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EM IPSUM DOLOR西方美术史艺术的起源艺术的起源艺术是精神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艺术是一种交流情感的手段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多元决定论多元决定论一、人类最早的绘画一、人类最早的绘画野牛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旧石器时代晚期旧石器时代晚期西班牙西班牙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二、古埃及绘画二、古埃及绘画宴乐图(壁画,局部)公元前宴乐图(壁画,局部)公元前13901390年(埃及)年(埃及) 朝贡者壁画局部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 三个乐女三个乐女 壁画 局部 公元前1390年埃及三、欧洲绘画三、欧洲绘画 三、欧洲绘画三、欧洲绘画►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时期►18世纪的欧洲绘画►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20世纪时期产生野兽派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代表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其杰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米开朗基罗则在雕刻、绘画和建筑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艺复兴艺术水平的典范之作。
拉斐尔则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圣母形象最为成功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最后的晚餐》达《最后的晚餐》达·芬奇芬奇 岩间圣母岩间圣母油画,1483---1485年达芬·奇(意大利) 自画像自画像油画 1506年拉斐尔(意大利) 草地上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油画,1504年拉斐尔(意大利)《创世记》是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礼拜堂大厅天顶的中央部分按建筑框边画的连续9幅宗教题材的壁画17世纪时期►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这一风格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各个美术门类中佛兰德斯的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绘画对西方绘画具有持久的影响同时代的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戴金盔的男子戴金盔的男子油画1650---1655年伦勃朗(荷兰)埃克河边的埃克河边的埃克河边的埃克河边的磨坊磨坊磨坊磨坊油画油画油画油画1670167016701670年年年年雷斯达尔雷斯达尔雷斯达尔雷斯达尔(荷兰)(荷兰)(荷兰)(荷兰)苏珊娜苏珊娜·芙尔曼像芙尔曼像油画1631---1632年鲁本斯(佛兰德斯) 哈尔斯(约哈尔斯(约1581—1666)是)是17世纪荷兰画派最出色的肖像画家。
他世纪荷兰画派最出色的肖像画家他在肖像画中描绘了荷兰社会各阶层的在肖像画中描绘了荷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对下层社会的普通市民的表现人物,对下层社会的普通市民的表现最为传神,善于捕捉人物的最为传神,善于捕捉人物的 瞬瞬 间间 表情,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活动传达人物的内心活动 ,色,色 调调 鲜明,笔鲜明,笔触轻快这幅肖像画生动地体现了哈触轻快这幅肖像画生动地体现了哈尔斯肖像画作风,是欧洲肖像画史上尔斯肖像画作风,是欧洲肖像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品不可多得的作品 吉普赛女郎吉普赛女郎 油彩 1628 - 1630 年 58厘米x52厘米 弗兰斯·哈尔斯 (荷兰) 巴黎 卢浮宫藏 倒牛奶的女仆倒牛奶的女仆 油画,1658年 维米尔(荷兰)18世纪绘画►18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洛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代表画家有法国的瓦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浪漫主义随着新古典主义的衰落而兴起法国的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而这一运动的主将却是德拉克洛瓦,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着人们》等。
法国吕德的《马赛曲》和卡尔波的《舞蹈》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塑作品《梅杜萨之筏》泰奥多尔《梅杜萨之筏》泰奥多尔·籍里柯籍里柯 法国法国《希奥岛的屠杀》 法国画家 德拉克洛瓦19世纪中期产生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法国画家库尔贝的代表作《奥南的葬礼》堪称绘画中的“人间喜剧”勤劳朴实的农民画家米勒,以醇厚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创作了反映工人运动和农民革命的系列铜版画和石版画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了列宾、苏里科夫等杰出画家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品质《奥南的葬礼》 库尔贝 ►《拾穗者》法国米勒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牺牲》(《战争》系列) 木刻版画 37×40.2cm 柯勒惠支《突击》(Sturm) 铜刻版画 24×29cm 柯勒惠支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 中表现光的效果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西斯莱等继印象派之后还出现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 是塞尚、凡·高和高更) 印象印象· ·日出(油画,日出(油画,18721872年)莫奈(法国)年)莫奈(法国) 《修路工》 马奈 1878年《街》 马奈 1878年《马赛港》,1907,西涅克 布上油画风景,46×55cm《圣特罗佩松树》 西涅克《圣·维克多山》 塞尚1890年以后,塞尚的笔触变大,更具有抽象表现性轮廓线也变得更破碎、更松弛色彩飘浮在物体上,以保持独立于对象之外的自身的特征这些倾向,导致了他临终前几年的那些奇妙的自由绘画《圣·维克多山》就是这样一类绘画的杰作之一笔触在这里起了优秀交响乐团里独奏家的作用每个笔触都根据自身的作用,很得当存在于画面之中,但又服从于整体的和谐这幅画里既有结构又有抒情味,人们可以看到,艺术家达到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结构和色彩、自然和绘画的综合。
画家将这些分解成抽象的成分,重新组织成新型的绘画的真实《星空》凡·高20世纪时期产生野兽派至今►1905年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1908年崛起的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1910年前后产生抽象主义,其代表画家有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一战期间产生了达达主义思潮之后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代表画家有恩斯特、马格利特、夏卡尔、达利、米罗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产生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20世纪50年代初的波普艺术,代表人物有美国画家约翰斯、劳生柏、沃霍尔等70年代兴起的超级写实主义《马蒂斯夫人像》马蒂斯马蒂斯的风景画、人物画、静物画已与昔日大相径庭,形体之简洁色彩之鲜亮,让老师莫罗甚感惊讶20世纪初,他好像被强烈色彩的表现力所唤醒开始用夸张的色彩和奔放的笔触塑造形体,至1903年,带有明显“野兽派”特征的作品,便提前出现在他的笔下这类作品乍看似乎草率粗放,事实上,在 “乱涂”之中显示出画家的敏锐性和丰富的创造力:直接从颜料管挤出的色彩,本意已不是再现客观物象的视觉真实,它变成作画人追求内在情感及自我表现的手段,并在形式上探索一种新的受色彩运动制约的绘画空间野兽派最终否定了西方各种传统形式和与之相关的审美习惯,实现了色彩的解放,能动地驱使造型艺术抽象化。
马蒂斯也在对形式进行根本改革中,找到自己的路子亨利·马蒂斯 《餐桌》《亚威农少女》毕加索毕加索作,1907年,油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于是,他画出了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威农少女》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亚威农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间曾多次修改画中五个裸女和一组静物,组成了富于形式意味的构图《红光缆》康定斯基《黄·红·蓝》被认为是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最好诠释它试图把抒情和几何抽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的办法就是在几何结构与造型中配上明亮的光与柔和的色彩,使抽象绘画富于激情和想象抽象艺术本来就是捉摸不定的意念图案,所以,面对《黄·红·蓝》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无谓的猜测、揣摩与思考,在色彩、线条的舞动中,尽情体会艺术的纯粹与美丽也许有人并不习惯这种没来由的表现,然而美丽却是不可置疑的,震撼更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因为它的美拥有与心灵节拍相吻合的节奏,或混乱,或激荡,或野蛮,或明快……不用在画面中费尽心力寻找什么,仅仅在视觉的纯粹享受中,你就已经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