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播艺术的特性传播艺术,是传播与艺术契合的产物它不是通常所说的从艺术产生开始就存在的“艺术传播”,而是指在大众传播时代以电视艺术为主体,或者以网络艺术为“传播艺术它不仅作为传播方式而存在,而且也作为传播形态而存在1.1 传播(媒介)艺术传播艺术可以理解为媒介艺术,传媒艺术:印刷媒介艺术:是指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出现大众报纸以来的现代印刷媒介艺术,如大众报纸的文艺副刊、大众文艺杂志和大众文艺书籍电子媒介艺术:包括广播(广播剧和广播中的文艺节目等)、电影(主要是指故事片)、电视(包括电视剧剧和电视文艺节目等) 媒介批评: 面对的是大众传媒生产、传递的信息涉及的范围要比社会批评庞杂,比文学、电影和其他艺术广泛 它关心的是大众艺术传播艺术的两层意思:作为艺术方式存在的传播艺术: 如在书场上说书中说出的小说和在报刊上连载的小说在艺术方式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种民间艺术,而后者是一种以前未曾出现过的大众艺术,即大众印刷媒介艺术而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上出现了易中天、于丹的学术说书,可以理解为大众传播艺术作为艺术形态存在的传播艺术: 电子媒介技术导致了一系列新的媒介艺术的产生,即不仅仅是一种载体和传播方式的变化,诞生了像电影、广播剧和电视艺术等新的艺术形态和艺术样式。
卡冈《艺术形态学》:三种类型信息的传播纪实摄影、新闻记录片、电视报导……科学摄影、科普和教科片、电视讲座……艺术摄影、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形态学艺术形态学作者:(俄罗斯)卡冈 译者:凌继尧 金亚娜 电影,“第七艺术”(意大利卡努多,1911)时间艺术:诗歌、音乐、舞蹈;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刻电视艺术,被排在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时间艺术(诗歌、音乐)、综合艺术(舞蹈、戏剧、电影)之后,被誉为“第九艺术”1.2 (传播)媒介艺术•(传播)媒介艺术的双重特性:–“传播”:信息–“艺术”:“情感”•托尔斯泰艺术论的缺失:媒介 (传播)媒介艺术的两个层次:作为媒介材料的媒介艺术: 是艺术赖以存在的基础 艺术思维是一种媒介材料思维,如画家:线条、色彩,文学家:文字,电影:胶片,电视:磁带作为传播手段的媒介艺术:是艺术得以发展的条件口传、手抄,报刊、书籍,电子媒介,电视作为“遥看”(television的本义)的手段,电视成为一种艺术电子媒介艺术的问题:复制性:本雅明:技术复制在大工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使众多摹本代替了独一无二的艺术精品。
如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的照片平面感:深层模式的消失现象与本质,明显与隐含,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所指和能指,都消解了只是现象的世界,现象后面什么也没有零散化:主体的非中心化人被耗尽了(burn-out),无法忍受自己变成无数的碎片不是人在选择信息,而是信息在选择人“艺术”泛滥艺术,art,这个词与一种技术有关,各种技术应运而生,因而产生了与各种技术有关的新兴艺术摄影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以及多媒体艺术等——视像艺术 20世纪上半叶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席卷世界 20世纪下半叶则是电视艺术异军突起奈斯比特:“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high tech/high touch) 1.3 传媒的熔合 “传媒的熔合”: 把各种单个传媒变成体系化的传媒 首先,电视作为一种电子媒介与印刷媒介的竞争和互补: 报纸和电视的角色互换 其次,电视和作为电子媒介艺术内部的竞争和互补: 电视和电影的关系影视一体”论,“影像”、“映像”等概念 “植物群落式”(田本相) 电视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兼容性-的两个表现:电视艺术:电视剧、电视艺术节目等。
电视作为媒介的主体,在电视中,戏剧(曲)、曲艺、电影等电子传播艺术:类型:可以分为电影、电视和广播等媒介艺术门类:电影(故事片和艺术片),电视(电视剧、电视艺术专题和电视艺术栏目)戏剧”:故事片、电视剧、广播剧分类:主流剧、艺术剧和通俗剧电子媒介艺术:介乎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边缘性”艺术多媒体艺术:真正意义上的“传媒的熔合” 思考题何为媒介批评?什么是“传媒的熔合”?谈谈电视和电影的关系延伸阅读莫·卡冈:《艺术形态学》,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