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首诗读懂一首诗”的九种方法:的九种方法:(系统系统P107)1、关注题目(解释:包含了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2、关注首尾句(联)(解释:首句:点题目;尾句:显主旨)3、关注常见题材的常见主题4、关注表情、表意关键词5、关注意象6、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7、关注熟悉的作者的概况(解释:经历、思想、风格)8、 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9、关注文题间的注释•认真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认真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包含的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题目即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诗歌的类型 、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表现手法等)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诗歌鉴赏的向导 一、诗题直接点明或暗示感情一、诗题直接点明或暗示感情•应该从题目所提示的感情入手,去理应该从题目所提示的感情入手,去理解作者运用了什么典型细节和景物来解作者运用了什么典型细节和景物来表达感情。
表达感情•如柳中庸的如柳中庸的《《征人征人怨怨》》::岁岁金河复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如果没有题如果没有题目中目中“征人征人”对事件的指引和对事件的指引和“怨怨”对情感的提示,粗心的考生可能难以对情感的提示,粗心的考生可能难以理解这首诗理解这首诗二、题目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二、题目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可以从描写对象着手,通过把握描写对可以从描写对象着手,通过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如李白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如李白的的《《听听蜀僧濬蜀僧濬弹琴弹琴》》:蜀僧抱:蜀僧抱绿绮绿绮,西,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秋云暗几重•我们在鉴赏这首诗歌的时候切不能漏掉我们在鉴赏这首诗歌的时候切不能漏掉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字如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字如“听听”点明了点明了事情,诗的后六句都是写作者听到的内事情,诗的后六句都是写作者听到的内容蜀僧蜀僧”点明了弹琴者的身份,点明了弹琴者的身份,•又如陆畅的又如陆畅的《《惊惊雪雪》》“怪得北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
天人宁许风急,前庭如月晖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巧剪水作花飞诗题的诗题的“雪雪”就是诗歌的中心意象,即思就是诗歌的中心意象,即思想感情的载体想感情的载体惊惊”,惊讶,,惊讶,惊叹,惊叹,借雪花飞舞的冬景,表借雪花飞舞的冬景,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操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操•又如刘禹锡的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乌衣巷》》“朱雀桥边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借“乌乌衣巷衣巷”这个具体的这个具体的“象象”的今昔变化的今昔变化来表现来表现“意意”——写出历史的变迁和写出历史的变迁和豪门贵族的兴衰豪门贵族的兴衰•白居易的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这首诗借借“山寺桃花山寺桃花”这个这个“象象”表现诗人表现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三、题目点明了所写的事件或背景三、题目点明了所写的事件或背景•如如《《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秋夜秋夜》《》《江汉江汉》《》《移移居居》》等,考生应该注意到这些诗歌的内容等,考生应该注意到这些诗歌的内容或者与题目的内容有关,或者由题目中的或者与题目的内容有关,或者由题目中的背景引出,或者写在某个地方的活动。
考背景引出,或者写在某个地方的活动考生就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与诗歌所表达的思生就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与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的信息如想感情相关的信息如《《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中中的的“次次”就暗示了游子漂泊在外,就暗示了游子漂泊在外,《《江汉江汉》》更是点明了杜甫晚年漂泊于江汉一带的更是点明了杜甫晚年漂泊于江汉一带的事件,从而暗示了他晚年的颠沛流离,自事件,从而暗示了他晚年的颠沛流离,自然寄托了他的身世之感然寄托了他的身世之感 •2006年北京卷的题目是年北京卷的题目是《《移居移居》》 [移居(其二)移居(其二)陶渊明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①不胜,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②,力耕不善欺力耕不善欺注释:注释:①①将:岂将:岂 ②②纪:经营纪:经营] •从题目可以认识到陶渊明写的是从题目可以认识到陶渊明写的是搬到新家搬到新家之后之后的事情,那么就会考虑到新家的环境和与邻里的的事情,那么就会考虑到新家的环境和与邻里的关系。
再根据诗歌的细节,就不难理解诗人在田关系再根据诗歌的细节,就不难理解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感受到一种美好的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谊谊”四、题目暗示了诗歌的体裁四、题目暗示了诗歌的体裁 • 以事物命题的诗很可能就是以事物命题的诗很可能就是咏物诗咏物诗如虞虞世南的世南的《《蝉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以事物命题,以事物命题,可以初步判断为咏物诗,而咏物诗的基本表可以初步判断为咏物诗,而咏物诗的基本表现手法为现手法为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虞世南的虞世南的《《咏风咏风》》、贺、贺知章的知章的《《咏柳咏柳》》于谦的于谦的《《石灰吟石灰吟》》等便是如等便是如此再如柳中庸的此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征人怨》》从标题可以推从标题可以推断为断为边塞诗边塞诗,而边塞诗的表现手法多为,而边塞诗的表现手法多为写景写景叙述抒情叙述抒情相结合•又如杨巨源的又如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一看便可以断定为一看便可以断定为写景诗写景诗,其基本表现,其基本表现手法必定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象这样的还有手法必定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象这样的还有杜甫的杜甫的《《江村江村》》,张旭的,张旭的《《桃花溪桃花溪》》等等 小结小结 当然,要真正透彻地了解诗歌内容,领会抒情主当然,要真正透彻地了解诗歌内容,领会抒情主人公的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得对内容人公的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得对内容做精微的鉴赏然而,因为题目是诗歌一个非常做精微的鉴赏然而,因为题目是诗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把仔细揣摩题目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把仔细揣摩题目意思作为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一个不可或意思作为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起始环节只有这样,才能领悟诗歌的艺术缺的起始环节只有这样,才能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并给予恰当的评价魅力,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二、读作者二、读作者 • 即注意诗歌的题目,了解诗歌即注意诗歌的题目,了解诗歌的作者,的作者,知人论世知人论世,以察诗情,以察诗情 。
•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了解掌握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其经历、风格通过了解作者,知人论世对诗歌的鉴赏解作者,知人论世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助考试时,试题有时在很有帮助考试时,试题有时在注释中指出一些相关于作者和背注释中指出一些相关于作者和背景的信息景的信息一、知人一、知人1.创作方法与风格流派:.创作方法与风格流派:• 读到读到建安七子建安七子的诗歌,就应该想到那些诗人的诗歌,就应该想到那些诗人刚健的人格与明朗的诗风刚健的人格与明朗的诗风,了解什么叫,了解什么叫“建建安风骨安风骨”;;• 读到读到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歌就想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歌就想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淡泊名利的精神,于是可以把握他的事迹、淡泊名利的精神,于是可以把握他的诗歌风格基本是淡而远的的诗歌风格基本是淡而远的• 读到读到李白、杜甫的诗李白、杜甫的诗,就应该想到他们曾,就应该想到他们曾经历唐的全盛期以及安史之乱,一个是狂放经历唐的全盛期以及安史之乱,一个是狂放的、一个是沉重的,有浪漫和现实的的、一个是沉重的,有浪漫和现实的 读到读到王维王维,就应该想到他喜好山水丹青,,就应该想到他喜好山水丹青,修学释道的特点,所以描写田园风光,恬修学释道的特点,所以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风格含蓄生动,清新明快淡远,淡宁静,风格含蓄生动,清新明快淡远,有有“诗中在画,画中有诗诗中在画,画中有诗”、、“诗佛诗佛”等等美誉。
美誉 读到读到高适、岑参的边塞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雄浑奇拔,描,雄浑奇拔,描写边塞风光,写边塞士兵的生活,表达思写边塞风光,写边塞士兵的生活,表达思乡,反战,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等主题乡,反战,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等主题 读到读到刘禹锡刘禹锡就应想到他处于中晚唐政治倾就应想到他处于中晚唐政治倾颓时期,所以其作品以沉郁的怀古诗为代颓时期,所以其作品以沉郁的怀古诗为代表•以以温庭筠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花间派”词人词词人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作品•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范仲淹词苍凉悲壮,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2 2.还要重视作家们的思想倾向.还要重视作家们的思想倾向 儒家的儒家的““入世入世” ” (也叫(也叫““用世用世””)思想常见理念有:常见理念有:““进取求仕进取求仕””,,““穷则独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忠君爱民忠君爱民””,,““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等等 。
例如,例如,““诗圣诗圣””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雨漏被湿,仍吟道甫茅屋为秋风所破,雨漏被湿,仍吟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高适、王昌龄、白居易,范高适、王昌龄、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辛弃疾、岳飞、陆游仲淹、王安石、辛弃疾、岳飞、陆游等都等都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倾向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倾向•佛家的恬淡.虚无.静修佛家的恬淡.虚无.静修主要理念有:念有:““四大皆空四大皆空””、、““色即是空色即是空””、、““参悟宇宙自然妙谛参悟宇宙自然妙谛””等例如如““诗佛诗佛””王维王维在在《《鸟鸣涧鸟鸣涧》》中写中写道: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在《《鹿柴鹿柴》》中写道:中写道:““空山不见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道家的清静无为道家的清静无为.崇尚自然主要理念.崇尚自然主要理念有:有:““清心寡欲清心寡欲””、、 ““不为天下先不为天下先””..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等。
例如等例如陶渊明陶渊明在在《《归园田居归园田居》》中写道中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又又在在《《饮酒饮酒》》中写道中写道: :““结庐在人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儒释道互补儒释道互补李白李白:儒道兼容:儒道兼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苏轼苏轼:三家互补:三家互补---- ---- 《《临江仙临江仙》》下片下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此逝,江海寄余生《《水调水调歌头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二、论世二、论世•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创作背景创作背景的了解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内容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把握诗歌1、、 借助背景,把握诗的思想感情借助背景,把握诗的思想感情•李清照笔李清照笔下,大多下,大多词清调苦,流露的感情词清调苦,流露的感情婉曲深挚,多有今昔盛衰之感,个人身世婉曲深挚,多有今昔盛衰之感,个人身世之悲之悲如“中州盛日中州盛日……铺翠冠儿,金雪铺翠冠儿,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柳,簇带争济楚”与与“如今憔悴,风鬟霜如今憔悴,风鬟霜鬓鬓”((《《永遇乐永遇乐》》),就描述了两种迥然),就描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流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心境,流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武陵春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流”,则是词人因只身流落金华,加之眼,则是词人因只身流落金华,加之眼前又见赵明诚遗著前又见赵明诚遗著《《金石录金石录》》,睹物思人,,睹物思人,无限感慨而在其词中投下的心灵阴影无限感慨而在其词中投下的心灵阴影2、、 借助背景,把握诗中景物的特点。
借助背景,把握诗中景物的特点•东晋诗人陶渊明厌恶污秽的官场,向往东晋诗人陶渊明厌恶污秽的官场,向往自由在的田园生活,他自由在的田园生活,他42岁辞彭泽令后,岁辞彭泽令后,写下了写下了《《归园田居归园田居》》这一脍炙人口的诗这一脍炙人口的诗篇从“其一其一”中,读者不仅能看到乡中,读者不仅能看到乡村的榆柳桃李,还能闻到黄昏的狗吠鸡村的榆柳桃李,还能闻到黄昏的狗吠鸡啼田园景物此时在他的笔下显得淳朴、啼田园景物此时在他的笔下显得淳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宁静、而又充满情趣景物的这些特点,景物的这些特点,只有诗人在摆脱官场羁绊、心存逸致时只有诗人在摆脱官场羁绊、心存逸致时才能感受到相反,才能感受到相反,•在在李煜李煜的的《《虞美人虞美人》》中,中,“春花秋月春花秋月”、、“小楼东风小楼东风”,不仅黯然无色,甚至令,不仅黯然无色,甚至令人厌恨•其原因,作为原南唐皇帝的李煜,此时其原因,作为原南唐皇帝的李煜,此时正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正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许多情况下,诗人的追求、遭遇直望许多情况下,诗人的追求、遭遇直接影响着诗人的心境,而彼时彼刻的心接影响着诗人的心境,而彼时彼刻的心境又给景物蒙上了或悲或喜,或忧或愁境又给景物蒙上了或悲或喜,或忧或愁的特定色彩。
的特定色彩3 3、借助背景,把握用典的含义借助背景,把握用典的含义•《《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他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人注目的作品之一他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当时,由于苏轼以诗文讽年)七月当时,由于苏轼以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到黄州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到黄州壮志难酬,又自感苍老此时,游赏黄冈城壮志难酬,又自感苍老此时,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联想到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外的赤壁矶,联想到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就很自然了词中借用周瑜的典故,正周瑜就很自然了词中借用周瑜的典故,正可以看出,可以看出,词人多么渴望自己有如周瑜那样词人多么渴望自己有如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为国建功立业这里对典故的理解,就离不这里对典故的理解,就离不开对背景的了解这种情况在怀古类诗中较开对背景的了解这种情况在怀古类诗中较为常见三、具体分析三、具体分析•诗人的生平、背景与思想往往决定着他们诗人的生平、背景与思想往往决定着他们创作的内容与风格但是,创作的内容与风格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必须明确的是我们说每位作家具有怎样的风格是就其多我们说每位作家具有怎样的风格是就其多数作品而言的数作品而言的::•李白也会有反映现实的文字,杜甫也可以李白也会有反映现实的文字,杜甫也可以浪漫;浪漫;“豪放之祖豪放之祖”苏轼也会写出婉约动苏轼也会写出婉约动人的作品,人的作品,“婉约之宗婉约之宗”李清照也可以写李清照也可以写出豪迈慷慨的作品。
比如苏轼就有出豪迈慷慨的作品比如苏轼就有《《江城江城子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怀念他去世多(十年生死两茫茫),怀念他去世多年的爱妻,写得可谓凄楚动人、催人泪下;年的爱妻,写得可谓凄楚动人、催人泪下;李清照有李清照有《《夏日绝句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可谓气势雄浑、慷慨激昂亦为鬼雄),可谓气势雄浑、慷慨激昂•鉴赏诗歌可以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诗歌可以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但仍须结合诗句,坚持方式,但仍须结合诗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三看注释三看注释 通字句通字句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要仔细研读注释!贫女 (秦韬玉 )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田荐其为工部侍郎幕僚,后来田荐其为工部侍郎 本诗题为“贫女”,写的仅仅是一个贫女吗?请结合全诗分析一下诗歌的立意,并指出其写作方法不少于80各字) 就是以贫女作比,暗示自己的身世和遭遇 四、关注首尾联 首句(联)经常开篇扣题、奠定情感基调,而尾句(联)则经常会隐含或点化主题如王维《山居秋瞑》,首联可见情调,尾联可见主旨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例如: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起) 散入春风满洛城(承) 此夜曲中闻折柳(转) 何人不起故人情(合)(一)、抓住“起”句一是开门见山、当头棒喝;一种是迂回入题、托物起兴二)、重视“承”句⑴、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缝合传递的作用,⑵、为下文铺垫和蓄势,以使“体物写志”更有根基 (三)、直击“转”句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 1、它是文本的思路和作者的情路转换的明显的语言标志,也是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2、高考命题者对其青睐(四 )、定格"合"句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是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的"神光所聚"所在,我们在解读古典诗歌时,对此应该"倾情关注" 基本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直笔明接,就是尾句直接抒情、言志、阐理 二是曲笔收束所谓曲笔就是用折射、暗示(暗喻)等方法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或诗歌的主旨 1、 在篇章结构上,它可以起呼应首尾,圆合篇章; 2、 揭示诗歌的主旨五、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 题干多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具体的问题,但有时也会在提问之前有所提示这些提示既是对诗文的注释,也是对答题的导向如“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节选自张九龄《感遇》)的题干是这样的:“《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请联系这句话,说一说你对‘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本来初读时对“自有岁寒心”一句颇费躇踌,但《论语》之语让我们恍然顿悟:丹橘之所以经冬犹绿,并非缘于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具有像松柏一样耐寒的节操 六、关注常见题材的常见主题• 1 1、、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 主要是凭吊历史遗迹,或为历史人物,或为历史事主要是凭吊历史遗迹,或为历史人物,或为历史事件,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件,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多用典故,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多用典故,风格与感怀类似,风格与感怀类似,如辛弃疾的如辛弃疾的《《登京口北固亭怀古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或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如如刘禹锡的刘禹锡的《《石头城石头城》《》《乌衣巷乌衣巷》》姜夔姜夔《《扬州慢扬州慢》》 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辛弃,辛弃疾的疾的《《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2、边塞征战诗、边塞征战诗①①边塞战争诗的语言特点多边塞战争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豪迈奔放,其表,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概悲凉如王昌龄气魄沉雄、慷概悲凉如王昌龄《《从军行从军行》》::②②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范仲淹范仲淹《《渔家傲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发征夫泪! 3、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较多地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田园山水田园诗较多地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田园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如杜牧的《《山行山行》》 或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或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其语言风格多平淡其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归园田居》》,,王维的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秋暝》》 4、离别诗①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②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③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七、关注情意关键词①动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内心痛苦)②形容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③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④拟声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⑤表颜色: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⑥数量词: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八、关注常见意象•系统用书:P109解释•系统用书:P119具体意象含义九、关注常用典故高考古诗常见典故举例:1、长城:2、尺素:3、东山高卧:4、寒食:5、画眉:6、楼兰:7、梦蝶:8、青鸟:9、桑榆: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书信的代称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常代指边境之敌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传信的使者》:“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10、射天狼:11、黍离:12、投笔:天狼,星名。
古人以为主侵掠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温馨提示: 其实,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以及辨析成语,三者是相通的我们在读懂并理解诗歌时,可以充分利用我们学过的文言知识,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加以理解例如: 05年广州模拟考:辛弃疾《菩萨蛮》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解释“正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