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标侵权在行政执法实务中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商标侵权在行政执法实务中的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商标侵权在行政执法实务中的思考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进步,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商标保护作为知识产权保护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逐渐受到更多关注。2022年三季度,XX市商标申请数量就达107316件,注册件数达81793件;而2017年同期,XX市商标申请数量仅为70560件,注册件数37254件。虽然各界对商标保护越来越重视,相关法律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因为其中存在的利益空间巨大,目前市场上的商标侵权行为仍屡见不鲜,商标侵权产品层出不穷,不仅侵犯了相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市场监管部门在加强商标侵权监管力度的同时,许多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给后续
2、的监管带来巨大考验。一、存在的问题(一)商标侵权产品泛滥。目前在市场上常见的商标侵权产品多出现在服装、食品和化妆品上,特别是在小商品市场,很多不法商家冒用知名企业的驰名商标,或是用近似商标替代,将其用于相同领域或不同领域非正品的商品上。前者利用消费者对品牌的热衷和相对便宜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从而获取利益,后者则通过近似商标吃品牌热度的红利,甚至有直接采用相同商标及包装的假冒伪劣产品出现。例如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到的假冒“茅台”,侵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此外,服装品牌斐乐的“F”商标,与它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被印制在各种非该品牌旗下的衣服、鞋、帽等产品上,在市场中以相对较低的价格
3、在市场中售卖。诸如此类的侵权产品很大部分出现在低端商品市场和网络店铺中,具有数量多、店面小、商品零散的特点,导致公众对相关产品的混淆和误认。(二)商家法律意识淡薄。在执法人员日常巡察过程中发现,售卖含有侵权商标产品的商家,大部分并不清楚自己售卖的商品已经涉嫌商标侵权,且没有以该产品的商标作为卖点,也不了解相关品牌,对于自己销售侵权产品感到十分“冤枉”。不可否认,存在一部分知假售假的不法商家,他们为了牟利仍然知法犯法,但还有一部分商家并不知道自己售卖的产品是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就使用的假冒伪劣产品,他们往往是通过监管人员的日常检查和职业打假人的举报才发现其“本质”。而对于所售物品、售卖行为违反的“
4、商标法”以及相关的违法事实和法律责任知之甚少,可见其相关法律意识淡薄。(三)监管落实存在困难。在基层市场监管中,最常见的商标侵权产品往往集中在小商品市场和网络经营中,而这部分经营者多数对商标和商标法并不熟悉,在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会停止侵权行为,但在执法人员离开后又故态复萌。另外,一些商标侵权的产品不容易分辨,价格也和市场价格相差不大,在网络经营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化妆品行业中,常有经营者利用“海外代购”噱头售卖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假冒伪劣产品,因其外观一致,产品鉴别存在技术难度,导致难以监管。另外,网店售出的侵权商品在被市场监管部门追溯来源时很可能迅速关店,导致执法工作难以继续,而外地设立的网络店铺
5、在执法过程中也常常存在管辖地争议等问题。二、相关建议(一)加强日常监管执法频次。将商标侵权监管执法纳入每月或每季度任务指标,加大现场检查频次,对辖区内商标侵权商家及产品情况登记备案,对二次侵权商家加重处罚。可以针对商标侵权产品泛滥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管,组织专项整治活动和“回头看”活动,防止商家抱有侥幸心理,全面遏制商标侵权行为。(二)普及商标相关法律法规。为了从思想上、源头上杜绝二次违法行为的发生,执法人员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时应对当事群众进行相关普法,了解其违法事实和法律责任。日常监管过程中可以通过发放驰名商标图样来帮助商家了解驰名商标,筛选进货产品;在宣传栏张贴商标保护宣传海报和商标侵权行
6、为对应违反的法律条款,起到警示提醒作用;针对不同类别的经营者开展不同类别的商标保护宣传,组织宣讲会,以案释法,讲明利害,共同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促进经济业态蓬勃发展。(三)逐步推行全流程监管模式。针对商标侵权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问题,可从市场源头和末端双管齐下。针对厂家,加强对商标侵权的监管检查、依法惩处力度,相关货源减少后市场内流通的货物自然减少;针对商户,提高其商标辨别能力,普及相关法律,在进货过程中积极筛选,拒绝引进商标侵权货物,减少侵权产品流通;针对网络销售产品涉嫌商标侵权,可联合平台进行“黑名单”等制度建立,提高商家准入门槛,及时为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违法商家提供其注册信息和追溯渠道。(四)审慎对待商标侵权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应畅通商标侵权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举报抵制商标侵权产品,配合厂家查处违法商家,打击商标侵权源头。同时,审慎商标侵权举报目的,抵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行为,把好受理关口,强化程序合法,完善执法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