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高三语文课前五分钟--高考作文经典素材积累+课件(33张PPT)

p****u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72.77KB
约33页
文档ID:593809077
高考高三语文课前五分钟--高考作文经典素材积累+课件(33张PPT)_第1页
1/3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三课前五分钟,高考作文素材积累,经典成语词语,积累,第一课时,自强不息 志存高远 乘风破浪,任重道远,矢志不渝 登高望,远,追求极致,志在四方,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锲而不舍 百炼成钢,学无止境,心怀四方,德厚流光,厚德载物,德行善举 宽以待人 积善成德,与人为善,乘风破浪,-,志向,远大,勇往直前,德厚流光,-道德高,,,影响深远,登高望远,-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第二课时,成人之美 反躬自省 赤子之心 言行一致 日省月修 反求诸己 自胜者强 图难于易 为大于细 慎终如始 慎始敬终 忍辱负重,破迷开悟 仁者爱人 仁者无敌 逝者如斯,松柏后凋 知人爱人 克己复礼 困而学之,反躬自省,-回过头来,反省,自己的言行得失,反求诸己,-没有达到效果,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矜不伐,-,不要自夸自大,(,矜伐-,自大吹嘘),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图难于易为大于细,-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第三课时,学而知之,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浩然之气,当仁不让 求真务实,和谐与共,真知灼见,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永言配命自求多福,1.,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仁义礼智,,我内心本来就具有。

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到了极高的境界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德行,像高山,大道,一样,,令人仰望遵从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断学习进步,打磨自己6.,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幸福经典诗句名言,积累,第四课时,1.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庄子),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3.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6.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孔子),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荀子),第五课时,9.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蒲松龄),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1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论语)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1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第六课时,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2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3.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22.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鲁迅),24.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2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2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孟子),第,7,课时,27.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28.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荀子),2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3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31.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中庸),3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大学),3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3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第,8,课时,3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36.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左传),3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3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3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3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4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41.华而不实,耻也,(国语),42.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43.才之用,国之栋梁也(王安石),第,9,课时,44.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子),4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46.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4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48.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4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5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道德经),51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孟子),52.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经典人物素材,积累,第,10,课时,1.司马迁从小在父亲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就能阅读古书典籍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不到20岁司马迁已学有小成二十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游历各地他的足迹遍布天下,但他的目的不是游玩,而是搜集资料故事在游历中,司马迁接触了实际,开扩了眼界,丰富了自己的社会经历和历史知识这是他能写出旷世巨著史记的一个重要原因。

司马迁受辱之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用十年时间,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识司马迁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我想说:“人固有一生,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11,课时,于谦,明朝名臣,名族英雄土木堡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力挽狂澜,救国家于倾覆之间,为明朝续命200年于谦少年时即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气节,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几十年如一日,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他一介书生,却无所畏惧,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光明磊落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正如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第,12,课时,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开豪放一词被誉为古今第一全才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苏轼自幼聪慧,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学有抱负苏轼既有济天下的雄心大志,也有经世报国的栋梁之才。

纵观苏子的一生,人生的大起大落,尘世的纷纷扰扰苏轼多次被贬官,但每到一地,都兢兢业业,为国为民,为后世留下不朽的功业和诗文苏轼最远被贬到现在的海南儋州,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荒凉的海南岛,他在这里办学堂,兴教育在宋代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来了之后,这里终于有人考中了进士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苏轼是一个豁达豪放的人,因为他的豁达乐观,所以才能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第,13,课时,归有光,明代散文家,被誉为明文第一归有光少年好学,九岁能作文,弱冠尽通大家之文他一生勤奋好学却仕途不顺命运坎坷归有光肩负家族兴盛的重担,所以从小勤奋努力,但科举之路异常坎坷乡试五次落第,三十五岁才中举人后一连八次都是落第而归,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归有光一边读书应试,一边谈道讲学,遍览群书,无所不博四方学士纷纷慕名而来仕途的无奈,把这位名扬海内的文学大家抛弃在荒江僻壤之地但坎坷的生活,却磨炼了归有光深沉坚毅、不屈服于权势与恶运的品质第,14,课时,孔子,,我国,古代,最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孔圣人孔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开始讲学授徒,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第,15,课时,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第,16,课时,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蜡烛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