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64KB
约74页
文档ID:592946936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_第1页
1/74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王王 健健山东省药品检验所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1 一、质量标准的定义和分类一、质量标准的定义和分类¡(一) 定义: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遵循的法定依据¡制定标准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2 ¡(二)分类 1、国家药品标准 (法定) ( 1).局标准(部标 ) (2).国标(药典标准) 中药材习用品可设地标3 ¡2、新药研究厂家申报中 A.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非法定性) B.生产用药品质量标准(非法定性)新注册办法中只有药品标准一种 C.局标(试行)(法定性) D.局标(正式)(法定性)4 ¡3、企业内部标准(内控标准)¡为了保障产品质量,企业内部制定的质量标准一般高于法定标准¡非法定性的临床和生产标准是形成法定标准的前体,经省所复核,国家局批准,发布施行成为国家法定标准。

5 二、质量标准制定前提二、质量标准制定前提 三个前提 1.处方组成固定(药味与药量) 2.原料稳定 3.制备工艺稳定(中试以上)6 ¡(一)、处方组成固定: 1、处方药味固定,多来源的药物应表明使用那个品种或全部 2、药量固定7 表4银翘解毒制剂处方比较表处方药典(85\95)北京/内蒙方云南方药典(77)广西/广东方上海方(片)湖北方(散)贵州方处方量比例处方量比例处方量比例处方量比例处方量金银花20010同左、但牛蒡生用160101000010150101360牛蒡子120炒696生6150生10810炒连翘20010110101000010150101360桔梗12069665000515010810薄荷120696615010810淡竹叶804644400041503.3545荆芥稳8046444000415010545淡豆豉10058055000515010681苷草10058055000515010681芦根966板蓝根60006薄荷脑1000.18 ¡(二)、原料稳定(药材:产地、药用部位采收与加工、饮片炮制,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辅料、基质)。

药材 1.真伪鉴别、西洋参(人参)、西红花(人工制成品)熊胆(猪胆、羊胆)大黄(土大黄)¡2.地方习用药材:北豆根(山豆根),五加皮(香加皮)牛膝(川牛膝)、紫花地丁(其他地丁类)9 ¡3.多来源药材:金银花(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花柱忍冬)淫羊藿(淫羊藿、箭叶… 、柔毛…、巫山…、朝鲜…)党参(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钩藤(钩藤、大叶…、毛…、华…、无柄果…)¡4、加工炮制方法固定: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酒)、香附(醋)、地榆(炭)(三)、工艺稳定(三)、工艺稳定 (中试工艺以上)1、投料量大于处方量的10倍以上2、设备与大生产基本相同,但生产能力小3、工艺条件控制与大生产相同提取时间、温度、次数,、加水量、加醇量、蒸发、浓缩、成型与大生产一致总之,中试仅为大生产规模的缩小¡4、至少中试生产三批样品才能制定质量标准举例:柴胡注射液两种工艺:A.蒸馏工艺B.蒸馏+水提取工艺工艺不同所含成分不同,质量标准也不同10 例:表1 不同工艺穿心莲总内酯的含量提取工艺总内酯的含量(mg/g)1.乙醇提取31.32.乙醇热提取,再水煎提23.13.水煎后、乙醇热提24.6水煎8.611 例:去杂质工艺比较表2不同去杂质工艺中桂皮酸含量比较工艺桂皮酸含量(%)75%乙醇沉淀法0.285高速离心法(4000转/min)0.408超滤法(2万分子量)超滤膜0.47312 例:干燥工艺对成分的影响表3不同干燥方法对何首乌制剂有效成分的影响干燥方法冷冻喷雾减压远红外 常规方法大黄素X10-69.169 9.0871 5.3792 3.8825 1.1163二苯乙烯苷X10-48.784 7.6785 3.5455 1.1721 0.6170槲皮素X10-56.647 6.3631 5.4195.5904 0.471213 三、质量标准内容和格式— (一)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一)中药材的质量标准: 名称、基源(科、种、拉丁名、药用部位,采收加工)、[性状](形状、质地、嗅、味)[鉴别](传统、显微、理化、光谱、色谱)[检查](杂质、水分、灰分、酸灰、重金属、砷盐、铜、铅、镉、汞、农残量、黄曲霉毒素)[浸出物](醇、醚、正丁醇浸出物)[含量测定](各种成分:单体、总成分)[炮制](净药材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14 ¡(二)、中药制剂 :¡ [处方](处方量应制成1000制剂单位)。

[制法](写出关键工艺条件、技术参数) [性状](颜色、性状、剂型、气、味 [鉴别](除经验鉴别外、其他同前) [检查](制剂通则+其他) [浸出物](乙醇、正丁醇、乙醚、氯仿)¡ [指纹图谱](仅对中药注射剂) [含量测定](总成分、单一成分) [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 [有效期]¡15 ¡四、名称及命名方法(仅对中药制剂)四、名称及命名方法(仅对中药制剂)¡ (一)、命名原则¡(1)简短、明确、不易混淆误解,不夸大功能¡(2)一方一名,同方同名,避免同方异名,同名异方¡(3)中药不设商品名已有万种之多,再设商品名必乱16 ¡(二)、命名方法 ¡(1)单味制剂:原料名+剂型:穿心莲片、甘草流浸膏、、三七片、绞股蓝皂甙片、银杏内酯片、银杏叶片、独一味片、羚羊角胶囊、益母草口服液、板蓝根颗粒、柴胡口服液也有其他命名法,例:益心酮片17 ¡((2)复方制剂命名)复方制剂命名:¡A、主药味+剂型:参芪胶囊、参芍片、葛根芩连胶囊(2味以上)¡B、主药+功效+剂型:木香顺气丸、防风通圣丸、芎菊上清丸、黄连上清丸。

¡C、功效+剂型: 利胆腓石片、消栓通络片、心通口服液、急支糖浆、舒胸片、健步丸¡D、药味数+主药(功效)+剂型: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十香返生丸、九味羌活丸¡E、复方+主药+剂型 : 复方甘草合剂、复方丹参滴丸、复方黄连素片,复方大青叶合剂18 ¡(三)、不宜采用的命名法(三)、不宜采用的命名法¡A.复方制剂、不以主药+剂型命名天麻丸、苏合香丸¡B.不以人名、地名、代号命名、黄氏响声丸、654-2注射液¡C.不宜用夸大词语,如 宝、 灵 天宝宁(银杏叶片)、通便灵胶囊、青春宝片、肾宝合剂¡D.不要起深奥、难懂名称:复方玄驹颗粒、奥斯尔胶囊, 19 ¡(四)(四)、以有效部位为处方:总皂苷、总内酯、总黄酮、蒽醌苷、香豆素类等¡例:人参茎叶总苷片:人参茎叶总皂苷¡ 绞股蓝皂苷片:绞股蓝皂苷¡(五)(五)、以有效成分为处方 黄杨宁片:环维黄杨星D,黄连素片(小薜碱)¡五、五、处方书写格式的要求处方书写格式的要求::¡ (( 一)一)、名称,应与国家药品标准收载名称一致,不应用习用名:北沙参-沙参 、 金银花-双花 、 川贝母-贝母 、 地黄-生地 、 制川乌(川乌(制)) 、 制何首乌(何首乌(制)) 、 人参-(白参) 、红参(人参)、五味子(北五味子)、炙甘草(甘草(炙))、煅石膏(石膏(煅))、西洋参(花旗参)、地标品种名称与国标同名异源者应改名。

20 ¡(二)、(二)、.处方药味排列顺序:¡ A 君、臣、佐、使、辅料… ¡ B 主药、次主药、辅料… ¡(三)(三)、炮制品应注明:¡ 例:白术(炒)、白扁豆(炒)但制何首乌不应写为(何首乌(制))¡(四)、(四)、处方计量单位及处方量 单位:g、ml¡ 处方量以制成1000个制剂单位计¡ 片:1000片 胶囊:1000粒 颗粒剂:1000g¡ 口服液:1000ml 酒剂:1000ml、洗剂:1000ml¡ 注射剂:1000ml 栓剂:1000粒¡对于水、蜜丸:没有上述要求21 (五)、(五)、处方中所有原料,辅料(基质)应均有标准、用量 (六)、制剂中的检验项目当属某药味,但法定标准中没有,应补充:含测项应补限度 阿魏酸(当归、川芎),丹参素(丹参),桂皮酸(桂技、肉桂)、元胡(延胡索乙素) 检测方法应一致.HPLC、GC、TLCS、UV (七)、单方制剂 只能用国家标准的原料 (八)、复方制剂 允许有些原料为地方标准但应附地方标准复印件没有地方标准,应按中药材申报要求,附上相关资料同时上报,可批为国家标准。

22 ¡六、性状:六、性状:¡ (一)、内容:成品的颜色,形态、剂型、气、味、引湿性、沉淀、溶解度…¡ (二)、包衣制剂:观察除去包衣的颜色¡ ( 三)、软、硬胶囊观察内容物的性状¡ ( 四)、口服液、注射液观察原包装内的颜色¡ (五)、在久存后性状有变化但内在质量不变者可描述变化前后的性状¡例1:分清五淋丸:本品为白色至灰白色光亮的水丸;味甘、苦23 ¡例2:生脉饮:本品为黄棕色至淡红棕色的澄清液体,久置可有微量浑浊气香、味酸、甜、微苦¡例3、利咽解毒颗粒: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咸苦(无糖型)¡例4、消银片: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例5、地奥心血康胶囊: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黄色或棕黄色粉末;味微苦¡例6、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本品为黄棕色无定形粉末或疏松固体状物,有引湿性;味苦、涩24 ¡七、鉴别七、鉴别¡ (一)、鉴别药味数选择¡ 1.单味制剂,没有选择余地¡ 2.复方制剂: 按照君、臣、佐、使、依次选择¡ 3.首选君药、贵重药、毒剧药¡ 4.对每一味均进行研究,选择可供上标准的尽量多的药味,但最少也要过1/3药味。

¡ 5.有显微鉴别的可同时进行其他鉴别 25 ¡6、有原粉入药者,应有显微鉴别¡(二)、鉴别方法¡ 1.显微(有原粉入药的)¡ 2.理化(应用较少)¡ 3.光谱(UV、IR、NMR)¡ 4.色谱(HPLC、GC、TLC、PC)¡ 5.其他(PAG、DNA、 X-衍射、热分析)26 ¡(三)、显微鉴别¡ 1.优点:方便、直观、迅速、设置简单、通用¡ 2.原粉入药一般要有显微鉴别¡ 3.收载情况:2000年版药典一部¡ 中药材329-赠7 (322-95)¡ 制剂226-赠11 (215-95)¡ 中药材占59% 、 制剂28%(2000年版)27 ¡ 4、收载原则:专属性、特征性、重现性(机率):大黄(大簇晶)、人参簇晶(少)、人参(树脂道)、甘草(晶鞘纤维)、半夏(草酸钙针晶束)、厚朴(纤维壁厚、波浪状)¡ 5.缺点与不足,结果不易判断,阴性难判、阳性较易判¡ 原因:操作程序不规范,有主观性。

28 ¡表5 中国药典95、2000年版收载主要项目比较表(中药材)项目2000年版95年版2000年版增加数显微鉴别3293227理化鉴别2254-252薄层鉴别22815078水分49427杂质24240膨胀度330总灰分89809酸灰28809其他检查63558浸出物583721含量测定1701056529 ¡表5 中国药典95、2000年版收载主要项目比较表¡(中药制剂)项目2000年版95年版2000年版增加数显微鉴别22621511薄层鉴别374(584项)267(414项)107(170项)其他鉴别20918227含量测定138528630 ¡ 6.新药研究资料要求:凡有原粉入药者,应该上显微鉴别,如不能上,应在起草说明中说明理由31 (四)理化鉴别¡ 1,收载原则: 灵敏性、专属性、重现性、简便、快速¡ 2,收载现状:见 表5,应用越来越少原因:干扰大,结果难判断 3,巧用理化鉴别¡A.升华法: 冰片(理化、TLC)¡B.气相反应: 苦杏仁(苦味酸反应)¡C.矿物药 白矾(kALSO4) 、 海螵哨(Ca++),石膏¡(CaSO4)、石决明(CaCO3)。

泡沫反应泡沫反应,生物碱沉淀生物碱沉淀反应反应,三氯化铁反应三氯化铁反应,蒽醌碱化反应均不采用蒽醌碱化反应均不采用32 (五)色谱鉴别(TLC)¡ 1、概况:新药研究、CP、BP, USP、JP广泛应用¡ CP中收载情况见表5: ¡ CP,85版-70(10.6%) CP,90版-161(20.5%)¡ CP,95版-521(668) CP,2000版-602(812) JP,92版-50(25%)33 ¡ 2、吸附剂(或载体):¡ 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硅胶G-CMC(0.1-0.5%)硅胶G-NaAc、硅胶G-NaOH(1%)厚度(0.25-0.5mm)¡ 3、对照品选择:¡A.化学对照品, 芍药苷、人参皂苷Rg1、 Re1、 Rb1。

¡B.对照药材 人参、三七、黄连、当归¡C.提取物 银杏叶提取物¡D.总成分(最好有效成分) 总皂苷、总黄酮34 ¡ 4、应用 ¡ 单用—化学对照品或其它¡ 多用—化学+药材、化学+提取物、化学+总成分¡ 一般都要使用对照品 例外:白术-苍术醇(桃红色)¡举例:黄连(小檗碱+黄连药材) 西洋参(Rg1、 Re1、 Rb1 + 药材)苦参(苦参碱+药材) 当归、川芎共存时(当归、川芎)¡CP2000版收载:化学对照品208(六六六有四个构体), 中药材对照品152种35 ¡5、新药报批出现的问题:¡A.缺少阴性对照 ¡B.阴性对照不规范、阴性对照出现不应有的斑点¡C.多来源药材应比较TLC图是否一致性 :甘草(乌拉尔甘草、光果,胀果甘草)、秦艽(四个来源)¡D.斑点拖尾,显色不清楚,彩照荧光颜色失真,特征斑点难以观察(柴胡、党参)¡E.背景太深,影响观察特征斑点36 ¡F.显色剂选择不当、应首选专用显色剂如AICI3,碘化铋钾,茚三酮(麻黄碱,氨基酸)、如不理想再选通用显色剂如10%硫酸乙醇、5%磷鉬酸乙醇,1-2%香草醛硫酸荧光显色有价值或碘蒸气+荧光法。

¡G.口服液用非极性溶媒(乙醚、氯仿)提取、进行TLC,这种成分不稳定,久置析出,不宜选用¡样品本身为提取物—不必用索氏提取,费工费时,可直接温浸、超声、热溶解,即可¡颗粒剂中生物碱 直接用碱性氯仿(乙醚)提取,不如用水提取、碱化、氯仿或乙醚提取37 ¡H.彩照不符合要求:Rf值不一致,对照品斑点太、样品斑点很小颜色不符合要求(黄连素、延胡素乙素斑点非黄色)一张照片仅有一个批号样品(应三个批号)最好不要用电脑扫描得到的照片,虽然国家没有明文规定不让用38 ¡6、样品常用纯化方法¡液-液率取(1)有机酸(阿魏酸)¡(L-L) (2)生物碱(延胡素乙素)¡ (3)苷类(皂苷)¡ 液-固率取 (1)中性氧化铝柱(芍药苷、 乳疾灵 ¡ (L-S) 逍遥丸 )¡ (2)聚酰胺柱(黄酮) (3)大孔吸附树脂柱(皂苷)D101、D201 (4)硅烷键合硅胶柱C8、C18 ( 氨基酸、苷类 )39 ¡ (六)光谱鉴别法¡(1)紫外光谱法¡ 原理:吸收的叠加。

¡ 应用:对于精制中药,有专属性、重现性、(CP00.519)复方丹参滴丸—水液283nm最大吸收¡ (2)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原理:各化合物化学键能级跃迁的综合结果¡应用:较少、报道较多、建议收载、信息量,对样品要求高:银黄叶口服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呈现红外光谱稳定性40 八、浸出物、总固体(一)、必要性:能够反应量效关系的重要指标,新药研究,国家药典均重视该项目二)、内容: a、乙醇浸出物 b、正丁醇浸出物(了解成分,有针性) c、乙醚浸出物41 (三)、设立条件 1.在没有可行的含量测定方法时可单上 2.在含量低于万分之一时,应同时上 3.在含量偏低时可以上,建议上国家鼓励含量测定与浸出物项并存 4.酒剂可制定[总固体]项目42 ¡九、检查九、检查¡(一)制剂通则:中药制剂的剂型很多、每个制剂都有检查项的要求,中国药典收载制剂23种见表643 ¡表6 CP2000年版一部收载制剂一览表剂型CP95CP2000增加合计 剂型CP95CP2000增加总计丸2055210膏剂44片471458胶剂33散49150软膏剂213颗粒剂171229注射剂112合剂171027锭剂22胶囊6915滴丸剂11浸出流浸膏1010茶剂22糖浆剂819栓剂11煎膏剂77滴眼剂11酊剂325其他55酒剂5544 举例 1.颗粒剂 [粒度]不得过8.0% [溶化性]应符合规定 [水分]不得过5.0% [装量差异]应符合规定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1.0或1.0g以上±10%1.0g以上至1.5g±8%1.5g以上至6g±7%6g以上±5%45 ¡(二)、(二)、.环境污染引入杂质¡ 重金属、砷盐、铅、汞、镉、铜、新药研究必做重金属、砷盐考察:10PPm、2PPm以下。

¡(三)三)、水分、干燥失重、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炽灼残渣¡(四)、.微生物限度、活螨¡(五)、杂质检查、掺伪(土大黄素、人参)¡(六)、有毒物质的限度检查 如附子(乌头碱)制川乌、制草乌、农残量、¡(七)、新药研究的要求 应提供三批以上完整的检查数据对于重金属、砷盐、含量偏高的要列入正文限度新制剂可增加新的检验项目.46 ¡十、含量测定十、含量测定¡(一)含量测定项目的选择(一)含量测定项目的选择¡(1)药味的选择 ¡ 首选君药、依次臣药… ¡处方中含有毒剧药 应设两个含量测定¡ 处方有贵重药 首选贵重药(人参、三七、熊胆)¡如:君药无合适含量测定方法,可依次递选,¡剧毒药: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蟾酥、斑蝥应制定含量限度范围47 ¡ (2)处方中有白、赤芍,当归、川芎;黄连、黄柏;枳实、枳壳一般不选择含量项,但当为君药应选如果没有其他可选择也可以选¡(3)中西药复方制剂,应有两个含量测定,必需建立西药的含量项¡(4)当复方制剂含量限度低于万分之一时,应增加浸出物测定或再增加一个含量项48 ¡(二)含量测定方法选择二)含量测定方法选择¡1、(1)HPL C(2)GC (3)TLCS (4)UV(比色法) (5)HPCE(6)容量法(7)N测定法(8)原子吸收(9)其他(SFE-SFC)¡2、新药研究中应用最大的HPLC、 TLCS 、UV、 GC¡ 3、HPLC CP2000版中 收载105个,佔34%(308),增9倍。

¡CP95中收载11个占7%(157)¡4、TLCS也较多品种应用,仅次于HPLC法¡CP 95 版 17 CP2000版. 56个(17.3%)¡5、UV(比色)CP2000版 50个49 ¡(三)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三)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1、提取方法选择、提取方法选择¡ (1).冷浸法(需时较长)¡ ( 2).热回流(含原粉可用)¡ ( 3).索氏提取(含原粉可用)¡ ( 4).超声波处理(常用w、Hz)¡举例.双黄连栓 超声20分钟 仲景胃灵丸 超声20分钟 全天麻胶囊 超声30分钟 利咽解毒颗粒超声20分钟 乳疾灵颗粒 超声20分钟 金水宝 超声20分钟 (W=250 HZ33 ) 肿节风 超声10分(W=300 25Hz)50 ¡2、提取液取舍方法、提取液取舍方法¡ ( 1).全量法(索氏)¡ ( 2).半量法(超声、冷浸、热回流)¡3、提取条件选样、提取条件选样 提取方法 、 溶剂、时间、温度、pH、可采用正交设计优选、与经典法对比¡4、分离纯化去杂质¡ 纯化目的 :去除杂质干扰¡ A. UV(比色法)、样品、对照品吸收曲线基本一致最大吸收波长在± 2nm以内。

¡ B .TLCS、背景清晰、斑点分离度合格¡ C.HPLC保护柱减少污染,使分离度>1.5,有时不一定要纯化,因制剂已经纯化,如心通口服液;¡纯化方法请参考鉴别 项 51 4、测定条件选择、测定条件选择 (1)UV法(比色法)入max、显色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 (2)TLCS.入S.入R选择,薄层板,展开系统、显色剂等 (3)HPLC.:检测器:{UV、示差、蒸发光散射色谱柱(C18)}、流动相配比,理论板数、分离度,拖尾因子 (4)GC:固定相、涂布浓度、柱温、理论板数…52 ¡5、阴性对照、阴性对照:制备阴性对照¡ (1) HPLC:在待测成分保留时间处无色谱峰¡(2) TLCS:在待测成分斑点相应位置无斑点 (3) GC:同HPLC¡ (4) UV、(比色法)在样品最大吸收处,阴性无吸收或吸收很小(少于5%)可认为无干扰53 ¡6.线性关系考察(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考察(标准曲线)¡ (1)UV(比色法)目的确定浓度和吸收度的线状关系和线性范围,确定取样量、利用标准曲线对照计算含量提供操作曲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9以上)¡ (2)HPLC 目的:确定线性 关系和范围、确定进样量。

提供工作曲线,回归方程、 R在 0.999以上¡ (3)TLCS 目的:确定Sx,确定线状关系和范围、直线是否过原始、选用一点法或两点法计算提供操作曲线,回归方程R在0.998以上54 ¡7.稳定性考察稳定性考察 目的选择最佳测定时间¡ (1)紫外(比法) 1—2h 稳定¡ (2)HPLC 24h 稳定性¡ (3)TLCS 1—3h 稳定性¡ (4)GC 12h以上 稳定性55 ¡8、精密度、精密度 ¡ a. UV(比色)测同一供试品5次(对照品)以上¡ b. HPLC 测同一供试品(对照品)5次以上¡ c . GC 同HPLC¡ d. TLCS 同一斑点(5次)以面积计¡ 同板不同斑点(5个)以面积计¡ 异板5个斑点(5次)以面积计求RSD%¡9、、重现性重现性 测同一批号5个样品以上.提供取样量(批号)、测定结果,RSD%56 ¡10.加样回收率试验加样回收率试验¡ (1)取样 半量+纯品、依法测定 使性范围内 (2)方法 a.加样法 b阴性加样法 c.加药材法,应选a法。

¡ (3)计算方法¡A.样品中所含成分 B.加入纯品量 C.测定量57 ¡(四)、含量测定常见问题(四)、含量测定常见问题¡ A.采用重量取样法时,不宜用容量瓶直接溶解样品至刻度¡ B.UV(比色法)中,样品、对照品吸收曲线,入max位置在±2nm,可用如不一致,方法不成立¡ C.计算分光法一般不收载中药质量标准,因干扰因素不定,现HPLC、TLCS的应用,可代替计算分光法¡ D.回收率试验、加入对照品太迟,没有参与提取纯化,不符合要求58 ¡E.选对照品时,总成分不能做对照品、因组成不固定西洋参总皂苷(三七总苷)¡F.样品中含有多种不同来源的同一类成分,不能依某种对照品测总含量(如皂苷)人参、知母、黄芪、赤芍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e、Rg1¡((五)、含量限度五)、含量限度 (( 重要、关键)重要、关键)¡A. 制定10批20个数据(中试)取最小含量为限度或去掉一个最低含量,取第二个最小含量为限度,或最低含量的90%¡B.含量限度表示法¡ (1)mg/片 (2)胶囊mg/粒(软胶囊、硬胶囊)59 ¡ (3)水蜜丸、小蜜丸、水丸mg/g¡ (4)大蜜丸mg/丸 (5)滴丸mg/丸(按丸服用)¡ (6)口服液(合剂)mg/支(mg/ml或 % ) ¡ (7)颗粒剂mg/袋 (8)糖浆剂mg/ml或%)¡ (9)微丸mg/g (10)酊剂(mg/ml或%)¡ (11)浸膏(%) (12)散剂/袋¡ (13)注射剂mg/ml 有毒成分应制定含量限度范围,华 山参 片有毒性,含生物碱以莨菪碱计 应为标示量的8.0-12.0%。

60 ¡十一、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十一、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一)、(一)、中药注射剂的新药类别:一类(单体成分),二类(药材、有效部位),四类(小水针,粉针,大输液互相改变,不改变给药途径)原剂型未按二类新药作临床研究,应按二类新药上二期临床,申请试生产,试生产期间,作四期临床试验按新的药品注册办法,没有规定注射剂的类别¡(二)、名称 : 粉针剂称;“注射用”,液体针剂称:“ … 注射液”“滴注液”¡(三)、处方 A 少而精,B组成,单方,复方,有效成分,有效部位,C药味 ,复方可有地方标准,单方一定是国家标准61 ¡(四)、制法 应提供关键技术参数,制成1000个制剂单位A 详述制备工艺全过程(以有效部位,有效成分为组分)或附国家标准 以净药材为组分应制定半成品的内控标准 ,有害有机溶剂的检查B附加剂应慎重加入,并有药用标准C溶剂容器应符合药用要求¡(五)、形状 应描述颜色,状态等,同批颜色必一致,不同批颜色应在一定色差范围,不宜过深¡(六)、鉴别 选专属、灵敏、快速、重现性好的项目原则上,各组份的鉴别均应列为质量标准62 ¡7、检查、检查 参见 中国药典现行版注射剂项下的检查项目,并根据不同给药方法的要求,研究考察以下项目。

A、、色泽色泽 ,色差应不超过±1个色号 , B 、、PH值值 应在4.0~9.0,同一品种应不超过2.0,C 、、蛋白质蛋白质 1ml加30%磺基水杨酸试液1ml,5分钟,不得出现混浊或沉淀,也可加鞣酸D、、鞣质鞣质 1ml加1 %蛋清生理盐水5ml,10min,不得出现混浊和沉淀E、、树脂树脂,5ml加盐酸1滴,30min应无树脂状物产生 F、、 草酸盐草酸盐 静脉注射液 2ml、 PH5-6加3 %氯化钙溶液2-3滴, 10min,不得出现混浊或沉淀63 ¡G、、 钾离子钾离子 2ml ,炭化、灰化,加稀醋酸,以法测定1mg/ml)H、、重金属 重金属 〈〈10ppm I、、砷盐〈砷盐〈2ppm¡J、枳烧残渣 不得过1.5%(g/ml)¡K、水份、 按中国药典水份测定法第三法¡L、异常毒性M、溶血试验N、刺激性试验¡O、过敏试验¡ 9、、总固体测定 (mg / g )¡10、、含量测定含量测定¡a 、、以有效部位为组分配制的注射剂:测定以有效部位为组分配制的注射剂:测定单一成分、单一成分、 或指标成分和该有效部位的含量,或指标成分和该有效部位的含量,64 ¡有效部位的含量不少于总固体的70%,(静脉用不少于80%,)应扣除调节渗透压附加剂的量。

如有效部位测定有干扰,可测单一成分按平均值比例折算成有效部位量总固体、单一成分、有效部位均应列入质量标准¡B 、依净药材为组分配制的注射液,应测定有效成分、指标成分和总类成分所测成分的总含量应不低于总固体的20%(静脉用不低于25%),调渗附加剂扣除¡C有效成分、有效部位为组分的注射剂的含量均以标示量的上下限范围表示,以净药材为组分的注射剂含量以限度表示65 ¡D、含有毒性药味时,必须制定有毒成份的限量范围¡E 处方中含有化学药品的,应单独测定化学药品的含量,由总固体中扣除,不计算含量测定的比例数中¡F处方中净药材及相应的半成品,其含量测定均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应与成品含量相适应,必要时,三者均应列入质量标准,以保证处方的准确性及成品的质量稳定¡G 含量限(幅)度指标,应根据实测数制定¡临床:三批,6个数据,生产,10批,20个66 ¡数据¡10、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应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制订¡11、规格 根据临床要求确定装量,并须标示被测成分的含量¡12、除应避光外,应根据成分性质,制定贮存条件¡13、有效期 根据稳定性结果,制定有效期 ¡有关的书写格式可参照《中国药典》现行板。

67 ¡十二、指纹图谱书写格式(暂行)十二、指纹图谱书写格式(暂行)¡指纹图谱作为质量标准单列项目,书写格式如下:¡【指纹图谱】照高压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 一部 附录 Ⅵ D)测定¡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同中国药典书写格式¡参照物的制备,同中国药典书写格式¡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同中国药典书写格式¡测定法 精密称取供试品溶液、参照物溶液各Xx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68 供试品指纹图谱中与参照物峰相应的峰为s峰,计算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比值,应符合下列要求:¡供试品指纹图谱应与标准指纹图谱相似¡指纹图谱应有xx个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x.xx±xx(峰号)、 x.xx±xx(峰号)、¡峰面积比值 x.xx±xx(峰号)、 x.xx±xx(峰号)、¡ 非共有峰面积不得过总面积的xx%;69 ¡附标准指纹图谱 说明仪器及色谱柱型号,最小峰面积的设定等积分参数70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总结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总结)¡(一)原料(药材)及辅料的质量标准一)原料(药材)及辅料的质量标准¡ 1.药材的法定标准(提取物、有效成分)¡ 2.所用药材应符合质量标准(检验报告)¡ 3.多基原药材应尽量固定品种¡ 4.应限定产地¡ 5.需炮制的药材,其炮制方法应符合规定。

如有特殊需要,亦可自拟,应有实际意义,切实可行¡ 6.涉及制剂中有含量测定成分的药材,应规定含量限度¡ 7.复方制剂中若有未制定标准的药材,应先制定标准,并按《新药审批办法》有关规定报送相应的资料71 ¡(二)制剂质量标准(二)制剂质量标准¡ 1.[名称]汉语,拼音(按命名原则命名)¡ 2.[处方](名称书写规范、排列顺序符合组方原则、处方量以出成品1000制剂单位计)¡ 3.[制法](写明制备工艺全过程列出关键技术条件和要求,对关键半成品应有质控)¡ 4.[性状](包括剂型及除去包装后药品色泽形态气味等¡ 5.[鉴别](原则上各味药物应进行研究,符合要求后纳入质量标准72 ¡ 6.[检查]按制剂通则规定项目及必要的其他项目检查,毒剧药无含量测定项的,应作限度检查对重金属、砷盐应予考察,药典未收剂型可自拟检查项¡ 7.[浸出物]必要上时,应根据化学成分类别,选用适宜溶剂,测定浸出物量,应有针对性和质控意义¡ 8.[含量测定]应首先对君药、贵重药、毒剧药进行含量测定¡ 含量限度应根据实测数据制定,毒性成分含量应规定幅度,应进行方法学考察73 ¡含量限度低于万分之一者,应再增加一个含量测定,或浸出物测定。

¡ 如建立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有困难,也可建立生物测定或其他方法¡ 9.[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 10.[规格][贮藏]根据情况说明¡(三)起草说明(三)起草说明¡ 1.原料及制剂各项内容研究过程说明¡ 2.各项指标的技术条件,依据,注意事项¡ 3.附相关的图谱、数据(包括TLC彩照)¡ 4.未采用的实验方法和结果,也应详细记录于起草中¡ 质量标准书写格式可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