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文化常识-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附答案解析)

文***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8.39MB
约20页
文档ID:595086621
古代文化常识-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附答案解析)_第1页
1/20

考点巩固卷1 9古代文化常识建议用时:40分钟满分:2 4分 实际得分:J h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甲庄子者,蒙人也,多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冬手、齐喜壬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 渔父 盗跖 肤箧,以诋膏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 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日:“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 孤 豚(小猪),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节 选 自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乙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监河侯日:“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日:“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射鱼焉周问之日:鲤 鱼 卷!子何为置邪?:对 日:,我,东漫之波里也君岂有土升之出而适我栽?,周日: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船鱼忿然作色目: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节 选 自 庄 子 外 物 )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目:“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目:“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日:“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节 选 自 庄 子 秋 水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B.谥号是在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的评价,如惠王、宣王C.“子”是中国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伯”,低一等的是“公”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至于齐怀王蜃,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日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日:“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日:“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占存月子良入见子良日:“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日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日:“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歹零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日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日:“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日:“王皆用之!”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日:“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日:“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目:“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日:“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节 选 自 战国策楚策,有改动)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古代派往敌国或他国做人质,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外交策略之一。

B.薨,是古人对死的一种讳称,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日薨,诸侯死曰崩试卷第2 页,共 9 页C.上柱国,保卫国都之官,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一种荣誉称号D.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乘千乘”“万乘”是军事实力的象征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竟陵王刘诞,字休文,文帝第六子也元嘉二十年,年十一,封广陵王,食电二千户二十一年,监南兖州诸军事,出镇广陵寻以本号徙南徐州刺史,后改封随郡王上欲大举北讨,命诸蕃并出师,莫不奔败;唯诞中兵参军柳元景先克弘农、关、陕三城,多获首级,关、洛震动会诸方并败退,故元景引还明年,义宣举兵反,有荆、江、兖、豫四州之力,势震天下上即位日浅,朝野大惧,欲奉零辱法物,以迎义宣,诞固执不可,然后处分上流平定,诞之力也初,讨元凶劭,诞与上同举兵,有奔牛之捷,至是又有殊勋上性多猜,颇相疑惮而诞造立第舍,穷极工巧,园池之美,冠于一时多聚才力之士,实之第内,精甲利器,莫非上品,上意愈不平孝建二年,乃出为使持节、太子太傅、南徐州刺史上以京口去都密迩,犹疑之大明元年秋,又出为都督六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余如故诞既见猜,亦潜为之备,至广陵,因索虏寇边,修治城隍,聚粮治仗。

嫌隙既著,道路常云诞反三年,豫章民陈谈之上书诉枉,称:“弟咏之昔蒙诞采录,随从历镇;大驾南下,为诞奉送笺书,经涉危险,时得上闻咏之恒见诞与左右小人傅元祀潜图奸逆,咏之恐一旦事发,横罹其罪密以告建康右尉黄宣达,并有启闻,希以自免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因言咏之乘酒骂詈,遂被害自顾冤枉,事有可哀吴郡民刘成、建康民陈文绍等又诣阙上书,怀冤申诉其年四月,上使有可劾诞,乃贬爵为侯,遣令之国上将诛诞,以义兴太守垣阀为兖州刺史,配以羽林禁兵,遣给事中戴明宝随间袭诞,诞呼左右及素所畜养数百人,勒兵自卫七月二日,车骑大将军沈庆之率军进攻,克其外城,又克小城诞走趋后团,队主沈胤之追及诞于桥上,诞举刀自卫,胤之伤诞面,因坠水,引出杀之,传首京邑时年二十七因葬广陵,贬姓留氏节 选 自 宋 书 竟陵王刘诞传)(注)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辱称;索 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邑,中国古代国君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B.乘舆,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占有的疆土,又泛指皇帝用的器物,也用作帝王代称。

C.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常加使持节称号,拥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也可泛指官吏四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材料一: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目之为,而又善为辞令,裨递能谋,谋于野则获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逼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郑大夫然明谓子产曰:“毁彳熔,何如?子产日:“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节 选 自 春秋左氏传襄公)注释: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游吉,即子大叔或子太叔,又称“世叔”公孙挥,字子羽,春秋郑国人材料二: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子宽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芬移,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诗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吾不迁矣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电服也郑伯另也而使丛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诸侯靖兵,好以为事。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贡之无艺,小国有阙,所以得罪也诸侯修盟,存小国也贡献无及,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自日中以争,至于昏,晋人许之既盟,子大叔咎之日:“诸侯若讨,其可渎乎?”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日:“我死,于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荏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荏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日:“善 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节 选 自 春秋左氏传昭公)注释:艺:极限狎:亲近取:通“聚”荏 苻(huanfii):芦苇丛生的水泽,代表试卷第4页,共9页强盗出没的地方慢:对上司无理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即“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B.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后也用于指学校教育C.社稷,即土谷之神君主祭土地和五谷神来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社稷”代指国家。

D.子,即先秦“公侯伯子男”五爵之一,文中的子是对“子大叔”的简称,不属于五等爵位之列五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文后的题目材料一: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目:“献公之子九人,学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日:“盍亦求之?以死谁怨?对日:“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本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日:“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目:“以志吾过,且旌善人节 选 自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材料二: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日:“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推从者怜之,7港书宫门日:“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

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文公出,见书目:“嗟!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表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日介山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君在矣”与“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唯”字含义不同B.“身之文也”的“文”为文饰、修饰之意,与“文过饰非”的“文”含义不同C.悬书,指把情况和意见要求写在绿帛上悬挂出来,多是对当局者的批评和指责,后发展成为“揭帖”D.表,指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 出师表文中“表 则不同,为立石碑之意六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材料一: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乱而不治是以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是故有君臣之义、五官之分、法制之禁,不可不慎也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乱;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君尊则令行,官修则有常事,法制明则民畏刑法制不明,而求民之行令也,不可得也民不从令,而求君之尊也,虽尧、舜之知,不能以治。

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凡民之所事外不避死者,以求爵禄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也,禄足食也;农不离廛者,足以养二亲,治军事故军士死节,而农民不偷也今世君不然,释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誉故军士不战,而农民流徙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