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构造岩和构造现象观察描述

M****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58MB
约40页
文档ID:590587384
构造岩和构造现象观察描述_第1页
1/40

构造岩及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构造岩及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一、构造岩观察描述一、构造岩观察描述1、构造岩的分类2、构造岩的结构构造描述3、非平衡结构岩石的观察描述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1、断裂及断裂带2、褶皱 •矿石的选冶流程中加料、卸料、各中间过程的衔接等全依赖人力或机械力来完成壳幔系统中成矿流程的类似操作则由构造活动来完成 一、构造岩观察描述1、构造岩的分类 2、构造岩的结构构造描述2.1半固结,碎裂作用为主的断层角砾和断层泥主要观察描述:(1))半固结半固结——松散,未成岩松散,未成岩((2)角砾含量)角砾含量——按照按照30%,区分断层角砾和断层泥,区分断层角砾和断层泥((3)角砾成分)角砾成分——原岩成分特点原岩成分特点((4)角砾形状及排列)角砾形状及排列——不规则、无序为张性;有序为压性或剪性不规则、无序为张性;有序为压性或剪性 2、构造岩的结构构造描述2.2固结,碎裂作用为主的断层角砾岩……主要观察描述:(1))固结固结——紧密,已经成岩紧密,已经成岩((2)基质含量)基质含量——按照比例区分不同岩石按照比例区分不同岩石((3))碎斑碎斑成分成分——原岩成分特点原岩成分特点((4))碎斑碎斑形状及排列形状及排列——不规则、无序为张性;有序为压性或剪性不规则、无序为张性;有序为压性或剪性 2、构造岩的结构构造描述2.2固结,碎裂作用为主的断层角砾岩……基质含量40%,断层角砾岩基质含量15%,断层角砾岩 2、构造岩的结构构造描述2.3具有流状构造的糜棱岩化系列岩石主要观察描述:(1))具有变形面理具有变形面理((2)基质含量)基质含量——按照比例区分不同岩石按照比例区分不同岩石((3))残斑残斑成分成分——原岩成分特点原岩成分特点((4))残斑残斑形状及排列形状及排列——运动方向的指示(线理)运动方向的指示(线理)糜棱岩的三条标准:糜棱岩的三条标准:粒度减小粒度减小重结晶作用不明显重结晶作用不明显分布在狭长的线状带中分布在狭长的线状带中 2、构造岩的结构构造描述2.3具有流状构造的糜棱岩化系列岩石糜棱岩化榴辉岩白云母石英糜棱岩 2、构造岩的结构构造描述2.3具有流状构造的糜棱岩化系列岩石与构造片岩的区别是:与构造片岩的区别是:残斑往往是岩石,少量是矿物(即重结晶不明显)残斑往往是岩石,少量是矿物(即重结晶不明显)而构造片岩的斑晶是矿物而构造片岩的斑晶是矿物岩石残斑矿物残斑 2、构造岩的结构构造描述2.3具有流状构造的糜棱岩化系列岩石面理和线理面理和线理面面理理::矿矿物物或或集集合合体体定定向向排排列列构构成成的的面面状状构构造造线线理理::矿矿物物或或集集合合体体在在剪剪切切棉棉理理上上定定向向排排列列形形成成的的线线状状构构造造 区域上破向斜和破背斜的恢复区域上破向斜和破背斜的恢复 2、构造岩的结构构造描述2.4具有结晶面理、重结晶作用强烈,新生矿物明显的构造片岩和片麻岩主要观察描述:(1))重结晶和新生矿物明显,外观上为片岩和片麻岩重结晶和新生矿物明显,外观上为片岩和片麻岩((2))重结晶程度低于重结晶程度低于50%为构造片岩,高于为构造片岩,高于50%为构造片麻岩为构造片麻岩((3)残斑成分)残斑成分——反映原岩部分特点反映原岩部分特点((4)残斑形状及排列)残斑形状及排列——反映剪切强度和运动特点反映剪切强度和运动特点 2.4.1 构造片岩构造片岩((1)分布在一个狭长的线状带内)分布在一个狭长的线状带内((2)具有明显的片状矿物富集,多为云母类矿物,石英的条带状定向明显)具有明显的片状矿物富集,多为云母类矿物,石英的条带状定向明显((3)可以是高级变质岩的退化变质,也可是低级岩石进化变质)可以是高级变质岩的退化变质,也可是低级岩石进化变质((4)观察描述内容:颜色,结构)观察描述内容:颜色,结构—片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含量片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含量 2.4.1 构造片岩 2.4.1 构造片岩 2.4.2构造片麻岩((1)分布在一个狭长的线状带内)分布在一个狭长的线状带内((2)具有明显的片麻状构造,石英、长石的条带状定向明显)具有明显的片麻状构造,石英、长石的条带状定向明显((3)往往是地壳深部强烈韧性变形的产物)往往是地壳深部强烈韧性变形的产物((4)观察描述内容:颜色,结构)观察描述内容:颜色,结构—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含量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含量 2.4.2 构造片麻岩 2.4.1 构造片麻岩构造片麻岩与普通片麻岩的区别(1)分布在狭长带内(2)透入性均匀变形(3)露头尺度变形均一 3、非平衡结构岩石的观察描述3.1非平衡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组合不是平衡共生的,矿物之间具有反应关系通常所说: 红眼圈结构红眼圈结构—斜方辉石颗粒周围具有石榴石次生集合体 白眼圈结构白眼圈结构—石榴石颗粒周围具有斜长石(角闪石、单斜辉石)次 生集合体 它们具有升压或降压(温度)矿物转变、往往揭示一期重要构造事件的存在, 在多数岩石中降压(温度)矿物转变是常见的。

3、非平衡结构岩石的观察描述3.2非平衡结构岩石在野外难以辨别,但是在采集样品时要有目的性 3、非平衡结构岩石的观察描述3.2非平衡结构岩石在野外难以辨别,但是在采集样品时要有目的性红红眼眼圈圈 3、非平衡结构岩石的观察描述3.3非平衡结构的主要矿物之间的反应关系2(Mg,Fe)2Si2O6 ++CaAlSi2O88== (Mg,Fe)3Al2Si3O12 ++Ca(Mg,Fe)Si2O6 ++SiO2 ((白眼圈白眼圈=红眼圈)红眼圈) 斜方辉石斜方辉石 钙长石钙长石 石榴石石榴石 单斜辉石单斜辉石 石英石英2Ca3Al2Si3O12 +(Mg,Fe)3Al2Si3O12 +3SiO2==3Ca(Mg,Fe)Si2O6 +3CaAl2Si2O8 ((红眼圈红眼圈=白眼圈)白眼圈) 钙铝榴石钙铝榴石 镁铁铝榴石镁铁铝榴石 石英石英 单斜辉石单斜辉石 钙长石钙长石 CaCa3 3AlAl2 2SiSi3 3O O1212+2(Mg,Fe)+2(Mg,Fe)3 3AlAl2 2SiSi3 3O O1212+3SiO+3SiO2 2 ==3(Mg,Fe) ==3(Mg,Fe)2 2SiSi2 2O O6 6 +3CaAl +3CaAl2 2SiSi2 2O O8 8((红眼圈红眼圈=白眼圈)白眼圈) 钙铝榴石钙铝榴石 镁铁铝榴石镁铁铝榴石 石英石英 斜方辉石斜方辉石 钙长石钙长石 2(Mg,Fe)2(Mg,Fe)3 3AlAl2 2SiSi3 3O O1212 +4Al +4Al2 2SiOSiO5 5 +5SiO +5SiO2 2==3(Mg,Fe)==3(Mg,Fe)2 2AlAl4 4SiSi5 5O O18 18 ((红眼圈红眼圈=白眼圈)白眼圈) 石榴石石榴石 矽线石矽线石 石英石英 堇青石堇青石 3(Mg,Fe)Al3(Mg,Fe)Al2 2O O4 4 ++3Al3Al2 2SiOSiO5 5 ==(Mg,Fe) ==(Mg,Fe)3 3AlAl2 2SiSi3 3O O1212 ++5Al5Al2 2O O3 3 ((白眼圈白眼圈=红眼圈)红眼圈) 尖晶石尖晶石 矽线石矽线石 石榴石石榴石 刚玉刚玉 7(Mg,Fe)Al7(Mg,Fe)Al2 2O O4 4 ++6SiO6SiO2 2==Al==Al2 2SiOSiO5 5 ++5(Mg,Fe)5(Mg,Fe)4 4AlAl1010SiSi2 2O O2323 ++(Mg,Fe)(Mg,Fe)3 3AlAl2 2SiSi3 3O O1212 ((白眼圈白眼圈=红眼圈)红眼圈) 尖晶石尖晶石 石英石英 矽线石矽线石 假蓝宝石假蓝宝石 石榴石石榴石 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1、断裂及断裂带、断裂及断裂带2、褶皱、褶皱 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1、断裂及断裂带、断裂及断裂带断裂观察描述断裂观察描述((1)可见走向延伸、宽度)可见走向延伸、宽度((2)产状及其类型(破裂面))产状及其类型(破裂面)((3)断裂破碎带内岩石)断裂破碎带内岩石((4)围岩岩石)围岩岩石((5)运动学指示及性质分析)运动学指示及性质分析 康西瓦断裂 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1、断裂及断裂带、断裂及断裂带断裂带断裂带观察描述观察描述((1)主要断裂的描述)主要断裂的描述((2)断裂组合的描述)断裂组合的描述 包括平面上走向组合、断裂间岩块岩石组合、排列(地堑、地垒、包括平面上走向组合、断裂间岩块岩石组合、排列(地堑、地垒、走滑剪切、挤压逆冲叠瓦),这些工作往往通过剖面工作完成。

走滑剪切、挤压逆冲叠瓦),这些工作往往通过剖面工作完成 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2、褶皱、褶皱2.1褶皱的轴面产状分类:褶皱的轴面产状分类:((1)轴面直立:倾竖褶皱)轴面直立:倾竖褶皱-枢纽直立枢纽直立 倾斜褶皱倾斜褶皱-枢纽倾斜枢纽倾斜 直立水平褶皱直立水平褶皱-枢纽水平枢纽水平((2)轴面倾斜:斜歪褶皱)轴面倾斜:斜歪褶皱-枢纽倾斜枢纽倾斜 斜卧褶皱斜卧褶皱-枢纽垂直轴迹枢纽垂直轴迹((3)轴面水平:平卧褶皱)轴面水平:平卧褶皱 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2、褶皱、褶皱2.2褶皱的两翼产状分类:褶皱的两翼产状分类:((1)开阔褶皱:夹角大于)开阔褶皱:夹角大于90((2)紧闭褶皱:夹角小于)紧闭褶皱:夹角小于90((3)等斜褶皱:夹角为)等斜褶皱:夹角为0 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2、褶皱、褶皱2.3褶皱的若干术语褶皱的若干术语((1)背斜、背形、向斜、向形)背斜、背形、向斜、向形((2)倒转褶皱)倒转褶皱((3)牵引褶皱)牵引褶皱((4)同沉积褶皱)同沉积褶皱((5)层间褶皱)层间褶皱((6))A型褶皱型褶皱 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2、褶皱、褶皱2.4褶皱的组合:褶皱的组合:((1)背向斜相间分布)背向斜相间分布((2)背向斜与逆冲断裂组合)背向斜与逆冲断裂组合((3)小型褶皱与剪切带组合)小型褶皱与剪切带组合 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二、构造现象的观察描述2、褶皱、褶皱2.5褶皱的观察描述内容:褶皱的观察描述内容:((1)褶皱可见规模)褶皱可见规模((2)组成褶皱的岩石或岩层,有无层间滑动)组成褶皱的岩石或岩层,有无层间滑动((3)褶皱产状:轴面、枢纽、两翼夹角)褶皱产状:轴面、枢纽、两翼夹角((4)褶皱与其它构造组合)褶皱与其它构造组合((5)褶皱形成的地壳层次分析和形成机制分析)褶皱形成的地壳层次分析和形成机制分析 砂岩中平卧褶皱砂岩中平卧褶皱 砂岩中近平卧褶皱砂岩中近平卧褶皱 浅变质砂岩中直立宽缓褶皱浅变质砂岩中直立宽缓褶皱 褶皱与断裂的组合褶皱与断裂的组合 区域规模褶皱与小褶皱的组合区域规模褶皱与小褶皱的组合 褶褶皱皱与与地地层层的的重重复复出出现现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