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陕西省咸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点睛提升压轴试题(附答案)

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3MB
约18页
文档ID:589306175
陕西省咸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点睛提升压轴试题(附答案)_第1页
1/18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在这部专题片里,我们可能看到的生活场景是(     )A.元谋人使用磨制石器B.北京人过着农耕生活C.北京人可以烤火取暖D.山顶洞人有贫富分化2、 黄河东西贯九州,南北串百川;它是一部滚动的民族史,一部炎黄子孙的家谱!这部“家谱”的源头有哪两位先祖(     )A.炎帝、蚩尤B.黄帝、舜C.黄帝、炎帝D.大禹、尧3、 《礼记·礼运》称禹以前为“大同”之世,禹以后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与上述变化紧密相关的事件是(       )A.尧推举舜做其继承人B.舜年老时让位于禹C.禹的儿子启继承其位D.商汤起兵攻伐夏桀4、 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血脉与基因;如图文物中最能印证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是(     )A.   B.   C.   D.   5、 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多发现粟的遗存;根据这一发现,可知(     )A.半坡人已经有了灌溉田地的水井B.半坡人已经用耒耜工具进行生产C.半坡地区是中国最早种植粟的地方D.粟是半坡人种植的重要农作物6、 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留下了很多经典之作,以下经典属于老子的是A.B.C.D.7、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时期且可信度最高的一项是(     )A.战国铜壶B.秦朝半两钱C.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D.小说《汉武大帝》8、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与历史典故有关;以下成语与典故搭配有误的是(     )A.卧薪尝胆-吴越争霸B.揭竿为旗-陈胜吴广起义C.破釜沉舟-巨鹿之战D.四面楚歌-淝水之战9、 自古至今有“先富民,再强国”之说;基于此认识在西汉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大兴文治B.力倡节俭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10、 《汉书·食货志》记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该项法规反映当时(       )A.建立了察举制B.统一铸造五铢钱C.实行盐铁官营,专卖D.统一调配物资11、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B.奖励军功,有军功者授爵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D.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12、 “公元前209年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情急之下,他们当中的领队人杀死押队的军官,发动起义;”材料中的“领队人”是(       )A.陈胜、吴广B.项羽、刘邦C.卫青、霍去病D.李斯、商鞅13、 “值有疾病,孤〔曹操〕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赖我大皇,发圣明;虎臣雄烈,周与程;破操乌林,显章功名;”这两句话是对下列哪一战役的追述(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肥水之战14、 下列对漫画(如下图)事件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晋武帝B.战乱主要在长安一带展开C.它是西晋由盛转衰的标志D.引发了我国古代第二次人口大迁徙15、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①曹魏②西晋③东晋④北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6、 有部农书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体现中国古代农业注重(     )A.顺应天时地利B.采用先进工具C.进行商品生产D.大力发展水利17、 下图是西汉前期形势示意图,从中能够得到的有效信息是A.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文景之治”局面形成C.中央对全国的统治有待加强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8、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时期,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农业上深耕细作B.耕地面积不断扩大C.农产品种类增多D.铁农具和牛耕出现19、 下列不符合北京人生活情况的是A.制造和使用工具B.过群居生活C.用火烧烤食物D.会制作装饰品20、 2021年4月23日,2020-2021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发布盛典”在成都举行,成都上榜十大“大美之城”;成都简称“蓉”,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古都之一;成都曾是中国历史上下列哪个政权的都城?A.西汉B.魏国C.吴国D.蜀国二、综合题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变法内容如下:政治上:1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1 .废除井田制,&&;2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从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战绩统计;秦军战绩(共交战65次)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58次3次4次〔1〕材料中的“卫鞅”指的是谁?这次变法发生在什么时期?〔2〕将变法内容中所缺部分补充完整,写在下面;〔3〕据材料和所学,概括这次变法的历史影响;22、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经历了初步建立、发展和巩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经历了最漫长的大分裂时期之后隋终于重新统一了中国,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唐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摘自《剑桥中国隋唐史》费正清、崔瑞德主编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隋朝所取得的成就〔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统一、民族关系、政治制度等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理解;2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是政权分立的时期,但这一时期在科技、文化等方面也取得突出的成就;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请结合材料一所给的图示,答出A、B处的内容;(2)观察材料一的图示,回答出3个统一北方的政权名称;材料二:“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贾思勰(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贾思勰的作品是什么?材料三:如下图 (4)下图书法作品的作者是谁?(5)请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特点24、 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完先秦历史之后,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中华文明,光芒四射”的擂台赛,分为农耕篇、大变革篇、科技文化篇三个模块来进行考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模块一 农耕篇〔1〕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请你写出这两大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模块二 大变革篇〔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战国时期谁的变法主张?他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模块三 科技文化篇派别人物历史时期主要思想儒家孔子①“仁”,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战国时期“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仁政”治国道家③春秋后期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庄子战国时期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人格墨家墨子战国时期④法家⑤战国末期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武春秋末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请结合所学完成上表;25、 秦汉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帝国初建】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李白【制度创新】材料二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巩固统一】材料三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将统一后的广阔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有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此外,新皇帝还通过诸如……等措施来实现经济集中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疆域拓展】材料四      【中西贯通】材料五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香料、玻璃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1〕材料一评价了“秦王”的哪一作为?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秦王所建立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创制”和秦朝以后的“变局”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中被秦始皇“应用到全中国”的法家学说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请你写出秦始皇“实现经济集中化”的措施;〔4〕西汉时期在秦疆域的基础上,向西有了巨大拓展,西汉政府在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该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5〕材料五中所指的“这条路”指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条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