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七其他动物传染病课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89353840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七其他动物传染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项目七其他动物传染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项目七其他动物传染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项目七其他动物传染病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项目七其他动物传染病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七其他动物传染病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七其他动物传染病课件(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其他动物传染病 【项目七】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一 马传染性贫血 子项目二 马鼻疽 子项目三 犬瘟热子项目四 犬传染性肝炎 子项目五 犬传染性肠炎 子项目六 犬副流感病毒感染 子项目七 兔病毒性出血症 子项目八 兔波氏杆菌病 子项目九 兔密

2、螺旋体病 子项目十 兔粘液瘤病 子项目十一 兔梭菌性肠炎 子项目十二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子项目十三 猫白血病 子项目十四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 子项目十五 猫传染性腹膜炎 子项目十六 貂瘟热 子项目十七 蚕型多角体病 子项目十八 蚕白僵病 子项目十九 美洲幼虫腐臭病 子项目二十 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 子项目二十一 白垩病 本项目小结学学习习指指南南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一 马传染性贫血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且可人畜互传,一旦发生很难消灭。其特征主要是以发热(稽留热或间

3、歇热)为主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竭、浮肿和消瘦等症状。在发热(有热期)症状明显,在无热期间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一、病一、病 原原 马传贫病毒属反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是RNA型病毒。直径为80135nm,有囊膜,表面似有突起。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热的抵抗力较弱。血清中病毒在60处理60min,可完全失去感染力。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二、流行

4、病学二、流行病学 本病只感染马属动物,马最易感,驴、骡次之,且无品种、性别、年龄的差异。病马和带毒马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虻、蚊、刺蝇及蠓等吸血昆虫的叮咬而传染,也可通过经病毒污染的器械等传播。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以79月份发生较多。在流行初期多呈急性型经过,致死率较高,以后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2040d,最长可达90d。根据临床症状,常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四种型。 1、急性型急性型 高热稽留。发热初期,可视黏膜潮红,轻度黄染;随病程

5、发展逐渐变为黄白至苍白;在舌底、口腔、鼻腔、阴道黏膜及眼结膜处,常见鲜红色至暗红色出血点(斑)等。 2、亚急性型亚急性型 呈间歇热。一般发热39以上,持续35d退热至常温,经315d间歇期又复发。有的患病马属动物出现温差倒转现象。 3、慢性型慢性型 不规则发热,但发热时间短。病程可达数月及数年。 4、隐性型隐性型 无可见临床症状,体内长期带毒。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1、急性型 主要表现败血性变化,可视浆膜、黏膜出现出血点(斑),尤其以舌下、齿龈、鼻腔、阴道黏膜、眼结膜、回肠、盲肠和大结肠的浆膜、

6、黏膜以及心内外膜尤为明显。肝、脾肿大,肝切面呈现特征性槟榔状花纹。肾显著增大,实质浊肿,呈灰黄色,皮质有出血点。心肌脆弱,呈灰白色煮肉样,并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并常有出血。 2、亚急性和慢性型 主要表现贫血、黄染和细胞增生性反应。脾中(轻)度肿大,坚实,表面粗糙不平,呈淡红色;有的脾萎缩,切面小梁及滤泡明显;淋巴小结增生,切面有灰白色粟粒状突起。不同程度的肝肿大,呈土黄或棕红色,质地较硬,切面呈豆蔻状花纹(豆蔻肝);管状骨有明显的红髓增生灶。 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脾、淋巴结和骨髓等组织器官内的网状内皮细胞明显肿胀和增生。急性病例主要为组织细胞增生,亚急性及慢性病例则为淋巴细

7、胞增生,在增生的组织细胞内,常有吞噬的铁血黄素。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诊五、诊 断断 有临床综合诊断和血清学诊断两种方法。其中临床综合诊断中,在综合了症状,血像指标,剖检变化后,镜检肝脏中的吞铁细胞具有确诊意义。血清学检查有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反应,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不仅方便准确,而且可以区分疫苗接种马与传贫病马。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六、防 治治 为了预防及消灭马传贫,必须坚决贯彻执行马传染性贫血防治技术规范。 1、预

8、防措施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虻、新购入的马骡,必须隔离观察1个月,经过检疫,认为健康者,方可合群。马骡外出时,应自带饲槽、水桶,禁止与其他马骡混喂、混饮或混牧。 2、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1) 封锁封锁 疫点(区)封锁期间,染疫和疑似染疫的马属动物及其产品不得出售、转让和调群,禁止流出疫区;繁殖马属动物要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配种;种用马属动物不得对疫区外马属动物配种;对可疑马属动物要严格隔离检疫;关闭马属动物交易市场。禁止非疫区的马属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疫情的需要对出入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2)隔离隔离 当发生马传贫时,要及时应用

9、临床检查、血清学试验等方法进行临时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马属动物群分为患病马属动物、疑似感染马属动物和假定健康马属动物三类。立即扑杀患病属动物,隔离疑似感染马属动物、假定健康马属动物,经过3个月观察,不再发病后,方可解除隔离。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3)监测监测 疫区内应对同群马属动物隔离饲养,所有马属动物每隔1个月进行一次血清学监测;受威胁地区每3个月进行一次血清学监测。 (4)扑杀扑杀 患病马属动物、阳性马属动物用静脉内注射硫酚多纳、来苏儿等药物在不放血条件下,进行扑杀。 (5)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的和扑杀的

10、马属动物及其有关物品,采取焚烧或深埋等方式无害化处理。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6)消毒消毒 对患病马属动物和可疑染疫病马属动物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严格进行消毒;受污染的粪尿、垫料等经堆积密封发酵1个月消毒后方可使用。 (7)封锁的解除封锁的解除 疫区从最后一匹病和阳性马属动物扑杀处理后,90d以上未见临床病畜,且90d内经血清学检查(每次间隔30d)3次以上,未检出阳性马属动物的,方可解除封锁。疫区封锁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

11、材子项目二 马鼻疽 马鼻疽是马、骡、驴等单蹄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人也可以感染。以在鼻腔、喉头、气管粘膜或皮肤上形成鼻疽结节、溃疡和瘢痕,在肺、淋巴结或其它实质器官发生鼻疽性结节为特征。病原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鼻疽杆菌(Pseudomonas mallei)。 马鼻疽分布极为广泛,全世界都有发生,严重威胁农牧业生产。我国各主要牧业区和一些农业区均有传染病发生,危害严重。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一、病原一、病原 鼻疽假单胞菌长25m、宽0.30.8m、两端钝圆、不能运动、不产生芽胞和荚膜,幼龄培养

12、物大半是形态一致呈交叉状排列的杆菌,老龄菌有棒状、分枝状和长丝状等多形态,组织抹片菌体着色不均匀时,浓淡相间,呈颗粒状,很似双球菌或链球菌形状。革兰氏染色阴性,常用苯胺染料可以着色,以稀释在石炭酸复红或碱性美兰染色时,能染出颗粒状特征。电镜观察,在胞浆内见网状嗜铖包含物而与其它革兰氏阴性菌有所区别。 马鼻疽有两种抗原,一为特异性抗原,另一为与类鼻疽共同的抗原。与类鼻疽菌在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变态反应中均有交叉反应。 鼻疽假单胞菌长可以产生内毒素。内毒素对正常动物的毒性不强,若将同一剂量的内毒素注射已感染本菌的动物,则在12d内死亡,说明内毒素含有一种物质可引起感染动物出现变态反应。这种物质

13、是一种蛋白质即鼻疽菌素(Mallein),它与类鼻疽菌素均含有多醣肽的同族半抗原,是鼻疽马和类鼻疽马点眼都出现阳性交叉反应的原因。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马鼻疽通常是通过患病或潜伏感染的马匹传入健康马群,鼻疽马是本病的传染病,开放性鼻疽马更具危险性。 自然感染是通过病畜的鼻分泌液、咳出液和溃疡的脓液传播的,通常是在同槽饲养、同桶饮水、互相啃咬时随着摄入受鼻疽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经由消化道发生的。皮肤或粘膜创伤而发生的感染较少见。 动物中以驴最易感,但感染率最低;骡居第二,但感染率却比马低;马通常取

14、慢性经过,感染率高于驴、骡。我国骆驼有自然发病的报道。反刍动物中的牛、山羊、绵羊人工接种也可发病,但狼、狗、绵羊和山羊偶尔也会自然感染本病。捕获的野生狮、虎、豹、豺和北极熊因吃病畜肉也得此病而死亡。鬣狗也可感染,但可耐过。 新发病地区常呈爆发性流行,多取急性经过;在常发病地区马群多呈缓慢、延续性传播。鼻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人工感染为2-5d,自然感染约为2周至几个月之间。在临诊上,鼻疽分为急性或慢性两种。 1、急性鼻疽 经过24d的潜伏期后,以弛张型高热3

15、941、寒战、一侧性黄绿色鼻液和下颌淋巴结发炎,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可视粘膜潮红并轻度黄染。鼻腔粘膜上有小米粒至高梁大的灰白色圆形结节,突出粘膜表面,周围绕以红晕。结节迅速坏死、崩解,形成深浅不等的溃疡。溃疡可融合,边缘不整隆起如堤状,底面凹陷,呈灰白或黄色。由于鼻粘膜肿胀和声门水肿,呼吸困难。常发鼻衄血或咳出带血粘液,时发干性短咳,听诊肺部有罗音。外生殖器、乳房和四肢出现无痛水肿。绝大部分病例排出带血的脓性鼻汁,并沿着颜面、四肢、肩、胸、下腹部的淋巴管,形成索状肿胀和串珠状结节,索状肿胀常破溃。患畜食欲废绝,迅速消瘦,经721d死亡。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

16、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2、慢性鼻疽 常见感染马多为这种病型。开始由一侧或两侧鼻孔流出灰黄色脓性鼻汁,往往在鼻腔粘膜见有糜烂性溃疡,这些病马称为开放性鼻疽马。呈慢性经过的病马,在鼻中膈溃疡的一部分取自愈经过时,形成放射状瘢痕。触诊颌下、咽背、颈上淋巴结肿胀、化脓,干酪化,有时部分发生钙化,有硬结感。下颌淋巴结因粘连几乎完全不能移动,无疼痛感。患畜营养下降,显著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往往陷于恶病质而死。有的慢性鼻疽病例其临诊症状不明显。病畜常常表现不规则的回归热或间隙热。有时见到与慢性呼吸困难相结合的咳嗽。在后肢可能有鼻疽性象皮病。 潜伏性鼻疽:可能存在多年而不发生可见的病状。在

17、部分病例,首先是潜伏性病例,鼻疽可能自行痊愈。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四、诊断四、诊断 1、鼻腔鼻疽 鼻汁:初在鼻孔一侧(有时两侧)流出浆性或粘性鼻汁,逐渐变为不洁灰黄色脓性鼻汁,内混有凝固蛋白样物质,有时混有血丝,并带有臭味,呼吸带鼾鸣音。 鼻腔粘膜发生结节及溃疡:在流鼻汁同时或稍迟,鼻腔粘膜尤其是深窨_粘膜及鼻中隔粘膜出现新旧、大小不等,灰白或黄白色的鼻疽结节,结节破溃构成大小不等、深浅不一、边缘隆起的溃疡,已愈者则成扁平如放射状或冰花状的瘢痕。 颌下淋巴结肿大:于急性或慢性鼻疽的经过中,颌下淋巴结肿胀,初有痛觉,经过

18、较久则变为硬固无痛,多愈着于下颌骨的内面,不动,有时亦呈活动性。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2、皮肤鼻疽 皮肤鼻疽多发于四肢及胸侧,在皮肤或皮下组织发生黄豆大至胡桃、鸡卵大的结节,不久破溃,流出粘稠灰黄或红色的脓汁(有时为脓血),形成浅圆形的溃疡或星火山口状的深溃疡。结节和溃疡附近的淋巴结均肿大,附近淋巴管粗硬,呈念珠状索肿。有时其周围水肿皮肤肥厚,有时呈蜂窝织炎、象皮腿,公畜并发睾丸炎 3、开放型鼻疽的判定标准 (1)凡有1之(1)、(2)、(3)项或(1)、(2)两项病状者均为开放型鼻疽。(2)凡有1之(1)而无(2)、(

19、3)项病状者,或有(1)、(3)项病状,而无(2)项病状者,可用鼻疽菌素点眼,呈阳性反应时,即为开放型鼻疽。(3)凡有1之病状,又进行鼻疽菌素点眼呈阳性者即为开放型鼻疽。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五、防治五、防治 建立与落实马鼻疽检疫制度,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临床检查及两回鼻疽菌素点眼(两回应间隔56d),以便及时检出病马。对检出的阳性马立即隔离,不与健康马接触。役马外出到疫区执行任务或丢失的马匹找回后,均应严格隔离检疫,确定无病者方可放回原群。对有临床病状的马应立即隔离。经综合判定,确定为开放性鼻疽病马的尸体,应深埋或焚烧。动

20、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三 犬瘟热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早期表现为双相热、急性鼻卡他、结膜炎,随后以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主。少数病例出现鼻部和四肢脚垫高度角化。 本病最早发现于18世纪后叶,后分布于世界各国。1980年我国分离到本病毒,目前,我国各地亦时有发生,此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是危害犬及某此经济动物的重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入三类动物疫病。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一、病一、病 原

21、原 犬瘟热病毒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是RNA病毒,呈球形,大小150300nm,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可在犬、雪貂和犊牛肾细胞以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生长繁殖。后者是培养本病毒的首选细胞。病毒对紫外线和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最适pH7.0,在pH4.59.0条件下均可存活。病毒在-70可存活数年,冻干可长期保存。对热和干燥敏感,6030min灭活。3福尔马林、5石炭酸溶液以及3%氢氧化钠等对本病毒都敏感,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多发(10月至翌年

22、4月间)。本病有一定的周期性,每23a一次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以未成年的幼犬(尤其是36月龄)最为易感。纯种犬、警犬比土种犬易感性高,而且病情反应重,死亡率也高。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鼻、眼分泌物和尿液。主要传播途径是病犬与健康犬直接接触,也可通过空气或食物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犬瘟热潜伏期为39d。症状多种多样,与毒力的强弱、环境条件、年龄及免疫状态有关。犬瘟热开始的症状是体温升高,持续13d。然后消退,似感冒痊愈的特征。但几天后体温再次升高,持续时

23、间不定。可见有流泪、眼结膜发红、眼分泌物由液状变成粘脓性。鼻镜发干,有鼻液流出,开始是浆液性鼻液,后变成脓性鼻液。病初有干咳,后转为湿咳,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肠套迭,最终以严重脱水和衰弱死亡。 神经症状性犬瘟热,大多在上述症状10d左右出现。临床上以脚垫角化、鼻部角化的病例引起神经性症状的多发。由于犬瘟热病毒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不同,症状有所差异。病毒损伤于脑部,表现为癫痫、转圈、站立姿式异常、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咀嚼肌及四肢出现阵发性抽搐等其它神经症状,此种神经性犬瘟预后多为不良。 犬瘟热病毒可导致部分犬眼睛损伤,临床上以结膜炎、角膜炎为特征,角膜炎大多是在发病后15d左右多见,角膜变白

24、,重者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失明。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1、眼观变化 表现为上呼吸道、肺部和消化道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炎症,重症病例肺部充血性水肿和坏死性支气管炎。如果继发感染,可发生化脓性支气管肺炎。肠黏膜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2、组织学检查 在呼吸道、膀胱和肾盂上皮细胞中可以见到包涵体。包涵体常见于胞浆中,胞核中偶尔可见,多数呈卵圆形。死于神经症状的病例,可在脑组织中发现非化脓性炎症,有时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原内有核内和胞浆内包涵体。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

25、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五、诊五、诊 断断 1、综合诊断 典型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可以作出诊断;在患病组织的上皮细胞内发现典型的细胞质内或核内包涵体,也可确诊。由于本病经常存在混合感染(如与犬传染性肝炎等)和细菌继发感染而使临床症状复杂化,所以诊断较困难。此时,必须进行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诊断(以荧光抗体法较实用)才能确诊。 2、鉴别诊断 应特别注意与犬传染性肝炎、狂犬病相鉴别。犬传染性肝炎:常见暂时性角膜浑浊;出血后凝血时间延长;剖检可见具特征的肝、胆囊病变及体腔血样渗出液,而犬瘟热无此变化。组织学检查,犬传染性肝炎为核内包涵体,而犬瘟热则在核内和细胞质内均有包涵体,

26、且以细胞质内包涵体为主。狂犬病:有喉头咬肌麻痹症状及攻击性,而犬瘟热则无此症状。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六、防 治治 1、治疗 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后可用大剂量的犬瘟热高免血清进行注射,可控制本病的发展。在犬瘟热最初发热期间给予大剂量的高免血清,可以使机体增强足够的抗体,防止出现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犬瘟热临床症状明显,出现神经症状的中后期病,即使注射犬瘟热高免血清也很难治愈。 2、对症治疗 补糖、补液、退热,防止继发感染,加强饲养管理等方法,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预防 本病的预防办法是定期进行免疫接种犬瘟疫

27、苗。免疫程序是:首免时间50日龄进行;二免时间80日龄进行;三免时间110日龄进行。三次免疫后,以后每年免疫一次,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六联苗、五联苗、三联苗均可按以上程序进行免疫。 4、扑灭 一旦发生犬瘟热,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必须迅速将病犬严格隔离,病舍及环境用火碱、次氯酸钠、来苏儿等彻底消毒。严格禁止病犬和健康犬接触。对尚未发病有感染可能的假定健康犬及受疫情威胁的犬,应立即用犬瘟热高免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或用小儿麻疹疫苗做紧急预防注射,待疫情稳定后,再注射犬瘟热疫苗。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四 犬传染性肝炎 犬传染性肝炎是由

28、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以循环障碍、肝小叶中心坏死以及肝实质和内皮细胞出现核内包涵体为特征。 本病最早于1947年由Rubartl氏发现,目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国于1983年发现此病,1984年分离到犬传染性肝炎病毒,1989年从患脑炎的狐狸中分离到了犬腺病毒型,即狐狸脑炎病毒,是我国犬、狐狸的重要疫病之一。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病原一、病原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属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成员。本病毒为犬腺病毒型病毒。核酸为DNA,直径7080nm,呈正二十面体的对称球形。犬传染

29、性肝炎病毒对外界抵抗能力强,但紫外线、甲酚和有机碘类消毒液可将其杀灭。临床上常用碘酊和2%苛性钠进行局部和栏舍消毒,75%95%酒精不易将病毒杀灭。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在1岁以内的幼犬,成年犬很少发生且多为隐性感染,即使发病也多能耐过。病犬和带毒犬是主要传染源。病犬的分泌物、排泄物均含有病毒,康复带毒犬可自尿中长时间排毒。该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胎盘感染也有可能。呼吸型病例可经呼吸道感染。体外寄生虫可成为传播媒介。本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以冬季多发,幼犬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动物传染

30、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犬传染性肝炎在临床上有两种类型,即肝炎型和呼吸型。 1、肝炎型 潜伏期28d,轻症犬仅表现为精神略沉郁,食欲减退或挑食,往往不被重视。重症的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体温升高,一般升至4041,呕吐,腹泻,粪便常呈脓血便或稀便,带有血液,鼻镜干燥,有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液;有的病犬眼睛还出现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结膜苍白,有的出现黄染,有的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齿龈边缘出血,肝区触诊疼痛,肝脏可能出现肿大,白细胞总数减少,血液凝固时间延长;部分病例出现胸腹下水肿,甚至出

31、现胸腹水。在康复期,往往出现角膜浑浊,呈白色或白蓝色(即所谓的“蓝眼症”)。“蓝眼症”一般只出现在肝炎型的犬传染性肝炎病的恢复期,是角膜浑浊的表现,一般呈单侧发生,表现为间质性角膜炎和角膜水肿,呈白色和蓝白色,在12d内可迅速出现白色浑浊,持续28d后逐渐恢复。但有的病犬也因角膜损伤而造成犬永久性视力障碍。幼犬患病时,常于12d内死亡,能耐过72h的,往往能自愈或经及时治疗后痊愈,成年犬一般经过410d多能康复。 2、呼吸型 潜伏期56d,病犬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个别病例出现呕吐,排带有粘液的软便;有时带有粘液或血液,流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鼻液。病犬咳嗽,多数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呼

32、吸急促,呈胸腹式呼吸,听诊肺部有干湿性啰音,呼吸音粗砺。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1、肝炎型 急性死亡病例,可见腹腔内有血样腹水,肝脏肿大,边缘顿圆,切面外翻,颜色土黄,质地脆,切面组织纹理模糊不清。并有多量暗红色的斑点。胆囊壁高度水肿、出血、肥厚,呈黑红色;慢性病例可见尸体脱水,皮毛干枯,胃肠轻度出血,肠内容物间或混有血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胸腺点状出血。镜检可见肝小叶中心坏死,肝实质细胞和皮质细胞出现明显的包涵体。 2、呼吸型 病例表现肺膨胀不全,有充血和不同程度的硬变,常常表现于肺的前叶

33、和后叶;支气管淋巴结充血、出血。组织学检查可见肝实质呈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窦状隙内有严重的局限性瘀血。肝细胞及窦状隙内皮细胞内有包涵体,一个核内只有一个。在网状内皮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及脑血管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诊五、诊 断断 根据流行病学、典型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对于非典型病例,需通过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诊断才能确诊。本病常与犬瘟热混合感染,因此在作病肝脏触片染色后作核内包涵体(肝炎)检查的同时,还应检查膀胱、气管黏膜上皮细胞浆内有无包涵体(犬瘟热),同时也可利用传染性

34、肝炎病毒与人O型红细胞、鸡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特征进行血凝抑制试验来确诊。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六、防六、防 治治 预防接种是控制犬传染性肝炎的有效措施,目前市场上有犬五联苗、犬六联苗和犬七联苗,但常用的是犬五联苗和犬六联苗。一般在犬满2月龄时进行预防注射,子项目一次注射后间隔23周进行第二次注射,再间隔23周进行第三次注射,保护期为6个月,以后每半年注射一次。用犬传染性肝炎弱毒疫苗接种,犬断奶后每只皮下注射1.5ml,间隔34周再注射2ml,以后每半年注射1次,每次2ml,免疫期为半年,但在发生疫情时不应使用。个别犬接

35、种弱毒疫苗后可能出现副反应,如虹膜炎、角膜水肿、角膜混浊,甚至引起视力障碍或肾的损伤,故专家倾向于应用灭活苗,但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不如弱毒疫苗。 国外应用II型腺病毒疫苗抗I型腺病毒感染,效果满意。应用II型腺病毒疫苗作肌肉注射,未见呼吸道症状,也不出现眼和肾的病变。进入污染环境的幼犬或与患犬接触的犬,注射高免血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这种被动的免疫作用将会在一定时间内干扰主动免疫反应的产生。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犬传染性肠炎又称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多发生于幼犬(3-6月龄)的致死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出血

36、性肠炎和心肌炎,发病率约为20100,死亡率为1050。 本病于1978年同时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被发现。我国于1982年证实此病存在,目前是国内仅次于犬瘟热的致死率很高的传染病,感染犬的病死率达10%50%。子项目五 犬传染性肠炎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一、病原 犬细小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的新成员之一。病毒颗粒直径为2328nm, 平均24.5nm,有的颗粒稍小些,直径为1923nm,颗粒形态多为六角形或圆形,正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病毒衣壳由32个长约34nm的壳粒组成,病毒基因组为单股DNA。 犬细小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

37、强 5660中可存活1h,在pH 39的环境中1h并不影响其活力。对氯仿、乙醚等脂溶剂不敏感,但对福尔马林、一丙内脂和紫外线较为敏感。该病毒在4、22或25可凝集猪和恒河猴的红细胞。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二、流行病学 病毒对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主要侵害34月龄的幼犬,特别是断奶前后的仔犬,常全窝爆发。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晚春和夏季多发,天气寒冷,气温骤变,饲养密度过高,有并发感染等均可加重病情和提高死亡率。纯种犬发病率比杂种犬和土种犬高。病犬的粪尿、呕吐物及唾液含有病毒,病愈犬的粪尿也长期排毒,是重要

38、的传染源。病犬通过与健康犬直接接触或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通过消化道引起传染。此外,外寄生虫也能成为传染媒介。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三、临床症状 被细小病毒感染后的犬,在临床上可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1、肠炎型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714d,病初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病犬精神沉郁、不食、呕吐,初期呕吐物为食物,然后为粘液状及黄绿色液体。发病一天后病犬开始腹泻。病初粪便为稀粥状,随病程发展,粪便呈番茄酱色或咖啡色,腥臭,排便次数不定,有里急后重的症状。血便后病犬可表现为眼球下陷,鼻镜干燥,全身无力,体重明显下降,同时可

39、见眼结膜苍白,严重的呈贫血症状。对于肠道出血严重的病例,由于肠内容物腐败可造成内毒素中毒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使机体休克、昏迷死亡。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病犬若能及时合理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血相变化 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下降、比容下降,白细胞减少。病犬的白细胞数可少至60%90(由正常犬的1.2 万/mm3 减至4000个以下)。 2、心肌炎型 心肌炎型多见于40日龄左右的犬,病犬先兆性症状不明显。有的突然呼吸困难,心力衰弱,短时间内死亡;有的犬可见有轻度腹泻后而死亡。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 1、眼观病理变化

40、死亡犬尸体严重消瘦脱水,肛门周围附有血样稀便。剖检可见肠黏膜(主要是空、回肠黏膜)潮红,肿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肠内容物中因混有多量血液而呈酱油色样或果酱样,有特殊腥臭味。胸腺可见萎缩、水肿,肝、脾仅见淤血变化。 2、病理组织检查 可见小肠黏膜上皮坏死、脱落,绒毛萎缩,隐窝萎缩或扩张,数目减少、消失,上皮变性,在隐窝上皮细胞内可见有少量嗜酸性乃至异嗜性的核内包涵体。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五、诊断 1 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 可见红细胞压积值升高到50%-70%以上,血清总蛋白正常或降低,白细胞明显减少,发病后第

41、4-5d降到2000-3000个/mm3。 2 2、电镜与免疫电镜观察、电镜与免疫电镜观察 病初粪便中即含有大量犬细小病毒粒子,因此以氯仿处理和低速离心的粪便上清为样品,经电镜检查,可发现大小均一的病毒粒子。此法尤其实用于后期病毒被凝集成团失去血凝性的犬细小病毒感染。为与非致病性犬微小病毒相区别,可于粪液中加入适量犬细小病毒特异阳性血清,进行免疫电镜观察。由于犬微小病毒同犬细小病毒无抗原亲缘关系,样品在加入犬细小病毒血清后不产生病毒积聚现象。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3 3、血凝、血凝(HA)(HA)和血凝抑制和血凝抑制(H

42、I)(HI)试验试验 此方法最为简便、经济、实用。由于犬细小病毒对猪和恒河猴红细胞具有良好的凝集作用,故可用HA和HI试验对该病进行诊断。血凝试验主要用于检测粪便和细胞培养物中犬细小病毒的血凝效价,用1%猪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HA1:80可判为阳性感染;而血凝抑制试验可根据发病初期和发病后期2份血清抗体效价上升4个梯度,即可确诊。HI试验还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4 4、病毒分离与鉴定、病毒分离与鉴定 可采粪便上清或组织研磨上清,滤过除菌后,犬(或猫)肾原代或传代细胞系等易感细胞,并采用接毒细胞传代的方

43、法,可较快分离到犬细小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犬细小病毒属自主性细小病毒,复制时需要细胞分裂期产生的一种或多种细胞功能,因此必须将含毒样品加入胰蛋白酶消化的新鲜细胞悬液中同步培养。感染的指标以检测培养物的血凝性最为简便,也可用特异荧光抗体检查感染的病毒。 5 5、免疫学及其它诊断方法、免疫学及其它诊断方法 犬细小病毒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目前已建立多种,包括乳胶凝集试验、ELISA、免疫荧光(IF)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近来已有犬细小病毒酶标诊断试剂盒在宠物门诊应用。其它方法如犬细小病毒核酸探针和PCR诊断技术也已在临床与科研中试用。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

44、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六、防治 ( (一一) )治疗治疗 本病发病快、病程短,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采取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除使用抗犬瘟1号、高免血清和康复犬全血外,主要是根据病情对症治疗,以输液纠正电解质平衡,控制继发感染和纠正酸中毒,增强机体抵抗力为主。 1 1、对症治疗、对症治疗 (1)轻度呕吐,可不予治疗,严重呕吐的病犬可肌注0.52ml的止吐灵,或爱茂尔24ml。 (2)胃肠道严重出血引起便血的患畜,可肌注止血敏24ml/次,也可用云南白药口服或深部灌肠。 (3)止泻可口服次硝酸铋或鞣酸蛋白,如能再此基础上配合穴位(后海穴、脾

45、腧穴)注射抗生素则效果更好。 (4)继发感染或肠毒素引起体温升高时,肌注氨基比林12ml,庆大霉素25mg/KBW或卡那霉素515mg/KBW。 (5)当病犬出现心衰时肌注安钠咖或尼可刹米24ml;发生中毒性或失血性休克时,可用盐酸肾上腺素12ml皮下注射。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2 2、补充体液、补充体液 本病的脱水多为缺盐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如尚不能确定脱水性质时,可按等渗性脱水补充,即先输入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按5080ml/kg体重计算),用以补充电解质和扩充血溶量,然后输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001000m

46、l,用以补充水分和供给部分热量。也可口服补液盐自饮,配方为: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用时加水1000ml,现用现配。脱水严重的病犬,一般伴有代谢性酸中毒,所以应补碱(碳酸氢钠),可用林格氏液100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150ml,5%碳酸氢钠溶液50100ml,一次静脉注射,同时配合应用Vc 25g,氟美松2550mg。为提高犬抵抗力,可在输液中加入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左旋米唑等),但要注意输液速度一定要慢。此外由于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还可在输液中加入病毒唑或病毒灵注射液以抗病毒。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

47、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3 3、中药疗法、中药疗法 中兽医认为本病是外感疫疠之邪,热动营血致使血离肠络,湿热聚于中焦、传于下焦,使胃肠传输功能失常,导致胃气上逆作呕、湿热下注成泻。治疗应清热解毒、健脾燥湿、凉血止血、降逆止呕。通常应用“白头翁汤合郁金散”加减治疗。取白头翁15g、黄柏15g、黄连12g、秦皮10g、银花12g、连翘12g、丹皮9g、郁金9g、木香10g、厚朴9g、葛根12g、地榆10g、伏苓9g,水煎服或灌肠,1日1剂,连用35d。灌肠前先用0.1%高锰酸钾水灌肠以清洗粪道,然后将本方剂灌入。 4 4、血清疗法、血清疗法 早期大剂量应用抗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或球蛋白

48、等生物制品可以中和体内毒。常用制剂有以下几种:犬五联高免血清(1520ml/次,每天一次,连用23次)、犬三联高免血清、犬二联球蛋白。 5 5、加强护理,改善饲养条件、加强护理,改善饲养条件 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犬舍(窝)及用具等要清洁卫生,经常消毒。病初限制饮食,病重时禁止吃食,待病犬不呕吐时,可供给清洁的淡盐水,恢复期要喂以易消化的流汁熟食,做到少食多餐,严禁食肉。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六 犬副流感病毒感染 犬副流感病毒(CPIV)感染是犬主要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发热、流涕和咳嗽。病理变化以卡他性鼻

49、炎和支气管炎为特征。近年来研究认为,CPIV也可引起急性脑髓炎和脑内积水,临床表现后躯麻痹和运动失调等症状。 本病于1967年Binn首次报告,目前,世界所有养犬国家几乎都有本病流行。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病一、病 原原 CPIV在分类上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核酸型为单股RNA,病毒粒子呈多形性,一般为球状。在4和24条件下可凝集人“O”型、鸡、豚鼠、大鼠、兔、犬、猫和羊的红细胞。CPIV可在原代和传代犬肾、猴肾细胞培养物中良好增殖。CPIV可在鸡胚羊膜腔中增殖,鸡胚不坏死,羊膜腔和尿囊液中均含有病毒,血凝效价可达

50、1:128。本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在酸碱环境中易被破坏。一般的消毒药可将其杀死。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CPIV可感染玩赏犬、试验犬和军、警犬,在军犬中常发生呼吸道病,在试验犬产生犬瘟热样症状。急性期病犬是最主要的传染源。自然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 犬副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病犬的鼻汁,气管、肺部分泌物中含有的大量的副流感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向外排出,易感犬吸入带毒的飞沫后会感染发病。该病各品种、年龄的犬均可感染。其中以幼犬发病较多,其病情较重,死亡率达60。如继发细菌感染,死亡率更高

51、。新购幼犬在环境突然改变。寒冷潮湿,过度拥挤,温度骤变等应激状态下极易发病。本病一旦发生,可迅速传播。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Crandell等(1968)报道临床症状为突然爆发,发热,大量黏液性、不透明鼻分泌物和咳嗽。Binn等(1968)报道176只犬中,34发病,特征是突然爆发,迅速传播,上咳,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漏,病犬疲软无力。当与支原体或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混合感染时,病情加重。 另报道,210日龄犬感染可表现后躯麻痹和运动失调等症状,病犬后肢可支撑躯体,但不能行走。膝关节和腓肠肌腱反射和自体

52、感觉不敏感。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可见鼻孔周围有浆液性或黏液脓性鼻漏,结膜炎,扁桃体炎,气管、支气管炎,有时肺部有点状出血。神经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脑脊髓炎和脑内积水,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和脊髓均有病变,前叶灰质最为严重。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诊断五、诊断 犬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不易区别。细胞培养时分离和鉴定CPIV的最好方法。另外,利用血清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查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是否上升也可进行回顾性诊断。动物传

53、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治疗六、治疗 对发病犬可用犬血球蛋白静脉滴注,以提高犬体的抵抗力;可静脉滴注广谱抗病毒药阿昔洛韦(1020mg/kg体重),连用10日,或口服利巴韦林胶囊(1020 mg/kg体重)。 当犬感染CPIV时,常常继发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支原体等。因此,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病情,促使病犬早日恢复。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七、预防七、预防 国内多使用六联弱毒疫苗和五联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但对CPIV而言,产生的免

54、疫力如何,尚无确定的实验数据予以证实。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七 兔病毒性出血症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传染性极强、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是兔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 本病于1984年在我国江苏省的江阴县首先被发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发生。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

55、、病一、病 原原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分类学位置尚未最后定论,但有人认为是一种嵌杯样病毒,还有人认为是一种类细小病毒。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2000年最新的报告中将其列入新成立的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RHDV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3236nm,芯髓直径约20nm,为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本病只发生于家兔和野兔。各种品种和不同性别的兔都可感染发病,长毛兔的易感性高于皮肉兔。60日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的易感性高于2月龄以内

56、的仔兔。未断乳的幼兔很少发病死亡。 病兔、隐性感染兔和带毒的野兔是传染源。它们通过粪便、皮肤、呼吸和生殖道排毒。除病兔和健兔直接接触传染外,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灰尘、用具、兔毛、环境以及饲养管理人员、皮毛商和兽医的手、衣服与鞋子等的间接接触传播。消化道是主要的传染途径。 本病在新疫区多呈暴发性流行。在成年兔、肥壮家兔和良种兔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高达9095甚至100。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北方一般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自然感染23d,人工接种3872h。分为最

57、急性、急性和慢性三个型。 1、急性型 病兔突然发病,迅速死亡,几乎无明显的症状。一般在感染后1012h体温升高到41 ,约持续68h而亡。有的兔死前还在吃食,突然抽搐、惨叫几声即刻死亡,个别怀孕母兔阴户流血、流产。 2、亚急性型 病兔体温升高到41 以上,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饮欲增加,皮毛无光泽,迅速消瘦。部分病兔腹部臌胀、便秘。大多数病兔呼吸急促,可视黏膜发绀。临死前常表现短期兴奋、挣扎、狂奔、咬笼架,继而前肢俯卧,后肢支起震颤,最后倒地抽搐,四肢不断划动,角弓反张,尖叫而死。少数病死兔鼻孔中流出泡沫样血液,肛门松弛,周围有少量淡黄色黏液附着。 3、慢性型 少见,多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幼

58、兔或老龄兔,体温升高到40左右,精神萎顿,食欲不振,被毛杂乱无光泽,迅速消瘦,可逐渐恢复正常。有个别病兔因体温反复升降,最后衰弱而死。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本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所以病死兔的胸腺、肺、肝、脾、肾等各脏器在组织学有明显变性、坏死和血管内血栓形成等特征。胸腺有胶样水肿,并有少数针头大至粟粒大的出血点。全肺有出血点,从针帽大至绿豆大以至弥漫性出血不等。肝肿大,质脆,切面粗糙并有出血点。胆囊肿大,有的充满褐绿色浓稠胆汁,黏膜脱落。肾肿大,呈紫褐色,并见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质脆,切口外翻,切面

59、多汁。脾肿大,边缘钝圆,颜色黑紫色,呈高度充血、出血,质地脆弱,切口外翻,胶样水肿,切面脾小体结构模糊。肠系膜淋巴结有胶样水肿,切面有出血点。膀胱积尿,内充满黄褐色尿液,有些病例尿中混有絮状蛋白质凝块,黏膜增厚,有皱褶。脑及脑膜血管淤血。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诊断五、诊断 1、综合诊断 (1)电镜检查:将新鲜病兔尸体或采病死兔肝、脾、肾和淋巴结等材料制成10%悬液,应用超声波处理,经差速离心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制备电镜标本,用2%磷钨酸染色,电镜观察。若检出本病毒,可初步确诊。 (2)血清学检查:用人的红细胞(各种类

60、型均可)作血凝(HA)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 HA试验:将病料匀浆,取上清液,在微量板上体积2倍稀释,加入1%人O型红细胞。于37作用60min,若凝集,则证明有病毒存在。 HI试验:用已知抗兔出血症病毒血清,检查病料中的未知病毒。在96孔V型微量滴定板上加被检病料(肝组织悬液),做2倍稀释,然后加抗血清,摇匀,再加入1%人O型红细胞悬液,于4作用30min观察结果。凡被已知抗血清抑制血凝者,证明本病毒存在,为阳性。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3)动物试验:采取病死兔的肝、脾或肺,制成1:51:10悬液,经双抗处理,接

61、种23只兔。若发病死亡,自然病例的症状和病变相同,即可做出诊断。 2、鉴别诊断 兔瘟应与兔巴氏杆菌病和兔魏氏梭菌病区别。兔巴氏杆菌病无明显年龄界限,多呈散发,急性病兔无神经症状,肝不显著肿大,但表面上有散在灰白色坏死灶,脾肿大不显著,肾不肿大。兔巴氏杆菌病病型复杂,可表现为败血症、鼻炎、肺炎、中耳炎等,可从病料中分离出巴氏杆菌。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兔魏氏梭菌病发病以急性腹泻和盲肠浆膜有鲜红色出血斑为特征,在粪便中可查出魏氏梭菌,肝病料做血凝试验呈阴性。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六、防 治治 1、预防 (1)加强

62、饲养管理,坚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检疫与隔离。 (2)深埋病兔,对兔笼、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3)用兔瘟组织灭活苗,对家兔进行免疫接种,40日龄进行第一次 接种,间隔2030d第二次接种,间隔23个月再第三次接种,兔疫期可达6个月,以后每隔4个月接种一次。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2、治疗 (1)发病后划定疫区,隔离病兔。病死兔一律深埋或销毁,用具消毒。 (2)疫区和受威胁区可用兔瘟灭活苗进行紧急接种,按兔大小每只注射2ml。 (3)发病初期的兔肌注高免血清或阳性血清,成年兔3ml/kg体重,60日龄前的兔2ml/kg体重

63、。待病情稳定后,再注射兔瘟组织灭活苗。 (4)病兔静脉或腹腔注射20%葡萄糖盐水1020ml,庆大霉素4万单位,并肌注板蓝根注射液2ml及VC注射液2ml,也有一定效果。 (5)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黄芪等份混合后粉碎成细末(此即为“兔瘟散”),幼兔每次服12g,日服2次,连用57d;成年兔每次服23g,日服2次,连用57d。也可拌料喂食。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八 兔波氏杆菌病 兔波氏杆菌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家兔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广泛传播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炎、支气管炎和脓疱性肺炎为特征。动物传染

64、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病一、病 原原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为卵圆形至杆状的多形态小杆菌,革兰氏阴性,常呈两极染色。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本病在春、秋两季最为常见。不同年龄的兔均易感。主要通过接触病兔的飞沫、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各种刺激因素如饲养管理不善、兔舍潮湿、营养不良、气候骤变、气体刺激、寄生虫及感冒等,致使上呼吸道黏膜脆弱,从而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病兔和带菌兔是主要传染源,从鼻腔分泌物和呼出气体中排出病原菌。鼻炎型

65、常呈地方性流行,支气管肺炎型多散发。仔兔、幼兔多为急性型,成年兔则多为慢性型。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病兔主要表现为鼻炎型和支气管肺炎型。前者表现为鼻黏膜充血、流出浆液或粘液,通常不见脓液。后者表现为鼻炎长期不愈,自鼻腔流出粘液或脓液,打喷嚏,呼吸加快,食欲减退,日渐消瘦,病程可持续达几个月。一般根据病兔出现鼻炎、鼻黏膜充血和流出多量不同的鼻液,可做初步诊断。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鼻炎型主要表现为鼻黏膜

66、潮红,附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质。支气管肺炎型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管腔内有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肺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脓肿,小如粟粒,大如乒乓球。有时胸腔浆膜及肝、肾、睾丸等有脓肿。此外尚可见化脓性胸膜炎、心包炎。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鉴别诊断五、鉴别诊断 本病的主要症状与病变为流鼻液和肺脓肿,因此应和巴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棒状杆菌病等相区别。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六、防 治治 1、预防 (1)建立无波氏杆菌病的兔群。坚持自繁

67、自养,避免从不安全的兔场引种。从外地引种时,应隔离观察30d以上,确认无病后再混群饲养。 (2)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外界刺激因素。保持通风,减少灰尘,避免异常气体刺激,保持兔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兔舍潮湿和寒冷。 (3)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兔舍清洁。搞好兔舍、笼具、垫料等的消毒,及时清除舍内粪便、污物。平时消毒可使用3%来苏尔、1%-2%氢氧化钠液、1%-2%福尔马林液等。 (4)进行免疫接种。疫苗可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兔波、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或山东滨州畜牧兽医研究所生产的兔瘟、兔巴氏杆菌、兔波氏杆菌三联蜂胶灭活苗。每只兔皮下或肌肉注射1ml,免疫期为4-6个月,每年于春、

68、秋两季各接种一次。 (5)做好兔群的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并淘汰有鼻炎症状的病兔,以防引起波及全群。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2、治疗 (1)隔离消毒。隔离所有病兔,并进行观察和治疗;兔波氏杆菌的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物均对其有效,可应用1%煤酚皂溶液或百毒杀溶液彻底消毒全场。 (2)紧急接种。应用兔波、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苗或兔瘟、兔巴氏杆菌、兔波氏杆菌三联蜂胶灭活苗进行紧急接种;每只病兔肌肉注射2ml。 (3)药物治疗。应用一般的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卡那霉素,每只每次0.2-0.4g;庆大霉素

69、,每只每次1万-2万单位。也可用上述抗生素进行滴鼻。磺胺类药物,如酞酰磺胺噻唑内服, 0.2-0.3g/kg体重,每日2次,连用3日。 (4)对症治疗。对于鼻炎型病,可用鼻炎净混入饮水中,让病兔自由饮水,有较好效果;对脓疱型病兔,无治疗效果的应及时淘汰。治疗时要注意停药后的复发。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九 兔密螺旋体病 兔密螺旋体病又称兔梅毒,是由兔密螺旋体引起成年兔一种慢性传染病。以外生殖器官和颜面部的皮肤、黏膜发生炎症、结节和溃疡为特征。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我国也有分布。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

70、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病原一、病原 兔密螺旋体,为细长螺旋形细菌,在形态上与人梅毒苍白螺旋体相似,革兰氏阴性。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到旋转运动。螺旋体着色困难,常用印度墨汁、姬姆萨、石炭酸复红和镀银染色。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剂均可使其在短时间内失去感染性。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1 1、易感动物、易感动物 本病只感染家兔和野兔,特别是具有生育能力的成年兔,母兔易感性高于公兔。人和其他动物不感染。 2 2、传染源、传染源 兔密螺旋体主要存在于病兔的外生殖器及其

71、他病灶中,所以病兔和康复带菌兔是主要传染源。 3 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病、健兔交配直接接触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笼舍、垫草、饲料、用具等以间接接触方式传染。 4 4、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本病多为散发,偶呈地方流行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兔群流行本病时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不高或不死亡。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210周。病初可见公兔的包皮、阴囊和龟头的皮肤上,母兔的阴户等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的皮肤、黏膜发红水肿,进而形成粟粒大小的结节,表面流出黏液性、脓性分泌物,结成棕色痂皮。剥去

72、痂皮,可露出溃疡面,刨面湿润,溃疡凹陷,边缘不整,容易出血。因局部疼痒,故兔多以爪擦搔或舔咬患部而引起自家接种,使感染扩散到鼻、唇、额面部、眼睑、下颌等处,出现继发病灶,被毛脱落,但愈后很快长出。慢性感染部位多呈干燥鳞片状,稍突起,病变进程缓慢可持续数月。母兔患病时,受胎率低,发生流产、死胎。本病康复后获得免疫力不强,可再次感染。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眼观变化如症状所述。组织学变化表现在病灶表皮棘皮症和过度角化,扩展深入到真皮。真皮表层有很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可见多形核白细胞。镀银染色的组织切片,

73、可在真皮和表皮层找到密螺旋体。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诊断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诊特征可做出初步诊断。为了进一步确诊,可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病变部位皮肤、黏膜、溃疡面渗出物、刮下物的新鲜标本来证实螺旋体。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六、防 治治 本病的预防主要靠加强一般的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应做好产地检疫,引进兔应隔离饲养观察确认健康者再合群。在配种前应检查公、母兔的外生殖器,发现可疑兔或病兔,立即隔离观察或治疗,无种用价值

74、者应及时淘汰,污染的圈舍、物品等用12氢氧化钠溶液或35来苏儿溶液彻底消毒。 对有治疗价值轻症病兔可及时应用2硼酸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后,涂擦l020碘甘油或青霉素软膏。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十 兔粘液瘤病 兔粘液瘤病是由兔粘液瘤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尤其颜面部和天然孔周围皮下发生粘液瘤性肿胀为主要特征。因切开粘液瘤时从切面流出粘液蛋白样渗出物而得名。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本病,我国无本病发生。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

75、育国家规划教材一、病原一、病原 粘液瘤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兔痘病毒属的成员,病毒粒子呈砖形。病毒在鸡胚绒毛尿囊上繁殖能形成痘斑,痘斑的大小因病毒株的不同而有区别。病毒可在兔、鸡、松鼠、大鼠、仓鼠等动物的原代细胞上培养增殖,可引起细胞形成胞浆内包涵体和核内空泡。不同毒株在毒力和抗原性上互有差异。 本病毒不耐PH4.6以下的酸性环境。对热敏感, 60以上几分钟内灭活,但病变部位皮肤中的病毒可在常温下活好几个月。对石炭酸、硼酸、升汞和高锰酸钾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对福尔马林则较敏感,0.52%福尔马林液1h使之致死。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

76、教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本病只侵害家兔和野兔,人和其他动物不易感。 2、传染源 病兔和带毒兔是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兔全身体液和脏器中,以眼垢和病变部皮肤渗出液中含量最高。 3、传播途径 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直接与病兔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或与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接触而传染。在自然界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节肢动物媒介。蚊、蚤、跳蚤等吸血昆虫是最常见的病毒传播者。 4、流行特点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在蚊虫大量滋生季节,尤其是洼湿地带发病最多。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

77、期28d。最急性病例体温升高到42,仅见眼睑水肿,2d内死亡。大多数病例发病后57d眼睑水肿、下垂,严重时上、下眼睑互相粘连,肛门、生殖器及口、鼻周围发炎、水肿。颜面明显水肿,头呈“狮子头”外观,故有”大头病”之称。耳朵皮下水肿引起耳下垂。病至后期皮肤出现出血,肿瘤结节,数天后肿瘤破溃,流出浆液体,被痂皮覆盖。有的鼻流出浆脓性分泌物,发生鼻炎和肺炎。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典型病变是皮肤肿瘤和皮肤以及皮下显著水肿,特别是颜面和天然孔周围的皮下水肿。患病部位的皮下组织聚集多量微黄色的水样液体,使得组织

78、分开,呈明显水肿。最后在全身皮肤上出现出血,硬实、突起的肿块或肿胀。有时可见脾脏、淋巴结肿大出血,胃肠道黏膜下和心外膜有淤血。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诊断五、诊断 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结合流行病学可作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取病变组织作切片或涂片检查有无包涵体。采取病变组织加以处理,其上清液接种青年易感兔,7d内接种部位出现病变,也可接种1113日龄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分离病毒,免疫荧光试验、中和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进行病毒的鉴定。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79、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六 防防 治治 我国目前无本病发生的报道,严禁从有粘液瘤病发生和流行的国家或地区进口兔及兔产品,防止本病的传入。预防本病可用兔纤维瘤活疫苗及弱毒粘液瘤活疫苗进行免疫注射。控制传染媒介,消灭各种吸血昆虫,坚持消毒制度,并防止家兔与野兔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兔群一旦发生此病,应坚决采取扑杀、消毒、焚烧等措施。对假定健康群,立即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十一 兔梭菌性肠炎 兔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及其毒素引起兔的一种以消化道为主的高致死性传染病,以剧烈腹泻和脱水死亡为特征。

80、其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病一、病 原原 A型产气荚膜梭菌属厌氧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有荚膜和芽孢,无鞭毛,常单个或成双存在。对理化因素抵抗力特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血平板形成双重溶血环,牛乳培养基急剧发酵,产生大量泡沫。在动物机体或培养基中能产生外毒素,其对小鼠、兔和其它动物具有毒性。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1 1、易感动物、易感动物 各品种的兔均有易感性,各种年龄的兔都可感染发病,尤其l3月龄的幼兔最

81、易感,发病率最高。因此时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抗体已下降,肠道微生物开始在肠内生长繁殖,如果遇到饲养管理不当,病原菌就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发病。 2 2、传染源、传染源 病兔和带菌兔为传染源。 3 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接触病兔的排泄物,以及含有本菌的土壤和水源可引起发病。当饲料频繁变换,或饲喂过量高能、高蛋白料时,一旦造成胃肠消化不良或肠道菌群平衡失调也易发病。饲管粗放、气候骤变、长途运输等是本病的诱发因素。 4 4、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冬春季节青饲料缺乏时更易发生。饲养管理不良及各种应激因素可诱使本病暴发。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

82、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13d。开始少数最急性病例突然发病死亡看不到任何症状。急性过程最多见,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病初排灰褐色稀粪,有恶臭味,以后出现水泻,有的带有血液,污染臀部及后腿。此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迅速消瘦,脱水衰竭。有的头颈颤抖,偏向一例,俗称软颈症。病程l2d,少数病情轻缓的成年兔病程可达数天至1周,极个别拖一个月,最终死亡。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严重脱水,尸体消瘦,眼球下陷。剖开腹腔有特殊腥臭味,胃多充满

83、饲料,胃底黏膜脱落,常见有出血或黑色溃疡。肠黏膜弥漫充血或出血,内容物稀薄呈水样,带血色,严重的整段肠道出血,暗红,甚至坏死。肝、脾均有不同程度肿大,出血。膀胱积有茶色尿。心脏表面血管怒张,心肌松弛。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诊断五、诊断 1 1、细菌学诊断、细菌学诊断 取病料做涂片或抹片,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大量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单在或成双,有荚膜;病料接种血平板厌氧培养,可见到典型的双重溶血环菌落;接种牛乳培养基急剧发酵,可见产生大量泡沫。经过生化试验和标准血清定型即可确诊。 2 2、 检查毒素检查毒素 取大肠内容物

84、用生理盐水1:3稀释,3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经除菌滤器过滤。滤液腹腔注射小鼠数只,如果均在24h内死亡,则证明肠内容物中有外毒素存在。进一步做毒素中和试验,可确定毒素的类型。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六、防 治治 平时做好免疫接种,用A型产气荚膜梭菌灭活苗。对断乳兔首免,每只皮下注射1m1,间隔23周后二免,每只皮下注射2m1,免疫期6个月。因此预防本病每年须预防接种二次。二联苗、三联苗的使用同兔瘟。发病初期可用抗血清,皮下或肌肉注射,按每千克体重23ml,同时配合抗菌药物、收敛药和补液治疗,有良好疗

85、效。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十二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由猫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猫传染性肠炎或猫瘟热。以突发双相热、呕吐、腹泻、脱水,白细胞明显减少特征。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一、病原一、病原 猫细小病毒呈球状,无囊膜,为DNA病毒。该病毒具有凝集猪红细胞的特性。病毒对乙醚、氯仿、酸不敏感;耐热,75经30min被灭活;常用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86、“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1 1、易感动物、易感动物 本病主要感染猫,但猫科其他动物(野猫、虎、豹)均可感染发病。各品种l岁以下的猫最易感染。貂科和浣熊科动物也有易感性。 2 2、传染源、传染源 病猫和康复带毒猫是主要传染源。猫感染了这种病毒之后,在病猫的呕吐物、粪、尿、唾液、鼻和眼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甚至病猫康复后数周也能排出病毒。 3 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可因健康猫与病猫直接接触而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接触而感染。妊娠母猫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蚤、虱、螨等吸血昆虫也

87、可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4 4、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流行季节为冬末至春季。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29d。病初体温升高至40以上,24h后下降到常温,间歇23d后体温再次升到40以上,呈典型的双相热型。病猫精神不振,厌食,顽固性呕吐,口腔及眼、鼻有黏性分泌物,粪便黏稠样,后期排带血的水样粪便,严重脱水、贫血、衰竭死亡。孕猫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口和肛门周围有呕吐或排泄

88、物,眼球塌陷,皮下组织干燥,严重脱水。小肠中后段扩张、水肿,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稀少呈水样,色淡灰黄,恶臭。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脾脏有出血点。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诊五、诊 断断 临床症状明显,顽固性呕吐,呕吐物黄绿色,双相热,白细胞数明显减少,可初步诊断。该病毒具有凝集猪红细胞的特性,可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血清学诊断确诊。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六、防 治治 平时做好猫的免疫接种。在猫710周龄时首免,每次间隔23周做

89、二免和三免,以后每年免疫1次。妊娠猫和小于4周龄幼猫的不宜进行免疫,以免引起胎儿发育不良、畸形和幼猫脑性共济失调的可能。 大量使用猫瘟高免血清,按每千克体重4m1,有一定疗效。同时采取对症治疗和控制继发感染,加强饲养管理,可降低死亡率。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十三子项目十三 猫白血病猫白血病 猫白血病是由猫白血病病毒和猫肉瘤病毒引起的一种恶性淋巴瘤传染病,又称猫白血病肉瘤综合症。以淋巴系统、造血系统细胞的肿瘤化而导致多组织器官、多部位的泛发性肿瘤为特征。很多国家都发生本病,是猫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

90、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病一、病 原原 猫白血病病毒和猫肉瘤病毒的形态、结构极其相似。猫白血病毒为完全病毒。猫肉瘤病毒为免疫缺陷病病毒,只有在猫白血病病毒的协助下才能在细胞中复制。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对氯仿和乙醚敏感,对热敏感,56经30min被灭活,常用浓度的消毒剂均可使其灭活。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1 1、易感动物、易感动物 本病毒只感染猫,无品种和性别差异,其中幼猫易感性高,随年龄增长易感性降低。 2 2、传染源、传染源 病猫和带毒猫是主

91、要的传染来源,病猫可通过唾液、乳汁、鼻腔分泌物、粪便、尿排泄物向外界排毒。 3 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猫白血病在猫群中以水平传播为主要方式,病毒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猫通过与被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和用具等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除了水平传播外,此病也可以垂直传播,怀孕的母猫可经过子宮感染胎儿,也可以经乳液传播给小猫。此外,吸血昆虫和猫虱等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4 4、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本病无季节性,四季均发。多呈散发。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1、消化器官型 此型较为多见。临床上可见可视黏膜

92、苍白,贫血,体重减轻,食欲减退,有时有呕吐腹泻,若肠道和肠系膜淋巴肿瘤严重时,可导致肠阻塞;若肿瘤发生在肾脏,会出现血尿,严重者可导致尿毒症;若肝脏受损则导致贫血和黄疸。触诊腹部常能摸到在回肠、肠系膜淋巴结和肝上形成的肿瘤块。 2、胸型 青年猫多见,病猫吞咽和呼吸困难,在胸腔、胸腺、纵隔淋巴结和腹侧前部形成较大肿瘤块时,上述临诊症状加重,压迫胸腔形成胸水,可造成严重呼吸困难,使患猫张口呼吸,致循环障碍,表现十分痛苦。可导致虚脱,死后不良。 3、弥散型 又称泛发肿瘤型,在全身淋巴结,尤其体表淋巴结以及肝、脾、肾等常肿大,甚至出现肿瘤。患猫表现消瘦,贫血,减食,精神沉郁等临诊症状。 4、淋巴白血病

93、型 病猫出现间歇热,消瘦,可视黏膜苍白,黏膜和皮肤上有出血点。食欲不振,日渐消瘦。血栓时白细胞大量增多,脾、肝以及淋巴结等肿大。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多。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脾、肝和淋巴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淋巴集结、胃肠道壁及肝、脾和肾有淋巴浸润,胸腺常被肿瘤组织代替,甚至整个胸腔充满肿瘤和积液。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诊五、诊 断断 根据临诊症状和病变特征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做血清学检查。检查病猫血液中病毒

94、抗原或抗体,呈阳性者,即可确诊。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六、防 治治 目前国内尚无生产有效疫苗。对本病主要依靠综合预防措施。要加强检疫、隔离和淘汰,培养无白血病的健康猫群。病猫可大剂最注射正常猫的全血或血清。对病情严重的猫可进行对症治疗。呕吐下痢导致脱水的进行补液,同时还可进行止吐止痢,用苯海拉明、次硝酸铋、鞣酸蛋白、活性碳等。贫血者可使用硫酸亚铁、维生素B12、叶酸等治疗。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十四子项目十四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猫病毒性鼻气管

95、炎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又叫猫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猫疱疹病毒I型引起的猫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疾病。以发热、打喷嚏、精神沉郁和由鼻、眼流出分泌物为特征。主要侵害仔猫,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约50%。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病一、病 原原 猫疱疹病毒I型(FHV-1)为疱疹病毒科,具有疱疹病毒的一般特征。病毒外有囊膜,核酸型为双股DNA。病毒在细胞核内增殖,感染细胞经包涵体染色后,可见到核内包涵体。FHV-1能凝集猫红细胞,采用血凝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可检测病毒抗原和抗体。 FHV-1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对酸(PH3

96、.0)、热和脂溶剂敏感,甲醛和酚类易将其杀灭,在5045min即可灭活。干燥条件下,12h内即可失去活性。一般常用的消毒药都有效。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1 1、易感动物、易感动物 本病成年和幼体猫均易感染,幼龄猫易感性强,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2 2、传染源、传染源 病猫由鼻、眼、咽的分泌物排出病毒。康复猫能长期带毒和排毒。猫感染本病后,病毒能在病猫的鼻腔、咽喉、气管、结膜和舌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并随其分泌物排到体外。 3 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4 4、流

97、行特点、流行特点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在临床中时常散发。成年猫对该病毒的抵抗力较强,很少造成死亡。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6d。病猫常突然发病,病初患猫体温升高,达40左右,发生重剧的鼻炎、支气管炎、结膜炎、溃疡性口炎等。病猫频频出现咳嗽、打喷嚏和鼻分泌物增多,有粘液性眼屎。此时常食欲减退,精神沉郁。鼻液和泪液初期透明,后变为粘脓性。孕猫可发生流产。成年猫一般预后良好,仔猫死亡率可达2030%。部分转为慢性的病例,表现持续咳嗽、呼吸闲难的鼻窦炎症状。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98、“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病初,鼻腔充满脓性分泌物,鼻腔、鼻甲骨、喉头和气管黏膜呈弥漫性充血。严重会出现鼻腔、鼻甲骨黏膜坏死,眼结膜、扁桃体、喉头、气管的部分黏膜上皮也发生局部灶性坏死,坏死上皮细胞中可见大量的嗜酸性核内包涵体。表现下呼吸道症状的病猫,可见间质性肺炎、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及周围组织出血、坏死。有的脾脏出血。慢性可见鼻窦炎病变。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五、 诊诊 断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为该病,但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检验。可

99、取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作包涵体检查,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也具有诊断意义。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六、防 治治 对于该病国内目前尚无疫苗,预防本病主要采取一般性防疫措施。国外生产有单价弱毒疫苗或多价联苗,都有较好的免疫效果。疫苗既可肌肉注射,也可用于滴鼻。 36周龄首免,3周后再接种1次:以后每隔180d加强免疫1次。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猫的抗病能力,是积极的措施。同时还要避免和病猫接触,防止感染。 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性、支持性方法治疗。注射猫用抗多病球蛋白有一定疗效。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

100、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十五 猫传染性腹膜炎 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由冠状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以腹膜炎、大量腹水聚集或各种脏器出现肉芽肿病变为临床特征。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病一、病 原原 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引起的。该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RNA病毒。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一般消毒药物均能使其灭活。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1

101、 1、易感动物、易感动物 不同年龄的猫对此病均可感染,但以6月龄至2岁龄的幼猫和老猫发病率较高,纯种猫发病率高于一般家猫。怀孕、断奶、移入新环境等应激条件以及感染猫的自身疾病和猫免疫缺陷病等都是促使FIP发病的重要因素。 2 2、传染源、传染源 病猫和带毒猫是本病传染源。带毒猫主要通过粪便散播病毒。 3 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本病经消化道感染为主,健康猫在接触病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食物和饮水或病猫的粪便都有可能感染。同时FIPV也可经媒介昆虫传播和垂直传播。 4 4、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一般较低,但一旦感染,致死率几乎100%。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102、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可长达数年之久。本病有渗出型和肉芽肿型2种形式。前者以体腔内体液蓄积为特征。后者以各种脏器出现肉芽肿为特征。多数患猫同时具有两2种形式症状表现。 1、渗出型腹膜炎 以纤维素性胸膜炎及胸腔腹腔有过量渗出液为其重要特征,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或不具有特征性,病猫精神沉郁,嗜睡,有时会出现腹泻。随后出现大量的渗出液可见有明显的腹围增大这一典型的临床症状,病猫因渗出液压迫胸腔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数周后病猫衰竭死亡。 2、肉芽肿型腹膜炎 病猫的各个器官出现肉芽肿病变,主要表现为眼、肝、肾、中枢神经、肠系膜淋巴结的损伤

103、。眼角膜水肿,角膜上有沉淀物,有的角膜穿孔而失明;有的可见有黄疸,呕吐;肾脏受侵害时,可触诊到肿大肾脏;中枢神经症状为后躯运动障碍,背部感觉过敏;触摸腹腔可以明显的摸到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本病尚可导致怀孕母猫流产、死产,新生或断奶前后的小猫猝死。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病死猫极度消瘦,皮肤苍白,可视黏膜、腹膜、肠系膜、全部黄染;腹腔中有大量深黄色清亮液体和少量胶冻样物;肝脏有突出肝脏表面并嵌入肝脏内部的黄褐色、星状坏死结节;胆囊肿大。脾脏表面有较多灰白色坏死点;肾脏有囊肿;心脏和肺脏眼观无明显异

104、常。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诊五、诊 断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必须依靠血清学检验和病毒分离。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六、防 治治 目前已有猫鼻气管炎的弱毒苗应用,鼻内接种,能诱导很强的局部黏膜免疫和细胞免疫,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加强饲养管理,将病猫及其它的猫咪隔离,并做好环境消毒和清洁,降低环境中粪便及其他污染源感染的机会。同时,应消灭吸血昆虫(如虱、蚊、蝇等)及老鼠,防止病毒传播。

105、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和防止并发症。应用具有抑制免疫和抗炎作用的药物,如联合应用猫干扰素和糖皮质激素,并给予补充性的输液以矫正脱水,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出现临床症状的猫般预后不良。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十六 貂瘟热 貂瘟热又称貂犬瘟热病,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性极强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急性型常呈双相热型,眼结膜潮红,咳嗽,鼻塞,呼吸困难,慢性型则出现皮疹、跛行为特征。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病

106、一、病 原原 犬瘟热病毒属R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123175nm,形态呈多形性,但大多数病毒粒子为球形,呈螺旋型结构。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病毒对低温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70冻干毒,可保存毒力1a以上,室温条件下,仅存活78d。3甲醛溶液、3氢氧化钠、5石炭酸溶液等对本病具有消毒作用。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1 1、易感动物、易感动物 貂及犬科的其它动物。 2 2、传染源、传染源 病貂是主要传染源,犬科的其它动物也可以成为传染源。 3 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

107、道。病貂既可通过鼻液、唾液、眼分泌物、血液、粪便及唾液飞溅扩散,也可通过饲料、饮水、饲养人员的衣物等传播。 4 4、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断乳前后的仔貂发病奉和死亡率都很高,成年貂抵抗力较强,仔貂感染率大,死亡率高。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经过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 1 1、最急性型、最急性型 常发生于疾病的流行初期,病程特别短,无任何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仅见到病貂表现狂暴不安,咬笼,抽搐,尖叫,口吐白沫等症状,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100%。 2 2、急

108、性型、急性型 体温呈双相热型,升高41以上,精神高度沉郁,拒食,被毛蓬乱无光,常发生下痢和肺炎,浆液性结膜炎继而发展为黏液性或脓性,在内眼角或整个眼周围附着眼眵,重者将眼睛糊死。鼻镜干燥,有时也有分泌物附着。病程平均310d或更多一点,多数转归死亡,很少幸免。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3、慢性型 病程一般24周,病貂口、脚爪及须部皮肤病变明显,有的眼部有分泌物附着,趾掌红肿,全身皮肤发炎,出现皮疹,有米糠样皮屑脱落,皮肤增厚肿胀,所以有“硬足掌症”之称。 4、隐性型 见于流行后期和成年貂,无明显症状,仅出现流鼻液,浆液性眼分

109、泌物,微热和食欲减退,类似感冒。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眼、鼻、口肿胀,皮肤上有小的湿疹,被毛丛中有谷糠样皮屑,足掌肿大,尸体有特殊的腥臭味。胃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胃内有少量暗红色褐色粘稠内容物,有的发生出血性胃溃疡灶。直肠黏膜多数带状充血、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及肠淋巴滤泡肿胀。气管黏膜有少量黏液,有的肺脏有出血点。有的脾脏肿大,慢性病例见有脾萎缩。肝充血、淤血且有多量凝固不全的血液流出,质脆,有的色黄,胆囊充盈。肾脏被膜下有出血点,切面浑浊。膀胱黏膜充血,常有点状或条纹状出血。气管充血,肺有淤血性肺

110、水肿,心肌有出血点。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诊断五、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病学资料和典型的貂瘟热症状,经作出初步诊断。为了准确无误,必要时可做生物学试验、包涵体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六、防 治治 貂瘟热无特效治疗药物,发现病貂及时隔离,搞好笼舍和用具的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场内禁止养犬、猫等动物。做好一年两次的预防接种。第一次在6 月份仔貂断奶一周后,注射水貂犬瘟热鸡胚苗,每只貂皮下注射1ml,7 d可产生免疫力,维持6 个月;第

111、二次是选种后到配种前注射一次,提高种貂的防病力。发病后可用倍量紧急接种犬瘟热疫苗。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应对症治疗。可用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控制由于细菌引起的并发症,延缓病程,促进痊愈。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十七 蚕型多角体病 蚕型多角体病是蚕业生产中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家蚕病害,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因病毒种类及其在蚕体内的寄生为害部位不同,而分为质型多角体病和核型多角体病。前者由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感染引起,寄生繁殖于蚕的中肠细胞质内;后者由细胞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感染引起,寄生繁殖于感染细胞核内。

112、两种病毒感染后都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一种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蛋白颗粒,内含病毒的包含体,呈多角形,故称多角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质型多角体病一、质型多角体病 质型多角体病(又称中肠型脓病,俗称干白肚)是由质多角体病毒寄生于蚕中肠圆筒形细胞,并在细胞质内形成多角体的一种传染病。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 1、病、病 原原 质型多角体病毒为呼肠孤病毒科质型多角体病毒属成员。病毒的稳定性与病毒存在环境条件等有关,游离态病毒

113、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而多角体抵抗力较强。质型多角体在干燥状态下保持1年后还有相当的活力,但遇高温易失活性。在普通的蚕室中致病力至少可保持34年。在20,用0.3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浸3分钟;在25,用2的甲醛、石灰水饱和溶液浸渍20分钟;或在100的湿热中经过3分钟或日光曝晒10h,都能使之失去活力。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 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桑蚕、樗蚕、蓖麻蚕均可感染,尤以桑蚕最易感。桑蟥、美国白蛾、赤腹舞蛾等野外昆虫也可感染。(2)传染源 病蚕是主要传染源,野外患本病的昆虫也可成为传染源。(3)传播途

114、径 本病主要经口感染,也可能经伤口感染。病毒存在于病蚕体内,随粪和吐出的消化液排出体外,污染蚕室、蚕具、贮桑室及桑叶,健蚕食入被污染的桑叶或接触污染的蚕具及环境即可感染。(4)流行特点 蚕的发病率与品种、蚕龄、季节有关。杂交一代比其亲本抵抗力强,杂交品种中夏秋蚕比春蚕抵抗力强;盛食期蚕比起蚕、脬眠期蚕抵抗力强;春季发病率相对较低;夏秋发病率升高。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 3、临床症状、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较长,一般为12龄期。本病以空头、起缩和腹泻为特征。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

115、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传染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病势的进展,蚕食欲减退,体色失去光泽,呈白陶土色,胸部半透明呈“空头状”,行动迟缓。病情加剧后,常呆伏于蚕座四周,排出白色的粒粪,死时吐出胃液。起蚕得病,皮肤多皱,体色灰黄,食桑逐渐停止,起缩下痢。当挤压蚕胸部或尾部时,流出米汤状肠液,黏粪带乳白色。轻度病蚕,在第8环节背面撕开体壁,中肠后部有乳白横皱纹。后期,则解剖后中肠部位呈乳白色脓肿现象。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5 5、诊断、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

116、断。 (2)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查:显微镜检查(取中肠后部组织一小块,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见到大量折光性强、大小不等的多角体可确诊)。 血清学检查:双向扩散法和对流免疫电泳法(灵敏度高,可用于早期诊断)。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6 6、防治、防治 消灭病原 养蚕前用1的有效氯漂白粉液或0.5的新鲜石灰浆,将蚕室、蚕具等彻底消毒。 防止病原体扩散传染 蚕期饲育过程要严格捉青、分批、防止混批饲育。及时淘汰弱小蚕。发现病蚕要马上使用蚕座消毒剂,及时处理蚕沙,防止病毒蔓延。 加强饲育管理 饲育过程应按养蚕技术要点进行,促使蚕体发育齐全,

117、严格控制壮蚕期的温湿度。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核型多角体病二、核型多角体病 核型多角体病(又称血液型脓病或体腔型脓病,欧洲称黄疸病或脂肪病)是核型多角体病毒寄生和繁殖于寄主血细胞和体腔内各组织细胞核内而引起蚕的一种传染病。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病 原 核型多角体病毒为杆状毒科多角体病毒属成员。本病毒在细胞核内形成一种特异的核型多角体(一种结晶蛋白质),其中包含着许多病毒粒子。病毒粒子由多角体蛋白质保护,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但被碱性溶液溶解

118、而释放出来的病毒和游离在多角体之外的游离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弱。 游离态的病毒在37.5经1d左右失去致病力。在1的甲醛溶液里3min、0.3的漂白粉溶液中1min失去致病力。但核型多角体内的病毒,在常温下保存23年仍有致病力。在夏季日光下曝晒2d以上,用2的甲醛溶液消毒15min,0.3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或1的石灰浆消毒3min,均能杀死多角体内的病毒。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流行病学 病蚕是主要传染源。患本病的野外昆虫也是传染源。本病主要经口感染,也可经体表伤口接触感染。病蚕流出的脓性体液及病昆虫的排泄物污染蚕室、

119、蚕具及桑叶,被健蚕食入或接触即可感染发病。家蚕、野蚕、樗蚕、蓖麻蚕、桑蟥等均易感。各龄期蚕均易感染,蚕龄越小易感性越强,同一龄期以起蚕最易感。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以狂躁爬行,体色乳白,躯体肿胀易破、流出血液呈乳白色脓汁状,泄脓后蚕体萎缩、死亡为特征。雉蚕一般34d,壮蚕46d发病死亡。根据发育阶段不同,其症状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不眠蚕型:发生于各龄催眠期,表现体壁绷紧发亮、呈乳白色,不吃且狂躁爬行,不能入眠。 起缩蚕型:多见于各龄起蚕。表现体壁松弛皱缩、呈乳白色,体型缩小,不吃且狂躁爬行,最后皮

120、破流脓死亡。 高节蚕型:发生于4、5龄盛食期。病蚕体皮宽松,环节之间的节间膜肿胀、隆起呈竹节状。隆起部和腹足、有时在气门附近体壁呈明显乳白色,最后皮破流脓而死。 脓蚕型:主要发生于5龄后期至上簇前。表现环节中央隆起呈算珠状,体色乳白,皮肤破裂流脓而死或结薄皮茧死亡。 黑斑型:多发35龄蚕。病蚕左右腹脚呈对称性焦黑色,成焦足蚕。有的在气门周围出现黑褐色环状病斑。 蚕蛹型:见于5龄后期,有的感染蚕发病迟缓,虽能营茧化蛹,但蛹体呈暗黄色,极易破裂,一经震动即可流出脓液而死。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4、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

121、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取病蚕体液或组织块制成涂片,于低倍镜下检查,如 发现折光性较强,大小整齐的六角体或四角体即可确诊。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5、防治 蚕室、蚕具彻底消灭病原。其方法有两种: 漂白粉消毒,对蚕室、蚕具进行漂白粉液喷雾消毒。消毒时间在养蚕前34d。喷药后保持湿润半小时以上。 福尔马林消毒,蚕室用喷雾法,蚕具用喷雾或浸渍法消毒。一般于养蚕前7d左右消毒,消毒后封闭蚕室,温度保持23以上。经一昼夜后打开门窗,待药味散发后再养蚕。 严格蚕期卫生制度,及时消灭室内外的污染

122、源。严格分批捉青,淘汰弱小蚕,蚕座经常撒药。选拔培育抗病的蚕品种。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十八 蚕白僵病 白僵病是由白僵菌侵入蚕体引起。白僵菌是虫生真菌,有一定的腐生性,但主要靠寄生昆虫在自然生态系中保存和传代,其寄主范围广,可在蚕和野外昆虫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因患病蚕死后尸体僵硬并产生白色分生孢子而得名。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病一、病 原原 蚕僵病种类很多,分别由不同科、不同属真菌寄生蚕体引起死亡,死亡后因蚕尸体硬化不易腐败而称为僵病或硬化病。

123、通常以僵化尸体上大量分生孢子的颜色来命名,如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赤僵病、灰僵病、草僵病等。其中以白僵病最常见。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1 1、传染源、传染源 白僵病传染源是病蚕和患病野外昆虫尸体上的分生孢子。 2 2、传染途径、传染途径 本病主要是经皮接触传染,其次是创伤传染。 3 3、易感动物、易感动物 蚕和野生昆虫均易感染。蛹和蛾也可感染。 4 4、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本病在各养蚕季节均可发生,但以温暖潮湿季节和地区多发。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

124、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白僵病以蚕l3龄发病较为普遍,蚕感染白僵病初期,外观与健康蚕无异。在病死前一日,体表出现很多油浸状病斑或暗褐色病斑。病斑出现部位不定,形状不规则,这种病斑的出现是由于菌的侵入引起几丁质外皮变性所致。当感染菌量少时,病斑的出现也随之减少乃至完全不显现病斑。不久患病蚕食欲急剧丧失,有的还伴有下痢和吐液,蚕即濒于死亡。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表现为体色稍暗、反应迟纯、行动呆滞;发病后期,蚕体上常出现油渍状或细小针点病斑;濒死时排软粪,少量叶液。刚死

125、的蚕头胸部向前伸出,肌肉松驰,身体柔软,略有弹性,有的体色略带淡红色或桃红色,以后逐渐硬化,约经l2d从硬化尸体的气门、口器及节间膜等处先长出白色气生菌丝,逐渐增多,布满全身,最后长出无数分生孢子,遍体如覆白粉。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诊断五、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查:可取蚕血液在显微镜下检查,如有圆筒形成卵圆形的短菌丝及营养菌丝即确诊。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治六、防治

126、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进行蚕室、蚕具、蚕卵及环境的消毒工作。发生白僵病后,要隔离病蚕,严格处理白僵病的尸体及蚕鞘、蚕粪等。 驱除桑园虫害,防止患病的害虫及其尸体、排泄物等附在桑叶上混入蚕室。饲养中控制好蚕室的温湿度,特别是湿度,要控制在75%以下,以抑制白僵菌分生孢子发芽。 加强蚕体、蚕座消毒。目前使用的防僵药剂有漂白粉、灭菌丹、防僵粉等。这些防僵药剂可以抑制杀灭附在蚕体皮肤上的白僵菌孢子。 做好蛹期防僵工作。可适当推迟削茧鉴蛹的时期,一般在复眼着色后进行,在老熟上蔟前,进行蚕体和蚕蔟消毒。在削茧鉴别蛹时进行蛹体消毒。另外,在裸蛹保护过程中,可用硫磺熏烟消毒。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127、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十九 美洲幼虫腐臭病 美洲幼虫腐臭又叫“烂子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恶性传染病。美洲幼虫腐臭病分布极广,几乎世界各国都有发生,其中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较重。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病一、病 原原 美洲幼虫腐臭病的病原是一种被称为幼虫芽孢杆菌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菌体长25微米,宽0.50.7微米,能运动,若用苯胺黑或墨汁负染时,能观察到成簇的鞭毛。它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芽孢,而且产生的芽孢有7层结构包围,这种特殊构造使得幼虫芽孢杆菌的芽孢具有特别强的生命力,对热、

128、化学消毒剂等有极强的抵抗力,在高温干燥等恶劣环境下至少能存活35年,是一种很难治愈的幼虫病。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1 1、传染源、传染源 在蜂群内,病害主要通过内勤蜂对幼虫的喂饲活动而将病菌传给健康的幼虫,而被污染的饲料(带菌蜂蜜)和患病巢脾是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 2 2、易感动物、易感动物 孵化24 h的幼虫最易受感染,经过两天以后的幼虫则不易受感染;因此,蛹和成蜂也不受感染。 3 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在蜂群间,病害主要通过养蜂人员不遵守卫生规程的操作活动,如将患病蜂群与健康蜂群混合饲养、蜂

129、箱蜂具混用和随意调换子脾等,都可能造成病害的传播蔓延。其次,蜂场上的盗蜂和迷巢蜂,也可能传播病菌。 4 4、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美洲幼虫腐臭病菌生长要求的最适温度在3437之间。因此,美洲幼虫腐臭病多流行于夏、秋季节,即蜂群繁殖盛期。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美洲幼虫腐臭病主要是老熟幼虫或蛹死亡。因此,对可疑患美洲幼虫腐臭病的蜂群,可从蜂群中抽取封盖子脾12张,仔细观察。若发现子脾表面呈现潮湿、油光,并有穿孔时,则可进一步从穿孔蜂房中挑出幼虫尸体进行观察。若发现幼虫尸体呈浅褐色或咖啡色,并具有黏性时,

130、即可确定为美洲幼虫腐臭病。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被感染的蜜蜂幼虫在孵化后12.5d出现症状,首先体色明显变化,从正常的珍珠白变黄、淡褐色、褐色甚至黑褐色,同时虫体不断失水干瘪,最后紧贴于巢房壁,呈黑褐色难以清除的鳞片状物。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诊五、诊 断断 目前对幼虫芽孢杆菌的直接鉴定主要以病死幼虫和污染蜂蜜为对象。对病死幼虫一般采用显微镜镜检和生化试验等方法,而对蜂蜜则一般采用PCR技术。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

131、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六、防 治治 对美洲幼虫腐臭病须采取综合方法进行防治,可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 1、隔离病群 对于患病蜂群,必须进行隔离,严禁与健康蜂群混养;对于其他健康蜂群还须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2、分类治疗 对于病重群(一般烂子率达10%以上者),必须进行彻底换箱换脾处理。对轻病群,除需用镊子将所有的烂幼虫清除干净以外,还须用棉花球蘸取0.1%的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巢房12次。对久治不愈的重病群,为了防止传染其他蜂群,应采取焚蜂焚箱的办法,彻底焚灭。 3、结合进行药物治疗 可选用磺胺类药物进行饲喂或喷脾。但一定要在采蜜期到来之前两个月进行

132、,以免污染蜂蜜。磺胺噻唑钠片剂或针剂均可。每千克1:1的糖浆加入1g的磺胺噻唑钠,调匀后喂蜂。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二十 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 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又称“黑幼虫病”、“纽约蜜蜂病”)是由蜂房蜜蜂球菌引起蜜蜂幼虫的一种恶性、细菌性传染病。以34日龄未封盖幼虫死亡为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本病已遍及世界各地,欧美各国普遍发生,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于广东,后蔓延至全国。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病一、病 原原 蜂房蜜蜂球菌

133、属蜜蜂球菌属。本菌必须含5CO2条件下培养,为革兰氏阳性、披针形、单个、成对或链状排列,无芽,无运动性,为厌氧乃至微需氧的细菌。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幼虫尸体保存毒力3年,在巢脾或蜂蜜里可存活1年左右,在40下,每立方米空间含50毫升福尔马林蒸气,需3h才能杀死。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1 1、传染源、传染源 被污染的蜂蜜、花粉、巢脾是主要传染源。 2 2、易感动物、易感动物 各龄及各个品种未封盖的蜂王、工蜂、雄蜂幼虫均可感染,尤以12日龄幼虫最易感,成蜂不感染;东方蜜蜂比西方蜜蜂易感

134、,在我国以中蜂发病最重。 3 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蜂群内一般通过内勤蜂饲喂和清扫活动进行传播,饲喂工蜂是主要传播者。蜂群间主要是通过盗蜂和迷巢蜂进行传播。养蜂人员不遵守卫生操作规程,任意调换蜜箱、蜜粉脾、子脾以及出售蜂群、蜂蜜、花粉等商业活动,导致疫病在蜂群间及地区间传播。 4 4、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于春季,夏季少发或平息,秋季可复发,但病情较轻。其次,该病易于蜂群群势较弱和巢温过低的蜂群,而强群很少发病,即使发病也常常可以自愈。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3d。陆生动

135、物卫生法典规定为45d(冬季除外,因随国家不同而不同)。34日龄未封盖的幼虫患病死亡,也有的在封盏后死亡。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患病幼虫由珍珠白逐渐变黄死亡,尸体位置错乱,呈苍白色,以后渐变为黄色,最后呈深褐色,并可见白色、呈窄条状背线(发生于盘曲期幼虫,其背线呈放射状)。尸体软化、干缩于巢房底部,无黏性但有酸臭味,易被工蜂清除而留下空房,与子房相间形成“插花子脾”。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五、诊五、诊 断断 1、从临床可疑

136、为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蜂群中,抽取24d的幼虫脾12张,仔细检查子脾上幼虫的分布情况。如发现虫、卵交错,幼虫位置混乱,颜色呈黄白色或暗褐色,无黏性,易取出,背线明显,有酸臭味,结合流行病学可初步诊断为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微生物学诊断 (1)革兰氏染色镜检:挑取可疑幼虫尸体少许涂片,用革兰氏方法染色,镜检。若发现大量披针形、紫色、单个、成对或成链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诊断为本病。 (2)致病性试验:将纯培养菌加无菌水混匀,用喷雾方法感染12d的小幼虫,如出现上述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的症状,即可确诊。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

137、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六、防 治治 加强饲养管理,紧缩巢脾,注意保温,培养强群。严重的患病群,要进行换箱、换脾,并用下列任何一种药物进行消毒: 用5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煮沸熏蒸一昼夜。 0.5次氯酸钠或二氧异氰尿酸钠喷雾; 0.5过氧乙酸液喷雾。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子项目二十一 白垩病 白垩病(又叫石灰质病)是一种蜜蜂幼虫的传染性真菌病,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中国等地区。中国在1991年首次报道,目前该病在全国范围内的西方蜜蜂中流行,危害特别严重。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

138、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病一、病 原原 蜂球囊菌为一种真菌,只侵袭蜜蜂幼虫。蜂球囊菌是单性菌丝体,为白色棉絮状,有隔膜,雌雄菌丝仅在交配时形态才有不同,为雌雄异株性真菌,单性菌丝不形成厚膜孢子或无性分生孢子,两性菌丝交配后产生黑色子实体,孢子在暗褐绿色的孢子囊里形成,球状聚集,孢子囊的直径为47140微米,单个孢子球形,大小为3.04.0微米1.42.0微米,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自然界中保存15年以上仍然有感染力。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死幼虫和被污染的饲料、巢脾等

139、是本病传染源。 2、易感动物 感染动物为蜜蜂幼虫,尤以雄蜂幼虫最易感。成蜂不感染。 3、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孢子囊孢子和子囊孢子传播。蜜蜂幼虫食入污染的饲料,孢子在肠内萌发,长出菌丝并可穿透肠壁。大量菌丝使幼虫后肠破裂而死,并在死亡虫体表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增殖和形成的最适温度是30左右,蜂巢温度从35下降至30时,幼虫最易感染。因此在蜂群大量繁殖时,由于保温不良或哺乳蜂不足,造成巢内幼虫受冷时最易发生。 4、流行特点 每年410月发生,46月为高峰期。潮湿、过度的分蜂、饲喂陈旧发霉的花粉、应用过多的抗生素以至改变蜜蜂肠道内微生物区系、蜂群较弱等,都可诱发本病。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140、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白垩病主要使老熟幼虫或封盖幼虫死亡。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幼虫死亡后,初呈苍白色,以后成灰色或黑色。幼虫尸体于枯后成为质地疏松的白垩状物,体表布满白色菌丝。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五、诊五、诊 断断 从病死僵化的幼虫体表面挑取少量幼虫尸体表层物进行镜检,发现有白色棉絮菌丝和充满孢子的子囊时,结合临床特征可确诊。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六、防六、防 治治 把蜂群放在高燥地

141、方,保持巢内清洁、干燥。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不用陈旧发霉的老脾。在发生本病后,首先撤出病群内全部患病幼虫脾和发霉的粉蜜脾,并换清洁无病的巢脾供蜂王产卵。换下来的巢脾用二氧化硫密闭烟薰消毒4h以上,硫磺用量按10框巢35g计算。 经换脾、换箱的蜂群,及时饲喂0.5麝香草酚糖浆,以后每隔3d喂一次,连续喂34次。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项目小结本项目小结 本项目主要介绍了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犬传染性肠炎、犬副流感病毒感染、兔病毒性出血症、兔波氏杆菌病、兔密螺旋体病、兔粘液瘤病、兔梭菌性肠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白血病、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猫传染性腹膜炎、貂瘟热、白垩病、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美洲幼虫腐臭病、蚕白僵病、蚕型多角体病等传染病。学习过程中应在学习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犬、兔、猫等动物常见、多发病以及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具体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其他动物传染病 “ “十二十二五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