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饮片鉴别课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92523375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203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药饮片鉴别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3页
常用中药饮片鉴别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3页
常用中药饮片鉴别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3页
常用中药饮片鉴别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3页
常用中药饮片鉴别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中药饮片鉴别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药饮片鉴别课件(2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中药饮片鉴别常用中药饮片鉴别 祝之友祝之友祝之友祝之友主任中药师主任中药师主任中药师主任中药师 临床药师临床药师临床药师临床药师 眉山市中医医院(三甲)药学部临床药学室眉山市中医医院(三甲)药学部临床药学室眉山市中医医院(三甲)药学部临床药学室眉山市中医医院(三甲)药学部临床药学室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眉眉山山山山) ) ) ) TELTEL: 13778810856 13778810856 2013-12-09 2013-12-09 成成成成 都都都都 Email :zhzEmail :zhz v这次学习班主要学习要点:这次学习班主要学习要点:

2、 1.1.中医临床药学工作开展问题中医临床药学工作开展问题 2.中药品种理论问题(创新中药基本理论内容之一). . 3.中药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问题(中药的五气五味研究). . 4.中医用药质量问题. . 5. 5.中药饮片质量与鉴别中药饮片质量与鉴别. . 6.中药临方炮制与辅料质量(标准)问题. . v这次学习班主要讨论问题:这次学习班主要讨论问题: 1.1.如何开展中药品种理论学习与研究如何开展中药品种理论学习与研究. . 2. 2.如和指导临床用药如和指导临床用药. . 3.3.现代中医临床药学的特点、开展与研究内现代中医临床药学的特点、开展与研究内容容.*.* 4. 4.临床医师用药

3、思维临床医师用药思维. . 5. 5.临床中药师的临床药学思维临床中药师的临床药学思维. .v问题的提出 中医用药情况调查.2011-2013:2011-2013: 国家教学医院国家教学医院 3 3家. 三级(三乙、三甲)医院 5 5家. 二级(二乙、二甲)2020家. 区乡医院 3232家. 社会葯房 1515家. 中药饮片企业 5 5家. 中药处方1000010000多多张. v1000010000多多张中药处方医生中,其学历:有中专、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等.其技术职称有: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教授、研究生导师等.vv在被检查医院接触处方药学人员中,技术职称有初级、中级、副高级.v

4、存在旳共性问题: v 中药饮片质量存在的问题:1.品种理论问题品种理论问题。由于品种混乱,常造成中医处方用名与实际调配付给品不符。如红藤、木通、通草、柴胡、竹叶、浮海石等。2.伪劣中药饮片和伪劣中药饮片和“美容美容”饮片泛滥饮片泛滥。如白芍、白术、人参、西洋参、茜草、通大海、红花、枸杞、金银花等。 3. 3.精制饮片精制饮片质量可控问题质量可控问题: (1.1.)基原与品种问题:基原与品种问题: Ex.Ex.鸡血藤与血藤、鸡血藤与血藤、四四川鸡川鸡血藤,升麻(血藤,升麻(绿绿升麻升麻, ,毛茛科植物毛茛科植物)与白升麻()与白升麻(唇形唇形科植物科植物) (2.2.)饮片规格、饮片规格、等级等

5、级标准问题:标准问题:ExEx:香附,延胡索:香附,延胡索等要求切片,丹参、等要求切片,丹参、大黄等大黄等饮片规格等级饮片规格等级 (3.3.)炮制质量与调配规范问题炮制质量与调配规范问题. Ex. Ex:如郁金、玄参、:如郁金、玄参、独活等要求切薄片独活等要求切薄片延胡索切厚片延胡索切厚片 (4.4.)临方炮制与用时打碎临方炮制与用时打碎, ,小包装饮片无法解决小包装饮片无法解决 (5.5.)基原与品种正确,但饮片不合格基原与品种正确,但饮片不合格. Ex. Ex:地龙:地龙 (6.6.)新的白色汚染问题新的白色汚染问题4.渗假饮片渗假饮片。如红花、酸枣仁、山药、通大海等。5.含水量,非入药

6、部位超标,水洗饮片等现象含水量,非入药部位超标,水洗饮片等现象严严重。如川牛膝、玄参、知毌、黄精、玉竹、白及等。6.中药饮片质量鉴定知识、文献、标准欠缺中药饮片质量鉴定知识、文献、标准欠缺(中药材鉴定不完全等同于中药饮片鉴定)。 . . . 7. 7.中药饮片炮炙质量问题:中药饮片炮炙质量问题:v中药饮片质量问题:中药饮片质量问题:(略略)v炮制所用辅料质量问题炮制所用辅料质量问题: : 液体辅料:蜂糖液体辅料:蜂糖( (渗假蜂糖渗假蜂糖) ),醋,醋( (白醋、酿白醋、酿造食用醋造食用醋) ),酒(黄酒、白酒、苦酒)、药汁、,酒(黄酒、白酒、苦酒)、药汁、油等油等. . 固体辅料:麦麸、蛤粉

7、、盐、姜、油砂等固体辅料:麦麸、蛤粉、盐、姜、油砂等. . 药剂科主任,葯房主任,药学人员的工作质药剂科主任,葯房主任,药学人员的工作质量(量(应知应会应知应会)问题)问题. .目前目前中医用药思维现状中医用药思维现状v医圣张仲景一身临床所用药物,均是在神农本草经收录范围内。张氏所创的经典方剂,至今为中医界所推崇和效用。然而由于历史久远,加之中药理论几千年的固有模式,造成“方未变而药多变方未变而药多变”,影响临床疗效,导致现今对经方(古方)和其中药物的认识差异。v 在传统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历史原因,药物品种内涵的不断变化,即“方未变而药多变方未变而药多变”的特殊现象,造成了古方与现代用

8、药之间的不恰当与脱节,从而影响中医临床疗效,乃至中医药学的发展。 v在很多经典古方中,如在很多经典古方中,如“麻黄桂枝汤麻黄桂枝汤”中的中的“桂枝桂枝”;“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的中的“连轺连轺”与与“梓白皮梓白皮”;“枳实汤枳实汤”中的中的“枳实枳实”;“泰山磐石散泰山磐石散”中的中的“续断续断”;“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饮”中的中的“金银花金银花”等。现代中医等。现代中医在使用这些汤方时,均被更换了其中的药物,在使用这些汤方时,均被更换了其中的药物,把现代人对药物的思维标准强加在古人用药把现代人对药物的思维标准强加在古人用药意图上,有的完全背道而驰意图上,有的完全背道而驰 v如张

9、仲景所用桂枝,应是现今肉桂;所用连轺根应是现今之金丝桃科植物红旱莲,不但品种发生了变化,而入药部位也发生了变化。张仲景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用的梓白皮,而现在用的是桑根皮,品种发生了变化。桑根皮与梓白皮,其临床性效完全不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木通与通草,枸杞与枸杞子,忍冬与金银花,威灵仙,柴胡等。v有一种现象,中医名家多数从来只对处方研究精湛,往往对药物的历史变异不很重视。在中药饮片使用上,只注意“道地正宗”,而不注意药房调配实际付给品的真伪。如国内很多中医名家开写“雅连”、“大连”,而药房实际调配的是“味连”,完全违背了处方医生的用药意图。正如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方药离合论”中所言:“方

10、之与药似合而实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血气,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可以变易血气,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v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现时的中药学教材,在中药名称下均标示最早出现的著作。但没有注释说明是药物名称的出现,或药物的实际品种,临床应用的实际时间。中药名中药名称的最早出现与中药实际品种与入药部位的称的最早出现与中药实际品种与入药部位的最早进入临床使用,均有较大的年代差异。最早进入临床使用,均有较大的年代差异。这些一直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古今药用品种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异。现代中医用药当以现今统编教材和中国药典为

11、依据。但是,在运用古代汤方时,必须认真考虑具体入药品种及入药部位,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而作相应的翻译和灵活变动,否则将不能运用古方、经方的预期效果。v长久以来,我们的中药教学,只注重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真伪鉴别,加工炮制,有毒无毒,十八反,十九畏等常规中药的基本理论,很少深入到药物的历史变化和实际功能品论理上,有的论述是张冠李戴。v传统医药的发展,中药品种内涵意义的不断变化,造成“方未变而药多变方未变而药多变”的历史现状,造成古今汤方与用药品种、入药部位之间的脱节。金元时期大医家就曾大声疾呼“古方今病不相能古方今病不相能”与“古方今药不相能古方今药不相能”。v中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于

12、临床疗效,临床疗效的根本在于中药饮片(中成药原料),中药饮片的核心在于质量,中药饮片质量的保证在于药学从业人员的技术成本和服务质量。v无论何种等级医院,建设何种专科、专病,不管其技术职称多高,其核心要素是终端效应疗效,治愈患者疾病,让疗效说话。在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前提下,必须提高临床用药质量。v如果医院提供的药品(中药饮片)没有疗效,即使你什么重点专科,重点专病,鼓敲得再好,如病人最终得到的疗效差,也不会买你的帐,患者就不会来,“回头客”(复诊患者)少。v中医要发展,中医要努力缩小与现代医学(西医)之差距,首先要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且至关重要。vE Ex:(重症胰腺炎的现代中医治疗. 大柴胡汤

13、伤寒论方:柴胡柴胡半斤半斤、黄芩三两、芍芍药药三两三两、半夏半斤、生姜五两、枳实枳实四枚四枚,炙、大黄大黄二两二两、大枣大枣十二枚十二枚)。v临床疗效是中医立足之本,只有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整个中医方能得到根本的发展和提高。临床疗效是第一位的,亦是最核心的。离开临床疗效,一切建设和发展都是空谈。v中医学界历来尊经崇古,对于“经典” 不敢摘破,所以对经典处方、药物名称、剂量等均很敬重,这就造成中医界“古方今病不相古方今病不相沦沦” 和“古方今葯不相论古方今葯不相论”,“ 方未变而方未变而药多变药多变”的现象;对古代文献汤方和汤方葯物,要知其然,要搞中医临床药学研究,协助和指导中医临床用药.v目前

14、中医用药质量问题:中医用药质量问题:处方葯物名称书写与葯房调配应付与实付不符.中药饮片品种、规格与汤方用葯意图不符.如枫斗、猪牙枫斗、猪牙皂等.角注与医嘱不淸.汤剂煎煮与服用方法不符合中医葯理论,严重影响中医临床疗效.如银翘散之汤剂.v急症用药问题:急症用药问题: 古代汤剂的煎煮(即用药质量问题):古代汤剂的煎煮(即用药质量问题): 煎煮方法,如桂枝汤,银翘散煎煮方法,如桂枝汤,银翘散 个别特殊饮片的处理个别特殊饮片的处理. .如全蝎、土鳖、石如全蝎、土鳖、石膏、青黛膏、青黛 散剂的意义散剂的意义 : : 1. 1. 直接服用的散剂直接服用的散剂 2.2. 需要煎煮的散剂,如银翘散,导赤散需要

15、煎煮的散剂,如银翘散,导赤散等。等。v银翘散:银翘散:( (温病条辨温病条辨卷一方卷一方) ) 金银花金银花一两一两 、连翘连翘一两、一两、苦桔梗苦桔梗六钱、六钱、薄荷薄荷六钱、六钱、竹叶竹叶四钱、四钱、生甘草生甘草五钱、五钱、芥穗芥穗四钱、四钱、淡豆豉淡豆豉五钱、五钱、牛旁子牛旁子六钱。六钱。 上杵为散,上杵为散,毎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毎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淸,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淸,过煎则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三服,夜一服;病轻者,三时一服,日

16、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v导赤散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卷下方) 生地黄、甘草、生地黄、甘草、木通木通各等分。各等分。共为末共为末,毎用三钱,加毎用三钱,加竹叶竹叶,水煎,食后服。功,水煎,食后服。功能清心火,利小便。治心经热盛,症见能清心火,利小便。治心经热盛,症见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或心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或心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尿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尿道刺痛等症。道刺痛等症。v方解: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方解: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木通木通性寒,味苦。归心、小肠经。性寒,味苦。归心、小肠经

17、。淸心除烦淸心除烦(第一功效),(第一功效),利尿通淋,引热下行,使利尿通淋,引热下行,使从小便而出。(从小便而出。(川木通川木通,性寒,味淡。,性寒,味淡。归肺、膀胱经。利尿通淋,通经下乳);归肺、膀胱经。利尿通淋,通经下乳);竹叶清心火竹叶清心火,利水;生甘草清热泻火,利水;生甘草清热泻火,又能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清心养又能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清心养阴,利水导热之效。阴,利水导热之效。v关于竹叶与淡竹叶:(另文讨论)古代本草和医药文献方剂中的竹叶、淡竹叶、竹叶卷心等均是指淡竹的叶,非现今之小草本植物淡竹叶竹叶长于淸心经热,淡竹叶长于淸胃和膀胱经热v特殊中药饮片应用问题:v如“毒剧荮

18、品” 与虫类葯物旳正确应用问题:如半夏v如虫类药物旳煎煮(毒性蛋白性质), 青黛另煎等v患者自我保护意思增強影响药疗的依纵性v临床医生自生安全意义与医疗风险 v当前中医药界迫切须要解决的问题 *等级医院务须开展中医临床药学工作等级医院务须开展中医临床药学工作 *中药饮片质量鉴别中药饮片质量鉴别 *提高中医用药质量提高中医用药质量v坚守中医中药坚守中医中药,不能用现代医药理论来,不能用现代医药理论来要求中医中葯要求中医中葯v等级中医院必须加強等级中医院必须加強临方临方炮炮制制工作工作v中管局要对等级医院的药亊管理,中药中管局要对等级医院的药亊管理,中药饮片质量和用药质量进行饮片质量和用药质量进行

19、有效监督检查有效监督检查和指导和指导。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v1.中药饮片与中药材v中药材:在商品流通中,又称“个字货”,系指原生药材,即指原药用部位,上市流通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统称“中药材”,但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其特点:不能直接用于临床特点:不能直接用于临床。v中药饮片:系指将中药材依照中医药理论,经过净选、加工、炮制成具有一定形状,规格标准的,可一定形状,规格标准的,可直接用于临床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的中药。v中药饮片种类:中药饮片种类: 普通饮片.即中医所用常规中药饮片。 精制饮片.即小包装饮片。 颗粒饮片.即将普通中药饮片制剂成一定粒度的颗粒制

20、剂。 免煎饮片.即经煎煮、浓缩、制粒、干燥的颗粒制剂。 破壁饮片.即超微粉中药饮片。利用特殊粉碎设备,将普通饮片进行粉碎,其细胞壁已被破害。v中葯临床性效中葯临床性效的的限定限定意义意义(饮片质量鉴定的依据)饮片质量鉴定的依据) 中国药典20102010年版定义为:“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中国药典20102010年版一部凡例P.13P.13)。也就是说中药材只有炮制成饮片后才有其特定的临床性效。v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中国药典20102010年版一

21、部附录P.20P.20)v2.中药饮片规格:(中药饮片质量鉴定的依据中药饮片质量鉴定的依据) 中药饮片的形状、规格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2010一部附录(P.20P.20)明确规定:v片:极薄片 0.5mm0.5mm以下,薄片1-2mm1-2mm,厚片2-2-4mm.4mm.v段:短段5-10mm5-10mm,长段10-15mm.10-15mm.v块:8-12mm8-12mm的方块.v丝:细丝2-3mm2-3mm,宽丝5-10mm.5-10mm.v其它: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研碎使用.v3.目的和意义:v中药品种繁多,同一名称药物,基原众多,如:贝母、黄连、银花、小通草等,特别是同

22、科同属植物,器官形态相近,如白花蛇舌草、伞房耳草、纤花耳草等,加工炮制后其形态特征,颜色变化等,容易发生混淆,加之掺伪掺假:给中药饮片鉴别增加难度。v再则:中药饮片具有生品和炮制品之分,产地之分,又由于各个生产厂家执行标准不一,生产工艺不一等,造成中药饮片规格不统一,片型不一等。v目前出现的所谓“精制饮片”(小包装饮片)“精制不精”,内在质量不如普通饮片,等级差别悬殊等,严重影响中药饮片鉴定和中医临床疗效。v 到目前为止,对于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有成熟的经验和教材,从全国统编教材和国家药典对中药材的形状鉴别有较为科学和详细的文字描述,我国的中药专家老前辈识别中药经验均偏重于中药材,涉及中药饮片较

23、少。长久以来,药学人员不注重中药饮片质量鉴定;中药饮片质量鉴别,直接关系到临床工作终端。v 长久以来,中医底气不足,其要害问题:中医临床疗效,尤其是中医急症用药;临床疗效的核心是中药饮片质量。临床疗效的核心是中药饮片质量。不言而喻,中药饮片质量鉴别,是中医药界有待加强和学习的迫切问题。同时又是中药师鉴别中药饮片的最基本技能之一。 二、中药饮片鉴别方法二、中药饮片鉴别方法v中药的四大鉴定方法: 1.1.基原基原( (来源来源) )鉴定:就是应用动、植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鉴定:就是应用动、植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原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药的来原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2.2.性状鉴

24、定:就是用眼看、手摸、鼻闻、囗尝、水试、火试性状鉴定:就是用眼看、手摸、鼻闻、囗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中药饮片的外观性状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中药饮片的外观性状。 3.3.显微鉴定:就是利用显微来构观察中药饮片的组织造、细显微鉴定:就是利用显微来构观察中药饮片的组织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中药饮片的真伪。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中药饮片的真伪。 4.4.理化鉴定:就是利用物理、化学知识或仪器分析方法,鉴理化鉴定:就是利用物理、化学知识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饮片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统称为理化鉴定。定中药饮片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统称

25、为理化鉴定。 中药饮片鉴定依据:中药饮片鉴定依据: 主要依据国家主要依据国家药典药典和国家颁布的有关中药饮片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有关中药饮片标准。 v中药饮片传统经验鉴别方法,在基层医院对中药饮片鉴别最基本、最实用方法. 为性状鉴性状鉴定,即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定,即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就是就是用人的感官,采用眼看、口尝、鼻嗅、耳听、手摸、水试、火试等方法对中药饮片进行基原鉴定,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表面或断面(切面)的颜色、质地、折断现象、气味等特征。方法简单易行、可靠。可运用植物分类学、植物解剖学等理论知识,借助放大镜、紫外光灯、化学试剂等进行鉴别。 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主要手段有:传统的经验

26、鉴别方法主要手段有: 1. 1. 形状:形状: 2. 2. 表面:表面: 3. 3. 质地:质地: 4. 4. 折断面:折断面: 5. 5. 气味:气味: 6. 6. 水试:水试: 7. 7. 火试:火试:v1.形状: 中药饮片因来源(基原)不同,各自性质及植物器官不同,所采用的炮制方法不同,饮片的类型各异,中国药典20102010年版一部对各类中药材切制饮片规格类均作了严格的规定:如横切类圆片白芷、白芍、泽泻、通草;斜片 黄芪、山药方块形 杜仲、黄柏、葛根; 段状 桂枝、威灵仙、党参、牛膝;丝状杜仲、黄柏、枇杷叶、荷叶等,而各种果实种子类饮片均有国有的形状,如冬葵子似橘瓣状v2.表面: 表面

27、的颜色、形状是中药饮片最具特征的地方,切制饮片可分为周边(外表皮面)和切面(横切面、纵切面),外表面是饮片的保护组织;切面(断面)是饮片的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综合反映。如鸡血藤鸡血藤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红棕色.白芷的周边具纵皱纹,饮片切面灰白色,具饮片切面灰白色,具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抗白芷特征)或近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抗白芷特征)或近圆形圆形等。即双子叶植物根、茎、皮的最外层,常双子叶植物根、茎、皮的最外层,常由木栓细胞组成木栓细胞组成,因此饮片外表皮显得较为粗糙,有时呈鳞片剥落,如地骨皮、海桐皮等,枳壳外皮有油腺点等:而单子

28、叶植物根、茎中药饮片单子叶植物根、茎中药饮片外表皮无外表皮无木栓层木栓层,外表皮光滑,如麦冬v中药饮片绝大多数为横切面,其特征非常重要,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即可观察到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公布,油点的多少等特征鉴别其不同的品种和混淆品种,如防风、大血藤、川木通、甘草、苍术等。v鉴别中药饮片的横切面,首先要注鉴别中药饮片的横切面,首先要注意区分是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意区分是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还是蕨类植物。还是蕨类植物。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根、根茎、茎,形成层成环状,呈放射状纹理,根、茎中央有髓或无髓。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根为内皮层环,皮部较宽,中央有髓,中柱一般较皮部小

29、,如百部、麦冬、天冬等,另外,单子叶植物根茎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如白及等。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根茎、叶柄基部的中柱有一定形状或分体中柱环列,如狗脊饮片中柱呈圆形环,紫基贯众饮片叶柄基部中柱呈“”字形,绵马贯众饮片叶柄基部分体中柱环列等。v 有的中药饮片具有异常特殊构造,如牛膝,川牛膝具同心多层异型维管束环;商陆饮片切面上显“罗盘纹”、“鞋底板“状;何首乌饮片显“云锦花纹”;大黄饮片髓部具多数“星点”。v 木质藤木类饮片横切面显导管较粗大,饮片切面呈小孔洞,如川木通饮片。v 皮类中药饮片,有的干皮组织中纤维束和薄壁组织 向排列,折断显层状结构,如饮片川黄柏、秦皮等。 v 分泌组织,在切面上

30、的重要特征,亦是鉴别要点:如人参、西洋参具树脂道,饮片皮部具棕黄色小点;苍术具大型油室,中药特别术语“朱砂点”;鸡血藤具分泌细胞,饮片皮部具有树脂样红棕色分泌物,形似鸡血。v 中药饮片表面颜色与饮片质量相关,如黄芩表面变绿后提示质量降低,临床疗效丢失,所以黄芩要黄,丹参要红赤,紫草要紫,乌梅要乌,黄连饮片要黄为佳 v3.3.质地质地 中药饮片的质地与细胞组织的结构、细胞中所含的成分有一定的关系,常有硬、脆、实、轻、重、松、粘、粉、韧、角质等区别。以薄壁组织为主,结构较疏松的饮片一般较脆,如丹参饮片、甘松饮片;以薄壁组织为主,结构较酥松,空隙大的饮片一般较松泡,如南沙参饮片、生晒山参饮片;淀粉多

31、的饮片呈粉性,如山药饮片、半夏饮片;淀粉多、结构紧密的饮片一般较重实,如大黄饮片、川芎饮片;纤维多的饮片则韧性强,如葛根饮片、桑白皮饮片;含糖、黏液多的饮片一般粘性大,如地黄饮片、黄精饮片;富含淀粉、多糖成分的饮片经蒸煮糊化干燥后呈角质状,如红参饮片、延胡索饮片、天麻饮片等。v4 4、折断面、折断面 指中药饮片折断时的现象,常有平坦、纤维性、颗粒性、分层、刺状、粉尘飞扬、胶丝、海绵状等,以薄壁组织、淀粉为主的饮片折断面一般较平坦,如牡丹皮饮片、太子参饮片;含纤维多的饮片具纤维性,如黄芪饮片、厚朴饮片;含石细胞多的饮片呈颗粒性,如肉桂饮片、木瓜饮片;纤维束或石细胞群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即有硬韧与

32、软韧之分,饮片常现层状裂隙,可层层剥离,如秦皮、黄柏;木类中药主要由木纤维组成,质硬,饮片折断面常呈刺状,如沉香饮片、苏木饮片;含胶质的饮片折断时有白色胶丝,如杜仲饮片;薄壁组织结构疏松的饮片有的呈海绵状,如陈皮的内表面饮片等。v5 5、气味气味 饮片中所含的不同化学成分能反映出不同中药饮片的气和味,如木兰科、伞形科、唇形科、菊科、樟科等植物都含有挥发油,有明显而特殊的香气如辛夷、白芷、当归、防风、羌活、川芎、北柴胡、薄荷、紫苏、荆芥等。有的饮片含有某种特异成分使其有特有的香气,如香加皮含有甲氧基水杨醛,牡丹皮含牡丹酚等。 味是由口尝而感觉,常有酸、甜、苦、辣、咸、涩、淡等。木瓜、乌梅饮片含有

33、机酸而味酸;枸杞子含糖、甘草含甘草甜素而味甜;穿心莲含穿心莲内酯而味苦;干姜含姜辣素而味辣;海藻饮片含钾盐而味咸;槟榔饮片含鞣质而味涩。有特殊的气味,如黄芪和山豆根均有豆腥气,每种药材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所以中药饮片的气味也是衡量中药饮片品质的标准之一。对有毒性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心,取样少,尝后立即吐出并漱口、洗手,以免中毒。v6 6、水试、水试 有的中药饮片在水中或遇水发生颜色变化,膨胀性、粘性、沉浮等特殊现象,如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本身不退色,苏木投热水中,水染成红色,加酸变成黄色,再加碱液,仍变成红色。又如车前子、葶苈子,遇水粘滑性加强。v7 7、火试、火试 有的饮片用火

34、烧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可作为鉴别手段之一,如麝香少许用火烧之香气四溢,起油点如珠,灰白色,海金沙,易点燃有爆鸣声并闪光,而蒲黄、松花粉无此现象以此区别。三、三、常用中药饮片鉴别常用中药饮片鉴别v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 川贝母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处方用名:处方用名:川贝母别别 名:名:川贝、尖贝、松贝、贝母、青贝、炉贝等来来 源:源:百合科 LiliaceaeLiliaceae 贝母属植物川贝母 Fritillaria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cirrhosa D.Don.

35、暗紫贝母 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太白贝母 Fritillaria Fritillaria taipaiensistaipaiensis P.Y.Li.P.Y.Li. 瓦布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var wabuensis (S.Y.Tang et

36、S.C.Yue) Z.D.Liu S.Wang et et K.C.Hsia var wabuensis (S.Y.Tang et S.C.Yue) Z.D.Liu S.Wang et S.C.Chen.S.C.Chen.的鳞茎(均为中国药典20102010版一部收载品种)。最常见的为前四种。v商品药材分类与鉴别:商品药材分类与鉴别:贝母属植物全世界有85种之多,在我国约有16种,最常见的为药典收载品种。在商品中药材种,根据贝母采收时间、不同形状特征,将其分为松贝、青贝和炉贝。 其形状鉴别(经验鉴别)要点:其形状鉴别(经验鉴别)要点: v松贝松贝 又称为“尖贝”、“珍珠贝”,为贝母之精品(注意

37、:现代药理学研究多为一年生或双飘带产品,临床疗效不一定是最好的)。体小,表面类白色,光滑。呈近球形或类圆锥形,高0.30.8cm0.30.8cm,直径为0.30.9cm0.30.9cm。外层鳞片两瓣,大小悬殊,大瓣外层鳞片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包裹部分呈新月形,习称紧抱小瓣,未包裹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怀中抱月”。先端钝圆,顶部闭合;底部平坦或约凹入,能。先端钝圆,顶部闭合;底部平坦或约凹入,能平放坐稳,习称平放坐稳,习称“观音坐莲,怀中报子观音坐莲,怀中报子”。底部中心有一灰褐色鳞茎盘,偶见有残存的须根或痕。将鳞片剥离后,内有类圆柱形心芽和小鳞叶12枚。质坚实,断面白色。气微

38、,味微苦。v青贝 呈圆锥形,略似蔷薇科桃之形状,大小不一,高0.41.5cm0.41.5cm,直径约0.41.5cm0.41.5cm。外层外层鳞片两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先鳞片两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先端钝尖而多偏斜,顶端开口呈孔状或微开端钝尖而多偏斜,顶端开口呈孔状或微开裂,裂,内有心芽和鳞叶2323枚及细圆柱形残茎;底部略平坦,多能放平坐稳。表面淡黄白色,粗糙,或近光滑;质地较松贝疏松。断面呈白色,味微苦。 v炉贝 呈长圆锥形或长卵圆形,高0.72.5cm0.72.5cm,直径0.52.5cm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个别表面具有棕色斑点。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或

39、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或稍显大小,单鳞瓣形如马牙,先端略尖,顶稍显大小,单鳞瓣形如马牙,先端略尖,顶部开裂或呈口状,底部稍尖或钝圆,或偏斜。部开裂或呈口状,底部稍尖或钝圆,或偏斜。剥离成两瓣,可见幼鳞瓣2323枚及残留的茎芽一枚。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甘,微苦。v商品中有“白炉贝”(产于四川甘孜、青海玉树等地)和“黄炉贝”又称“虎皮贝”(产于四川巴塘、西藏昌都、云南德钦等地)之分。v川贝母临床共性:川贝母临床共性: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功能主治:清热散结,化痰止咳,消痈。治疗分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等。浙贝母浙贝母FRITILLI

40、ARIAE THUNBERGII BULBUS处方用名:浙贝母处方用名:浙贝母别别 名: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等。名: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等。来来 源:百合科源:百合科 LiliaceaeLiliaceae 贝母属植物浙贝母贝母属植物浙贝母 Fritillaria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thunbergii Miq. 的干燥鳞茎。的干燥鳞茎。v商品药材分类与鉴别:商品药材分类与鉴别: 大贝大贝(元宝贝)元宝贝) 为鳞茎外层单瓣鳞叶,为鳞茎外层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略呈新月形,一面突出,一面凹入,略呈古代元宝状,故有元宝贝之称一面突出,一面凹入,

41、略呈古代元宝状,故有元宝贝之称。长长24cm24cm,高高12cm12cm,厚厚0.41.5cm0.41.5cm。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原生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原生药材有时有淡棕色瘢痕,用牡蛎粉和石灰粉推撞过之商品表药材有时有淡棕色瘢痕,用牡蛎粉和石灰粉推撞过之商品表面被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面被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粉性,在太阳光下对光观察可见晶莹冰糖白色闪光晶点在太阳光下对光观察可见晶莹冰糖白色闪光晶点,气,气微,味微苦。微,味微苦。v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球形,高11.5cm11.5cm,直径12.5cm12.5cm。表面类白色,

42、外层鳞叶两枚,肥厚,略呈肾形,相互抱合,其内有2323枚皱缩的小鳞叶及干缩的残茎。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在太阳光下对光观察可见晶莹冰糖白色闭光晶点,富粉性,气微,味苦。v浙贝片 浙贝片为近年来试行的产地加工方法制成,即将鲜贝母除去心,洗净后切成约4mm4mm的厚片,晒干或烘干,又称“脱水片”。为浙贝母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厚片。片呈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2cm12cm,边缘表面淡黄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v性味归经: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肺、心经。v功能主治:功能主治:清热散结,化痰止咳,消痈。治疗分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等。湖北贝母湖

43、北贝母FRITILLARIAE HUPEHENSIS BULBUS处方用名:湖北贝母别 名:贝母、板贝、平贝、奉节贝母。来 源:百合科LiliaceaeLiliaceae 贝母属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 Hsia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 Hsia.的干燥鳞茎。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本品呈扁圆球形或圆锥形,高1-2cm1-2cm,直径0.8-3.5cm0.8-3.5cm,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外层两瓣鳞叶肥厚,略呈肾形,通常一大一小,且大小悬殊,少见大小相等。大瓣紧抱小瓣,顶顶端平,常开裂端

44、平,常开裂。剥开鳞叶内有鳞叶2-32-3枚及干缩的残茎。内表面淡黄色至类白色,基部凹陷呈窝状,残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小数须根。单瓣鳞叶呈元宝状。质脆,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性凉、味微苦。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散结。治疗痰热咳嗽,瘰疬痰核,痈肿疮毒。v通草、小通草 通通 草草 TETRAPANACIS MEDULLATETRAPANACIS MEDULLA 处方用名:通草 别 名:大通草、通花、方通、通草丝、白通草、泡通等。 来 源:五加科AraliaceaeAraliaceae通脱木属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Tetrapanax

45、 papyriferus(Hook.Hook.)K.Koch.K.Koch.的干燥茎髓。v性状鉴别要点: 本品药材呈圆柱形,直径1-2.5cm1-2.5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总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直径0.3-1.5cm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薄如蝉翼,半透明的薄膜呈梯状排列纵剖面薄如蝉翼,半透明的薄膜呈梯状排列。无臭无味。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淡。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气下乳,固肺气。用于湿热淋证,水肿尿少,乳汁不下,产妇目昏、鼻塞;催乳等 小通草 STACHYURI MEDULLA ; HELWI

46、NGIAE MEDULLASTACHYURI MEDULLA ; HELWINGIAE MEDULLA 处方用名:小通草 别 名:通草、实心通草、鱼泡通等。 来 源:旌节花科StachyuraceaeStachyuraceae旌节花属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山茱萸科CornaceaeCornaceae青荚叶属植物青荚叶Helwing

47、ia japonicaHelwingia japonica(Thunb.Thunb.)Dietr.LDietr.L的干燥茎髓。(以上均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 v在小通草商品流通中还有以下品种做小通草入药,只看药材极难区别:v旌节花科植物倒卵叶旌节花Stachyurus obovataStachyurus obovata(Rthd.Rthd.)Cheng.Cheng.凹叶旌节花Stachyurus retusus yang,Stachyurus retusus yang,四川旌节花(特产四川瓦屋山)Stachyurus Szechuanense Fang.Stachyurus Szechuanen

48、se Fang.柳叶旌节花Stachyurus Stachyurus salicifolius Franch.salicifolius Franch.等的干燥茎髓。v另外:商品流通和药房所见品种还有下列伪品作为小通草应用:v蔷薇科RosaceaeRosaceae棣棠属食物棣棠花Kerriai aponicaKerriai aponica(L.L.)Pc.Pc.忍冬科CaprifoliaceaeCaprifoliaceae锦带花属植物水马桑Weigela japonica Weigela japonica Thunb.var.sinicaThunb.var.sinica(Rehd.Rehd.)B

49、ailey.Bailey.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Saxifragaceae 绣球属植物大卫绣球Hydrangea davidii Franch.Hydrangea davidii Franch.等的干燥茎髓。v形状鉴别要点:vStachyurusStachyurus组:药材呈圆柱形,直径0.5-1cm0.5-1cm,表面白色至淡黄色,表面无纹理表面无纹理。体轻,质松软,捏之能变形,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无空心,无空心,显银白色光泽。水试:水浸后有黏滑感水试:水浸后有黏滑感,气微,味淡。vHelwingiaHelwingia组:呈圆柱形,直径0.5-0.8cm0.5-0.8cm,

50、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表面有浅纵条纹表面有浅纵条纹,断面平坦,无空心无空心,显银白色光泽。质较硬,捏之不易变形。水试:水浸水试:水浸后无黏滑感。后无黏滑感。v性味归经:性寒,味甘淡。归肺、胃经。v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下乳。用于小便不利,淋证,乳汁不下。v大血藤大血藤 血藤血藤 鸡血藤鸡血藤 红藤红藤 草红藤草红藤 大血藤(红藤) SARGENTODOXAE CAULISSARGENTODOXAE CAULIS 基 原:木通科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Sargentodoxa cuneata(OlivOliv)Rehd.et Rehd.et WilsWils的藤茎。 鉴别要点

51、:饮片呈类椭圆形厚片。外表皮灰棕色,粗糙。切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切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可见多数点状导管孔,呈放射车轮状排可见多数点状导管孔,呈放射车轮状排列。列。气微,味微涩。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归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祛风止痛。用于肠痈腹痛,热毒疮疡,经闭,痛经,跌打肿痛,风湿痹痛等症。 血藤血藤( (四川四川鸡血藤鸡血藤 ) )v基 原:系木兰科(Magnoliaceae.)五味子属(Schisandra.)植物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henry;Clarke.中华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

52、Rehd.etWils.的藤茎。v鉴别要点:干燥藤茎呈圆柱形,少有分枝,一般成约3060cm3060cm段落。表面棕褐色,微带黄色,皮质粗糙,质坚实,切断面皮部呈棕红色或棕紫色,与木心紧密结合,木心坚硬,淡棕红色,有多数排列散乱的细孔。性味归经:性温,味辛酸,归肺、胃经。 功用主治:养血消瘀,理气化湿,消血止痛。用于风湿骨痛、月经不调、痨伤吐血、脚气痿痹、脉管炎、骨折等。v其果实为翼梗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v本品在云南为鸡血藤膏的原料,故有的地方将其误用成鸡血藤,为鸡血藤的同名异物。v清唐荣川所著血证论中之“血通”即指该品种。本品无清热解毒之功,专入血分,破瘀生新。鸡血藤 SP

53、ATHOLOBI CAULISSPATHOLOBI CAULIS 基 原: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藤茎。 鉴别要点:饮片呈椭圆形或不规则斜片,或块状。栓皮层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纹,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切面木部红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性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味涩。 草红藤 SHUTERIAE HERBASHUTERIAE HERBA 基原:豆科植物有毛宿苞豆Shuteria pampaniniana Shuteria pam

54、paniniana Hand.-Mazz.Hand.-Mazz.的全草。 鉴别要点:茎圆柱形,多节,节上分枝。饮片饮片为为8mm8mm段。表面紫褐色、紫棕色,具明显的纵纹段。表面紫褐色、紫棕色,具明显的纵纹及灰白色的柔毛及灰白色的柔毛;老茎微具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色至灰白色;三出复叶互生(饮片多脱离),小叶宽椭圆形,尖端钝园,顶端有小凸尖,全缘,叶两面均被白色伏贴柔毛叶两面均被白色伏贴柔毛,叶缘可见长柔毛。v青果青果 西青果西青果: : 西青果 CHEBULAE FRUCTUS IMMATURUSCHEBULAE FRUCTUS IMMATURUS 基 原: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

55、lia chebula Retz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幼果。 鉴别要点:本品呈长卵形,表面黑褐色,具有明显的纵皱纹。一端较大,另一端略小,钝尖,下部有果梗痕。质坚硬。断面褐色,有胶质样光泽,横切面可见一室,,果核不明显,常有空心,有种子一粒;小者黑褐色,无空心。味苦涩。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酸,涩味苦,酸,涩。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用于阴虚白喉等症。青 果 CANARII FRUCTUSCANARII FRUCTUS 基 原: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 RaeuschCanarium album Raeusch成熟果实。

56、 鉴别要点:本品呈纺锤形,两端钝尖,长2.52.54cm4cm,直径1 11.5cm1.5cm,表面黑褐色,有不规则皱纹。果肉灰棕色,质硬。果核棱形,有三条纵棱,暗红棕色,横切面横切面可见内分可见内分3 3室,每室各有种子一粒。室,每室各有种子一粒。气微,味涩。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酸性平,味甘、酸。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利咽,生津。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痰黏,烦热口渴,食蟹中毒等。芦根芦根 芦竹根芦竹根 芦 根 PHRAGMITIS RHIZOMAPHRAGMITIS RHIZOMA 基 原: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Phragmites c

57、ommunis Trin,的根茎。 鉴别要点:本品呈圆柱形段本品呈圆柱形段。表面黄白色,有光泽。节成环状,节间有纵皱纹,有残根子。芽痕。外皮疏松可剥离。切面黄白色,中空,有小孔排列成环有小孔排列成环。味甜。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痛吐脓肺热咳嗽,肺痛吐脓,胃热呕哕,热淋涩痛等。芦竹根 ARUNDINIS RHIZOMAARUNDINIS RHIZOMA 基 原:禾本科芦竹属植物芦竹 Arundo donax LArundo donax L.的根茎。 鉴别要点:饮片为不规则的厚块片,边缘(外皮)边缘(外皮)浅

58、黄色,具光泽浅黄色,具光泽,环节上有黄白色叶鞘残痕,有的具残存的须根,切面黄白色,粗糙,有多数突起的切面黄白色,粗糙,有多数突起的筋脉小点,纵切面可见众多纤维筋脉小点,纵切面可见众多纤维。体轻,质硬,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止呕生津。治疗热病烦渴,呕吐,高热不退,小便不利等。 葛根葛根 粉葛粉葛: : 粉 葛 PUERARIAE THOMSONLL RADIXPUERARIAE THOMSONLL RADIX 基 原:豆科植物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根。 鉴别要

59、点: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或小立方块状。黄白色。切面白色,粉性,纵切面可见有纤维形成的纵切面可见有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数条纵纹。体重,质硬,富粉性,味微甜。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辛。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重在生津止渴重在生津止渴。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葛葛 根根 PUERARIAE LOBATAE RADIXPUERARIAE LOBATAE RADIX 基 原: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根。 鉴别要点:本品呈不规则

60、厚片或小立方块形,表皮具皱纹粗糙,纤维明显。切面浅黄棕色至黄白色,质纤维明显。切面浅黄棕色至黄白色,质韧,纤维性强韧,纤维性强。气微,味甘甜。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辛。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解肌退热,升阳止泻,通经活络,生津止渴,透疹,解酒毒;重在升阳止泻,通经活络重在升阳止泻,通经活络。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浮海石浮海石 海浮石海浮石 浮海石与海浮石,为基原完全不同的两种药物,前者为动前者为动物类药物,后者为矿物类药物物类药物,后者为矿物类药物。中国药典20102010年版未收载。第七版全国统编教材、临床中药

61、学和部颁标准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51985年版收载。 中国药典19771977年版一部收载:“浮海石,本品为脆孔科动物脊突苔虫 Costazia aculeate Canu. et BasslerCostazia aculeate Canu. et Bassler 的干燥骨骼。” 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022002年版以“浮海石浮海石 ”、“浮石浮石” 分别收载。 教科书载:浮海石与海浮石,性寒,味咸。入肺、肾经。具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水通淋功效。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老痰积块,瘰疬,瘿瘤老痰积块,瘰疬,瘿瘤,淋病,疝气,疮肿,目翳等,尤其清化老痰,浮海石独具疗效。 临床工作中,由于药学人员不

62、能正确识别两种药,常影响中医临床疗效。浮海石浮海石 os costaziae 浮海石,系胞子科冬菇脊突苔虫Costazia aculeate Costazia aculeate Ganu.et RasslerGanu.et Rassler.和瘤苔虫Costazia costazii AudouinCostazia costazii Audouin的骨骼。 本品又名石花(古代文献通用名),呈珊瑚样呈珊瑚样不规则块状物不规则块状物,常叉状分枝,呈扁圆形,灰白色,中部交织如网状,多数完整者钝圆形。质硬而脆,表面与断面均匀密集细孔表面与断面均匀密集细孔,体轻,入水不沉。气微腥,味微咸。v关于海浮石的基

63、原与临床疗效,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有精辟的论述。宋人寇宗奭在本草衍义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载:“石花(浮石),白色,圆如大马勺,上有百十枝,每枝各搓牙分枝如鹿角,上有细纹起。以指撩之,铮铮然有声,此石花也。多生海中石上,世亦难得,其体甚脆,不禁触击。”, “海中者微咸,入药更良。” (只有海中才有)海浮石(浮石) os pumiceos pumice 海浮石(PumicePumice)系火山类岩石系火山类岩石,为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凝后所得,有的采集自海中火山喷发,经海水浸泡而成。(目前市售者绝大多数为火山灰)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物,表面粗糙,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细孔,呈灰白色,表面有粉状物,且易粘附手指。

64、质硬松脆,易砸碎,入水不沉,断面粗糙小孔,具有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v中国矿物药(长春中医学院,长春地质学院 合编 19881988年版 地质出版社)指出:“市售海浮石有3种,即大浮海石(主要为火山玻璃与少量呈斑品的硅酸盐矿,采集自内陆河滩);小浮海石(主要为以壳碎屑为核心,沉积形成的结核),产于沿海岛屿岸边;石花,即水生动物的死亡骨骼,长久经海水浸泡而成”并指出:“现用的大海浮石从火山口直接采来应用,这种来源至少与其命名意这种来源至少与其命名意义不符,其微量成分也不同于海中者义不符,其微量成分也不同于海中者各种火各种火山岩的大海浮石成分又有很大差异,不限定药源,山岩的大海浮石成分又有很大差

65、异,不限定药源,其疗效是很难稳定的其疗效是很难稳定的”。“浮海石(石花)具有浮海石(石花)具有特定的多种微量元素,药源稳定,其疗效也就稳特定的多种微量元素,药源稳定,其疗效也就稳定定”。v附子、 附片、白附子、 白附片. 附 子 基原: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illii DehxAconitum carmichaillii Dehx(栽培品)的子根。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集注中云:“乌头与附子同根乌头与附子同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 中药饮片因加工炮炙方法

66、不同分为生附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和淡附片(上世纪五十年代加工制品).v生附子:不经炮制的直接晒干的泥附子。v泥附子: 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v盐附子盐附子: 选择个大、均匀的鲜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盐附子”。v黑顺片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 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

67、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黑顺片”。v白附片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 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白附片”。 黄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 的片,用 红花,甘草,皂角,姜黄,生姜等中药饮片熬制的药汁水浸泡煮至黄色,取出,蒸透,晒干,习称“黄附片”老一代中医药专家,特别是京津地区中医药前辈认为:黄附片具有回阳救逆,補火救阳,逐风寒祛邪之功效;温扶元阳首推黄附片,沉寒痼冷

68、可用生附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附片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新陈代谢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其使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现在只有北京同仁堂还在炮制该饮片规格。建议四川恢复“黄附片”的加工炮制。v淡附片(又名:淡附子):取盐附盐附子,用清水子,用清水 漂,每日换水漂,每日换水2323次,次,至盐分漂尽为度,与干草、黑豆加至盐分漂尽为度,与干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干草、黑豆,感时取出,除去干草、黑豆,泥附子生附子附子白附片黄附片淡附片淡附片淡附片淡附片黑顺片 性状鉴别要点:v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

69、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剌舌。v黑顺片:为纵切片,外皮黑褐色,上宽下窄,长1.7-51.7-5cm,宽0.9-30.9-3cm,厚0.2-0.50.2-0.5cm。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v白附片:为纵切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v黄附片黄附片:(略)v淡附片淡附片:(略)附片(白附片)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基 原:毛茛科植物乌头

70、Aconitum carmichaillii DehxAconitum carmichaillii Dehx的子根加工品。 鉴别要点:纵切厚片,大小不一,上款下窄,厚约0.3cm0.3cm,有纵向导管束,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质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性大热,味辛、甘。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寒,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苦。白附子(禹白附) TYPHONII RHIZOMATYPHONII RHIZOMA

71、基 原:天南星科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 鉴别要点: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2-5cm,直径1-3cm1-3cm。表面黄白色,略粗糙,可见有环纹及须根茎、顶端有茎痕及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味淡、麻辣刺舌。 制白附子,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外表皮棕色,切面黄棕色,角质样。味淡,微有麻舌感。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有毒。归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 斜,语言 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蛇伤等。禹白附禹白附 关

72、白附关白附中国药典19851985年版至20102010年版收载白附子为禹白附。中国药典19771977年版同时收载禹白附和关白附。中国药典19851985年版删去了关白附。关白附与禹白附两者基原迥别,功效有异。关白附:祛寒湿、止痛。用于腰膝关节冷痛,头痛,口眼歪斜,冻疮等。禹白附:祛风疾,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禹白附禹白附 禹白附禹白附禹白附禹白附禹白附本品在历史上,以河南禹州为集散地而故名,又形如鸡心故又名曰:“鸡心白附”(经验鉴别要点)基 原: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Typhonium giganteum EuglEugl.的块茎。饮片鉴别要

73、点:一般已刮去粗皮,饮片皮部黄白色,表面白色,富粉性,无嗅,味淡,麻辣刺舌。性温,味辛。有毒。归肝经。功效:化痰,息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为风痰要药,主治风湿痹痛。中风痰壅,口眼喎斜,惊风癫痫,破伤风等,也用于治疗瘰疬痰核偏正头痛等。关白附关白附(中国药典)20102010年版收载为“非正品品种”)因主产于山海关外东三省而故名。基 原: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Aconitum coreanumcoreanum(Levl.Levl.)Raip.Raip.的块根。为古代文献所载白附子。始载于名医别录。饮片鉴别要点饮片鉴别要点:一般带皮、饮片皮部棕色或褐色,可见细纵皱纹及小点状根

74、痕。有的可见瘤状突起的侧芽痕。饮片白色,有粉性,可见多数暗色点,成环状排列或散在,无臭,味辛辣、麻舌。关白附.中国药典20102010年版收载为“非正品品种”因主产于山海关外东三省而故名。基 原: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Aconitum coreanumcoreanum(Levl.Levl.)RaipRaip.的块根。为古代文献所载白附子。始载于名医别录。饮片鉴别要点饮片鉴别要点:一般带皮、饮片皮部棕色或褐色,可见细纵皱纹及小点状根痕。有的可见瘤状突起的侧芽痕。饮片白色,有粉性,可见多数暗色点,成环状排列或散在,无臭,味辛辣、麻舌。v两种白附子均能祛风痰解痉,但禹白附毒性相对

75、较小,功效偏重于解毒散结,现以作为白附子正品广泛应用;而关白附毒性较大,功效偏于散寒止痛,现已较少应用,但临床中,药房常两药相混用,应引起注意。v关于历史上,古代文献医方中的白附子,其入药品种,从本草文献考证: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明代以前医方,以关白附入药为主,明代以前医方,以关白附入药为主,明清以来的方剂文明清以来的方剂文献以禹白附为主献以禹白附为主 v关于古代医方中“白附子”品种认定问题:临床中药学之品种理论认为:临床中药学之品种理论认为: 1.以历史时间来判断:以明代为限,明以前明清以来 2.具体要看白附子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而定较为客观:如方剂中的白附子是用来祛痰定惊搐,则用禹白附为宜;方

76、剂中的白附子是用来祛寒湿,定痛的则选用关白附为宜。如明代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玉真散(外科正宗)等方剂中的白附子,则宜选用禹白附。 v历史文献记载禹白附治疗淋巴结核有良历史文献记载禹白附治疗淋巴结核有良效的问题:效的问题: 有文献记载用禹白附鲜品捣烂外敷治疗淋巴禹白附鲜品捣烂外敷治疗淋巴结核有良效结核有良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临床重复应用,得到肯定,具有很强的重现性。但如用干品捣烂外用则无此功效干品捣烂外用则无此功效,从另一方面佐证:中药鲜品临床应用的奥妙和科学性。茼麻子、冬葵子、冬葵果及其基原、性效与鉴别茼麻子、冬葵子、冬葵果及其基原、性效与鉴别 茼麻子茼麻子新修本草 茼麻子入药,首载于唐新

77、修本草,名“茼实”。茼麻子一名则首载于本草纲目。 基 原:本品系绵葵科 MalvaceacMalvaceac 筒麻属 AbutilonAbutilon 植物茼麻 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 的成熟种子。 别 名:青麻子,顷麻,磨盘草,白麻等。 处方用名:茼麻子v鉴别要点:种子呈三角状肾形,表面灰褐色,有白色稀疏短毛,一端长而尖,另一端短而略圆,中央凹陷处有淡棕色形种脐,四周有放射状细纹。种皮坚硬,破开后内有黄白色子叶,重叠折曲。v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归大肠、膀胱经。v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退翳。治赤白痢疾

78、,淋病涩痛,痈肿目翳等。v注:茼麻子一药始载于唐新修本草:“茼实,味苦,平,无毒。主赤白冷热痢。散服饮之,吞一枚破痈肿。一作顷字,人取去为素者。” 尚志钩注云,茼实:纲目作“茼麻”。 本草纲目:“茼一作顷,又作檾。种必连顷,故又谓之顷也。”v关于茼麻子的功效,李时珍认为:赤白冷热痢,炒研为末,每蜜汤服一钱。痈肿无头者,吞一枚。生眼翳瘀肉,起倒睫拳毛。 倒睫拳毛:古病名,即倒睫,又称睫拳倒刺,拳毛倒入,拳毛倒睫,倒睫拳挛,拳毛倒插。指因脏腑积热,熏蒸肝胆,上冲于目所致睫毛倒入,隐默瞳仁,眼胞赤烂等症。 冬葵果冬葵果中药材手册 冬葵果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冬葵果一名首见于中药材手册(中华人民共和

79、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材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2801959:280)。中国药典2005年版,2010年版收载蒙医用药,法定处方用名:冬葵果。 基 原:锦葵科 MalvaceaeMalvaceae 锦葵属 MalvaMalva 植物野葵 Malva verticellata L.Malva verticellat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果实。 别 名:马蹄菜、俄布勒吉吉日一其其格、冬寒菜、葵等。 处方用名:冬葵果v鉴别要点:果实呈扁球状盘形,由10121012个小分果组成,分果类扁圆形,直径1.42.5mm1.42.5m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具隆起的

80、环向细脉纹。种子肾形,棕黄色或黑褐色,质坚硬。气微,味涩。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归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滑肠通便,下乳。主治淋病、水肿、尿闭,热淋涩痛,大便不通,乳汁不行,乳房肿痛等。 冬葵子冬葵子神农本草经 基 原:锦葵科 Malvaceae Malvaceae 锦葵属 MalvaMalva 植物野葵 Malva verticellata L.Malva verticellat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 别 名:葵子、葵菜子、冬苋菜子。 处方用名:冬葵子 点 评:1、茼麻子、冬葵子,国内长期混用或误将茼麻子当冬葵子使用,历代本草文献所载冬葵子、茼麻子分属两种不同的品种,其

81、有效成分、性味、功效也不相同,临床处方用药和药房调配要引起注意。 2.历代本草文献所载冬葵子及附图均为 Malva Malva verticellata L.verticellata L. 的种子,是中医常用中药,而蒙医所用冬葵果、中国药典20052005年版收载的蒙药冬葵果,实际上是冬葵子同一基原的果实,只是入药部位不同。按传统中医用药药名书写习惯,应为“冬葵子”为宜。 3.目前四川大部分地方将冬葵 Malva crisoa L.Malva crisoa L. 的种子当冬葵子使用,原植物鉴别要点:冬葵:叶缘不皱曲,花冠超过萼片。野葵:叶缘特别皱曲,花冠不超过萼片。其果实与种子基本相似,只是颗

82、粒冬葵大于野葵。莲子、石莲子(甜石莲、苦石莲)基原、性效与鉴别莲子、石莲子(甜石莲、苦石莲)基原、性效与鉴别 莲子莲子日华子本草 莲 子,原名藕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莲子一名,首见于五代时期,吴越日华子所著日华子本草(五代. 吴越日华子.日华子本草. 尚志钧辑绎.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942005:194):“莲子,温,并石莲益气,止渴,助心,止痢,治腰痛,治泄精,安心。多食令人喜,又名莲的、莲子心,止霍乱。” 本品作用缓和,为药食两用品种。 基 原:睡莲科 NymphaeaceaeNymphaeaceae 莲属 NelumboNelumbo 植物莲 Nelumbo Ne

83、lumbo nucifera Gaertn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成熟种子。 别 名:莲米、莲肉、莲蓬子等。v处方用名:莲子v鉴别要点:种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浅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细纵纹和较宽的脉纹。顶端中尖呈乳头突起,呈深棕色,常有裂口,其周围及下方略下陷,种皮菲薄,不宜剥离。子叶两瓣,黄白色、肥厚,现粉性,中心凹陷称槽状,有一大形绿色的莲心。子叶味甜,莲心味极苦。v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涩,入脾、胃经。v功能主治:补脾止泻,隐身涩精,并心安神,主治脾虚火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等。 石莲子石莲子名医别录v石莲子一名首见于陶弘景之名医别录。又名甜石莲,出自广西中药志,与莲子同基

84、原,但其入药部位不同,其临床疗效也有差异。v基 原:睡莲科 NymphaeaceaeNymphaeaceae 莲属 Nelumbo Adnas.Nelumbo Adnas. 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成熟果实,是其果实老熟后坠于淤泥中,经久坚黑,秋冬时间整理藕池时淘洗去淤泥,晒干即得。v别 名:甜石莲、壳莲子、带皮莲子等。v处方用名:石莲子v鉴别要点:甜石莲子,卵圆形,两头略尖,长约1.52cm1.52cm,直径约0.81.3cm0.81.3cm。外壳黑色或棕黑色,不具环纹,密生浅色小点,有时具白色粉霜。顶端有圆

85、孔,底部有短果柄。质坚硬,难破开,内部种子即为莲子,种子种皮红褐色,其余同莲子。本品为传统药用石莲子,入药已有20002000余年的历史,至今为中医常用中药。v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心、肺、胃经。v功能主治:清心、开胃、利湿、散瘀止痛,用于哕逆、痢疾、淋浊、尿血、跌打损伤。本品善治噤口痢,常与菖蒲、黄连等同用。如医学心语之开噤散。v文献考注:本草纲目:莲藕至秋房枯子黑,其坚如石,谓之石莲子。八九月收之,斫去黑壳,货之四方,谓之莲肉。增订伪药条辨(民国. 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 刘德栄点校,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82004:58):“莲子至秋,黑而沉水,为石莲子。” 苦石莲苦石莲(

86、(增订伪药条辨P.58.)P.58.) 本品自明代始就是石莲子混乱品种,时至今日,仍在流传。在部分省区用作治疗流行性感冒。本品与甜石莲基原、性味、功效完全不同。服用本品有不良反应,易发生医疗事故。 基 原:系豆科 LegumincsaeLegumincsae 云实属 Caesalpinia L.Caesalpinia L. 植物南蛇 Caesalpinia minax HanceCaesalpinia minax Hance 的成熟种子。 别 名:广石莲子(四川中药志),石莲子(生草药备要),老鸦枕头(药材资料汇编),猫儿核(广西中药志),青蛇子等。 处方用名:苦石莲v鉴别要点:本品呈长圆形,

87、中部稍下陷,两端浑圆,顶端无小圆孔,基部有珠柄残茎,其旁有小圆形的合点。种子长约1.82cm,直径0.71.2cm。外表乌黑色或暗棕色,有光泽。具密环纹或横裂纹。质坚硬,不易破开,破开后种皮厚约1mm,外层黑色,内表面灰黄色,平滑而具光泽。子叶两瓣,黄白色,肥厚,需油质,有一黄白色小心,为胚芽之所在。气微弱,味极苦、辛,并刺舌麻喉,令人欲呕。 v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心、脾、肾经。v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清热、去湿,治哕逆、痢疾、淋浊、尿血。外用治跌打损伤等。v本品有小毒,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注意用量。v文献摘要:民国时期(民国16年:19271927年),曹炳章所著增订伪药条辨:“莲子至秋,

88、黑而沉水,为石莲子,用者去黑壳,以水浸,去赤膜青心,方可用药。气味甘平略涩,无毒今市肆有一种苦石莲,状似土石,味极苦涩,不知何物充伪?或云:即树上所生苦珠子之类。” ( (p.5858) )板蓝根 大青叶 青黛基原、性效与鉴别基原、性效与鉴别 板蓝根(南板蓝根)中国药典 BAPHICACANTHIS CUSIAE RHIZOMA ET RADIXBAPHICACANTHIS CUSIAE RHIZOMA ET RADIX基基 原原:爵床科AcanthaceaeAcanthaceae马蓝属StrobilanthesStrobilanthes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Nees.)

89、 O.Kremek.Strobilanthes cusia(Nees.) O.Kremek.的根茎和根。收载标准收载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2010版一部,第385385页。v文文 献献:本品应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见尚志钧等.中医八大经典全注.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41994年版,第179179页,蓝实条)。陶弘景将其原文收录名医别录(梁. 陶弘景. 集,尚志钧辑校. 名医别录,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986年版, 第5555页)。v宋. 苏颂.图经本草蓝实项亦名马蓝。 板蓝根一名则始见于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71957年版,第702702页)。v临

90、床性效临床性效:20102010年版中国药典:“性寒,味苦。归心,胃经。淸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v药材形状鉴定药材形状鉴定:根茎葯材呈圆柱形,略带方形(爵床科药材通性),多弯曲,有分枝。根粗细不一,主根直径1-5mm1-5mm. 多有分枝,节间长约3.5cm. 表面灰棕色,膨大的节上着生细长弯曲的根,节的上方残留短的地上茎,茎上有对生分枝(爵床科药材通性),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中央有髓。味淡。v饮片形状鉴别饮片形状鉴别:本品呈类圆形厚片外表皮灰棕色,切片片面灰蓝色至黄褐色(贮藏过久所致),中央可见类白色或灰蓝色海绵状的髓。膝节部饮片皮部膨大臌出

91、,无髓部。气微,味淡。 板蓝根(北板蓝根)中国药典 ISATIDIS RADIXISATIDIS RADIX 基 原:十字花CapaveraceaeCapaveraceae菘蓝属IsatisIsatis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根。 收载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2010版一部,第327327页。v文 献:本品应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见尚志钧等.中医八大经典全注.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41994年版,第179179页,蓝实条)。陶弘景将其原文收录名医别录(梁. 陶弘景. 集,尚志钧辑校. 名医别录, 人民卫生出

92、版社,19861986年版, 第5555页)。v宋. 苏颂.图经本草(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988年版,第123123页):“蓝实。一名松蓝”(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板蓝根一名则出自于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71957年版,第702-703702-703页)。v全国统编教材全国统编教材中药学中药学、全国高等中医葯院、全国高等中医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临床中药学临床中药学等载:名称等载:名称的出始和入葯时间始自唐的出始和入葯时间始自唐. .新修本草新修本草,是不是不严肃的,是对学生和读者的不負责任。严肃的,是对学生和读者的不負责任。v临床性效临床性

93、效:20102010年版中国药典:“性寒,味苦。归心,胃经。淸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疽疫,丹毒,痈肿。”v药材形状鉴定药材形状鉴定:药材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10-20(-25-25)cm, 直径0.5-1cm.0.5-1cm. 根头部略膨大, 隐略可见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茎和密集的疣状突起;表面淡灰黄色至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有的可见支根痕。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形成层环深棕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v饮片形状鉴别饮片形状鉴别:本品呈圆形厚片,外表皮淡黄色至淡棕黄色(贮藏时间越乆颜色越深),饮片多数可见纵皱

94、纹。切片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先微甜而后苦涩。 v“板蓝根板蓝根” 葯用源流请况:葯用源流请况:v板蓝根一药,原始名:蓝、蓝实。最早始载于西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无植物形态描述(见尚志钧等.中医八大经典全注.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41994年版,第179179页,蓝实条)。v陶氏在其本草经集注中载:“蓝实。味苦,寒,无毒。主解诸毒,杀虫蚑疰鬼螫毒。久服头不白,轻身。其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其茎叶,可以染青。”(梁.陶弘景著, 尚志钧等辑校,本草经集注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994年版,第243243页)。v从本草文献考证来看,南板蓝根的药用历史早于北板蓝根。(历史

95、上载蓝有五:蓼蓝、菘蓝、马蓝、吴蓝、木蓝)(历史上载蓝有五:蓼蓝、菘蓝、马蓝、吴蓝、木蓝)v唐代. 苏敬.新修本草(尚志钧辑校,安徽科学技术出板社,20042004年版,第105105页)在蓝实项载:“蓝实有三种:一种围径二寸许,厚三四分,出岭南,云疗毒肿,太常名此草为木蓝子,如陶所引乃是松蓝,其汁抨着更切为淀者。按经所用,乃是蓼蓝也,其苗似蓼,而味辛者(蓼又有辣蓼之称,味辛辣)。此草汁疗热毒,诸蓝非此,且二种蓝,今并堪染,菘蓝为淀,惟堪染者;其蓼蓝不堪为淀,惟作碧色尔。”这段文字可以确信:唐代已经从菘蓝中得到了青色液汁,与现菘蓝叶可制青黛相吻合。v但是,苏敬又另立“爵床” 项:爵床,此草似香

96、葇(香葇,为唇形科植物香薷Elsholtzia Elsholtzia spiendena Nakai ex.F.Maekawa.spiendena Nakai ex.F.Maekawa. 名称出自梁.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叶长而大,或如荏(荏. 唇唇形科植物白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 且细, 生平泽熟田近道旁, 甚疗血胀, 下气又主杖疮, 汁涂立差, 俗名赤眼老毌草(爵床科植物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 (L.) .Nees.Rostellularia pro

97、cumbens (L.) .Nees. 又名拐子草, 名出唐. 苏敬.新修本草) v李时诊在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71957年版,第702702页)中载云:“蓝凡五种,各有主治,惟蓝实专取蓼蓝”( 即神农本草经“蓝实”, 为蓼科蓼属植物蓼蓝Polygonum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tinctorium Ait. 为制取青黛原料之一)者。蓼蓝:叶如蓝(古代所谓蓝,为菊科植物佩蓝),五六月开花,成穗细小,浅红色,子亦如蓼(蓼科蓼属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Polygonum hydropiper L.), 岁可刈(yi。音易,割

98、义),故先王禁之。 v松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Isatis indigotica Fort. 注意: 过去误订为Isatis tinctoria L.Isatis tinctoria L. 名欧州松蓝,从日本引种。北京、江苏、浙江等省区所习用),叶如白菘(即十字花科植物青菜Brassica Brassica chinensis L.chinensis L. 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又名:小白菜)。马蓝(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Nees.) Brem. 始载

99、于本草图经,即本草纲目板蓝),叶如苦荬(.菊科植物苦菜Sonchus Sonchus arvensis L.arvensis L.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板蓝者。二蓝花子并如蓼蓝。吴蓝(蓼科蓼属植物Polygonum sp.Polygonum sp.):长茎如蒿而花白,吴人种之。 v木蓝(豆科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eria L.Indigofera tincteria L. 始载于本草图经):长茎如决明,高者三四尺,分枝布叶,叶如槐叶,七月开淡红花,结角长寸许,累累如小豆角,其子亦如马蹄决明子而微小,迴与诸蓝不同,而作淀则一也。别有甘蓝(十字花科植物甘

100、蓝Brassica olercea L.var. capiata L.Brassica olercea L.var. capiata L. 始载于本草拾遗),可食苏恭以马蓝为木蓝,苏颂以菘蓝为马蓝,宋奭以蓝实为大叶蓝之实,皆非矣。”李时珍已很分明地说明菘蓝和马蓝均为板蓝根,而又是两种不同的中药品种,而马蓝较为常用。 v值得住意和深入学习的问题:值得住意和深入学习的问题:v板蓝根一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曰蓝实,无植物形态描述,陶弘景将其原文收录名医别录。多数专家将其订为菊科植物匍茎苦菜Sonchus arvensis L.Sonchus arvensis L.的全草。v马蓝一名出自宋代. 苏颂

101、.图经本草:“蓝处处有之,人家蔬圃作畦种叶似水蓼,花红白色,叶似水蓼,花红白色,实亦蓼子而大,黑色,五月、六月采实,但可染碧,实亦蓼子而大,黑色,五月、六月采实,但可染碧,不堪作淀,此名蓼蓝,即医方所用者也。别有木蓝,不堪作淀,此名蓼蓝,即医方所用者也。别有木蓝,出岭南,不入葯。有松蓝,可为淀,亦名马蓝。尔出岭南,不入葯。有松蓝,可为淀,亦名马蓝。尔雅所谓葴,马蓝是也。又福州一种马蓝,四时俱有,雅所谓葴,马蓝是也。又福州一种马蓝,四时俱有,叶类苦荬菜,土人连根采之叶类苦荬菜,土人连根采之治妇人败血甚佳。治妇人败血甚佳。”经历史文献考证,福州马蓝,即李时珍所考证之马蓝,现今爵床科植物板蓝根;淸植

102、物名实图考卷十一湿草类,蓝图【二】即为本种(淸. 吴其濬.著,张瑞贤等校.植物名实图考校释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2008年版,第196196页)。 v爵床科植物马蓝(南板蓝根),药用历史攸久,在宋代已盛行用。v据肖培根院士研究:南板蓝根除具有板蓝根相同作用外,还具有抗癌作用(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一卷,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002年版,第675675页)。v中医医院药剂科在中医药临床药学工作中如何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板蓝根的临床应用),提高中医用药质量,这是我们临床药学人员面临的现实问题。牛膝、川产牛膝、川牛膝之基原、性效与鉴别基原、性效与鉴别 牛膝牛膝 RADIX CHYRAN

103、THIS BIDENTATAERADIX CHYRANTHIS BIDENTATAEv学习学习提示提示: : 1. 1.学习川牛膝、怀牛膝的处方用名与临床学习川牛膝、怀牛膝的处方用名与临床性效区别要点。性效区别要点。 2.2.注意历史上注意历史上川牛膝川牛膝与与川产牛膝川产牛膝的区别。的区别。 处方用名处方用名: :牛膝牛膝v概概 要:要:牛膝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牛膝,一名百倍。味苦,平,无毒。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因无形态描述,无从考证是那种牛膝。v牛膝为中医常用中药,具有补肝益肾,强筋壮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等功能。常用于腰膝酸痛

104、,筋骨无力,经闭癓瘕,肝阳眩晕等病。v在我国,苋科植物作牛膝入药的植物有六种: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 Bl.Achyranthes bidentat Bl. 又名怀牛膝,主产于河南,为久负盛名的四大怀药之一;川牛膝 Cyathula afficinalis Kuan.Cyathula afficinalis Kuan. 又称甜牛膝,主产于四川,为著名川道地药材之一;麻牛膝Cyathula capitata Moq.Cyathula capitata Moq. 又名头花杯苋;粗毛牛膝 Achyranthes asperal.Achyranthes asperal. 山牛膝

105、(柳叶牛膝)Achyranthes longifoliaAchyranthes longifolia(MakinoMakino)MakinoMakino.中国药典只收载川牛膝和怀牛膝。怀牛膝即药典收载的牛膝正品。其他均为地方习用品种。v牛膝(怀牛膝),为苋科AmaranthaceaeAmaranthaceae 牛膝属AchyranthesAchyranthes 植物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根。v川牛膝为苋科Amaranthaceae Amaranthaceae 杯苋属 CyathulaCyathula植物川牛膝的

106、根。v牛膝,因其茎节似牛膝而故名。又因原产于河南怀庆府,质量最好,道地而名“怀牛膝”。品质优良,久享盛名,名扬中外。牛膝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唐甑权药性论云:“补肾填精,助十二经脉,逐恶血流结。”历代医药学家论述颇多,沿用至今,未发生过任何变异。现代中药学教材和中国药典规范为:生用散瘀血,消痈肿,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淋病,尿血,经闭、癓瘕、难产,胎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炙用,补肝益肾,强筋骨。用于治疗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等症。 v现代药理学研究:牛膝含三帖皂苷,齐墩果酸,蜕皮甾酮,牛膝甾酮。多糖类,氨基酸,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等。并含有大量钾盐及甜菜碱和蔗糖。其药理作用

107、:兴奋子宫和抗生育作用,抗炎,镇痛,利尿作用,并有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v关于关于“川牛膝川牛膝”名称及其药用历史名称及其药用历史: 川牛膝一名,在古代本草文献中不载。在本草文献中最早见于明初兰茂所著滇南本草之白牛膝项:“白牛膝,一名太极草白牛膝强筋骨,功胜川牛膝,但有孕者忌服,其性能堕胎故也。” 但不知是指牛膝属(AchyranthesAchyranthes)川牛膝,还是指杯苋属(CyathulaCyathula)之川牛膝。因无植物形态描述,故无从考证。v近代名医张山雷(张寿颐),终生中医事业,献身中医药事业,论著颇多。在其本草正义(19321932年)中云:“川牛膝之名,不见于

108、古书,惟张璐(张石顽,清代著名中医学家)本草逢原(16951695年)谓怀产者长而无旁须,水道涩渗者宜之。川产者细而微黑,精气不固者宜之。又谓川产气味形质与续断仿佛,用之无精滑之虞。是牛膝之川产者是牛膝之川产者,不专以滑泄见功,而宜通关节之力则一,颇为有利无痹,肝肾阴虚,而机关不利者宜之。但今时市肆中之谓川牛膝,则其形甚大,而性质空松,又与石顽之说不类,然用之于肩背手臂,疏通经脉,流利骨节,其效颇著。盖其质空疏,则其力能旁形上达,以视怀牛膝之坚实直下者,功用大有区别。而世俗恒以川膝、怀膝,视为一类二种,随笔拈来,含混用之,不知分别,误矣。”由此可以看出,张石顽所谓“川产者”,应该视产于四川的牛

109、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与怀牛膝视为同一品种,是产地不同而已,其性效也有差别。而张山雷观察到的,当时市肆中的“川牛膝”,其形甚大而性质空松等特征,才是现在商品中的川牛膝真品。即中国药典20102010年版一部收载的川牛膝Cyathula offitinalis KuanCyathula offitinalis Kuan。v综上所述,可以说:川牛膝入药,应是以清代以后开始,延续至今;古代医药文献所载牛膝,应包括川产怀牛膝。川牛膝和怀牛膝为同科不同属种的两种药物,其性效迥别,两种药物的临床功效有相互混淆,而且有误传误载

110、现象。根据近代临床实践验证,中医药界普遍认为:川牛膝的功能主治与怀牛膝不同,是有显著差别的:川牛膝,活血通经,通利关节,引血下血,行水通淋;怀牛膝,补肝益肾,强筋壮骨功效较强。凡肝肾不足,腰膝痿弱之症宜用怀牛膝;瘀血阻滞,经脉不利,跌打损伤诸症多用川牛膝。v笔者认为:教材中药学活血化瘀药类,应载入川牛膝,怀牛膝不宜归入该类药物。怀牛膝应归入补益药类,或怀牛膝与川牛膝分别收载到活血化瘀药类。川牛膝不应作为怀牛膝的附属药。v据张廷模教授研究认为:川牛膝所含多糖、甾酮、皂苷、氨基酸等含量高于怀牛膝,其物质基础支持川牛膝长于补肝肾。即川牛膝补肝肾不低于怀牛膝(张廷模. 临床中葯学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

111、2010:365.2010:365.)。v张廷模教授建议:临床医生要住意川牛膝的临床性效研究,有如赤芍药与白芍药的临床应用 巴戟天及其混淆品基原、性效与鉴别基原、性效与鉴别 巴戟天 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v基原:茜草科 RubiaceaeRubiaceae 巴戟天属植物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 How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根v中药材形状鉴别:呈扁圆柱形,略弯曲,似连珠状。表皮灰黄色至暗褐色,具纵纹及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间断露出木部,质韧,肉厚易剥落。断面皮部厚、紫

112、色至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较小,坚硬,黄棕色至黄白色,直径15mm15mm。无臭,味甘而微涩。v中药饮片鉴别要点:中药饮片鉴别要点: 饮片呈园柱形后片,可见一小空心,直径0.5-2cm0.5-2cm.表靣灰色,具有纵皱纹和横裂纹,有的饮片皮部可见横向断离露出的木心部,质韧,饮片切面皮部紫色至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直径1-5mm.气微,味甘而后微涩.性味归经:性平,味甘、辛。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強筋骨,祛风除湿。治疗阳痿遗精,宫寒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v中国药典20102010年版一部收藏“非正品品种:: 1.茜草科 巴戟天属植物 羊角藤

113、Morinda Morinda unbellata L.unbellata L.的根v鉴别要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一,直径在11.5cm11.5cm,表面黄色至黄棕色,具不规则纵皱纹和深陷的横纹,有的皮部断裂而露出木部,形成长短不等的节。皮部薄,厚的0.10.4cm0.10.4cm,不易剥离,质坚硬,断面淡紫色至黄白色,木部较大,直径约0.30.7cm0.30.7cm,呈齿轮状,质坚硬,黄棕色,味淡,微甜。 2.茜草科虎刺属植物 四川虎刺 Damnacanthus 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officinarum Huang.的根v鉴别要点:商品中药材

114、名称:恩施巴戟。呈圆柱形串珠状,表面棕黄色至很黑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很细的横皱纹,皮部厚,质硬,断面肉质,黄白色或淡紫色,木部有的露出。直径0.10.3cm0.10.3cm,有的抽去木心,形成一圆形小空洞。质硬脆,易折断,无臭,味微甜。3.茜草科虎刺属植物 虎刺 Damacamthus indicus(Linn) Damacamthus indicus(Linn) Gaertn. F.Gaertn. F.的根 鉴别要点:根多弯曲,呈连珠状,人工压扁或不压扁(圆柱状)、膨大部位直径0.51.5cm0.51.5cm,表面灰白色,有细纵纹,质坚实,横向裂纹较少。膨大部位之间为一段带有表皮的木心,木

115、心直径0.10.3cm0.10.3cm。表面纵纹较细,质脆易断。横切面呈圆形,无臭,微甜。4.木兰科 Magnoliaceae.Magnoliaceae.五味子属植物 铁箍散 Shisandea propinqua(Wall)Shisandea propinqua(Wall) Baill.war.sinensis Oliu.Baill.war.sinensis Oliu.的根茎及根。v鉴别要点:圆柱形,细长而弯曲,多有分枝,直径0.30.5cm0.30.5cm。表面褐色或棕红色,具有环裂缝及纵皱纹,有断痕和疣状突起。质韧,不易折断,断而皮部薄,灰白色,有众多的红色小点,皮部与木部交接处有紫棕色

116、环,木部约断面直径8,紫白色。气香,味苦,辛,嚼之发黏,习称香巴戟。5.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Schisandraceae 南五味子属植物 南五味子 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的根v鉴别要点:在商药材中。该品称之为“小钻”。呈多弯曲圆柱形,连珠状,长短不一,表面淡褐色至紫褐色,有纵纹及横纹,有的皮部横向断面露出木部。质坚脆,断面皮部肉厚,易剥落,剥落皮部呈紫褐色至紫红色。木部坚硬,白色或红白色,无臭,味辛,微甘苦。 五加皮及其混淆品基原、性效

117、与鉴别基原、性效与鉴别 五加皮 ACANTHPANACIS CORTEX ACANTHPANACIS CORTEX 基原:五加科 AraliaceaeAraliaceae 五加属植物细柱五加 Acanrh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Acanrh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根皮(现今茎皮亦同等入药) 鉴别要点:呈卷筒状,单卷或双卷,长710cm710cm,筒径约6mm6mm。皮厚12mm12mm。外表皮灰褐色,有横向皮孔及纵皱纹,内表面淡黄色至淡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灰黄色。气味香,味微苦涩。饮片鉴别要点饮片鉴别要点

118、: 饮片呈不规则的厚片段,或不规则的碎块,外表面灰褐色,可见稍扭曲的纵皱纹和橫长皮孔样斑痕;内表面淡黄色至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微有香气,味微辣而苦。性味归经:性温(古人认为性平),味辛、苦。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补肝益肾,強筋壮骨,。治疗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虛乏力,水肿,脚气等。药典收载“非正品品种”注:五加属植物在我国有27种。广布南方各省区。四川多见:1.五加属植物红毛五加 Acnathopanax giraldii Harms.Acnathopanax giraldii Harms.的茎皮。鉴别要点:呈卷筒状,一般长2030cm2

119、030cm,直径0.51.5cm0.51.5cm,皮厚0.51mm0.51mm。外表面黄棕色,密被红棕色毛状针刺,长35mm35mm,倒向一端,节部有突起的芽痕或叶柄残茎。内表面黄绿色至深棕色, 滑。质轻脆,易折断。气微,味浓。四川习用,称:“红毛刺五加”。v2.五加属植物 无梗五加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 et Maxim.)Sccm.et Maxim.)Sccm.的根皮。v鉴别要点鉴别要点:呈卷筒状,表面灰褐色至灰黑色,具明显隆起的椭圆形皮孔。皮厚0.2cm.内表面黄棕色。质脆,易折

120、断,断面略平坦,无纤维性。气微香,味淡。v3.五加属植物 刺五加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et.Maxim) Harms.(Rupr.et.Maxim) Harms.的根及根茎。v鉴别要点鉴别要点:呈不规则圆柱形,有分枝,下部与根相连。表面灰棕色。根多呈圆柱形,多分枝,直径0.31.5cm0.31.5cm,表面有纵皱纹,皮孔明显。质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辛,稍苦。4.五加属植物 藤五加 Acanthopanax leucorrhizus Acanthopanax leucorrhizus (Dl

121、iv) Harms.(Dliv) Harms.的树皮。商品中药材又称“红毛五加皮”。主产四川。鉴别要点鉴别要点:呈细长长筒状,直径0.71.2cm,0.71.2cm,皮厚约0.5mm0.5mm。外表面黄色,密被褐色或淡黄棕色刺毛,有的略带红棕色,多倒向一边,并且少数凸起的芽痕。内表面黄绿色至黄棕色,光滑。皮薄质脆,易折断,略有香气,味淡微苦。v5.萝藦科AsclpladceaeAsclpladceae 杠柳属植物 杠柳 Periploca sepiwm Bge.Periploca sepiwm Bge.的根皮。v商品名称:“香加皮”或称“北五加皮”。属有毒中药饮片。v鉴别要点鉴别要点:呈卷筒状

122、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皮厚约25mm25mm。外表面灰棕色至黄棕色,粗糙,具横向皮孔,其栓皮层常呈鳞片状剥落,露出灰白色皮部。内表面淡黄色至灰黄色,稍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整剖。有特异香气,味苦。v目前市场上作为五加皮使用的还有:v五加属植物 白艻 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Merr.Merr.的根皮。又叫三叶五加,四川俗称,白刺尖。v五加属植物 乔木五加 Acanthopanax evodiaefolium Acanthopanax evodiaefolium F

123、ranch.var.ferrugineus W.W.Smith.Franch.var.ferrugineus W.W.Smith.的根皮。又称“树五加”, “茱萸五加”。v五加属植物 四川五加 Acanthopanax setchuenensis Acanthopanax setchuenensis Harms.Harms.的根皮。附:v香加皮与地骨皮鉴别要点香加皮与地骨皮鉴别要点: 地骨皮 LYCLL CORTEXLYCLL CORTEXv基 原:茄科 SolanaceaeSolanaceae 枸杞属植物 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Lycium chinense Mil

124、l.的根皮。由于枸杞资源破坏严重,现在市场上将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Lycium barbarum L. 的根皮做地骨皮使用。v鉴别要点鉴别要点:药材呈筒状、半筒状(槽状),或不规则的碎片。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 皮层易呈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较平坦。断面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v商品药材以:“槽皮白里无香气槽皮白里无香气”为鉴别要点。v中药饮片地骨皮与香加皮,外形很相似,但香加皮内表面淡黄色,有浓郁特殊香气;地骨皮内表面黄白色无香气,可鉴别。硫黄、雄黄、雌黄、藤黄硫黄、雄黄、雌黄、藤黄.基原、性效与鉴别基原、性效与鉴别硫

125、黄 SULFURSULFURv基原: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市售硫黄为人工制品。纯净自然硫亦可同等入药。v标准:中国葯典20102010年版一部收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硫黄硫黄v鉴别要点:鉴别要点:v天然硫黄:呈不规则块状,全体呈黄绿色,表面不平坦,微显不同色泽的层状体。质重,酥脆,轻打即可碎,断面基本表面相同,但颜色更鲜艳,具明显硫黄气味。燃烧易愹融,发出蓝色火焰,并有刺激性臭气味。v人工硫黄:呈不规则片块状,具明显的重结晶形态。全体呈黄色,质酥易打碎,有较浓的硫黄气味,嚼之作响。v性味归经:性温,味酸;有毒。归肾,大肠经。v功能主治:内

126、服,补火助阳通便;用于阳痿足冷,虛喘冷哮,虛寒便祕。外用,解毒杀虫疗疮;治疗疥癣,禿疮,阴疽恶疮等。v用法用量:内服,多入丸散剂,1.531.53克。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敷患处。雄 黄 REALGARREALGARv基原: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 主含二硫化二坤(As2 2S2 2)。v标准:中国葯典20102010年版一部收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v鉴别要点:呈不规则片块状,大小不一,呈深红色或橘红色,表靣常覆盖有橙黄色粉末。体重,质松易碎,断面粗糙,红色,明亮,微有特殊的臭气(颜色鲜艳、半透明、有光泽者习称“明雄”、“ 雄精”、“ 腰黄”)。 燃之易愹融成红紫色液体,有強烈的蒜臭气。雄黄

127、v性味归经:性温,味辛;有毒。归肝,大肠经。v功能主治: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治疗痈肿疮毒,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等。v用法用量:內服,多入丸散剂,0.050.10.050.1克。外用,适量。雌 黄 ORPIMEMT ORPIMEMT v基原:为硫化物类矿物雌黄的矿石, 主含二硫化二坤(As2 2S2 2)。v标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矿物葯(李(李鸿超统編鸿超统編. . 北京北京. . 地质出版社出版地质出版社出版, ,19881988:248248)收载。)收载。v鉴别要点:呈不规则片块状,表面桔黄色,部分地方约成层状,研开后成层性更为明显。具闪烁的松脂状光泽。抚摸之较

128、光滑,染指。质重较坚硬,有蒜样臭气。有毒,勿用口尝。v本品与雄黄的性状比较相似,但雄黄呈红色或橘红色,雌黄则为黄色,以资区别。雌黄v性味归经:性平,味辛,有毒。归肝,大肠经。v功用主治:燥湿,杀虫,解毒。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癫痫,寒痰咳喘,虫积腹痛等。藤黄v基原:山竹子科 GuttifereaGuttiferea 山竹子属植物海藤树 Garcinia morella DesvGarcinia morella Desv 的树脂v标准:本品始载于五代前蜀.李珣.海药本草。中药材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材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959:625625)收载。藤黄v鉴别要点:本品呈管状或不规则的块状物,直径3535cm,显红黄色或橙棕色,外被黄绿色粉霜,有纵条纹。质脆易碎,断面平滑,呈贝壳状或有空腔,具黄褐色而带蜡样之光泽,用水研和则呈黄色乳剂,投火中则燃烧。气微,味辛辣。v性味归经:性平,味酸涩。有毒,归肝经。v功用主治:消肿,化毒,止血,杀虫。治痈疽肿痛,顽癣恶疮,损伤出血,牙疳蛀齿,烫火伤等。v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剂0.030.06g0.030.06g。外用,适量磨汁涂患处。朱砂、辰砂,基原、性效与鉴别基原、性效与鉴别朱砂朱砂辰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