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第2部分:基础地理实体分类、粒度及精度基本要求

周哈****孩子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2.88KB
约37页
文档ID:595244522
2022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第2部分:基础地理实体分类、粒度及精度基本要求_第1页
1/37

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技术文件-2基础地理实体分类、粒度及精度基本要求2021年12月— 11 —目 录一、基本原则 15(一)分类原则 15(二)空间粒度确定原则 16(三)实体精度设置原则 16二、具体要求 17(一)分类要求 17(二)空间粒度要求 18(三)几何精度指标 18(四)分类代码要求 19(五)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对照 20附录A 基础地理实体分类与代码 21附录B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基础地理实体分类与代码对照 32— 12 —《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试点技术大纲》指出,新型基础测绘将以“基础地理实体”为核心的成果模式创新为切入点,带动技术体系、生产组织体系和政策标准体系的全面创新,从而实现基础测绘高质量发展基础地理实体作为新型基础测绘产品体系的核心,应围绕“两支撑、一提升”,按照“实体化、时序化、人机兼容理解”等要求,在充分考虑原有成果利用基础上,结合对地观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基础地理实体自身特点,确定基础地理实体的分类、粒度和精度为此开展本技术文件的编制一、基本原则(一)分类原则基础地理实体的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1.基础性分类体系应体现各应用部门的基础共性需求,是各部门应用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对于可利用属性信息进行细化区分的实体宜合并为同一类别。

2.系统性分类体系结构应正确反映基础地理实体与属性横向、纵向的体系结构,分类或分级的层次应清晰合理,同级分类应采用相同的视角3.可扩展性分类体系应留有适当的扩充余地,当现有分类仍不能满足分类需要时,可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在现有分类基础上按照扩充要求进行类别扩充4.稳定性应选择各基础地理实体最稳定的特征及属性作为分类依据,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重大变更,分类名称尽量沿用习惯名称二)空间粒度确定原则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空间粒度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宜性设置的空间粒度应符合基础测绘的基础性、公益性要求,按照“一个实体只测一次”的原则,粗细程度应适宜2.完整性设置的空间粒度应保留基础地理实体原有的类别等重要语义特征,不应因粒度分割造成重要语义特征发生变化3.一致性设置的空间粒度应与基础地理实体的行政区划管理权属、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管理权属等保持一致三)实体精度设置原则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实体精度包括几何精度、时间精度和属性精度等时间和属性等精度的设置原则和具体要求在后续相关技术文件中细化,本文件着重对几何精度进行规定几何精度在设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几何精度应结合基础地理实体的特征进行科学设置。

2.差异性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基础地理实体在进行数据采集生产时宜采用不同的几何精度3.按需性几何精度应以应用需求为导向进行合理设置二、具体要求(一)分类要求基础地理实体可分为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地理实体和管理地理实体三大类自然地理实体重在表示自然生成或生长的地理实体,人工地理实体重在表示人类建造或改造的地理实体,管理地理实体重在表示重要管理需求所对应的地理实体自然地理实体和人工地理实体可作为各实体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管理地理实体所蕴含的内容可同时作为自然地理实体和人工地理实体的属性各大类均根据基础地理实体的内容及从属关系依次进行类别细分,见附录A1.自然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山体、水系、冰雪、海洋、农林用地与土质等各一级类按照实体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二级类2.人工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水利、交通、建(构)筑物及场地设施、管线、院落、人工地貌等各一级类按照实体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二级类和三级类3.管理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行政区划单元、地名地址、国土空间规划单元、其他管理单元等各一级类按照实体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二级类和三级类4.各大类中已有的类别不应修改和重新定义,地方可根据应用需求,在同级的分类上进行扩展,或对某一类别进行细化,并给予相关说明。

二)空间粒度要求基础地理实体数据中,自然地理实体与人工地理实体数据空间粒度应结合实体的语义及几何特征,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空间粒度确定管理地理实体数据空间粒度应与相关管理部门要求一致各类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空间粒度指标在后续相关技术文件中细化1. I类:具有标志性意义或特色属性等语义特征的基础地理实体,应全部采集,其空间范围和几何形态应根据实体实际情况确定如具有可区分的实体名称、行业名称代码等的河流、道路等基础地理实体2. II类:具有明确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管理权属的基础地理实体,应依据权属要求采集如房屋、耕地等基础地理实体3. III类:除I、II类外,空间几何形态在二维平面呈线状的基础地理实体,应依据实体的长度阈值或宽度阈值确定实体数据空间粒度如非I、II类的乡村路、行树等基础地理实体4. IV类:除I、II类外,空间几何形态在二维平面呈非线状的基础地理实体,应依据实体面积阈值确定实体数据空间粒度如非I、II类的绿地、场地等基础地理实体三)几何精度指标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几何精度指标设置1.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几何精度应包括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精度指标宜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指标,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指标。

2.根据基础地理实体所在区域和类别的不同,将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几何精度划分为城市级和地形级在实体数据采集生产过程中,对于市级层面能够组织开展的,对应的实体数据几何精度应参考表1中市级层面采集对应的几何精度要求;对于市级层面无法落实、需要省级层面组织开展的,对应的实体数据几何精度应参考表1中省级层面采集对应的几何精度要求;对于省级层面仍无法落实、需要国家层面组织开展的,对应的实体数据几何精度应参考表1中国家层面采集对应的几何精度要求表1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几何精度要求等级精度值(m)/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城市级市级层面0.3~1.60.25~2.0省级层面2.5~7.50.5~6.0国家层面12.5~37.50.5~14地形级省级层面2.5~7.50.5~6.0国家层面12.5~37.50.5~14注:(1)在条件较好的区域,根据客观实际参考本表设置几何精度2)在生态空间或特殊困难区域,几何精度在原有精度基础上放宽0.5倍3)行政区划单元数据几何精度应参考GB/T 17796 确定4)地名地址数据的地理位置确定方法可参考GB/T 23705 确定,几何精度不作限定5)国土空间规划单元和其他管理单元数据的几何精度根据相关部门要求规定。

四)分类代码要求基础地理实体分类代码采用6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顺序排列的大类、一级类、二级类和三级类码,具体代码结构如下:X X XX XX| | | |大类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1.左起第一位为大类码,其中1为自然地理实体,2为人工地理实体,3为管理地理实体2.左起第二位为一级类码,标识在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一级类基础地理实体,为1~9的数字码3.左起第三、四位为二级类码,标识在一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二级类基础地理实体,为01~99的数字码,若一级类无对应的二级类,则赋码004.左起第五、六位为三级类码,标识在二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三级类基础地理实体,为01~99的数字码,若二级类无对应的三级类,则赋码00五)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对照参考《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基础地理实体的分类与代码可以实现对照映射,见附录B— 47 —附录A 基础地理实体分类与代码表A.1 自然地理实体分类与代码一级类二级类分类代码释义山体110000山脉110100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形态像脉状且具有某种整体性质山岭110200山脉中的某一具体山体范围,包括山顶、山坡、山脚等明显的地貌形态峰、柱110300尖状山顶、高耸独立柱状岩石或土体漏斗110400受水的溶蚀或岩层塌陷而在地面形成的漏斗状或碟形的区域山洞、溶洞110500山体中的洞穴,以及受水溶蚀或岩层塌陷而形成的地下空洞火山口110600火山爆发后在喷出口处形成的洼地沟壑110700地面长期被雨水急流冲蚀而形成的大小沟壑,以及地裂或采掘矿物后的采空区塌陷造成的地表裂缝陡崖、坎、岸110800近似于垂直的山体部分陡石山、露岩地110900岩石裸露,很少有土壤覆盖的陡峻山体其他山体地貌111000其他山体地貌类型水系 — 21 —120000流域120100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或湖泊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的总和河流120200常年或季节性有水的河流湖泊120300常年或季节性有水的湖泊、池塘河、湖岛120400河流、湖泊中四周环水且常年高出水面的陆地河滩120500河岸地带泉120600地下水集中涌出的出水口瀑布、跌水120700从陡坡、山壁或台阶等流下跌落的水流或地段河源120800河流的发源地,河流最初具有地表水流的区域河口120900河流终点,河流注入海洋、湖泊等的区域其他水系地貌121000其他自然形成的河流地貌 — 22 —冰雪130000雪域130100常年积雪的粒雪原、冰川等分布区的总称冰川130200沿地面倾斜方向移动的巨大可塑性冰体其他冰雪地貌130300其他自然形成的冰雪地貌海洋140000海域140100海面区域海岸线140200水陆分界线海滩140300海岸地带海岛、礁140400海洋中的岛礁其他海洋地貌140500其他海洋地貌农林用地与土质150000耕地150100用来耕作并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园地150200以种植果树、茶树、其他经济作物为主的土地林地150300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草地150400生长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并适宜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土地沙地150500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湿地150600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其他土质单元150700表层无明确覆盖物的自然土地,如盐碱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表A.2 人工地理实体分类与代码 — 23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分类代码释义水利210000水库210100库区210101因建造坝、闸、堤、堰等水利工程拦蓄河川径流而形成的水体及建筑物溢洪道210102用以排泄水库预定蓄水高度以上的洪水的设施泄洪洞、出水口210103水库坝体上修建的排水洞口沟渠210200运河210201跨流域开凿的,可供调水、航运的人工水道水渠210202人工开挖的供引水、排水的渠道其他过水通道210203坎儿井、输水渡槽、输水隧道、倒虹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