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0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统治(明朝政治制度变化的内容、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明清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表现)1.分析:试题多考查明清皇权的加强、边疆治理的举措课程标准命题点 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2023 北京 T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2022 湖南 T5;强2021天津T42023 辽宁 T5;明清时期的边疆管2021全国卷甲T42;理2021重庆T5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史实,对明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作出历史解释2.理解明朝时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对郑和下西洋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涵养家国情怀3.对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的新发展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4.立足时空观念,认识清朝的疆域范围,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命题分析预测 2.预测:要重点关注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异化、大一统视角下的清朝统治知识点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L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2)政治制度的变化废 除 宰 目 的 加强皇权相制度 影响 对以后五百余车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源康响原 因 废 除 宰 相 后,黄帝工作压力成倍增加设立设 立 1 明 成 祖 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内阁职责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 为“2 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 为“批红”机构内廷宦官机构 3 司 礼 监宦官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专 权 权 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ttK宰相与内阁首辅的不同宰相内阁首辅官阶高低下属机构系统完备、隶属关系明确无法定的下属机构权力来源王朝的官僚制度所赋予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地位法定的最高行政官员皇帝的顾问和侍从人员2.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目 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评价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郑和下西洋的积极影响郑和下西洋在国际上确立了中国的鲜明形象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郑和船队恪守儒家的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以和为贵、永享太平之福等和平共处原则,促进了海洋贸易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交流。
2)抗倭斗争明朝前期,朝廷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原因动,造成巨大破坏概 况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隆庆开关明穆宗于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规定商人每年采取申请制,从月港出海,允许其远贩东、西二洋隆庆开关使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刺激了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白银大量内流3)欧洲殖民者的侵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 5 台湾岛典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3.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经略边疆(2)明清易代筑长城防御为防御勒勒、瓦剌南下,明朝重新修筑长城北方与蒙古战争明中期,瓦剌和勒勒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关系订立1 5 7 1 年,鞋粗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和议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西南封授称号明廷封授给藏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与西藏关系机构管辖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东 北 一机构管辖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 7 奴 儿 干 都 司与女真族关封授官号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系女真族建金:1 6 1 6 ,壑强赤在赫图阿拉梆汗,国号大金清朝建立: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堂为大清明朝灭亡:1644年,8 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军人关:1644年,多尔衮统军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知识点二清朝前中期的统治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9/内容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折 特 点 迅 速、机密制度 作用 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宜僚机构的控制时 间 雍 正 时设立军_ _ _ _ _ _ _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机处 特点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大兴文自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1字狱 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厂2.疆域的奠定(1)巩固疆域的举措东南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管辖台湾 10 1 6 8 4 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东北 中俄进行雅克萨之战,1689年,两国签订 11 尼 布 楚 条 约,从法律上确定黑反 击 沙 俄 侵 略 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北 部 及 西 北 1757年,将准喝尔部彻底击败部平 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的叛乱定叛乱,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加强管理 1762年,在新疆设立 12 伊 犁 将 军,总领军政事务清初,清政府分别册封西藏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二尊号、五 世 而禅 以“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西南-从 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 13 驻 藏 大 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巩固对西藏藏的管辖1793年,颁 布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2)边疆统治的特点专职机构 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民族政策 采取而丽直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衽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行政管辖 在东北、节 新 丽 丽 疆,为设若干府军辖区和力事大臣辖区二3.统治危机的初显内部人口压力与社会动乱外部闭关自守人口膨胀迅速,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贫富矛盾凸显,农民起义屡屡爆发背景 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一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 14 广 州 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概况 15 十 三 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评价 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二知识通用 政材读活情 境 1朱元璋的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朱元璋上面诗歌反映了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处理国家政务的勤勉不怠宰相制度废除后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 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迫使新的辅政机构内阁出现图解历史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情境2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海上居民,近年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促,转而从盗赵 文 华 嘉靖平倭祗役纪略据材料分析明代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答案严厉的海禁政策使沿海人民失去生计,一些百姓加入海上走私活动,加剧了倭患情境3“隆庆和议”的影响1571年明朝和靶靶的和议称为“隆庆和议”,这之后,“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虏之惨”,每年“所省征调费不啻百万”,辽 阔 北 疆“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据材料概括“隆庆和议”的影响答案为明朝和蒙古之间开创了长期的和平局面;极大节省了明朝的财政开支;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概念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是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是明朝于东北地区所设的军事行政机构其治所在今俄罗斯特林。
它的设立促进了该地区各族人民与汉族人民的往来和联系,同时加强了明朝中央政权对奴儿干地区的行政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情境4明末的民生状况(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蟒,夜夜常闻鬼哭豫变纪略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末年的民生状况及其反映的本质问题答 案 状 况:民不聊生本质问题:统治阶级残酷的阶级压迫情境5军机处设立的直接原因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儒 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 名“军机处”赵 翼 檐曝杂记 军机处据材料指出军机处设立的直接原因答案处理西北军务的需要图解历史清中期的疆域范围情境6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天朝之于外藩,恭顺则爱育之,鹉 张(嚣张)则剿灭之办理回众事务,宜因其性情风俗而利导之,非可尽以内地之法治也清高宗实录根据材料归纳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采取的策略的特点答 案 恩 威 并 施,剿抚并用;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情境7闭关自守政策的深远影响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结合材料分析闭关自守政策的深远影响答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后探 究 1明清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材料一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姜德成 明代内阁制浅议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ram材料 材料一说明了明朝内阁阁臣的特点及内阁对政治建设的作用材料二介绍了军机处的地位主旨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特点和内阁对明代政治建设的作用试答:特点: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拥有票拟之权,但没有决策权,也不负责执行;政治业务精湛、学识渊博,但品级较低;处理事务较为公平、客观作用:能够缓冲皇帝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的矛盾,协调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本质上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应怎样理解“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的说法试答:军机处在雍正年间设立,后势力逐渐加强,渐渐超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实际总揽军、政大权但军机处是为加强君主专制而设,军机处仅仅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决策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历史解释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突出特点(1)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2)内容详尽而全面,特别是清代,致力于维护满洲贵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3)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 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施行等方面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当时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经无法维持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只得靠强权、特务统治等来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控制)探究2 明清时期国家的“大一统”材料一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一方面以高官厚禄招纳蒙古贵族和元朝旧臣,一方面连续用兵,打击残余势力。
洪武年间,在辽东陆续建二十五卫,管理和镇守东北鉴于藏区盛行藏传佛教,教派众多,明成祖“因其俗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