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诊治》PPT课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92624358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出血诊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鼻出血诊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鼻出血诊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鼻出血诊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鼻出血诊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出血诊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出血诊治》PPT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耳疾病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概述第一鳃沟在胚胎期融合不全造成的遗迹。瘘口:常位于耳轮脚前,瘘管:可分支,管壁衬以鳞状上皮,管内有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感染时形成具有臭味的分泌物,反复感染可形成囊肿或脓肿。 先天性耳前瘘管临床表现 (1) 无症状。或挤出少许粘液、皮脂样物。 (2) 感染时,局部肿痛,化脓;反复感染可形成脓瘘或瘢痕。治疗 (1) 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 感染者,抗感染,切开排脓,局部换药,瘘管切除。 耳廓软骨膜炎(perichondritis of auricle)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suppurative peric

2、hondritis of auricle) 耳廓假性囊肿(pseudocyst of auricle)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病因 外伤、手术、邻近组织感染。 致病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理软骨与软骨膜之间炎症、积脓,软骨坏死、畸形。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临床表现 (1) 耳廓灼热感、肿痛感、剧痛; (2) 耳廓红肿,触痛; (3) 脓肿形成,波动感。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治疗 (1) 早期 大剂量敏感抗生素,湿敷(醋酸铝液、优苏溶液等),理疗; (2) 脓肿 沿舟状窝作半圆形切口切开耳廓排脓,清除肉芽、坏死软骨,抗生素冲洗脓腔,对合切口。耳廓假性囊肿 概述耳廓外侧前上部的局限性肿胀,内有浆液性

3、渗出液,形成囊肿。 3040岁为多,一侧为多,男性为多于。病因未明,可能与外伤致局部循环障碍有关。耳廓假性囊肿病理 软骨膜与软骨层紧密相连,软骨层内面覆有一层纤维素,表面无上皮细胞,软骨内积液,而非软骨膜与软骨之间(与真性囊肿不同)。耳廓假性囊肿临床表现 (1) 舟状窝、三角窝、耳甲腔处隆起,边界清楚,色泽正常,可透光; (2) 无压痛,有弹性,大者有波动感; (3) 穿刺有淡黄色液,无细菌生长; (4) 胀感,灼热感,痒感,常无痛感。耳廓假性囊肿治疗 (1) 理疗:紫外线、超短波、微波、磁疗; (2) 穿刺:抽液,注硬化剂(15高渗盐水、50GS); (3) 手术:切除全层囊壁,引流、包扎。

4、耵聍栓塞(impacted cerumen) 耵聍聚积过多,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病因 炎症、异物、挖耳、外耳道狭窄、畸形、肿瘤,下颌关节运动无力等,刺激耵聍分泌增多或机械性阻塞。 耵聍栓塞临床表现 (1) 不完全阻塞者无症状; (2) 完全阻塞者闭塞感,听力减退,耳鸣; (3) 压迫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 (4) 合并炎症,耳痛,皮肤肿胀,糜烂; (5) 长时间阻塞,耵聍质硬如石或质软如泥。治疗 (1) 直接取出耵聍; (2) 3碳酸氢钠滴耳34日,软化后再取。 外耳道炎(otitis externa)定义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病因 挖耳,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

5、,脓液及水浸渍,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全身性疾病。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性杆菌。外耳道炎临床表现 (1) 外耳道灼热、痒、疼痛,皮肤弥漫性充血、肿胀、糜烂; (2) 分泌物:先为浆液性,后为脓性; (3) 耳道狭窄致听力下降、耳鸣; (4) 耳周淋巴结肿大,全身发热、不适; (5) 慢性者,耳不适、痒,皮肤充血、增厚、结痂,鼓膜混浊、标志不清。 外耳道炎治疗 原则: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脓痂,促使干燥,治疗原发病。 (1) 急性期,全身予以抗生素,58醋酸铝纱条湿敷,25硝酸银液涂布,抗生素与激素合剂涂檫; (2) 慢性期,涂檫抗生素与激素合剂。外耳道疖(and furu

6、ncle of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定义 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为外耳道毛囊感染所致。病因 同外耳道炎; 致病菌以葡萄球菌常见。 外耳道疖临床表现剧烈耳痛,咀嚼时加剧,放射至同侧头部;全身不适,体温升高; 阻塞外耳道可引起听力下降; 前下壁疖肿,耳屏前下方肿胀,咀嚼耳痛加剧; 后壁疖肿,可致耳廓外突,耳后沟消失; 软骨部红肿,触痛,耳廓牵拉痛和耳屏前压痛;疖肿成熟后,脓头,溃破后脓液量少、粘稠。外耳道疖治疗 (1) 抗生素控制感染; (2) 对症处理:止痛,镇静; (3) 理疗:热敷,红外线、微波、超短波照射; (4) 10鱼石脂甘油、25酚甘油涂敷; (5) 疖

7、肿切开排脓; (6) 疖肿溃破者,10龙胆紫酒精、3硼酸酒精涂檫。 外耳道真菌病(otomycosis)概述 耳真菌感染常局限于外耳道,见于潮湿、温暖的季节和地区,夏季为多。病因 致病菌:曲霉菌、青霉菌、念珠菌等; 诱因:游泳、淋浴、中耳炎、挖耳、耳内滴抗生素液等。外耳道真菌病临床表现 (1) 早期和轻者可无症状; (2) 耳内痒,闷胀感; (3) 少许水样分泌物; (4) 表皮脱落、痂皮,堵塞,致听力下降和耳鸣; (5) 合并细菌感染,引起耳痛、肿胀和流脓; (6) 外耳道有白、灰或黄色霉苔,呈膜状或丝状; (7) 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糜烂、粗糙; (8) 显微镜下见分泌物内菌丝和芽苞。 外耳道真菌病治疗 (1) 清除耳道内霉苔和分泌物,拭干创面; (2) 涂药:2龙胆紫、3水杨酸酒精、1麝香草酚酒精; (3) 喷药:制霉菌素硼酸粉、麝香草酚碘粉; (4) 全身用药:口服制霉菌素或曲古霉素,静滴二性霉素B。预防 保持外耳道干燥,勿用污物挖耳,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