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演变史二10.8PPT优秀课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93398206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6.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城市演变史二10.8PPT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国城市演变史二10.8PPT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国城市演变史二10.8PPT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中国城市演变史二10.8PPT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中国城市演变史二10.8PPT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演变史二10.8PPT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市演变史二10.8PPT优秀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城市演变史(二)中国城市演变史(二)2015.10.8提纲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二、秦代时期城市的发展三、 从乡聚到都城的长安四、洛阳的演变五、“三国”都城与山水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乱、变乱、变乱、变乱、变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平王迁都周平王迁都周天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争相称霸局面子地位下降,诸侯争相称霸局面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思想的转变社会思想的转变天道观的变化天道观的变化 政治方面政治方面法治取代礼制、君主专制取代法治取代礼制、君主专制取代宗法分封制度宗法分封制度 经济方面经济方面战国时

2、代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战国时代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生产方式的改变 革新军事,提高国防力量(城市防御)革新军事,提高国防力量(城市防御) 整顿户籍,加强管理(城市人口发展)整顿户籍,加强管理(城市人口发展)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1. 1. 春秋战国时期整体概况春秋战国时期整体概况(1 1)时间:公元前)时间:公元前770770年年 前前221221年年(2 2)社会特征:列国分立、兼并战争频繁,社会)社会特征:列国分立、兼并战争频繁,社会经济长足进步。经济长足进步。(3 3)城市发展:)城市发展:铁器广泛使用,手工业和商业发铁器广泛使用,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城市数量增长。城市人口

3、增加,出现展迅速,城市数量增长。城市人口增加,出现了不少商业都会。城市有城与廓。了不少商业都会。城市有城与廓。筑城运动筑城运动和和城郭布局城郭布局是该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管子曾对是该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管子曾对筑城活动进行了总结,筑城活动进行了总结,“ “高毋近阜而水用足,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低毋近水而沟防省低毋近水而沟防省” ”。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1. 1. 春秋战国时期整体概况春秋战国时期整体概况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1. 1. 春秋战国时期整体概况春秋战国时期整体概况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1. 1. 春秋战国时期整体概况春秋战国时期整体概况 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城市建设的发展

4、变化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改变改变改变改变西周城市等级制度的破坏西周城市等级制度的破坏城市防御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城市防御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产社会生产社会生产力发展力发展力发展力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规模的扩大新城市的产生新城市的产生交通,商业交通,商业城市职能的加强城市职能的加强政治经济政治经济中心,城市统治农村中心,城市统治农村新的城市分区理念新的城市分区理念“城城”到到“城市城市”的形成的形成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2. 2. 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规划发展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规划发展城市规划发展概

5、况城市规划发展概况城市规划发展概况城市规划发展概况城市性质的演变城市性质的演变城市性质的演变城市性质的演变“城市城市城市城市”的形成的形成的形成的形成 春秋以来,奴隶社会两大经济支柱井田制和工商食春秋以来,奴隶社会两大经济支柱井田制和工商食春秋以来,奴隶社会两大经济支柱井田制和工商食春秋以来,奴隶社会两大经济支柱井田制和工商食官制日益解体,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形成,交换日益官制日益解体,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形成,交换日益官制日益解体,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形成,交换日益官制日益解体,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形成,交换日益繁荣。繁荣。繁荣。繁荣。 依附于依附于依附于依附于“宫宫宫宫”的的的的“市市市市”分离出来,成为

6、城市的经济分离出来,成为城市的经济分离出来,成为城市的经济分离出来,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集中商业区。中心,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集中商业区。中心,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集中商业区。中心,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集中商业区。 “城市城市城市城市”的形成,增加了旧的的形成,增加了旧的的形成,增加了旧的的形成,增加了旧的“城城城城”难以产生的强难以产生的强难以产生的强难以产生的强大凝聚力和扩散力。大凝聚力和扩散力。大凝聚力和扩散力。大凝聚力和扩散力。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2. 2. 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规划发展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规划发展城市规划发展概况城市规划发展概况城市规划发展概况城市规划发

7、展概况新的城市概念新的城市概念新的城市概念新的城市概念“筑城卫君筑城卫君筑城卫君筑城卫君”到到到到“城以盛民城以盛民城以盛民城以盛民”的转变。的转变。的转变。的转变。 旧体制,以旧体制,以“宗主宗主”地位划分规模地位划分规模 管子管子“万室之国万室之国”,“千室之都千室之都”,根据人口,根据人口数量厘定城市等级,实际上是按照城市经济繁荣程数量厘定城市等级,实际上是按照城市经济繁荣程度来体现度来体现“城以盛民城以盛民”的概念分级。的概念分级。新的规划理论新的规划理论新的规划理论新的规划理论 管仲、商鞅、墨子管仲、商鞅、墨子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2. 2. 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规划发展城市建设发

8、展和城市规划发展(1 1)筑城运动)筑城运动分类:分类:A A 列国因攻防的军事目的而筑城;列国因攻防的军事目的而筑城; B B 卿大夫采邑逾制筑城。卿大夫采邑逾制筑城。意义:春秋时期筑城在于对旧宗法等级城制的破意义:春秋时期筑城在于对旧宗法等级城制的破 坏,战国时期筑城使新的郡县城市体系确立。坏,战国时期筑城使新的郡县城市体系确立。结果:导致城市性质的转变(王城、诸侯国都、卿结果:导致城市性质的转变(王城、诸侯国都、卿 大夫采邑最终为大夫采邑最终为郡县城郡县城所取代)所取代)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3. 3.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形式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形式(2 2)城郭布局:城郭相连的两

9、城制形式)城郭布局:城郭相连的两城制形式 。从以宫庙为核心的政治性都邑,到由主要作为政治从以宫庙为核心的政治性都邑,到由主要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和主要作为经济中心的郭两大部分共同组中心的城和主要作为经济中心的郭两大部分共同组成城市,这是与郡县城的出现并列的、标志着春秋成城市,这是与郡县城的出现并列的、标志着春秋战国城市性质转变的最根本性的要素之一。战国城市性质转变的最根本性的要素之一。 居住形态的变化:居住形态的变化:A A 居民从分散的状态集中到城郭居民从分散的状态集中到城郭之内;之内;B B 城郭内以城郭内以“ “里里” ”为居住单位;为居住单位;C C 夏商西周夏商西周时时期的以血缘为纽带的

10、聚族而居瓦解,变为以职业划期的以血缘为纽带的聚族而居瓦解,变为以职业划分居住区域。分居住区域。城市布局的变化:从城市布局的变化:从“ “内城外郭内城外郭” ”到到“ “城郭并列城郭并列” ”。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3. 3.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形式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形式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4. 4.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特点(1 1) 城市数量剧增城市数量剧增 35 35个国家大概有城邑个国家大概有城邑600600个,晋个,晋9191个、楚个、楚8888个。个。(2 2)城市建设有相当的规划性,突出政治中心,强)城市建设有相当的规划性,突出政治中心,强调中

11、轴线以及前朝后市的规划布局。城市中出现调中轴线以及前朝后市的规划布局。城市中出现专门的交易中心专门的交易中心市。市。(3 3)建筑技术增强,高台宫殿较为普遍,如赵国的)建筑技术增强,高台宫殿较为普遍,如赵国的邯郸城。邯郸城。(4 4)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文化发达。)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文化发达。(1 1)周王室衰落,诸侯国兼并,逐步走向统)周王室衰落,诸侯国兼并,逐步走向统一。一。(2 2)开挖运河,水陆交通空前发展,为城市)开挖运河,水陆交通空前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活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活力。(3 3)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铁器普遍应用于农)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铁器普遍应用于农业、手工业和日常生活

12、,推动了社会生活方业、手工业和日常生活,推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城市建设技术的提高。式的变迁、城市建设技术的提高。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5. 5.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政治因素、战争因素和经济因素是导致城市变革的三大根源。 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5. 5.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5. 5.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1 1) 赵国都城赵国都城邯郸邯郸 (公元前公元前4 43 3世纪)世纪)位置:位置:位于太行山东麓位于太行山东麓,其宫城在今邯郸市区西南其宫城在今邯郸市区

13、西南。 年代:赵敬侯元年(公元前年代: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386年)赵自中牟(今年)赵自中牟(今河南汤阴)迁都于此,至赵王迁河南汤阴)迁都于此,至赵王迁8 8年(公元前年(公元前228228年)秦破邯郸,邯郸为赵都凡年)秦破邯郸,邯郸为赵都凡150150余年。余年。城市布局城市布局 :分宫城与郭城两大部分。总面积近:分宫城与郭城两大部分。总面积近1919平平方公里。宫城俗称方公里。宫城俗称“ “赵王城赵王城” ”,由平面略呈,由平面略呈“ “品品” ”字形的字形的3 3座小城组成。郭城俗称座小城组成。郭城俗称“ “大北城大北城” ”,位于宫城东北部。冶铁、铸铜等作坊集中于郭中位于宫城东北部

14、。冶铁、铸铜等作坊集中于郭中中部偏东一带。中部偏东一带。 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6. 6. 各国都城建设特点各国都城建设特点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5. 5. 各国都城建设特点各国都城建设特点廓廓城城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邯郸赵国故城邯郸赵国故城战国时赵国都城遗址,系原晋邯郸大夫采邑城扩建而成。已知的战国时期唯一一座宫城和大城不相连的都城。品字形平面王城,与晋国新田遗址相似。类似齐临淄的城郭分工体系。宫室、宗庙、社稷及官署集中在王城,手工作坊、市、里等聚集在大北城。(2 2) 齐国都城齐国都城临淄临淄 位置: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区齐都镇。位置: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区齐都镇。年代:自齐献公元年

15、(公元前年代:自齐献公元年(公元前859859年)由薄姑迁年)由薄姑迁于临淄直至齐王建四十四年(公元前于临淄直至齐王建四十四年(公元前221221年)年)秦灭齐,临淄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历秦灭齐,临淄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历600600余余年。年。 城市布局:城垣位于淄河与系水之间。大小两城市布局:城垣位于淄河与系水之间。大小两城。城。大城南北大城南北4.54.5公里,东西公里,东西4 4公公 里,小城嵌里,小城嵌在大城西南角,周围在大城西南角,周围7 7公里以上,公里以上,总面积总面积2020平平方公里左右。方公里左右。 小城嵌在大城西南角小城嵌在大城西南角。 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5.

16、5. 各国都城建设特点各国都城建设特点廓廓城城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临淄齐国故城临淄齐国故城西周后期至齐灭期间的都城,宫城在大城(廓)西南角,东北角与大城相连,为内城的外廓。宫室、卿大夫居里及宫府手工作坊集中在内城,城市主体商业区“市”、工商业者与一般居民闾里各种民营手工作坊和贵族陵墓等集中在外城,用地比例较旧制有增加。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传统型式,但按照经济活动要求考虑而非方位尊卑秩序。经纬涂道路,从实际交通情况出发。临淄复原图临淄复原图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5. 5. 各国都城建设特点各国都城建设特点(3 3)秦国都城)秦国都城雍雍位置:位于陕西凤翔,总分布范围达位置:位于陕西

17、凤翔,总分布范围达5151平方公里。平方公里。 年代:自秦德公元年(前年代:自秦德公元年(前677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年)至秦献公二年(前(前383383年)定都此地,建都长达年)定都此地,建都长达294294年,有年,有1919位秦国国君在这里执政,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位秦国国君在这里执政,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都城。城市布局:以河流为城的城市布局:以河流为城的“ “城堑河濒城堑河濒” ”,是,是“ “水上水上秦都秦都” ” 。城内布局。城内布局“ “顺河而建、沿河而居顺河而建、沿河而居” ” ,“ “前朝后市前朝后市” ”,南北东西相交呈,南北东西相交呈“ “井井” ”字形分布字形分

18、布 。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5. 5. 各国都城建设特点各国都城建设特点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5. 5. 各国都城建设特点各国都城建设特点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5. 5. 各国都城建设特点各国都城建设特点秦代时期的社会概况秦代时期的社会概况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的封建大帝国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的封建大帝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全面去旧布新的过程,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大一统全面推进,推动新兴封建制的全面发展。“一法度衡石丈,车同轨,书同文字”。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不设封国,高度中央集权政治)二、秦代时期城市的发展1. 1. 秦代城市史概论

19、秦代城市史概论二、秦代时期城市的发展(1 1)时间:公元前)时间:公元前221221年年前前207207年年(2 2)社会特征: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战争分)社会特征: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战争分裂的局面,这种统一对工商业繁荣和城市的发裂的局面,这种统一对工商业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展有很大作用。(3 3)城市发展: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和)城市发展: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建立了通往全国的驰道。秦统一后,郡县制度,建立了通往全国的驰道。秦统一后,拆除各国城墙,将大量人口集中在咸阳,还广拆除各国城墙,将大量人口集中在咸阳,还广征民工修建长城。征民工修建长城。秦代的城市未见长足发

20、展。秦代的城市未见长足发展。1. 1. 秦代城市史概论秦代城市史概论秦朝的疆域1城市规划发展概况城市规划发展概况城市规划发展概况城市规划发展概况 革新城市建设体制革新城市建设体制革新城市建设体制革新城市建设体制旧营国制度旧营国制度(三级城邑建设体制(三级城邑建设体制和国野规划体制)和国野规划体制)源于奴隶社会宗法分源于奴隶社会宗法分封政体和城邦联盟国封政体和城邦联盟国家组织形式家组织形式制度瓦解制度瓦解中央集权政体的封建国家,地方不再是分中央集权政体的封建国家,地方不再是分封的诸侯国和卿大夫采邑,而是中央直接封的诸侯国和卿大夫采邑,而是中央直接控制的郡城、县城控制的郡城、县城二、秦代时期城市的

21、发展2. 2. 秦代城市规划发展秦代城市规划发展城市规划发展概况城市规划发展概况城市规划发展概况城市规划发展概况确立封建社会城市建设体制确立封建社会城市建设体制确立封建社会城市建设体制确立封建社会城市建设体制 新的地方行政建制新的地方行政建制郡县制,取代旧的都邑制。郡县制,取代旧的都邑制。地方政权及军权都为国君控制,有利于国君集权统地方政权及军权都为国君控制,有利于国君集权统治。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治。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县之下设置乡、里,另置亭管理基层民政。县之下设置乡、里,另置亭管理基层民政。 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的体现。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的体现。 封

22、建城市的政治经济双重职能,既是政治统治据点封建城市的政治经济双重职能,既是政治统治据点网,同时也是经济据点网。网,同时也是经济据点网。 秦汉城市建制体制秦汉城市建制体制国都城、郡城、县城三级建国都城、郡城、县城三级建设体制一直为后世所继承设体制一直为后世所继承二、秦代时期城市的发展2. 2. 秦代城市规划发展秦代城市规划发展位置:今咸阳市以东约二十余华里的长陵车站、窑位置:今咸阳市以东约二十余华里的长陵车站、窑店镇与高家村车站一带。店镇与高家村车站一带。年代: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年代: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350年)年)- -秦灭亡(公秦灭亡(公元前元前207207年)。作为秦首都(公元前

23、年)。作为秦首都(公元前221221前前207207年)仅年)仅1515年。年。城市布局:以渭水为轴线,南北布局,渭北是宫殿城市布局:以渭水为轴线,南北布局,渭北是宫殿群,渭南是寝庙和皇家园林。群,渭南是寝庙和皇家园林。宫城(或宫殿区)宫城(或宫殿区)在大城的北部,手工业作坊区、商业区和一般市在大城的北部,手工业作坊区、商业区和一般市民里居则在大城西部与西南部,大城东部为皇室民里居则在大城西部与西南部,大城东部为皇室池苑。池苑。二、秦代时期城市的发展3. 3. 秦代咸阳城秦代咸阳城 天体观对咸阳的改造天体观对咸阳的改造 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

24、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 不限于咸阳城市本体,而且更进一步结合以广不限于咸阳城市本体,而且更进一步结合以广阔京畿为背景的要求,扩及全畿,以咸阳城为阔京畿为背景的要求,扩及全畿,以咸阳城为“天极天极”,通过复道甬道的联系,将城周二百,通过复道甬道的联系,将城周二百里内二百七十座宫观,聚结在里内二百七十座宫观,聚结在“天极天极”周围,周围,有若众星拱极一般,深刻表现帝都的核心地位。有若众星拱极一般,深刻表现帝都的核心地位。二、秦代时期城市的发展3. 3. 秦代咸阳城秦代咸阳城秦始皇不仅修建了庞大的咸阳皇宫,而且修建了金碧辉煌的阿房宫,并把其它六国的宫殿复制过来,众多的宫

25、殿星罗棋布的分布在渭水两岸,蔚为壮观。在规划上没有象一般的古都修建城墙,而是法天象地,天地为廓。整个城市以咸阳宫渭水上的复道阿房宫为主体,与天空中紫薇垣银河营室宿一一对应。天上的紫微星是群星环绕,众星之主,地上的咸阳宫为政治之中,构造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而众星拱之”的宏大格局,充分体现出咸阳城作为宇宙之都的磅礴气势和大秦帝国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的不可一世之风范。 二、秦代时期城市的发展3. 3. 咸阳城主要建筑咸阳城主要建筑秦代咸阳城的咸阳宫复道阿房宫秦代古星空图的紫薇垣阁道营室二、秦代时期城市的发展3. 3. 咸阳城主要建筑咸阳城主要建筑秦咸阳规划结构秦咸阳规划结构秦咸阳规划结构秦咸阳规

26、划结构 渭北咸阳宫为秦王朝统治中心所在渭北咸阳宫为秦王朝统治中心所在 咸阳城市由渭北咸阳旧城和秦始皇增建六国宫部咸阳城市由渭北咸阳旧城和秦始皇增建六国宫部分,以及渭南扩展部分包括阿房宫分,以及渭南扩展部分包括阿房宫 城市横跨渭河南北两岸,以地势高亢的渭北区为城市横跨渭河南北两岸,以地势高亢的渭北区为主体,有利于运用天体规划观念主体,有利于运用天体规划观念咸阳宫为咸阳宫为“天极天极”,渭水为,渭水为“天汉天汉” 结合京畿规划,以驰道、复道将咸阳城周围二百结合京畿规划,以驰道、复道将咸阳城周围二百里内大批宫观连成整体,摹拟天体星象里内大批宫观连成整体,摹拟天体星象 不建外廓,采取宫自为城,依山川险

27、阻为环卫不建外廓,采取宫自为城,依山川险阻为环卫二、秦代时期城市的发展3. 3. 秦代咸阳城秦代咸阳城(1 1)咸阳宫)咸阳宫建在北原,渭桥连通南岸的兴乐宫。遗址东西长建在北原,渭桥连通南岸的兴乐宫。遗址东西长7070米,南北宽米,南北宽6060米。有宫室米。有宫室145145处。处。(2 2)阿房宫)阿房宫位于渭南上林苑,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郊赵家堡和位于渭南上林苑,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郊赵家堡和大古村之间,东西约大古村之间,东西约4 4里,南北约里,南北约2 2里。里。(3 3)骊山墓)骊山墓位于临潼县骊山下。位于临潼县骊山下。二、秦代时期城市的发展4. 4. 咸阳城主要建筑咸阳城主要建筑二、秦代

28、时期城市的发展3. 3. 咸阳城主要建筑咸阳城主要建筑二、秦代时期城市的发展3. 3. 咸阳城主要建筑咸阳城主要建筑二、秦代时期城市的发展3. 3. 咸阳城主要建筑咸阳城主要建筑三、 从乡聚到都城的长安(1 1)时间:公元前)时间:公元前206206年年公元公元8 8年年(2 2)社会特征: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社会特征: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长期稳定,经济实力积聚,形成中国封建时代长期稳定,经济实力积聚,形成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强盛时期。的一个强盛时期。(3 3)城市发展:郡县制体系下的郡城、县城建设)城市发展:郡县制体系下的郡城、县城建设与经济文化作用增强。在城镇空间形态上打破

29、与经济文化作用增强。在城镇空间形态上打破了井田制观念,形成非了井田制观念,形成非“ “择中立宫择中立宫” ”,“ “形法形法天汉天汉” ”(斗城)格局。规整的(斗城)格局。规整的“ “旁三门旁三门” ”城门城门配置制度,棋道式道路网、配置制度,棋道式道路网、“ “面朝后市面朝后市” ”、“ “左祖右社左祖右社” ”、“ “闾里闾里” ”居住形制方面在中国古居住形制方面在中国古代都城史布局中有着典型意义,对后代影响极代都城史布局中有着典型意义,对后代影响极其深远。其深远。1. 1. 西汉城市史概论西汉城市史概论 西汉城市发展和长安城西汉城市发展和长安城西汉城市发展和长安城西汉城市发展和长安城 汉

30、承秦制汉承秦制 新建陵邑制新建陵邑制 长安总体规划长安总体规划 以秦时建设为基础以秦时建设为基础 前朝后市格局前朝后市格局 区域宏观规划革新区域宏观规划革新 城市分区以安门大道为轴线安排城市分区以安门大道为轴线安排 发展城郊,不建外廓发展城郊,不建外廓三、 从乡聚到都城的长安1. 1. 西汉城市史概论西汉城市史概论汉朝的疆域4(1 1)时间:)时间: (公元前(公元前 206 206 年年192 192 年)年)(2 2)修建过程)修建过程 :利用秦离宫兴乐宫扩建为长乐宫(惠帝之后为太后所居,称利用秦离宫兴乐宫扩建为长乐宫(惠帝之后为太后所居,称东宫)。东宫)。在其旁建造未央宫和北宫,以此为基

31、础建造长安城。在其旁建造未央宫和北宫,以此为基础建造长安城。未央宫利用龙首山地形建造,未建大型土台;未央未央宫利用龙首山地形建造,未建大型土台;未央宫与长乐宫之间建有武器库,粮仓,作坊。宫与长乐宫之间建有武器库,粮仓,作坊。宫殿建成后建城墙。宫殿建成后建城墙。城西修建章宫,城内修桂宫、明光宫。城西修建章宫,城内修桂宫、明光宫。王莽在城南修辟雍等礼制建筑。王莽在城南修辟雍等礼制建筑。东汉改为陪都,称西京。东汉末年烧毁,南北朝时东汉改为陪都,称西京。东汉末年烧毁,南北朝时前秦、后秦、北齐、北周均建都与此,隋文帝时废前秦、后秦、北齐、北周均建都与此,隋文帝时废弃。弃。三、 从乡聚到都城的长安2. 2

32、. 长安从乡聚到城市长安从乡聚到城市长安城市区域(三辅)概况长安城市区域(三辅)概况汉承秦制,武帝时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总称汉承秦制,武帝时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总称“ “三辅三辅” ”,意为京城之辅。三辅所领的经济区域由长安,意为京城之辅。三辅所领的经济区域由长安城、陵邑及郊县组成,水陆交通便利。关中地理条件优城、陵邑及郊县组成,水陆交通便利。关中地理条件优越为重要农业基地,工商业繁荣,秦汉两代又推行强干越为重要农业基地,工商业繁荣,秦汉两代又推行强干弱枝政策,天下富豪多聚集于此。弱枝政策,天下富豪多聚集于此。陵邑陵邑汉代新建制,原汉代新建制,原为守奉山园陵寝为守奉山园陵寝而设

33、,后因人口而设,后因人口众多,工商业亦众多,工商业亦发达,演变为经发达,演变为经济实体。终西汉济实体。终西汉之世长安近郊共之世长安近郊共置七个陵邑,除置七个陵邑,除杜、霸二陵在渭杜、霸二陵在渭南其余五陵均在南其余五陵均在渭北。渭北。(3 3)城市特点:)城市特点:平面不规则北侧依渭水而建。平面不规则北侧依渭水而建。长安城有四面,每面城门长安城有四面,每面城门3 3座,共座,共1212座。座。城内道路城内道路为东西南北正交,与城门相对的有为主为东西南北正交,与城门相对的有为主要道路,宽要道路,宽40-5040-50米。米。宫殿宫殿占城中的大部分,有宫墙、宫门,并有飞阁占城中的大部分,有宫墙、宫门

34、,并有飞阁复道相通。复道相通。作坊作坊城东北为手工业作坊。城东北为手工业作坊。市市据记载有九市,分布在南北主要道路的东据记载有九市,分布在南北主要道路的东西两侧。集中设市反映当时商业已较发达。西两侧。集中设市反映当时商业已较发达。闾里闾里居住地段,闾里内居住地段,闾里内“ “室居栉比,门巷修室居栉比,门巷修直直” ”。里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闾即为里的门。长。里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闾即为里的门。长安城共有安城共有160160个闾里。个闾里。 礼制建筑礼制建筑城南安门外数组礼制建筑,为皇帝城南安门外数组礼制建筑,为皇帝祭祀用。祭祀用。三、 从乡聚到都城的长安2. 2. 长安从乡聚到城市长安从乡聚到

35、城市长安城规划长安城规划1 1、总体采用、总体采用“ “前朝后市前朝后市” ”的规划格局,政治活动中心位于中、南部,的规划格局,政治活动中心位于中、南部,市、民间手工作坊和闾里集中在城北。市、民间手工作坊和闾里集中在城北。2 2、“ “市北市北” ”格局不仅足以发展城内外交换活动,还可以连结渭北各格局不仅足以发展城内外交换活动,还可以连结渭北各经济中心,延伸经济活动。经济中心,延伸经济活动。3 3、革新了旧的择中立宫传统,运用、革新了旧的择中立宫传统,运用“ “高高” ”、“ “大大” ”、“ “多多” ”为贵的为贵的封建礼制等级观念,表达帝都尊严特性。封建礼制等级观念,表达帝都尊严特性。4

36、4、以安门大道为主轴线安排分区规划、以安门大道为主轴线安排分区规划5 5、汉代宗庙制度改革,打破、汉代宗庙制度改革,打破“ “左祖右社左祖右社” ”传统。礼制建筑于城南。传统。礼制建筑于城南。(1 1)长乐宫)长乐宫原秦的兴乐宫,位于城东南,高祖修建。原秦的兴乐宫,位于城东南,高祖修建。(2 2)未央宫)未央宫位于城西南,汉高祖七年(公元前位于城西南,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200年)由萧何监修。年)由萧何监修。 (3 3)建章宫)建章宫汉武帝(公元前汉武帝(公元前140140年年前前8787年)时兴建,位于直城门年)时兴建,位于直城门外上林苑内。外上林苑内。(4 4)陵城)陵城长陵、杜陵、霸

37、陵、平陵、安陵、茂陵、阳陵,杜、霸长陵、杜陵、霸陵、平陵、安陵、茂陵、阳陵,杜、霸二陵在渭南,其余五陵在渭南。二陵在渭南,其余五陵在渭南。 三、 从乡聚到都城的长安3. 3. 长安城的主要建筑长安城的主要建筑三、 从乡聚到都城的长安3. 3. 长安城的主要建筑长安城的主要建筑 东汉城市规划的背景东汉城市规划的背景东汉城市规划的背景东汉城市规划的背景 王莽新政王莽新政政策上推行复古倾向,激发了赤眉起政策上推行复古倾向,激发了赤眉起义义 城市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东汉初年光武帝城市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东汉初年光武帝裁并四百多个县,城市数量大为减少裁并四百多个县,城市数量大为减少 城市建设

38、以改造重建居多,新建城市较少城市建设以改造重建居多,新建城市较少 东汉政权控制在豪强地主阶级手中,统治者出于政东汉政权控制在豪强地主阶级手中,统治者出于政治形势的考虑,继承了西汉后期的尊儒传统,加上治形势的考虑,继承了西汉后期的尊儒传统,加上王莽复古倡导的影响,把儒家王莽复古倡导的影响,把儒家“三纲三纲”、“六纪六纪”作为维持统治秩序的规范作为维持统治秩序的规范 作为儒家思想指导城市建设的作为儒家思想指导城市建设的周礼周礼营国制度势营国制度势必对东汉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必对东汉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四、洛阳的演变1. 1. 东汉时期城市发展概况东汉时期城市发展概况四、洛阳的演变(1 1)时间:公

39、元)时间:公元2522025220年。年。(2 2)社会特征:手工业成就突出,出现蔡侯纸和)社会特征:手工业成就突出,出现蔡侯纸和瓷器。瓷器。(3 3)城市发展:东汉因战乱城市数量减少,长江)城市发展:东汉因战乱城市数量减少,长江以南的城市逐渐增多。以南的城市逐渐增多。 1. 1. 东汉时期城市发展概况东汉时期城市发展概况 东汉城市规划和东汉洛阳城东汉城市规划和东汉洛阳城东汉城市规划和东汉洛阳城东汉城市规划和东汉洛阳城 东汉洛阳在西汉洛阳旧城基础上改造东汉洛阳在西汉洛阳旧城基础上改造不建外廓,布局仍留下秦汉不建外廓,布局仍留下秦汉传统影响。传统影响。 与营国制度关系:与营国制度关系: “ “择

40、中立宫择中立宫” ”,不仅方位最尊,而且规划用地比例很大,宫廷区分南,不仅方位最尊,而且规划用地比例很大,宫廷区分南北宫制,南宫为主,北宫为辅,和西汉相同。北宫制,南宫为主,北宫为辅,和西汉相同。 金市(大市)在城西(南宫之北),南城外有南市,东城有马市。金市(大市)在城西(南宫之北),南城外有南市,东城有马市。 闾里编户除少数在城内,大部分散布在城外。闾里编户除少数在城内,大部分散布在城外。 南城临洛水地带划为礼制建筑区,建明堂、灵台、辟雍、南城临洛水地带划为礼制建筑区,建明堂、灵台、辟雍、太学。太学。 经涂制道路,按照各分区用地比例及交通功能的要求确定经涂制道路,按照各分区用地比例及交通功

41、能的要求确定路网部署。路网部署。 各分区按照所属性质和功能划分:各分区按照所属性质和功能划分: 经济活动区,三市。经济活动区,三市。 政治区:宫廷区,官署、礼制建筑区、皇家苑囿等。政治区:宫廷区,官署、礼制建筑区、皇家苑囿等。 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四、洛阳的演变1. 1. 东汉时期城市发展概况东汉时期城市发展概况四、洛阳的演变1. 1. 东汉时期城市发展概况东汉时期城市发展概况(1 1)时间:公元)时间:公元2522025220年,东汉光武帝刘秀迁都洛阳。年,东汉光武帝刘秀迁都洛阳。(2 2)社会特征:是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社会特征:是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

42、心。(3 3)城市发展: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城市,叫)城市发展: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城市,叫“ “吕不韦吕不韦城城” ”。南面为洛水,背面邙山,地形北高南低。是在西周。南面为洛水,背面邙山,地形北高南低。是在西周或周城和西汉雒阳城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曹魏、西晋、或周城和西汉雒阳城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曹魏、西晋、北魏也相继建都于此,所以又名北魏也相继建都于此,所以又名“ “汉魏故城汉魏故城” ”或或“ “汉魏洛汉魏洛阳城阳城” ”。城址位于洛水之北,距今洛阳城东。城址位于洛水之北,距今洛阳城东 1515公里,白公里,白马寺东马寺东 1 1 公里处。城的平面形状大体上呈长方形,自东至公里处。城

43、的平面形状大体上呈长方形,自东至西宽度约有当时的西宽度约有当时的6 6 里,自南至北约有当时的里,自南至北约有当时的 9 9 里,故又里,故又称称“ “九六城九六城” ”。东汉洛阳城内的宫殿分为南宫与北宫,南。东汉洛阳城内的宫殿分为南宫与北宫,南北相连。南宫在西汉时已建立;北宫于东汉明帝时营建。北相连。南宫在西汉时已建立;北宫于东汉明帝时营建。城东部是贵族住宅区,有步广里、永和里。全国最高行政城东部是贵族住宅区,有步广里、永和里。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三公衙门在南宫的东面。工商业区位于南宫之北,以机构三公衙门在南宫的东面。工商业区位于南宫之北,以及东郊和南郊。城南还有太学、明堂、辟雍、灵台。城门及东

44、郊和南郊。城南还有太学、明堂、辟雍、灵台。城门虽有虽有 12 12 个,是南个,是南 4 4 北北 2 2 东西各东西各 3 3。市的位置也不在宫的。市的位置也不在宫的后面,而是在宫的西面。有后面,而是在宫的西面。有 24 24 条街道,条街道,140 140 多个闾里。多个闾里。四、洛阳的演变2. 2. 洛阳城概况洛阳城概况东汉洛阳规划东汉洛阳规划东汉洛阳位于原来周代成周的位东汉洛阳位于原来周代成周的位置,秦和西汉时洛阳已有南北宫置,秦和西汉时洛阳已有南北宫的建筑。东汉初年南宫尚完好则的建筑。东汉初年南宫尚完好则作为主要宫殿。作为主要宫殿。董卓时洛阳受到很大破坏,主要董卓时洛阳受到很大破坏,

45、主要宫殿均烧毁。魏文帝亦建都洛阳,宫殿均烧毁。魏文帝亦建都洛阳,当时南宫残破,则主要宫殿建于当时南宫残破,则主要宫殿建于北宫。西晋时亦建都洛阳。南北北宫。西晋时亦建都洛阳。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东汉洛阳城改建对后来几代洛阳东汉洛阳城改建对后来几代洛阳规划都有一定影响。规划都有一定影响。 三国时期城市建设三国时期城市建设三国时期城市建设三国时期城市建设社会背景社会背景 东汉末年镇压黄巾军,各地豪强地主都组织武装,东汉末年镇压黄巾军,各地豪强地主都组织武装,形成不同规模大小的地方割据势力,灵帝为加强形成不同规模大小的地方割据势力,灵帝为加强控制郡县,任用亲信大臣为

46、州刺史,总揽一州军控制郡县,任用亲信大臣为州刺史,总揽一州军政大权,造就一批割据军阀。政大权,造就一批割据军阀。 袁绍、曹操、公孙瓒、袁术,刘表、孙策等割据袁绍、曹操、公孙瓒、袁术,刘表、孙策等割据势力为争夺地盘开始了纷争混战的局面。势力为争夺地盘开始了纷争混战的局面。 通过战争兼并,形成三个偏安割据政权通过战争兼并,形成三个偏安割据政权刘汉、刘汉、曹魏、孙吴,中国由统一走向分裂。曹魏、孙吴,中国由统一走向分裂。五、“三国”都城与山水1. 1. 三国时期城市概况三国时期城市概况五、“三国”都城与山水(1 1)时间:公元)时间:公元220220年年280280年,曹丕称帝到吴亡。年,曹丕称帝到吴

47、亡。(2 2)社会特征:统一格局破坏,三国时期,建康有)社会特征:统一格局破坏,三国时期,建康有所发展,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所发展,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尤为盛行,成为城市中心的重要建筑群。尤为盛行,成为城市中心的重要建筑群。(3 3)城市发展:迁徙频繁)城市发展:迁徙频繁 ,长安、洛阳一线的城市,长安、洛阳一线的城市破坏严重,而以建业为代表的江南城市迅速崛起;破坏严重,而以建业为代表的江南城市迅速崛起;河西走廊相对安定,北凉、西凉迅速发展起来,河西走廊相对安定,北凉、西凉迅速发展起来,平城和统万城是北方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城市;平城和统万城是北方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城市

48、;城市行政管理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体系,南方郡城市行政管理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体系,南方郡县数量增多,南北朝末期,州郡县濒于崩溃。县数量增多,南北朝末期,州郡县濒于崩溃。1. 1. 三国时期城市概况三国时期城市概况三国时期形势图5(1 1)时间:公元)时间:公元222222年年280280年。年。(2 2)位置:北依复舟山和玄武湖,南近秦淮,)位置:北依复舟山和玄武湖,南近秦淮,东凭钟山,西临冶城山和石头城。东凭钟山,西临冶城山和石头城。(3 3)城市发展:一组城市形成,包括宫城、东)城市发展:一组城市形成,包括宫城、东府城、西州城以及军事堡垒石头城、越城,整府城、西州城以及军事堡垒石头城、越城,

49、整个城市呈不规则形;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个城市呈不规则形;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型式来布置构型式来布置 ,城廓分工规划,城廓分工规划 (内城是以宫(内城是以宫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外廓形成以市为中心的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外廓形成以市为中心的经济活动区。)。以宫的中轴线充作全城规划经济活动区。)。以宫的中轴线充作全城规划结构主轴线,沿此轴线修筑城市南北主干道结构主轴线,沿此轴线修筑城市南北主干道“驰道驰道” ”,沿淮置市,故城市总体布置与,沿淮置市,故城市总体布置与曹魏邺城相似,是市南宫北格局。曹魏邺城相似,是市南宫北格局。 五、“三国”都城与山水2. 2. 吴国都城建业与长江吴国都城建业与长

50、江 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宫廷、庙社、官署、(宫廷、庙社、官署、营房、权贵居里、市、营房、权贵居里、市、手工作坊、一般居里及手工作坊、一般居里及城防等分区)城防等分区) 城廓分工的功能分区城廓分工的功能分区 宫城中轴线为全城中轴宫城中轴线为全城中轴线线 沿淮河置市,市南宫北沿淮河置市,市南宫北的格局的格局 合理利用地形,加强城合理利用地形,加强城防防 发展航运交通,促进城发展航运交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市经济发展 三国时期城市建设三国时期城市建设三国时期城市建设三国时期城市建设 吴都建邺吴都建邺(1 1)时间:公元)时间:公元221263221263年。年。(2 2)社会特征

51、:)社会特征:蜀锦蜀锦、麻布、漆器和铸铁手工业、麻布、漆器和铸铁手工业发达。发达。(3 3)城市发展:东汉建安十七年)城市发展:东汉建安十七年 (212)(212),孙权在此,孙权在此筑石头城,改称建业。石头城,跨水而立,周围筑石头城,改称建业。石头城,跨水而立,周围数十里里,设有子、罗城二重城,商业繁华,盛数十里里,设有子、罗城二重城,商业繁华,盛况非常。公元前况非常。公元前311311年张仪仿咸阳制筑城。年张仪仿咸阳制筑城。五、“三国”都城与山水3. 3. 蜀汉成都与蜀汉成都与“ “巴山蜀水巴山蜀水” ”刘蜀成都秦灭蜀后建成都城,城廓并列形制,蜀继承前代略加调整。 大城,系内城,宫是大城,

52、系内城,宫是城中主体部分,位于城中主体部分,位于规划结构中心,政治规划结构中心,政治活动中心。活动中心。 少城为外廓,市依附少城为外廓,市依附于少城,少城外亦有于少城,少城外亦有市,为各族人民交易市,为各族人民交易场所场所 城外有官府作坊区城外有官府作坊区 城外东、西、南、北城外东、西、南、北均建有军营城防均建有军营城防 南北郊置郊坛南北郊置郊坛 蜀汉成都规划留有秦蜀汉成都规划留有秦制痕迹,同时东汉洛制痕迹,同时东汉洛阳规划的影响也是颇阳规划的影响也是颇为明显的。为明显的。(1 1)时间:公元)时间:公元220265220265年。年。(2 2)社会特征: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经济最强。建置)社

53、会特征: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经济最强。建置大型官营手工业作坊,造船业、陶瓷业、丝织业、制大型官营手工业作坊,造船业、陶瓷业、丝织业、制盐业十分发达,但是实物交易的经济模式。盐业十分发达,但是实物交易的经济模式。(3 3)城市发展:曹魏立国之初先修北宫和官署,其余仍)城市发展:曹魏立国之初先修北宫和官署,其余仍保持东汉十二城门、二十四街的基本格局。公元保持东汉十二城门、二十四街的基本格局。公元 227 227 年,魏大举修建洛阳宫殿及庙、社、官署,以邺城为年,魏大举修建洛阳宫殿及庙、社、官署,以邺城为蓝本,正式放弃南宫,拓建北宫,把原城市轴线西移,蓝本,正式放弃南宫,拓建北宫,把原城市轴线西移,

54、使其北对北宫正门。在这条大道两侧建官署,在大道使其北对北宫正门。在这条大道两侧建官署,在大道南段东西分建太庙和太社。曹魏时还在洛阳城西北角南段东西分建太庙和太社。曹魏时还在洛阳城西北角增建突出城外的三个南北相连的小城,称金墉城或洛增建突出城外的三个南北相连的小城,称金墉城或洛阳小城,城上楼观密布,严密设防,是受邺城西北所阳小城,城上楼观密布,严密设防,是受邺城西北所建三台的影响而建的防守据点,是当时战争环境下的建三台的影响而建的防守据点,是当时战争环境下的产物。洛阳城内的居住和商业区仍是封闭的里和市。产物。洛阳城内的居住和商业区仍是封闭的里和市。随着魏晋实力的增强,洛阳的城外也出现了市和居住随着魏晋实力的增强,洛阳的城外也出现了市和居住区。区。五、“三国”都城与山水4. 4. 魏国洛阳与洛水魏国洛阳与洛水五、“三国”都城与山水4. 4. 魏国洛阳与洛水魏国洛阳与洛水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