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6 6章章 体体 质质第一节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体质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一、体质的概念及其内涵一、体质的概念及其内涵n(一)体质的基本概念(一)体质的基本概念n 体质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体质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n(二)体质相关概念(二)体质相关概念 n1.素质.素质 即身体素质,涵盖了人体的各种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生命活动或形体运动中的反映 n2.气质.气质 现代心理学中的气质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或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和灵活性等动态性的人格心理特征,是人的心理活动稳定的、与遗传有关的动力特征n3.性格.性格 性格在现代心理学中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如骄傲与谦虚、勤劳与懒惰等,是人格的最核心,最本质的鲜明的心理成分,是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n4.体格.体格 体格是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
一般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身长、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皮肤和皮下软组织等情况来判断,是反映体质的标志之一 二、体质的构成要素二、体质的构成要素n体质由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和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三个要三个要素构成,是机体脏腑气血阴阳之偏颇和功能活素构成,是机体脏腑气血阴阳之偏颇和功能活动差异性的体现,是人体生理活动综合状况的动差异性的体现,是人体生理活动综合状况的反映(一)形态结构的差异(一)形态结构的差异n人体形态结构的差异性是个体体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人体形态结构的差异性是个体体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分,包括外部形态结构外部形态结构和和体内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体内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的状况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外在表现,脏腑、经络、等的状况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外在表现,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则是体质的内在基础由于体表形态最为精气血津液则是体质的内在基础由于体表形态最为直观,易于观察,因而备受古今中外体质研究者的重直观,易于观察,因而备受古今中外体质研究者的重视n元元·朱丹溪在朱丹溪在《《格致余论格致余论》》中进一步将体形与发病联中进一步将体形与发病联系起来,提出了系起来,提出了“肥人湿多,瘦人火多肥人湿多,瘦人火多” 的观点,在的观点,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生理功能的差异(二)生理功能的差异n生理功能的差异是个体体质特征的根本因素n形态结构是产生生理功能的基础三)心理特征的差异(三)心理特征的差异n心理是感觉、知觉、情感、记忆、思维、性格、能力等的总称,属于中医学神的范畴n《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木、火、土、金、水每一类型的人均有5种不同的心理倾向第二节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体质的形成一、先天因素一、先天因素n先天,又称禀赋,指出生以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既包括父母双方所赋予的遗传性,又包括子代在母体内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状况,以及母体在此期间所给予的种种影响n(一)遗传因素(一)遗传因素 在体质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人体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对于体质的强弱、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n(二)胎儿发育(二)胎儿发育 母体受孕怀胎以后直至分娩期间,应注意饮食起居、劳逸、心理等方面的调养将息,才能保证胎儿正常地发育 二、后天因素二、后天因素n在后天诸因素中,饮食、劳动、社会环境,以及外在的气候条件,内在的情志变化无一不在影响着体质后天摄养有度,可补先天之不足,增强体质,尽终天年而长寿。
反之,则会使体质衰弱或偏颇,甚至导致疾病n(一)饮食(一)饮食 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对体质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膳食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并具寒热温凉和酸苦甘辛咸不同之性味 n(二)劳动、锻炼(二)劳动、锻炼 劳逸适度,对增强体质有积极作用千百年来,人们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自然现象中体悟出“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适度的劳作或体育锻炼,可使筋骨强壮,关节通利,气机通畅,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旺盛 n(三)情志(三)情志 情志活动有赖于内在脏腑的机能活动,以脏腑气血阴阳为物质基础七情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脏腑气血的变化,从而影响人体的体质 n(四)疾病(四)疾病 疾病是体质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疾病通过损伤人体的正气而改变人体的体质 三、其它因素三、其它因素n(一)年龄(一)年龄儿童:生机活泼,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儿童:生机活泼,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青壮年:血气方刚,很有活力,是人体气血最旺盛的时期青壮年:血气方刚,很有活力,是人体气血最旺盛的时期老年人:精气神渐衰,阴阳失调,脏腑功老年人:精气神渐衰,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减退,肾精亏虚,气血郁滞是老年体质能减退,肾精亏虚,气血郁滞是老年体质的基本特点。
的基本特点中年人:比较成熟,做事稳中年人:比较成熟,做事稳重,逐渐开始衰老重,逐渐开始衰老(二)性别(二)性别 男女在形态结构,生理功男女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的差别,带来了能和心理特征的差别,带来了性别的体质差异性别的体质差异男子:多阳刚之气,脏腑功能男子:多阳刚之气,脏腑功能较强,体格高大健壮而有力,较强,体格高大健壮而有力,性格多外向,粗犷,心胸开阔性格多外向,粗犷,心胸开阔以肾为先天,以精,气为本,以肾为先天,以精,气为本,常见伤精耗气常见伤精耗气女子女子:多阴柔之质,脏腑功能较弱,体形小巧,性格女子:多阴柔之质,脏腑功能较弱,体形小巧,性格多内向,喜静,细腻,多愁善感以肝为先天,以血多内向,喜静,细腻,多愁善感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故女子常不足于血为用,故女子常不足于血(三)地理(三)地理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壳的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壳的物理形状,土壤的化学成分,水土性质,物物理形状,土壤的化学成分,水土性质,物产及气候条件等这些特征影响这不同地域产及气候条件等这些特征影响这不同地域人群的人群的饮食结构饮食结构,,居住条件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社社会民俗会民俗等,从而制约人群的形态结构,生理等,从而制约人群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行为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功能和心理行为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人类具有能动的适应性,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人类具有能动的适应性,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不同,人类各自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条件相不同,人类各自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条件相协调的自我调节机制和适应方式,从而产生协调的自我调节机制和适应方式,从而产生并形成了不同自然条件下的体质特征并形成了不同自然条件下的体质特征饮食结构•例子人种差异第三节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体质的分类一、体质阴阳分类及其特征一、体质阴阳分类及其特征n“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理想的体质应是阴阳平衡阴阳在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平衡,可能呈现偏阴或偏阳的状态,但只要不超出一定的限度,仍属于正常的生理状态因此,正常体质可分为正常体质可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三种基本类型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三种基本类型 (一)阴阳平和质(一)阴阳平和质n阴阳平和质功能协调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目光有神,睡眠良好,食量适中,二便正常;精力充沛,性格随和、开朗n阴阳平和质者平素患病较少,对自然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注意调养,可获长寿(二)偏阳质(二)偏阳质n偏阳质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征形体可胖可瘦,但较结实;面色多略偏红或微黑,或呈油性皮肤;食量多较大;平素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较快;性格外向,喜动,易急躁。
n偏阳质者对风、暑、热邪的易感性强发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容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以及出血等皮肤易生疖疮(三)偏阴质(三)偏阴质n偏阴质具有偏于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形体多偏胖而较弱,易疲劳;面色偏白而欠华;食量较小;平素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精力欠佳,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n偏阴质者对寒、湿之邪的易感性强发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容易发生水湿、痰饮、瘀血等皮肤易生冻疮二、古今体质类型研究二、古今体质类型研究n(一)古代体质类型(一)古代体质类型n 1.阴阳五态分类.阴阳五态分类 n 2.五行分类.五行分类 n(二)现代体质分型研究(二)现代体质分型研究n1.九分法.九分法 n2.六分法.六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