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92612470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3课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课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3课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3课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3课课浙教版科学总复习浙教版科学总复习1种群指种群指一定区域一定区域内的内的同种生物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个体的总和,注意一定区域,同种和,注意一定区域,同种(同一物种同一物种),总和,总和三个因素;群落指一定区域内的三个因素;群落指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所有生物个个体的总和,注意一定区域,所有生物体的总和,注意一定区域,所有生物(多个多个物种物种),总和三个因素。例如:山上长着的,总和三个因素。例如:山上长着的高大的五针松和所有生物分别属于高大的五针松和所有生物分别属于种群种群和和群群落落(填填“种群种群”、“群落群落”)。浙江中考课前热身训练答案2种群有种群有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年龄结构

2、、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特征。其中引起种群动态变出生率、死亡率等特征。其中引起种群动态变化极大的是化极大的是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因素。生物种群中增加生因素。生物种群中增加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繁殖繁殖,减少生物个体的主,减少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要方式是死亡死亡;某个区域内,蚂蚁有;某个区域内,蚂蚁有500只,只,一年后统计,蚂蚁繁殖了一年后统计,蚂蚁繁殖了500只,那么只,那么蚂蚁出生率蚂蚁出生率 3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说明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说明生物既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

3、境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其中影响生物;其中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温度、阳光、水分、食物等,、阳光、水分、食物等,生物因素有互助、生物因素有互助、竞争、捕食竞争、捕食、寄生等,如、寄生等,如寄居蟹体现的生物寄居蟹体现的生物互助互助关系,蛔虫靠关系,蛔虫靠寄生寄生从从人体中吸取营养物质,以其他生物为食是人体中吸取营养物质,以其他生物为食是捕捕食食。4下列哪组生态学概念能正确地表示彼此的下列哪组生态学概念能正确地表示彼此的大小关系大小关系()A、生物体、生物体种群种群群落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圈B生物体生物体种群种群群落群落生物圈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系统C、生物体、生物体

4、群落群落种群种群生物圈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系统D生物体生物体群落群落种群种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圈A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中,正确的是中,正确的是()A、太阳能、太阳能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B太阳能太阳能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生产者生产者D6、某湖泊生态系统受到农药轻度污染后,、某湖泊生态系统受到农药轻度污染后,未经处理,过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未经处理,过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有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有()A、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B、置换作用、置换作用C、化合作用、化合作用D、分解作用、分解作用A

5、如:一口池塘中全部的鲫鱼如:一口池塘中全部的鲫鱼1、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个体的总和。一、种群种群(1)、一个池塘中的鲢鱼、鲤鱼等鱼群。则)、一个池塘中的鲢鱼、鲤鱼等鱼群。则这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否一个种群?这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否一个种群?(2)、一个菜市场中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吗?)、一个菜市场中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吗?复习要点梳理复习要点梳理2种群特征有、种群特征有、和等。、和等。出生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性别比例1、生物群落指在、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一定生活环境中的中的所有生所有生物物种群的种群的总和

6、总和,简称群落。,简称群落。(1)一个区域内只有一个区域内只有一个群落一个群落。群落的结构包。群落的结构包括括垂直结构垂直结构和和水平结构水平结构。(2)植物群落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的总和;植被植被指覆盖在指覆盖在地球表面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的植物群落。(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二、群落群落群落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和研究的需群落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和研究的需要而定。要而定。乔木层乔木层灌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草本植物层苔藓地衣层苔藓地衣层在群落中,在群落中,植物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

7、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森林中具有植物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森林中具有植物群落的群落的分层现象分层现象。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既生物既受环境影响受环境影响,也能,也能适应环境适应环境,还能,还能影响环境影响环境。(1)影响生物的影响生物的分布分布、形态形态和和生理生理等因素叫等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2)生态因素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阳光阳光,温度温度,空气空气,水水,土壤等环境因土壤等环境因素素互助、寄生、捕食、互助、寄生、捕食、竞争等竞争等(3)适应的普遍性:适应的普遍性:现存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现存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8、和生活方式。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保护色保护色拟态拟态警戒色警戒色1、下列不属于拟态的是(、下列不属于拟态的是( )A枯叶蝶似枯叶枯叶蝶似枯叶B有的无毒蛇具有毒蛇的鲜艳体色。有的无毒蛇具有毒蛇的鲜艳体色。C南美蚕蛾幼虫的体态、色斑似眼镜蛇。南美蚕蛾幼虫的体态、色斑似眼镜蛇。D美洲棕王蝶幼虫有毒美洲棕王蝶幼虫有毒,体节有棕色大斑纹体节有棕色大斑纹2、下列分别属于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组是(、下列分别属于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组是( )A青蛙的体色和黄蜂腹部的条纹青蛙的体色和黄蜂腹部的条纹B昆虫的体色和北极熊的体色。昆虫的体色和北极熊的体色。C枯叶蝶具有的特征和黄刺蛾幼虫的鲜艳色彩枯叶蝶具有的特征

9、和黄刺蛾幼虫的鲜艳色彩D腹蛇体表的斑纹和比目鱼的体色。腹蛇体表的斑纹和比目鱼的体色。 AD练习四、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意义生态系统的意义(1)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共同组成的。(2)生态系统范围有大有小。生态系统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生物全部生物及它们所生及它们所生活环境中的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圈范围生物圈范围岩石圈岩石圈表面:地面以下表面:地面以下23千米岩石层千米岩石层水圈水圈大部:水面以下大部

10、:水面以下12千米海沟千米海沟大气圈大气圈底部:地面以上底部:地面以上10千米高空千米高空(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等。等。(2)生产者:主要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3)消费者:大多数是消费者:大多数是动物动物(4)分解者:如分解者:如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2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成分(1)食物链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食物关系而形成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的一种联系。3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生产者初级初级消费者消费者次级次级消费者消费者(2)食物网:食

11、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的形式食物网: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的形式(3)功能功能: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尸尸体体粪粪便便 生产者生产者(植物)(植物)呼吸热呼吸热呼吸热呼吸热呼吸热呼吸热 次级次级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微生物和腐生生物)分解者(微生物和腐生生物)呼吸热呼吸热太阳太阳尸尸体体落落叶叶 初级初级消费者消费者尸尸体体粪粪便便物质物质流动是流动是循环循环的,的,能量能量是是单向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逐级递减的。(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生物种类越多越多,成分,成分越复杂越复杂、自动、自动调节能力调节能力越强越强。4生态平衡生态

12、平衡(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具有比较稳定的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食物链链和和食物网食物网。(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一定的限度,当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当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坏。5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的破坏(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火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和人为因人为因素素(如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如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强化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完成课后强化训练完成课后强化训练下节课的课前热身训练下节课的课前热身训练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