯死了 师:他把故事说得很清楚,太棒了! (生鼓掌) 师:一般故事都有主人公,有配角,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生:那个种苗的人 师:那个种苗的人我们称他为农夫板书:农夫)配角是谁? 生:那个农夫的儿子 师:对了故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生:起因是种苗 师:(板书:种苗)种苗之后呢?生:拔苗 师:拔苗就是经过板书:拔苗)拔苗以后呢? 生:枯死 师:枯死是故事的什么?(板书:枯死) 生:结果 师:看来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读懂了,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根据板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生:有个农夫,他种了禾苗他看了一天又一天,禾苗一直没有长大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拔上来第二天,他的儿子去田里,发现禾苗全都枯死了。

师:很好从种苗到拔苗再到枯死,讲得很清楚再请一位小朋友讲讲这个故事一生讲) 师:比刚才又有了进步,真棒,掌声送给他接下来,我要请一个小朋友扮演大学问家孟子,给他的弟子讲这个故事 生:公孙丑啊,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古时候有一个人,他种了很多的麦苗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他发现麦苗没有长高他很着急,就想了个办法他跑到田里,把禾苗一节一节地往上拔,从中午一直忙到了晚上回到家的时候,他满头大汗地说:“力气没有白费他的儿子不知道怎么回事第二天,他的儿子去看田里的禾苗,发现地里的禾苗全部枯死了 师:我们的孟子扮演得真好,真的是有学问家的潜质下面我要来采访公孙丑你听了老师的故事以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做事情不能操之过急 板块三:细读故事,感受“本体"形象 师:这个故事说做事情不能操之过急,那它是怎么来说这个道理的呢?让我们再回到这个故事里,好好感受一下大家一起走进第1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这是一个怎样的农夫? 生:这是一个心急的农夫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生: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师:你把他“转来转去”焦急的样子做给我们看看。

(生上台表演,观众笑) 师:(板书:焦急)这个四点像什么? 生:火 师:像火,心里火烧火燎的着急他焦急地在田边转来转去 师:农夫回家以后,心里怎么想?生: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大 师:对,这叫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师:有个人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一点,天天到田边去看,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还自言自语地说— 生: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师:还有哪些词让你觉得他很着急? 生: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一天长高了吗?(生齐说“没有")两天长高了吗?(生齐说“没有”)三天长高了吗?(生齐说“没有") 师: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真的没有长高吗?从哪里知道的?哪个词告诉我们的? 生:“好像” 师: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其实它在长 (生齐读: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小朋友们,这句话中“一天,两天,三天"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逗号 师:如果我把这个逗号改成顿号,我们来读读看 (生齐读) 师:逗号停顿的时间长,还是顿号停顿的时间长? 生:逗号停顿的时间长。

师:那么,他既然心里很急,为什么不用顿号,要用逗号呢? 生:因为这是一天,两天,三天,一天的时间很长 师:所以用逗号的?谁觉得时间长? 生:农夫 师:农夫觉得这一天过得好慢好慢呀,所以这里用什么标点符号啊? 生:逗号 师:虽然他心里很急,但是他觉得这一天过得很慢,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得慢一点我们来把这种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生齐读) 师:真棒!你还从哪里读到他很着急? 生:“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一些”中的“巴望" 师:巴望是一种怎样的“看”呢?请你来演示一下 (学生上台表演) 师:巴望着,不眨眼,就盼着禾苗赶快长起来所以,这里也是形容他的什么? 生:焦急 师:小朋友,读着读着,这个农夫盼望禾苗快快长大的样子,你们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他期望禾苗快快长高的话,你们听到了吗? 生:听到了 师:好,下面就来读一读他着急的样子,让我们觉得这真的是一个急性子的农夫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说一个人着急有好多成语,你知道哪些? 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师:这是一句谚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说明他很着急老师送给大家几个词 (生齐读: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急不可待) 师:这个农夫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很着急地天天在田边转来转去,所以他决定想一个办法:拔禾苗你们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不好 师:可是,这个人并不觉得自己很蠢啊,所以他就去拔禾苗了我们一起读第2自然段生读) 师:什么叫“筋疲力尽”? 生:就是他一天忙下来很累,力气都没有了 师:我们来看看,“筋疲力尽"这个词中的哪些字告诉你他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生:“疲、尽” 师:“疲"怎么写的?什么头?生:病字头 师:病字头是指身体怎么样?(生病了)这是一个形声字,说明身体没有力气了里面是一个“皮”字,表示声旁说明所有的力气都用完了再读这个词 (生齐读) 师:小朋友们,他从早晨一直忙到中午,又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拔如果,你就是这一棵棵被拔起的小禾苗,你会说什么呢? 生:哎呦,疼死我了 生:你不能这样做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比如说磨刀石,磨刀石不是一天就能磨成的,得日积月累。

师:可惜,他没有听到这么聪明的小禾苗的话他还以为自己想出了什么好办法,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他回到了家里,会怎么跟他的家人说呢?文中第3自然段告诉我们了,一起读生读) 师:一边喘气一边说是怎么说,你来做做看 (生一边喘气一边读) 师:你想想看,这个农夫虽然很疲劳,但是他把每一棵禾苗都拔高了以后,他心里怎么样? 生:高兴 师:他身体很疲劳,但是心里很高兴我们一起再来读 (生读第3自然段) 板块四:角色体验,走进“喻体"明理 师: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儿子不明白,所以他发现禾苗都枯死了如果你就是这个人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想些什么呢?回去以后,会怎么劝你的爸爸呢?这个农夫听了儿子的劝告以后,开始会怎么想,后来又会怎么说呢?同桌两个小朋友来演一演 两个人分好角色同桌练习表演,两生上台表演) 师:表演开始了爸爸在家里很兴奋:“我昨天拔了一天,禾苗都长高了呀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哇,禾苗都枯死了他回家以后告诉爸爸这事儿,要说服爸爸他错了,错在哪里。

好,表演开始! 生(饰演儿子):爸爸,你做错了一件事情 生(饰演爸爸):我昨天帮禾苗拔高了一大截,为什么错了呢? 生(饰演儿子):禾苗吸不到水,都枯死了禾苗生长要慢慢长大,不能着急 师:禾苗长大需要什么呀? 生(饰演儿子):禾苗生长需要水、阳光、养分,让它在田里慢慢长大你这样把禾苗拔高,苗已经枯死了 生(饰演爸爸):怎么会这样? 生(饰演儿子):你不信的话,去看看吧 师:农夫过去一看,禾苗真的都枯死了,他非常懊悔地说—— 生(饰演爸爸):我永远都不会再去拔高禾苗了 师:如果农夫第二年再种禾苗的话,他会不会再去拔呢? 生:不会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明白了,禾苗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还要施肥,这样才能慢慢长大事物生长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不能破坏 师:孟子给他的弟子讲《揠苗助长》的故事,他想告诉弟子一个什么道理呀?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