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贵州卷 Word版含解析

刚**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7.01KB
约14页
文档ID:595392612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贵州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1/14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7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有学者认为,距今5000多年前,我国一些地区已出现较为明确的社会分工下列考古发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洞穴遗址中出现打制石器 B. 居住遗址有明显用火痕迹C. 公共墓地存在多人合葬墓 D. 高级墓葬中出土雕花骨筒【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距今5000多年前中国根据材料“距今5000多年前,我国一些地区已出现较为明确的社会分工”,可知,当时已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高级墓葬中出土雕花骨筒,这需要较高的制作工艺,且工序繁杂,因此需要较为明确的社会分工,D项正确;打制石器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用火痕迹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公共墓地,多人合葬说明当时还没有出现阶级分化,而5000年前应该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阶级分化,排除C项。

故选D项2. 战国时期,官员酬报大多是年俸,而地位较低的胥吏则主要由官府根据其职事功绩,按月发俸到汉代,以往主要针对胥吏的酬报方式得到普遍推广,百官皆考核功过,按月食俸这一变化体现汉代( )A. 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B. 官僚体制逐步发展C. 胥吏待遇明显改善 D.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到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官员酬报方式有不同,地位较低的胥吏按月发俸,而到汉代,以往主要针对胥吏的按月发俸方式得到普遍推广,百官皆考核功过按月食俸这说明汉代在官员酬报制度上更加统一和规范,体现了官僚体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B项正确;仅从官员酬报方式的变化不能得出社会矛盾得到缓和,排除A项;题干重点强调的是酬报方式在官员范围上的变化,而非胥吏待遇的明显改善,排除C项;官员酬报方式的变化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3. 下表为我国某时期北方部分政权主要官员的族属状况这可用于说明( )人数【族属】汉【族属】匈奴族属】鲜卑【族属】其他【政权】前赵131114——18【政权】夏263145【政权】后燕151——9522A. 各政权之间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B. 十六国时期官员构成利于民族交融C. 内迁民族高度认同中原文化 D. 五代十国时期的官员群体胡汉杂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本质题根据题目描述准确时空是:十六国时期(中国)结合表格信息与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展示了前赵、夏和后燕三个政权主要官员的族属状况,汉族、匈奴、鲜卑等民族均有担任重要官职的情况,这种多民族共治的局面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融合,B项正确;由于材料并未提供关于各政权经济发展的具体数据或对比情况,无法直接得出A项结论,排除A项;虽然表格显示了多个民族在政府中任职的事实,但这不足以证明所有内迁民族都高度认同中原文化,因为这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比如对汉化程度的具体分析等,排除C项;五代十国时期的时间范围与本题背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 唐代中后期,统治者面临“方镇之兵盛”“强臣悍将兵布天下”的现实问题此后,历代统治者为避免出现该问题,可能遵循的原则是( )A. 右武抑文,姑息藩镇 B. 山川形便,因俗而治C.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D. 画野分州,任土作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唐代中后期出现“方镇之兵盛”“强臣悍将兵布天下”的问题,主要是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

此后,历代统治者为避免出现该问题,可能遵循“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原则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强调对各种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对各种制度都要委曲周全地进行制定,以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姑息藩镇会使得藩镇势力更加膨胀,加剧地方割据,不利于解决问题,排除A项;山川形便是指依地理形势划分行政区域),因俗而治是指依地方习俗进行治理,容易使地方形成强大势力,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画野分州,任土作贡”是指中国古代根据地理和自然资源划分行政区划,并要求各地根据其特产向中央政府进贡,主要是关于行政区划和贡赋制度,不能有效解决地方权力过大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5. 苏码又称“花数”“码子字”“苏州码”,是明清时期在民间契约文书中广泛用于记账和标价数字符号,如下表所示其使用( )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苏码A. 依托于官方的大力推广 B. 适应商业发展现实需要C. 有利于契约文书的保存 D. 推动汉字书写日趋规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明清时期“苏州码”是在民间契约文书中广泛用于记账和标价的数字符号,它是对汉字数字的简化,其出现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适应商业发展需要,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苏州码”是在民间广泛使用,并非官方推广,排除A项;“苏州码”使用与保存契约文书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苏州码”实际上是对汉字的数字的简化使用,并不利于推动汉字书写规范化,排除D项。

故选B项6. 清咸丰初年,“国家方讳言洋务,若于官场言及之,必以为其人非丧心病狂必不至是”戊戌变法前后,相当部分的朝廷官员则认为国家的自强之道、时局要事在于办学堂、设银行、筑铁路、开矿政、立报馆等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 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B. 自强求富主张得以实现C. 维新思想深入人心 D. 洋务企业退出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咸丰初年当时国家讳言洋务,对洋务并不积极,而戊戌变法前后,由于民族危机加重,相当部分朝廷官员则对维新洋务有了新的认识,且认同这一变法措施,这是当时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体现,A项正确;洋务运动最终失败,并没有实现自强求富,排除B项;维新思想深入人心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但是洋务企业仍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A项7. 五四运动前后,大量进步知识分子走进厂矿、码头开展劳工调查1920年《劳动界》刊发《劳动调查表》,建议从工人“每天做工几时?养活几人?”“知道劳动运动的意思?有无组织?”等方面开展调查此后,大量关于劳工现状调查的文章陆续刊载。

这说明( )A. 调查解决问题已成为社会共识 B. 劳工社会地位明显提高C. 马克思主义学说得到初步实践 D. 民族企业劳资关系紧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五四运动前后,进步知识分子关注工人问题,通过调查劳动现状,目的是唤起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斗争意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初步实践,积极推动社会变革,C项正确;调查解决问题已成为社会共识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劳工现状调查的文章陆续刊载不会直接推断劳工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初步实践,民族企业劳资关系紧张在材料中不能提现,排除D项故选C项8. 1946年8月至10月,各解放区就有30万翻身农民为保卫土改果实、保卫家乡而参军,许多地方出现了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争先、村干带头踊跃参军的感人景象同时,民兵也有很大发展,各解放区有300万至400万农民参加了民兵这( )A. 得益于《中国土地法大纲》实施 B. 反映了国民党重点进攻失败C. 说明国共两党军事实力趋于平衡 D. 体现了解放区建设效果显著【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中国)根据材料“1946年8月至10月,各解放区就有30万翻身农民为保卫土改果实、保卫家乡而参军”“同时,民兵也有很大发展,各解放区有300万至400万农民参加了民兵并结合时间信息可知,此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第一年里,人民解放军所以能够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除了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和广大指战员的浴血奋战外,还依赖于在战争环境中加强各解放区的建设、组织和依靠解放区人民群众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前线的支援,解放战争成为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人民战争解放区建设的加强,特别是土改运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激发了他们发展生产和支援革命战争的热情晋冀鲁豫、东北等解放区出现了十数年未有的大丰收,连一些贫困的山区,农业生产也开始增长,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因此根据地建设工作的开展,使人民解放军有了巩固的后方,得到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援,从而获得了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基本保证,材料现象体现出了解放区建设效果显著,D项正确;《中国土地法大纲》于1947年9月1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上通过,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排除A项;从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改行重点进攻,排除B项;三大决战后,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摧毁,在此之前,国民党军事实力领先共产党,排除C项。

故选D项9. 下图是1964-1976年间贵州省累计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占比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贵州( )A.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B. 贯彻八字方针成效突出C. 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D. 落实国家战略布局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1976年(中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出于国防等战略考虑,国家进行了“三线建设”,将大量的工业项目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贵州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在这一时期累计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有了很大变化,体现了国家战略布局的调整,贵州积极落实了国家的这一战略部署,D项正确;仅从基本建设投资占比情况不能直接得出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排除A项;八字方针主要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调整国民经济,与材料时间不完全对应,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看出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情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 1999年,国务院批准了242个科研机构的转制方案2000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率先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领到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成为全国转制科研机构中第一个注册的企业法人单位。

这反映出( )A.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B. 企业成为科研工作主体C. 科研指导方针的调整 D. 国家下放行政审批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9年至2000年(中国)根据材料“1999年,国务院批准了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