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会上的讲话及发言材料2份【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会上的讲话及发言材料2份【供参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会上的讲话及发言材料2份【供参考】【范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向着党建有力、 村民幸福、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居和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不断迈进,通过对传统农村发展格局的重塑再造和自我创新,推动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一、抓基层组织建设,形成“党建引领”加速度*县坚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 战斗力和号召力,形成“党建引领”加速度。 赋能干部队伍。加强村级后备力量选拔培养,每村常态储备2至3名年轻后备
2、力量。夯实为基层减负措施,强化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提升履职效能。取消村干部坐班制度,推动村干部主动上门服务。 建强战斗堡垒。紧贴工作实际和党员需求,增强主题党日的计划性、灵活性、针对性,着力提升“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质效。2024年以来,组织党员讲微党课2780 次、观看教育片2340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800次,推动党的组织生活常态化、规范化。 狠抓基层治理。选优配强邻长队伍,稳妥调整更换6名不能正常履职或不胜任、不尽职的邻长,充分发挥邻长在上传下达、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四个方面的作用, 今年以来摸排各类问题2338个,提供微服务1085件,有效畅通村级组织
3、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二、抓科技赋能转型,形成“产业带动”加速度*县立足农业生产功能区定位,充分发掘资源票赋,加快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高效。 突出科技引领。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平台,柔性引进农业专家,组建农技推广队伍,为农民推广好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促进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围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提升,举办2期实用技能培训班。 突出示范带动。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有较好资源禀赋和发展思路的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在全县树立学习标杄,帮助各村取长补短。在鱼市镇老黄冲村,由10个村共同注资, 建设陆基工厂化水产养殖项目,管理采取企业包干分红,通过建立水产贸易中心,成立三条专线物流团队,向周边省市县输送绿色生态
4、水产品,以销助养,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促进产业融合。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传统古村落等旅游资源,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森林农家”、 “农家乐”产业。打造晃州镇向家地村、波洲镇江口村、贡溪镇四路村、扶罗镇伞寨村等美丽村寨,以旅游带动村民及村集体经济的增收,2023年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10万元以上。 三、抓乡风文明建设,形成“村落自治”加速度扎实推进德治建设,狠抓乡风文明建设。 坚持榜样引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挖掘身边好人事迹。近年来,培育县级以上道德模范91人,组织乡镇、 村定期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媳”“好邻居”“好少年” 等评选,通过张榜展示好人事迹、举办好人故
5、事分享会,树立一批可信可学可做的先进典型。 深化移风易俗。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将移风易俗作为村规民约的重点。利用清明节、中元节及民俗文化活动等重要契机,通过举办文艺表演、开展专题宣传宣讲等形式,持续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移风易俗。探索积分制管理办法,推出“积分超市”“爱心超市”“时间银行”“互助银行”等治理模式,以“小积分”激发“大活力”。 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过程中融入侗族元素, “侗乡村晚”“薹锣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侗”味文化活动及“尝新节”“开秧门”“六月六”“孝梅节”等传统民俗活动广受好评。同时,深入挖掘乡村
6、文化活力,盘活特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厚植乡村文化自信。 四、抓和美乡村创建,形成“连片带动”加速度按照“侗乡五十工程”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建设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把和美乡村创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打造整洁有序、业兴人旺、 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推动侗乡从“局部美”向“全域美” 转变。 着手微处,打造“和美庭院”。制定*县和美庭院评比工作方案,从“八整洁”入手,围绕“院落环境有序、 家庭卫生清洁、绿化景观秀美、四邻环境和谐、行为习惯文明”五个评选标准,以村为单位,通过“经常晒”、“定期评”、“相互赛”等形式,培树一批“和美庭院示范户、示范村”,以庭院
7、“小美”促进乡村“大美”。2024年以来, 共评选出和美庭院1370户。 点上示范,建设“和美团寨”。*实施“一轴多点”示范创建工作,以平溪河为轴线,打造了以扶罗镇伞寨村、禾滩镇木弄村、波洲镇江口村等为重点的和美团寨。柳寨村凭借沪昆高速公路出口优势,以孝和文化、义学文化等为依托, 努力打造云贵高原东部入口第一寨,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口村以舞水河、平溪河交汇, 森林覆盖率达85%的优势,加快建设“水墨原乡、诗画村居” 田园综合体。 连点成片,打造“和美村镇”。*通过微改造及植入业态,把沿濞水河和国省干道的各村联接起来,逐步实现以村带镇、以镇促县。波镇依据山水景观、产业
8、基础、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将柳寨、江口、暮山坪串珠成链,共建“濞水波洲”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其中江口桂花岛已成为湘黔边界周末微度假旅游目的地,成功入列怀化市和美乡村建设“十大网红打卡点”。2023年以来,接待游客近4.5万人, 实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2024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会上的讲话及发言材料1800字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县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和片区理念,坚持一体推进组织联建、产业联兴、人才联育、服务联抓,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探索实施“四联发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特色路径,推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组
9、织联建,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一是健全联建架构。按照“大带小、强带弱、中心辐射周边”思路,搭建县域内片区发展工作专班,成立城乡融合发展片区、流江河流域观光农业特色片区、*江源头巴文化传承片区等7个综合党委,由区域中心场镇党委书记兼任书记,推动工作整体谋划、一体推进、全面提升。二是提升联建阵地。综合考虑人口规模、产业优势、人文历史等因素,以点带面设置7个片区党建中心阵地,规范配置党员教育培训、党群服务中心、 党代表工作室等5个功能区,着力将各类服务项目编织成网, 有效解决党建场所功能不全、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三是做实联建机制。坚持片区统一协商、各乡镇(街道)组织实施,建立由片区党委委员、项
10、目负责人组成的片区联席议事会,实施重大事项定期会商制度。每季度召开1次联席会议,适时邀请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党员和村民代表列席,累计协商解决片区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资金合同、补偿等问题500余个。 产业联兴,拓宽村级发展“致富路”。一是延伸产业链条。在各片区党组织领办“共富工坊”基础上,推动每个片区至少成立1家联合社,统筹片区内农资供应、产品加工、 品牌打造等产业中端,探索“直播+电商”、“文化+旅游”、 “采摘寄养”等6种复合经营形式,着力打通上下游产业, 推动各村发展攥指成拳。二是破解瓶颈制约。在*县产业联盟倡导下,充分调动相关职能部门力量,探索成立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组建
11、政策解读团、农机专家团、经管顾问团等, 通过“支部点单、部门派单、团队接单”方式,整合力量下沉一线,破解产业发展信息不对称、技术不领先、市场不透明等系列问题。三是拓宽销售*道。依托森林禽、生态猪、 有机菜、中药材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营销模式,联合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与知名网红合作,通过直播带货,打造“策划+拍摄+直播+运营”专业化队伍,采取“电商+农户+农产品”运营模式,进一步打开销售市场,逐步提升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人才联育,打造群雁集聚“新洼地”。一是推行外引内培模式。开展各类技能人才专项调研,编制紧缺技能人才专业目录,充分利用10万余名*县籍在外技能
12、人才资源,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工程,精心打造“职业宕*、智在賨都” 技能人才招聘品牌,回引技能工人2500余名。二是深化校地共育机制。充分发挥*县在轻纺服饰产业方面的优势,打造中国西部(*县)匠谷,与中南大学、成都纺专、*职业学院、*县职专等院校共建技能人才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造就高水平复合型技能人才。截至目前,通过“订单”“定岗”方式,为轻纺服饰输送“工匠”人才2100余名。三是健全支持保障体系。制发关于支持产业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十条措施等文件,健全县委县政府牵头抓总、社会企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协同配合机制,采取“向上争一点、财政拨一点、企业配一点、乡贤筹一点”方式,整合人才工作专项经费1
13、100万元,统筹用于开展技能人才培训、行业技能大赛、搭建培养平台等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技能人才。 服务联抓,奏响乡村善治“和谐曲”。一是健全管理“微体系”。按照“党建引领、村民自治、部门协同、社会参与” 原则,构建“乡镇(街道)党(工)委一村(社区)党支部一楼院长一包联责任人”四级“微治理”体系,新建基层党支部49个,组织引导565名楼院长、2124名党员干部全覆盖包联69个“三无”小区3万余户居民,实现“三无”小区党组织全覆盖。二是优化社区“微服务”。印发关于进一步筑牢基层治理体系广泛开展“深化微服务提升幸福感” 活动工作方案,分级分类建立“共享空间”69个,打造活动室、小课堂等共享角落145个,高标准建设户外劳动者大本营、竇人里流动党员之家24个,提供免费充电、饮水、 休息等15项暖心服务。三是提倡居民“微自治”。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治理格局为目标,积极推动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制度上墙,配备法律工作者69名,依托红色邻里中心,先后建立“一老一小”服务点、达人工作室、 大妈调解室等社会组织438个,打通基层善治“最后一公里”。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